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和月”
写在前面的话
下面的诗词选自李瑶先生的《风木集》。李瑶(1923-2017年)是秦晖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婆婆,曾在广西教育厅和广西民族大学工作,专业领域是中国科技史以及教育史。
我的这位“母亲大人”与一般的婆婆有很大的不同,不擅长家务,也不太会做饭,但是笔墨丹青、琴棋书画都颇为精通。记得1982年初我们研究生毕业结婚后第一次回家,几句寒暄之后,急忙伸手要看我们的毕业论文。我原来心里忐忑“丑媳妇见公婆”不知如何表现呢,没想到先要过的是“学识”关。
家里墙上挂着一幅古朴的字画,秦晖不明就里地问,“这是谁的画?”他母亲很为惊讶地说:“这一看就是仇英的东西”,言下之意你连这都不知道。说实在的,俺家虽算不上书香门第,也好歹是知识家庭,那时我还真是不知道‘仇英’谁,就算我知道‘仇英’,也不可能一眼就看出是他的作品。后来发现婆婆的中国文化功底深厚,常常在只言片语间透露着深入骨髓的“童子功”,典故诗词信手拈来,风琴、钢琴都能上手。与老太太相比,我们都显得像没文化似的。
李瑶先生存留下来大约有几百首诗词,1996年她自己选了一百六十多首手写抄录下来。她说,从事后的眼光看,很多用词、平仄、句式、押韵都不太好,但是为了保持原貌,并没有做改动。现从中摘选出一些,按年代分为五编,求教与大家,另外从一个侧面让我们一窥民国教育。
第一编主要写于抗战时期,当时宁波虽未被占领,但屡次遭到日机轰炸,于是中学生李瑶便随宁波中学一起开始辗转万水千山的大迁移。
少女李瑶
中秋夜在嵊县
(1939年抗战期间,宁波中学迁至嵊县)
一为负笈试舟车,东望烟波不见家;
况复他乡奉令节,更教愁绪萦天涯;
鸣蛰凄切秋生洌,落叶飘飘月影斜;
何处清芬扰旅梦,无端却怨木樨花;
枕上沉吟何所思,去年今夜月圆时;
慈亲设具重乡俗,小妹学歌弄桂枝;
花气袭人秋意暖,蛰鸣悦耳笑声滋;
诚知佳节年年有,如此良宵难在期。
送友人西行(1940年)
苍茫赣水接湘 云,此日送君雁阵分;
长谈剡溪明月夜,清歌一曲遏松云;
遍地烽烟愁陆沉,平安消息互关心;
西南虽有山川险,难阻战魔蓦地临。
避乱嵊县雅安村(1941年)
(时诸暨已陷,嵊县告急)
门外青山带夕阳,隔山消息费思量;
剡溪不是桃源路,莫认雅安做故乡。
自雅安西行(1941年)
苍茫曙色照山城,婉转离情系海滨;
回首依依东望去,战云深处有亲人。
过金华双溪镇(1941年)
一夜车声梦不成,迷离仿佛登归程;
天明出站乡音少,异省风光更苍情。
由鹰潭西行至樟树(1941年)
行行重行行,跋涉至豫章;
浙东烽火逼,赣北战云障;
故乡不可见,前路犹渺茫;
欲遂负笈志,岂辞艰辛尝;
山往苦攀越,水程亦仓皇;
临流稍盥濯;倚树略正装;
炎风溽暑里,乘舸溯清江。
在文江幼师(1941年)
林木萧森绕碧岑,松涛声里有乡音;
琴声消解流离苦,弦诵融合飘泊心;
山经觅泉爱细涓,夜窗弄笔惜光阴;
却是思亲情转且,望云愈见战云深。
别文江(1944年)
弦诵远尘嚣,修楹倚碧岭;
松涛传雅韵,师友共清心;
魂系会稽山,情萦赣水深;
明宵湘桂道,旅梦如何寻?
过界化陇(1944年)
小镇喧嚣人语酣,难分西北与东南;
嘈嘈切切方言杂,仿佛当年在鹰潭;
自赣入湘一日程,转车由此更长行;
思家未息关山梦,负笈且弄文化城。
----------
(打赏请长按识并别二维码,谢谢支持)
点击标题索引,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供销社的故事(下)
我的1960年(上)
微信ID:qhjy_gzh
(长按二维码,欢迎关注秦川雁塔)
秦晖、金雁原创文章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