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平和县城郊圆土楼---坑里新楼
平和县城郊圆土楼---坑里新楼
黄 武 疆
暮色即将降临,逃离闹市喧嚣,一转身就来到城郊的村落---坑里新楼,这是一座很眼熟的圆土楼,或许很年前曾经来过,只是新楼已然变老,主人不再年少。
花岗岩砌成的矩形门,宽1.65米,高近3米,门斗上未设楼名匾额。走进楼门通道,宽敞的内院浮现在眼前,院中大埕直径达24米。由于受台风气候影响,平和东半县的土楼多是两层,一般不超过三层,坑里新楼就是这种类型。此楼的平面含大门、中厅共有三十开间,中间位置有一口水井,供楼中居民饮用。屋顶红瓦在风雨日晒中变得深沉厚重,袅袅升起的炊烟似乎在讲述新楼的百年往事。 “新楼”,一般是口头叫法,没有太多含义,当然可以了解到附近一定有座“旧楼”,以后再去探个究竟。新楼居民介绍,此楼始建于清朝中后期,蔡姓先祖择“芋叶地”地理而建,故整座楼为圆形,其中有三个单元地势较高,并有意不设置天井,这是根据风水原理。 坑里村位于小溪平原东部,全村共有六个自然村(社),十五个村民小组,总人口六千多人,多为蔡姓。据《济阳蔡氏族谱》记载:平和蔡氏为唐初开漳始祖蔡允恭衍派,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年),蔡允恭后裔蔡期远随兄从龍溪县(今龙海区)蔡港和石码下田头迁入漳浦县清宁里霞苑深田(今平和县小溪镇坑里村),蔡期远子孙后裔繁衍散居今小溪镇溪洲、湖田等六个行政村。 目前,有十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还居住于新楼,他们觉得住在土楼里更舒服,楼内冬暖夏凉,祥和安静,平时晾晒衣物很方便,早上和傍晚还可以坐在大埕里喝茶晒太阳。 随着平和县城的扩大,周边的村落必然纳入城区整体发展规划,小溪近郊的旧县、坑里、古楼、溪洲、产坑、内林、高南等村落也将成为新城区的组成部分。笔者建议保留村落中部分有价值的传统民居,将其修复利用,开辟成为乡土文化中心、民俗风情展馆,留住乡愁,传承历史。筆者題記
房主曾年少
新樓已然老
烟火熏歲月
舊瓦寫風騷
CCTV走進平和「文化向導」
文博旅遊規劃工作者
中華鄉土人文探索者
精彩回顾
平和政协优秀提案《关于加大街区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政协优秀提案《保护平和传统村落,恢复本土文化生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庆祝厦门大学中文系百年华诞,平和榜眼府与1965级全体同学赠匾
景區規劃設計、農莊設計運營
區域發展策略、政策資源對接
文旅項目招商、地方形象包裝
民俗活動策劃、鄉土文化挖掘
歡迎合作。郵箱:626456114@qq.com
高度決定視野 文化指引規劃
聯系電話:18760165993
長按此二維碼,闗注平和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