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十年薪火相传,莫砺锋与程千帆同讲“唐诗课”

唐婧 程门问学 2022-07-15



2018年,程千帆先生的《唐诗课》问世,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紧跟程老的脚步,2019年5月,《莫砺锋讲唐诗课》出版上市。除了在“百家讲坛”的诗歌讲座以外,《莫砺锋讲唐诗课》是莫砺锋教授面向大众讲授古典诗词的一本入门书籍,这本书不是一部纯学术性著作,而是面向大众一本古诗词修养、进阶读物。


一本给中国人的“唐诗课”

最佳古诗词修养、进阶读物


除了在“百家讲坛”的诗歌讲座以外,《莫砺锋讲唐诗课》是莫砺锋教授面向大众讲授古典诗词的一本入门书籍,这本书不是一部纯学术性著作,而是由若干主题组成的一本全方位解读唐朝诗人、唐诗,及其历史的著作。


《莫砺锋讲唐诗课》的目的并非对诗人、诗歌作一般性的概论,而是以专题的方式抽绎由初唐到晚唐诗歌的许多面向,除了厘清传统文学史中对部分诗作的误读与偏见,更引领大家用不同的角度看待诸位著名诗人。


四十堂唐诗课,莫砺锋教授带领我们穿越回千古名诗的诞生现场,追寻诗人们的传奇人生,体悟唐诗的生命力与感发力,感受蕴藏于最美汉语中的不老诗心。


从初唐到盛唐,本书聚焦了唐朝最伟大的诗人: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最伟大的诗作:《春江花月夜》《秋兴八首》《独不见》《燕歌行》《琵琶行》《锦瑟》;探讨了包括:谁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李白诗歌的特点、杜甫诗歌的意向、生死相隔的唱酬诗、唐诗意象的密度、唐诗中的主要主题、唐诗和宋诗的比较等主题。


“名篇细读”“诗人评说”“名篇小札”“问题探索”……这本书中,每篇主题下都罗列三五首诗词,然后便是由这些诗词所生发出的意绪,以及对往事的回忆。通过莫老师的解读,古典诗歌仿佛离我们并不那么遥远。


“这本书中,我在讲述每一位诗人每一部作品的时候,所要传达的,都是我所体悟到的诗歌中的一种生命,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发力量。”莫砺锋认为,阅读中国古典诗歌,既可以培养我们拥有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格局。


唐诗不仅是诗歌史上一座巍峨的高峰,亦是对人类文明的珍贵献礼,读唐诗,是我们要坚持不懈的任务。



古典诗歌并未远去,

它永远存在于时代的脉搏中


莫老师说他读过存世的所有唐诗,面对爱好古典诗词的大众,面对犹如大山般气象万千的唐诗,他想做那个站在山口向游客指点进山路径和解说沿途风景的导游。


也的确如此,莫老师在“唐诗课”这本书中旁征博引了400余首诗词相互参照,经常援引中外学说深化论点,涵盖了诗作创作时空背景的梳理、诗人性格与生活背景的寻索,以及对诗作意涵、主题等的不断抽丝剥茧、层层探掘。


古典诗歌并没有随着时代而远去,它依然与人们的生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鲜活地存在于当今的时代脉搏中,存在于我们脚下的每片土地里,存在于人们的心灵深处。


金圣叹说过:“诗非异物,只是人人心头舌尖所万不获已,必欲说出之一句说话耳。”


诗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它是每个人心里都有,是每个人都想说出来的那句话。


“唐诗最核心的秘密,在于它写的都是我们一般读者心中共有的情感,它能让所有使用汉语的人在特定的情境中找到情感的共鸣。”莫砺锋说。


诗,它自始的存在方式并非在文学中,所以它也并不仅仅具有审美价值。很多时候,诗是超越文学的,它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


无论唐诗,抑或宋词。那些一流诗人的作品里,总有一种能引导我们向上的力量。杜甫是莫砺锋最喜欢的诗人之一,在他的作品中,莫砺锋找到了于逆境中抱紧风雨仍不屈服的铮铮铁骨。


中国古代对文学的评价往往是“人文并重”的,“那些流传千古的作品,基本上是出自一流人品的诗人之手,在这些作品中,他们都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内心和盘托出。”


“读古人的作品就能听到他们的心声,也能得到一种教育作用。这个教育作用跟政治思想课上的生硬灌输是不一样的,它是一种通过审美感动,悄悄地浸入你心扉的一个过程。就像杜甫曾描写过的成都雨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莫砺锋讲唐诗课》自序



2018年,程千帆先生的《唐诗课》问世,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由于该书收入程先生与我合撰的一篇文章,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闻风而动,委派编辑上门商洽,让我出版一本类似的书稿。从1979年考进程先生门下,直到2000年先生逝世,我立雪程门二十一载。我曾在南大的教室或程先生的书斋里亲聆先生讲课,也曾在先生指导下撰写论文或与他合写论文,我在学业上跨出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先生的扶持和指点。程先生是一位优秀的学者,更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一生中最多的心血都倾注在教学中。程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千帆晚年讲学南大,甚慰平生。虽略有著作,微不足道。但所精心培养学生数人,极为优秀。”当年先生与师母陶芸老师写成遗嘱后让我以证人的身份在上面签名,我看到这一段话,大受震撼:先生竟然把培养学生看得比自己的学术研究更加重要!时至今日,“程门弟子”已成为海内瞩目的学术群体,它与煌煌十五卷的《程千帆全集》都是程先生人生业绩的重要标志。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重要特征,从孔子开始,优秀的学者与优秀的教师就是一身二任的。正是这种特征使中华传统文化薪尽火传,生生不息。程先生对此心领神会,身体力行。程先生对学生的教导,无论是精神引导还是方法传授,都包括学术与教学两个方面。我永远难忘毕业留校后初登讲台的那天,年逾七旬的程先生早早来到教室,端坐在下面听了整整两堂课,课后又语重心长地指点我如何讲得更从容、更生动。我也难忘当我接过程先生的班开讲“杜诗研究”这门课程后,听讲的学生越来越多以至于数次更换较大的教室,先生听说后特地召我前去,慰勉有加。我是个性格内向、拙于言辞的人,如今能比较从容地走上讲坛,完全是得益于程先生的身教与言教。正因如此,我接受出版社的约请编成本书,并不避重复而题作《莫砺锋讲唐诗课》,以展示本书与程先生《唐诗课》之间的渊源关系,并表示对先生的感激与怀念。



程先生的《唐诗课》收入11篇文章,除了开头两篇讲演稿外,其余9篇都是关于唐诗的专题论文。该书责编李俊先生说得很好:“我们给书取‘唐诗课’这个名字,不是说书中这11篇文章涵盖了唐诗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其实是希望这本书像一个‘示法’的读本,像一个‘课本’,教给大家一些方法,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当然不敢奢望自己的书稿能像《唐诗课》那样为读者“示法”,我只是希望本书能对初读唐诗者略尽引导入门之责。本书分成四个部分:一是“诗人评说”4篇,卷首的1篇讲演稿介绍我心目中唐代大诗人的排行榜,其他3篇则是对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简介和简评。二是“名篇细读”2篇,分析对象是《春江花月夜》和《秋兴八首》。三是“名篇小札”30篇,是我阅读唐诗名篇的点滴心得。四是“问题探索”6篇,是我对唐诗中某些特殊问题的思考。2008年,我在《莫砺锋说唐诗》的《后记》中说:“唐诗是一座气象万千的深山,我只是一个站在山口向游客指点进山路径的导游。”如今我的看法稍有变化:导游引导游客进山,除了指点路径之外,也要向游客介绍沿途景点,《莫砺锋讲唐诗课》就是我关于唐诗的一份新的导游词。导游最重要的资格是熟悉道路,了解沿途景点的分布状况,当然不可能精通关于该地区的地理学、地质学和历史学知识。同样,我虽然通读过存世的全部唐诗,李、杜等大家的别集且曾反复阅读,对唐诗这座大山的进山路径和景点方位较为熟悉,但对于那些涉及“唐诗学”的精深内容,我仍是一个初学者。本书的一、二两个部分基本属于导游词的性质,所涉内容多为常识,但粗疏之失仍在所难免。三、四两个部分是我阅读唐诗的零星感想和粗浅探索,有些看法纯属个人,郢书燕说的错误更是意料中事。从根本的意义来说,读诗本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行为,然而“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读诗者大多希望与别人交流心得,互相切磋,以获裨益。我把自己的粗浅想法编入本书,用意即在于此。天下之宝,当与天下共之。唐诗是列祖列宗留给我们的共同财富,我在阅读中稍有心得,现在不揣浅陋,试作芹献,衷心希望本书得到读者朋友的喜爱,更希望获得大家的商榷与指正。


莫砺锋


【相关阅读】

跟随程千帆先生读懂唐诗 |《唐诗课》出版

薪火相传讲杜诗——从程千帆到莫砺锋

10分钟读完300年唐诗史——唐诗的历程 | 程千帆


更多内容,关注“程门问学”,在对话框选择菜单栏“治学经验”,查看程千帆、莫砺锋等先生的治学经验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