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中国文化视角看财富的奥秘(03)——文運老师课程分享

2017-06-16 文運 文運心田

导读:财富的本质,是可以要求别人为自己提供服务的一种权利。


【收听本音频的喜马拉雅链接,请点击文末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之前我们讲到,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世界是可以认知的,背后的规律是“道”。只要与“道”相合,我们人就可以成为一个“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的人,人的生命价值就可以与宇宙相应。这是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也是我们要追求的一种生命境界。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在进入正题前,先为大家介绍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框架,包括它是怎样认知世界的,它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是什么样的。现在,我们就可以切换到财富的话题了。 

 

关于财富,事实上我们关心三个问题:第一,财富的本质是什么?第二,财富的源头在哪里?第三,财富的用处是什么?实际上,财富的源头就是财富的来龙,其用处就是财富的去脉,我们把它的源头和作用理清楚了,就知道其来龙去脉在哪里了。

  

这个话题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傻子话题,似乎没什么可讲——谁不知道钱是怎么回事啊?三岁小孩都知道钱可以买糖呢!钱还用你讲吗?!


钱从哪里来的?——去银行取的嘛!


钱有什么用?——可以买吃买喝嘛!


太明显的事实,还要讲啥哩?!

 

但是,这要看你把钱,把财富,放在一个什么样的框架下看待。当我们认为钱就是我手里、我家里那一摞一摞的人民币的时候,或者是保险柜里一根一根金条的时候;当我们认为钱就是从银行里取的,或者说钱的作用就是可以买吃买喝的时候,我们可以看一看,这种观念背后的文化背景是什么?人生价值安立在什么地方?对应我们前面说的三种文化中的第几种?——显然是第一种!


在第一种文化里,世界是偶然的,因此我银行卡里有钱就能取,没钱就不能取。至于我银行卡里为啥有钱呢?可能是老爸留给我的,也可能是做了一笔生意赚的。总而言之,钱说不准是从哪里来的,是偶然的。所以,对于钱的来源,不需要考虑那么多;至于钱的作用,不就是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玩儿就玩儿吗?!


这种想法背后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框架呢?其实就是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可认知的、是偶然的、是巧合的,而我们是无可奈何的。在这种世界观下,我们对自己生命价值的看法就很容易成为:我的生命价值就是在这七八十年,或者四五十年,运气差的话就是二三十年了,我只要能够好吃好喝好玩就行啦。其余更多的事情,都是偶然,我也想不了,更不用去想。

 

那么,第二种文化怎么看这个问题呢?特别是像巴菲特、比尔·ž盖茨这样的人,是怎么看待财富的呢?他们做了很多慈善,给非洲的小孩儿治病,也在中国捐助了很多慈善项目,例如,我国的协和医院最初就是在洛克菲勒家族的捐助下建立的。显然他们这样的人,对钱、对财富的认知,和第一种文化下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那么,他们怎么看待钱呢?我想很多朋友可能听过这么一种说法:拼命赚钱,拼命省钱,拼命捐钱。这三个“拼命”的思想,实际上对西方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学者都研究过这个问题。

 

三个“拼命”思想的背后,有一个文化的背景。在基督教的历史上,曾经有段时间对钱、对财富的评价不是很正面,有“富人进天堂就像骆驼钻针眼一样”的说法。

 

中世纪之后,西方经历了宗教改革,特别是加尔文改革。人们对于财富有了新的认识:这个世界是上帝创造和决定的,财富也是上帝的创造物之一,当然也是上帝管着的——这些你都是相信的,那么,你信上帝信得那么好,却还这么穷,不觉得这里边有矛盾吗?


要么,你可能没有真信上帝,所以上帝没有赐予你财富;要么,你可能真信上帝了,但是上帝管不着财富——对信仰者而言,这两个可能中的任何一个都是难以接受的。


所以,宗教改革后,就特别强调:“荣耀上帝”(Honor God)。就是说,我们要见证上帝对我们的恩宠,并通过这种见证来荣耀上帝。在这个世界里,对个人而言,财富越多,就会得到越多尊重,而财富是上帝决定的,那么赚得的财富越多,越能说明上帝对我的恩宠和上帝对我信仰的肯定,也就越能证明上帝存在并且主宰世界的事实。

 


“荣耀上帝”思想的出现导致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三种“拼命”也就由此而来。首先,“拼命赚钱”,钱赚得越多越好,周围的人都看得明白,这样才说明上帝的恩宠是实实在在的。赚到钱之后,当然不能去放纵自己的欲望,不能像动物一样光知道吃喝,还要“拼命省钱”,这就是第二个“拼命”。那省钱干什么呢?要出去捐钱、做慈善呀!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都是上帝的创造物,而我要感恩上帝,那就可以通过帮助大家,来体现我对上帝的感恩呀!这就是最后一个“拼命”——“拼命捐钱“”。这三个“拼命”的目的,都是指向“荣耀上帝”的。



这正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一个典型案例。事实上,这样的文化新选择,造就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西方社会。

 

那在中国的文化框架里,钱是什么呢?

 

在中国的文化框架里,万事万物都互相有联系,互相起作用;背后的这个联系和作用是以“道”来贯穿的。而我们又可以通过对“道”的体认和运用,把自己的生命价值引向无限。

 

在这样的认知和境界追求中,钱在本质上,是什么呢?

 

显然,不能认为钱的本质是人民币。在建国之前,根本就没有人民币呐,但钱照样是存在的。同时,也不能认为钱就是金条,有些部落还不认黄金呢。

 

那钱究竟是什么呢?


从中国文化的视角来看,万事万物有关联,有影响;而且关联的性质和作用方式都是可以模拟的,那就是五行和八卦的分析方法。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生克关系。五行关系原理中有一句话叫做:“为我所克者,为我之财。”对于水来说,水能够克火,那火就是水的财;对于木来说,木能够克土,那土就是木的财;对于金来说,金能够克木,那木就是金的财,依此类推。“克”就是能管着它、能支配它的意思。那么,财富的本质,不就是能够管着别人,能够支配别人,能够要求别人为自己提供服务的意思吗?

 

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比如,一百块人民币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我们到了饭店里,把这张纸往柜台上一放,就有权利要求厨师和服务员,给自己做一盘菜上来。在这个关系中,厨师和服务员,不就是因为这张纸被我们支配了吗?这与水克火、木克土,本质上是同一种关系。

 

所以说,从中国文化的视角来看,财富的本质就是可以要求别人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一种权利。不管这种权利是以什么方式表现的,本质上都是“为我所克者,为我之财”的意思。


【本文及音频的版权属于文運老师。欢迎转载、引用,敬请注明作者、出处。】




文運老师简介

文運老师,文学学士、法学硕士、管理学博士,《中国青年报》“文运新语”专栏作者;发起“明德共学”人才公益事业,提出了“探索根本规律,发现内心世界;追求无限价值,担当天下道义”的学习宗旨,“回归文化经典,共享前人智慧;塑造共同语境,促进相互信任”的共读理念,“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系统化学习;无须交纳费用,但要认真参与”的网络公益共学原则。

与文運老师交流,参与“无须交纳费用,但要认真参与”的网络公益共学,请联系“明德共学值班员”(微信号:mdgxzby):



相关文章链接:

感谢阅读,您的关注、转发、点赞都是对我们的鼓励: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55 28098 55 15534 0 0 3518 0 0:00:07 0:00:04 0:00:03 35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