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丝之路”福建第一地标---平和灵通山

平和乡音 平和乡情
2024-09-12
“海丝之路”福建第一地标
---平和灵通山


黄 武 疆

      笔者曾多次在不同场合,以多种形式,努力宣传“推销”平和的“海洋文化”,在“平和乡情”公众号与视频号发表《平和有海在云霄》(可点入浏览)、《东山(南澳)外海看灵通山》等,以此来推动平和“海丝”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说平和的海,也讲讲平和的山,而且此山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关系,那就是灵通山!

      明末清初,顾祖禹著作《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九平和县“又大峰山,亦在县东南,县之镇山也。一名大峰崎山。高峻巉岩,石峰凡十有七, 自山麓至巅,可五十余里。登陟一望,远近城邑悉在目前。商舶渡海,以此山为表。”

      由康熙钦赐书名,雍正写序,胤祉、陈梦雷等编纂《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大峰山,高峻,番舶之商,海中望见此山,则喜见闽境矣。康熙二十一年《平和县志》,光绪《漳州府志・卷之四・山川》皆有相似记载。

      清道光版《平和县志》“大峰山”(灵通山),在县东南安厚约之马塘社,离城八十里。高峻巉岩,自山麓至巅,约六十里有奇;登陟而望,则远近城邑小如盘盂。海中番舶望见此山,则喜近闽境矣。故陈琎诗有“回帆天外觇唐表,旧燕春前认汉标”……。此诗解释为:“回航的船在遥远的天外(海外)就开始眺望唐山的标志物,如同春天回来的燕子认准方向标一样……”。旅居海外的游子们,归心似箭,期盼早早回到唐山(故乡),当他们的船行驶在南澳外海远远看到平和灵通山,就知道快到福建了,心里是多么亲切而激动啊!可见海外的游子早已把灵通山当做心目的神山!

      以上种种文献资料表明:自古以来,平和大峰山(灵通山)就是福建海上交通第一地标(谨慎起见,笔者查阅海丝之路福建沿线的各府、县志,未发现相关记载,方敢用“第一”的措辞),犹如航行中的灯塔,千百年来指引商舶者的方向,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标志!

      在此,笔者提议:争取将“灵通山”列入(或增补)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成功后,平和县就有“南胜窑址”与“灵通山”两项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成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县份,这对灵通山乃至整个平和县的文旅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澳岛外海看平和灵通山


明朝时期海上交通贸易线路


“海丝之路”福建第一地标---平和灵通山示意图


筆者題記

海上絲路萬里遠

馭濤安航認峰山

通商貿易碧天外

大道共贏再揚帆













平和大峰山(灵通山)相关文献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九平和县“又大峰山,亦在县东南,县之镇山也。一名大峰崎山。高峻巉岩,石峰凡十有七, 自山麓至巅,可五十余里。登陟一望,远近城邑悉在目前。商舶渡海,以此山为表。”


      由康熙钦赐书名,雍正写序,胤祉、陈梦雷等编纂《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大峰山,高峻,番舶之商,海中望见此山,则喜见闽境矣。


      在大溪,发源大琼,下趋漳浦,高峻巉岩,卓拔群岫,邑之望镇也。浦志载:“元光改葬其父坟于大峰山”即此处,一名大峰溪山崿起石峰十有七。自山麓至颠可五十余里。登陟一望,远近城邑,一盻而尽。番船之商,海中望见此山,则喜近闽境矣。中多巨灵斧迹,又多巨石岩洞,窈窕若化人居。有狮子口攀缘丈许方得入,中可坐三十余人此岩立半山,历险架梯而上,人迹罕到。又有佛祖、灵通等岩、皆名胜,具见古迹。《漳州府志・卷之四・山川》


      清道光版《平和县志》“大峰山”(灵通山),在县东南安厚约之马塘社,离城八十里。高峻巉岩,自山麓至巅,约六十里有奇;登陟而望,则远近城邑小如盘盂。海中番舶望见此山,则喜近闽境矣。故陈琎诗有“回帆天外觇唐表,旧燕春前认汉标”……。


平和人海外经商相关文献


      商贾行货曰商,居货日贾。大抵贸迁有无,以逐什一耳。和邑华美器用、衣服皆取资于他邑,墟集贸易不过日用所需。其行商而四方,于吴、于楚、于越、于广矣。坐贾亦有居积致富者焉。

      和邑山多地少,土瘠民贫,逐什一之利轻去其乡。吴、楚、越、广犹内地也,竟有航海而至外洋者。康熙五十七年,蒙督宪满准两广督部院杨据香山县申称:据督理濠镜澳事务西洋理事官唩嚟哆等报,据船主巒呢摩墺靡报称:五月十六日,在咖喇吧开船,至六月十四日到澳,随搭唐人十四名,俱福建人。内郭奏、吴渭俱平和人,于康熙五十四年,在厦门搭船到咖喇吧两年余,系在例前开往。因澳船到咖喇吧,传说奉文禁止南洋,思念家乡,随搭船回归。又准广东南海县关文,给和民江灿卿自赍回籍。供自例前康熙三十九年,赴厦门搭船往咖喇吧行医。遵例于本年六月十三日搭船带眷四口回籍。

      按:濠镜澳在广东香山县东南百二十里,为洋人停舶之薮。自香山城南以往二十里,一岭如莲茎;逾岭而南至澳门则为莲叶岭,甚危峻。既逾岭,遥见海天无际,岛屿浮青,有白屋数十百间在烟雾中,斯则澳人所居矣。六十里至关,关外有番百余家寨在前,山巅有参府扼其吭,与澳对峙;澳南而寨北,设此以防外患也。初至一所日青州,林木蓊郁,桄榔槟榔之中,楼榭参差有异致。又十里至澳,澳有南台、北台两山相对,故谓澳门。番人列置大铜以守,其居率为三层楼,依山高下。楼有方者、圆者、三角者、六角者、肖诸花果形者,争以巧丽相尚。己居其上而居唐人其下,不以为嫌。山顶有一台,磴道横贯,登以望舶。其麓有东望洋寺、西望洋寺;中一寺日三巴,高十余丈,若石楼,雕镂奢丽,奉耶穌为天主。居之僧,号法王者司其教。澳人多富,西洋国岁官更治之,哆则其近今之理事官也。因郭奏、吴渭由彼中详报而来,故并及之,使观者得以考焉(郭奏即本学生员郭登丰)


      平和人“过番”历史悠久。明景泰至万历年间,从漳州月港出口各国的瓷器、茶叶多出自平和,赫赫有名的“克拉克瓷”与“克拉克茶”就是在这个年代走向欧洲,风靡全球;明朝后期至清末民初,有大量的平和人也在明清时期前往吕宋、三佛齐、爪哇、星洲、暹罗、安南等地经商谋生,许多平和籍华侨已经融入当地,成为“土生华人”。平和原来也是沿海县,拥有漳江口“云霄港”,清嘉庆三年(1798年),析平和地置云霄厅(民国改为云霄县),自此平和属于“次沿海县”

克拉克瓷“”装“克拉克茶”


平和灵通山简介


清《平和县志》插图:大峰山(灵通山)


灵通胜境(图片来源:灵龙谷,感谢摄影作者)


灵通胜境(图片来源:网络,感谢摄影作者)


灵通胜境(图片来源:网络,感谢摄影作者)


     灵通山又称大峰山,位于平和县南部的大溪镇、安厚镇。此山因年代久远,沧桑变化,山名也因之更迭,此山原先叫大矾山,当时,因有大鹏鸟常来此本息,又称大鹏山;又因此山尽是枫树,秋日层林尽染,满山红遍,因而又称大枫山;随着枫树的减少,唯见此山高耸入云,人们又称大峰山,载入史册。直至明黄道周为大峰岩题下“灵应感通”四个字后,人们始称大峰岩为灵通岩,把大峰山称之为灵通山。

      灵通山距离平和县城56公里,潮州市区90公里,漳州市区116里,汕头市区120公里。景区总面积36.3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600米,主峰擎天峰海拔1287.4米,与漳州第一高峰--大芹山(海拔1544.8米)相峙而立。

      景区以险峰、奇石、清泉、飘云为四大特色,七大峰,峰峰直插云霄,其狮子、文殊、鹰嘴、罗汉、巨蟒、象壁等象形石,如刀刻如斧凿如镶补,鬼斧神工,栩栩如生,尤其是321米世界“第一天然大佛头像”和“珠帘化雨千米飞瀑”为景区独特的风貌。















黃 武 疆

CCTV走進平和「文化向導」

文博旅遊規劃工作者

中華鄉土人文探索者

無疆文創旅遊規劃設計院致力於

景區規劃設計、農莊設計運營

區域發展策略、政策資源對接

文旅項目招商、地方形象包裝

民俗活動策劃、鄉土文化挖掘

歡迎合作。郵箱:626456114@qq.com

高度決定視野 文化指引規劃

聯系電話:18760165993

精彩回顾

【平和人策划大漳州】 2001年《构建闽粤台金三角,发展大漳州城市圈》 荣获大奖那时,平和船可通达潮州府城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说的“潮州文化”,都与平和有关中國華僑大學60週年校慶,平和學子題詞祝福母校!
喜讯:平和大坪聚德楼迎来300周年华诞重磅:昆厦高铁途经平和,有望在“十四五”开工建设!福州市平和商会成立,笔者为其设计会标重磅:平和又一条出省高速(大潮-大漳)通车平和县“十四五”规划研讨会,笔者应邀参加并提出建议强!大漳州雄起……广东的祠堂文化值得平和人的借鉴与学习!平和“团结”村,东山“英雄”寨快讯:途经平和的“昆厦高铁”有了新进展,柳州召开项目研讨会,漳州代表参加


长按此二維碼,关注平和鄉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平和乡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