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薄板”结构的老旧小区,如何更新?
01
楔子
在上海,有一种房子叫“老破小”,从字面意思大家就能知道是什么,我就不做名词解释了。这种房子一般都在市中心地段比较好的位置,所以很多都和各种“学区”挂钩,但住在这种房子中的舒适度是不太理想的。
伴随着城市更新的深入,“老破小”中的一部分类型将迎来“春天”。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旧住房更新改造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到了一类叫“小梁薄板”房屋,将全面启动拆除重建工作。
“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完善旧住房更新改造实施机制,不断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建立健全标准规范体系。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居住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管理服务。努力把老旧小区打造成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活要素布局合理、传统现代有机交融的美丽家园。
具体包括:全面完成非旧改地块无卫生设施旧住房改造;全面启动以拆除重建(含原址改建)为主的280万平方米不成套职工住宅和小梁薄板房屋的更新改造;力争2000年底之前建成、纳入改造范围、符合改造条件的各类旧住房改造实现全覆盖;实施5000万平方米各类旧住房的更高水平更新改造;逐步建立对重要路段、重点区域、重要建筑的周期性更新改造机制。
今天这篇文章就专门来介绍下这种结构的房屋修缮工作。在此鸣谢: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工程师代红超老师,文章有些内容索引了其论文《小梁薄板和夹沙楼板特殊楼盖的修缮方法探讨》。文章如有不周之处,还请同行斧正。
02
定义&溯源
20 世纪50年代初期,上海市政府在市区边缘地带、交通较为方便的地段,规划了工人住宅建设基地,开始发展新工房建设。
上海第一个工人新村是“曹杨新村”,建成于1952年,由汪定曾设计,参照的是美国的“邻里单元”模式。
60年代的曹杨新村
今日曹杨新村
工房的演变史
A. 最初工房的房型单一,大多为2 层,厨卫多户合用,立帖式砖木结构。
B. 50 年代后期起,改为砖混结构,部分房屋开始采用小梁薄板结构,层数3 ~ 4 层。
小梁薄板结构的应用
除了新建工房中采用小梁薄板结构外,在棚户、简屋改建及危房改造过程中,也曾采用过小梁薄板结构。
1966 年成都北路66 ~ 72 号棚户改建成4 层楼房2 幢,建筑面积2 992m2,混合结构、
木门木窗、小梁薄板;
1973 年,安排全市改建危险房屋10 万m2,由地方财政投资,统一组织实施,普陀、杨浦、南市、静安、黄浦等区用标准较低的小梁薄板来改建危房。
什么是小梁薄板结构?
在小梁薄板楼盖中,小梁一般沿开间方向搁置在内、外山墙上,小梁上方平铺预制薄板(如下图)。部分房屋的薄板上方再进行细石混凝土找平,并在找平层中配置直径为4mm 的光圆钢筋进行拉结。
典型小梁薄板结构平面示意图
预制小梁基本为T 型截面梁,梁底宽40~60mm,梁顶宽约100mm,梁总高160~250mm;梁跨度约3m,梁沿房屋进深方向的间距为0.6~1.0m。预制薄板板厚35~45mm,内配拉拔钢筋,板长0.6~1.0m(如下图)。
小梁薄板结构优缺点
由于梁的截面较小、楼盖板较薄、重量较轻,不用大型吊装设备,施工方便、迅速,因此在一段时期内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往往一个事物的优点也是其弱点。
小梁薄板结构由于用材较少、截面小等原因,存在耐久性较差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在卫生间、厨房等潮湿房间,钢筋锈蚀、保护层开裂的现象尤为明显。另外,尚存在预制小梁搁置端松动、人为破坏等损坏现象。
03
重建VS修缮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面对同一个问题:一个老建筑是该“拆”还是“留”?
这个问题也许没有标准答案,对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可能答案也不相同。
有些建筑,即使在历史文化价值上不值得一提,但它可能是一代人的“记忆”,留下来的呼声很高。
城市更新是一项永远没有“完成态”的工作,关系到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所以强调“有机更新”,将存量提质与增量优化结合起来。
城市更新要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主导与居民参与要有机地结合。坚持文脉传承,保留保护与改善民生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