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专访主角身价超三万亿
我才不去北京,先看7-11发展,他是大哥
我也不去北京,我是老二,不用太好面子。
我太难了,开店速度慢,各种被笑话,水太深,谁开店谁知道。
其实这样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帝都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经历了两个爸爸,生父P2P,养父没实力。
我是三好学生,选址好,运营好,团队好,遇上了不争气的爹,玩啥不好玩P2P。
咱们聊聊便利店的事,怎么样。
金光闪闪的我,怕你不成,小媒体。
正
小灵兽:北京,你觉得你这儿适合开便利店吗?
大北京:面儿上看,我这儿是中国的首都,下辖16个区,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153.6万人,城镇人口1865万人,城镇化率86.6% ,常住外来人口达794.3万人。按你们行内的标准北京开个7178家便利店一点问题都没有,至于适不适合现在我也不好说,7-11来北京16年,开了近300家店也关几十家,便利蜂3年时间开了近600家几乎没有关门的。邻家便利、131便利、全时便利的轰然倒塌似乎跟我没太大关系。(摊手.jpg)北京:怎么样~繁华吧~气派吧~(自豪脸)
小灵兽:7-11为啥在粤沪地带开店速度如此之快,到你这儿就开不动了?大北京:你瞧~我家这儿地理位置多好,华北平原北部,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不过气候就...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天和秋天比较短。我们这儿10月开始变凉,11月变冷,一冷就冷到来年4月份,我知道你们便利店是24小时营业,由于气候原因,24小时便利店很大程度上是在空耗,7-11开店速度慢正是因为日系便利店稳扎稳打的原因,便利蜂完全可以代表北京速度。北京:白天繁华,夜里没人,能睡好觉,你们羡慕不来
小灵兽:Ok~Ok~那你说说邻家、131、全时这些宝宝都咋回事?大北京:邻家当年做的确实很好,在王紫团队带领下,曾经被视为众多便利店中的一匹黑马,甚至有望成为下一个“全家”“罗森”,赢得了北京朋友的极高赞美~至于邻家的倒闭...原因挺复杂的,不过股东善林金融的P2P业务爆雷,导致资金链断裂,确实使得所有门店几乎在一夜之间全部关停。大北京:131便利店为了与其他品牌产生差异化竞争,他们选择以鲜食为主要卖点,门店准备200个鲜食SKU,但在店中只会上线约100种。而131便利店的鲜食工厂中有20个人的研发团队,每月可以开发出40~50种新产品,在为其他便利店、餐馆供货的同时会为131保留一些独家SKU。
的确,131便利店也是因为P2P爆雷。
大北京:全时原本计划5月20日结束在运营北京的门店,由于舆论催化,还是没扛过去,提前被好邻居接管,目前属于合作关系。全时的品牌还保留着呢,或许,还有翻盘的机会。商品和门店管理暂由好邻居负责。最大原因是2018年11月全时母公司北京复华被爆出受到P2P爆雷事件的影响,导致全时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无法跟上全时的扩张速度。后被山海蓝图接盘,除了历史遗留的“烧钱”和经营问题之外,此次新冠疫情对于全时的打击也是毁灭性的。
红红火火的全时
大北京:我也听说了,7-11、罗森等连锁大品牌便利店今年一季度的业绩都出现断崖式下跌,疫情期间客流量同比下降了40%-50%。直至现在,依旧没有恢复到年前的正常水平。面对凄惨的市场大环境,财力雄厚的品牌尚且艰难度日,像全时这种资本接盘的便利店一旦断了资金链,只能是陷入被动。
小灵兽:以上三家倒闭,除了P2P暴雷,还不是房租贵,生活成本高!
大北京:他们三家倒闭我有话要说,在我看来资本烧钱堆出来的建筑都是沙雕,遇水则化。隔壁老张从一家店开到现在三家店,每家店都赚钱,只是装修没有他们三家好罢了,商品都差不,只是没有鲜食而已,人家一个个儿都好着呢!我家住房均价6万1平米,商铺均价10万多1平米,商家租房子,员工租宿舍是比其他城市贵了一点,但他们赚的多呀。生活成本高机会大,我家开销也大呀。
小灵兽:你真以为便利店利润很大吗?员工住的好吗?
大北京:利润大不大我就不知道,民生产品大不到哪里去,看着资本蜂拥而至,商铺主儿都寻思这玩意利润大,房价其实是被他们的竞争抬高的,据我了解,7-11前些年开的店租金都不是太高呀,自从这三家疯狂开店,市场商铺租金上涨了不少。员工住的好不好,我还真没太注意,我们家不是已经拆掉了那些环境不好的城中村了吗,他们生活应该会有所改善吧。
小灵兽:你觉得没了便利店能行吗?员工没钱租房子回老家去了怎么办?
大北京:便利店确实方便,我是离不开了,半年多没去过超市儿了,天天逛着便利店儿,讲真的还真不能没有便利店儿,看样子我要报告家长了,是时候儿支持便利店了,我家地价儿贵导致租金贵,生活成本高,底层收入也就那样儿,但我可以把今天的谈话汇报家长,看看能不能给便利店免个租金税,相应的申请店扶持政策,前些年出租车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如今便利店才是城市的名片,不能太寒碜了。我们也想来我们家做生意的人,风生水起,但得遵守国法家规,P2P不能碰,有事找我,我找家长,没什么过不去得坎,北京欢迎便利店。
小灵兽:据统计,北京的便利店数量远低于其他一线城市平均水平,北京面积是上海市的两倍之多,便利店数量只有上海的一半。据了解,粤沪千人拥有便利店数量分别是2.86和2.57,而京城只有0.91,可见差距。
全国品牌便利店发展合集
小灵兽:7-11在选址和门店规划上以遵循总部规定为前提,而不是把中日两地的市场环境差异作为出发点。7-11的标准店型面积是120平方米,从不做异形店,日本的店铺可以随意切割,所以这种选址要求在本土很容易找到,但中国的店铺却完全相反。这种不愿因地制宜的教条化模式,直接导致7-11很难在中国找到大批符合“标准”的店铺。美其名曰精益求精,实际是寸步难行。
便利蜂、131、全时太依赖资本,缺乏自我造血功能,一旦母体停止输血瞬间不能自给自足,邻家高管之前就对媒体透露过,投资人曾要求他们一年开2万家便利店。为此,邻家便利店在选址落户时并不畏惧高租金,这成就了邻家的快速铺开,也为他的倒塌埋下伏笔。
131便利店对外宣布获得40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春晓资本。创始人陈登旺表示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增加实体门店的数量、打造大数据平台、引进优秀人才以及扩充团队等方面。同时,131便利店还宣布将启动A轮融资,融资目的在于继续拓展线下门店数量、扩充团队以及建设鲜食工厂。在笔者看来,没有拿到A轮,中央厨房最好别动工,更不要低估地价和资产负债及设备折损,不要低估标准化现代中央厨房的烧钱速度。
不得不说,全时的退市也为那些仍拼杀在红海之中的便利店品牌敲响了警钟。作为一个非常传统的重资产行业,便利店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也不过30年。大部分国内职业经理人还未看明白便利店的终极布局,就算看到,未必能走到,除了商业模式,也跟信仰有关,便利成为资本追捧的风口行业,也是从2016年借着020余温、搭上新零售概念列车开始的,就决定了今天的败局。
小灵兽/思:7-11便利店不是舶来品,古代有,近代有,现代也有,远古时候的村头以物易物,古代的门市,近代的小卖铺,就是便利店的前身,今天国人都在模仿,却很少有企业去思考零售的哲学和零售的本质,也很少有人看到便利店的终极是参与或控股制造业,毕竟掌握渠道者为王。只有参与制造才能严控品质,才能不断革新。
美国人对这一零售业态做了升级,建立了基础标准。日本人不断完善和赋予便利店更多的功能,实行商品温度管理(常温,冷藏,冷冻)加上配送中心统一物流配送,通过信息系统建立单品管理等系列举措,高效的物流中心为门店库存保驾护航,严苛的汰换机制使得门店的单品流转周期远远领先同行,并将日本美食进行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根据不同区域定制出不同口味的标准化美食,历经五十年的发展,不断给消费者创造惊喜,用产品和服务牢牢的把顾客留住,日系三家便利店都有三五十年的基础,他们只专注一件事,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经商在日本人眼中是商道,而国内是商业,一时间,耳边又回响起铃木敏文那句经典语录,世界上只有两家便利店,一种是7-11,一种是其他便利。
做实体零售的人,不要一提到互联网就想到电商,电商不是永远都是实体店的对立面,他们似乎抢走了原本属于实体店的顾客。但是如果站在顾客的角度,既有用网络购物的时候,也有去实体店购物的时候,只是因为消费方式的日趋成熟,不同品类的商品,顾客选择不同的购买渠道而已。
从顾客的角度考虑,电商和实体店如果可以购买到同质同价的商品,确实是更加便利的购物体验。那顾客为什么要去线上买呢?
无论是美国的梅西百货还是日本的7-11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类似的全渠道战略。制造商和零售商面对着全渠道时代的来临,必须进行渠道功能的整合,即发挥各种零售渠道的优势,避开其劣势,形成新的多渠道零售的组合或整合模式。
小灵兽:每座城都有一盏专属的灯,它不能灭。
专访:王拓 图片:网络
免责声明:凡注明 “来源:XXX”的图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转载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赞同文中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不用作商业用途。如涉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