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新高!2021破天荒的一年,压力有多大?
数据把我惊到了,但仔细一想,好像又不奇怪。
11月10日,2021年10月份两个价格指数公布。
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5%,环比上涨0.7%,增幅虽然回升,但总体不吓人。
10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就不同了,同比上涨13.5%,环比上涨2.5%。
这个同比涨幅是什么概念呢?杠杆游戏很认真做了工作,至少从2011年开始实施新的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调查制度方法以来,从来没有这么高过。
PPI走高的同时,经济承压。通常我们将“增长放缓,通胀上涨”的时期定义为“类滞胀”。很多杆友应该都感觉到近期蔬菜价格涨幅较大(原因当然很复杂),今年很多电器折扣比往年小,PPI一定会传导到居民消费领域。
这样的周期,很多行业和居民是比较难受的,当然也有的行业高兴,类滞胀终究是会连锁出一些问题的,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如何走出?货币政策和房地产市场会因此做什么调整?
1
13.5%到底有多高?
PPI同比上涨13.5%到底是什么概念?杠杆游戏做了一个功课,我把过程一五一十记录下来给杆友汇报。
我国统计局从2011年1月开始实施新的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调查制度方法。“工业品价格统计”改称为“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改称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考虑到2011年前统计调查制度方法有所不同,不好比较,我们从2011年比起。
月份数据倒着看,2011年12-1月PPI分别为,101.7、102.7、105.0、106.5、107.3、107.5、107.1、106.8、106.8、107.3、107.2、106.6。
总的来说,2011年的PPI也是比较高的,后面杠杆游戏会介绍,当时也出现了类滞胀周期。
2012年12-1月PPI分别为,98.1、97.8、97.2、96.4、96.5、97.1、97.9、98.6、99.3、99.7、100.0、100.7。
2013年12-1月PPI分别为,98.6、98.6、98.5、98.7、98.4、97.7、97.3、97.1、97.4、98.1、98.4、98.4。
2014年12-1月PPI分别为,96.7、97.3、97.8、98.2、98.8、99.1、98.9、98.6、98.0、97.7、98.0、98.4。
2015年12-1月PPI分别为,94.1、94.1、94.1、94.1、94.1、94.6、95.2、95.4、95.4、95.4、95.2、95.7。
2016年12-1月PPI分别为,105.5、103.3、101.2、100.1、99.2、98.3、97.4、97.2、96.6、95.7、95.1、94.7。
我们会发现2016年PPI在逐月爬坡,这个周期会持续到2017年,且2017年会维持高位。
2017年12-1月PPI分别为,104.9、105.8、106.9、106.9、106.3、105.5、105.5、105.5、106.4、107.6、107.8、106.9。
到了2018年,PPI也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较高为,年底逐渐回落。
2018年12-1月PPI分别为,100.9、102.7、103.3、103.6、104.1、104.6、104.7、104.1、103.4、103.1、103.7、104.3。
2019年12-1月PPI分别为,99.5、98.6、98.4、98.8、99.2、99.7、100.0、100.6、100.9、100.4、100.1、100.1。
2020年12-1月PPI分别为,99.6、98.5、97.9、97.9、98.0、97.6、97.0、96.3、96.9、98.5、99.6、100.1。
尽管2020年超级黑天鹅事件发生后,全球放水明显,但当年我国的PPI尚未开始大涨,不过货币无侥幸,该来的终究会来。
2021年10-1月PPI分别为,113.5、110.7、109.5、109.0、108.8、109.0、106.8、104.4、101.7、100.3。
2021年PPI这走势,简直是……轻轻松松同比就上涨了10个点左右。
就此,杠杆游戏也回溯了一下,13.5%拿到1990年代确实也不算什么,那时候动不动上涨20多个点,但要知道,那个年代我国经历了明显的通胀,同时如上文所述当时的统计方法和现在本身不可比。
至少近些年,在改革了统计机制后,13.5%这个涨幅,创下了最高纪录。
对了,9月PPI同比涨幅为10.7%——当时也创下了改革统计机制以来的最高纪录。
2021年真是各种破天荒的一年。
2
是否还会更高,如何影响经济、生活?
伴随10月PPI继续刷新年内高位,东吴证券的研究认为认为,类滞胀格局可能接近“高峰”。
我国统计局分析说,10月份,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叠加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影响,PPI涨幅有所扩大。
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涨幅扩大3.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6%,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
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6个,与上月相同。
主要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103.7%,涨幅扩大28.8个百分点;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涨幅在12.0%-59.7%之间,扩大3.2-16.1个百分点。
图表来源|东吴证券(特此感谢)
上述8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11.38个百分点,超过总涨幅的八成。
对此,杠杆游戏有这样几点判断:
第一,2022年通胀还会继续,考虑到美国等国家货币政策开始转向,PPI可能还是高位,但目前基本见顶,2022年主要传导到CPI上。
也就是说,居民消费价格2022年受影响可能比较大。
第二,经济承压,要点时间才能走出“类滞胀”的局面。房地产对经济的推升有限,不成为拖累就不错,消费增幅有限,出口逐步到顶。
同时,基建也很难像过去那样发挥极大作用,加上债务管控。
图表来源|东吴证券(特此感谢)
第三,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周期加杠杆本身在过去是对的,才能对抗通胀,但现在情况又有点不同。
总基调还是稳杠杆,局部还要降低杠杆,房住不炒总基调不会变。因为贸然加,或许坑了自己。
第四,就业逐步可能承压,收入增长会受限制。首先是经济的承压,自然带来的就业压力,其次对互联网的反垄断,对k12教培、地产行业的收紧,也导致中高收入岗位受影响。
所以多重叠加之下,加杠杆对于普通人来说,风险本身也是很大的。
问题是,又该怎么办?杠杆游戏觉得真是难。
3
对货币政策、房地产的影响
第一,因为物价压力,必然对货币政策造成压力,但总体边际宽松还是有望。2021年降息不要抱任何希望,降准也会有顾虑。
此前,杠杆游戏曾判断,2021年最后降准概率很大,甚至全面降准也不是没可能。
但现在看,这个可能基本不要想了。
东吴证券研报整理了2000年以来典型的5 个“类滞胀”周期。
图表来源|东吴证券(特此感谢)
政策方面,东吴证券说,这5个阶段最大的差异可能是前期(2007年至2008年,2010年至2011年)政策更加注重“胀”,后期(2015年至2016年,2019年至2020年)则更加注重“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实际经济增速和潜在经济增速的关系不同——前期经济常常处于高于潜在增长的“过热”状态,而后期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速往往不及潜在增速。
因此,在定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操作不同。
2007年至2008年、2010至2011年——高度关注通胀+偏紧的货币政策+偏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方面,央行早早就开启了紧缩周期,直到通胀高点过后才开始逐步宽松;财政政策方面,基建投资出现了明显的放缓。
图表来源|东吴证券(特此感谢)
2013年、2015年至2016年、2019年至2020 年——倾向于关注增长+货币政策整体偏松+基建稳定:有趣的是这三个阶段均是CPI上涨,PPI同比主要处于负值,并未显示出对通胀的担忧,反而强调对于增长的关注。
货币政策相较前两个阶段出现明显转变,2013年未动用准备金和基准利率,只是通过阶段性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管理通胀预期,而后两个阶段央行均转向了降准等宽松手段。
财政方面,尽管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管控问题,基建投资中枢整体下降,但是在“类滞胀”时期并未出现明显的放缓,整体保持平稳。
图表来源|东吴证券(特此感谢)
经济最终如何走出“类滞胀”?上述5个阶段,东吴证券说,除了2015年至2016年经济企稳回升外,其他4个阶段“类滞胀”之后均出现增长和通胀一起回落,而且政策更注重“胀”的时期经济回落的幅度更大。
不管怎么解决问题,过去比如靠地产、基建、出口,现在这一次这样做意味着地产要卷土重来,肯定不行。
经过几年的经验,已经总结出一套地产隔离机制,虽然今年或许不会降准了,更别说降息,但货币政策的边际宽松判断,以我为主,杠杆游戏依旧坚持。
2022年初或许更加明显。
第二,房地产有限受益。很多杆友接着上一句就会说,房地产难道不受益?杠杆游戏要说,不会完全没有,水是流动的。
图表来源|东吴证券(特此感谢)
同时,“房住不炒”必然还是很重视,那么当下对制造业的更加重视,对出口的重视,对新基建的重视会加强,以维护经济稳定。
无论如何,近期各种信息都可以判断,房地产不会让其“冷死”的。我老说一句话,哪个正常国家,房地产都是很重要。
至于是否支持炒,这就不要乱来的。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杠杆游戏(头条号签约作者)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杠杆游戏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用户据此进行的一切投资,请自负责任。文章如有疏漏、错误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