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获取100万用户,这款白板产品有点意思
白板类产品今年突然很热,海外市场,Mural 与 Miro 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Mural 在今年连续完成两轮融资后估值已经 20 亿美金,ARR 也比去年增长了 3 倍。
Miro 则传正在以 60 亿美金估值做下一轮融资,用户从去年的 700 万增长到了现在的 2000 万;Figma 也推了类似产品 FigJam。
国内,则有类似 Teamind 和来画白板等产品,分别从不同的切入点进入这个市场。最近又出来一个新的类白板产品 Eraser,看了一下还比较有意思。
Eraser 在今年 3 月份刚上线,半年多时间已经获取了 100 万(企业级)用户,包括 Facebook、Shopify、Affirm、Gather 以及 Kakao 这些企业内部的技术团队都在使用,刚完成了 400 万美金的种子轮融资。
其定位是为技术团队提供 All-in-one ideation tool,它将文档、白板以及会议整合为一个产品,让团队在白板上协同做各种脑暴或者画项目流程的时候,可以顺便把文档一起协作完成,而技术团队这块主要也是针对的工程团队和数据科学团队:
Consolidate your documentation app, whiteboard app, and conferencing app into one.
白板画布这块,和其它产品类似,你可以在那里进行实时协作创建图表或系统架构,可以创建线框将前端 UI 模型可视化以及进行注释。会议这块就是加了实时音频对话,让协同过程中的互动可以更方便,这点和 Teamind 比较类似。
文档编辑器这部分,可以把数据和图表变成某种文档或参考文件。Eraser CEO Shin Kim 认为这是他们更好服务于技术团队的地方,因为很多时候他们使用 Google Docs 作为其文档平台,然后将他们在其他可视化工具上绘制的图像复制粘贴到 Google Docs 上,Eraser 直接将两者整合在了一起。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在一个屏幕上选择单独显示画板,或者单独显示编辑文档,也可以两者同时显示(如下图)。
在一定程度上,Eraser 替代了部分 Figma 的功能,而且和 Figma 类似,它也采用 Web 端分享链接的方式,对方直接打开链接不需要注册就能加入协同操作。
相比于其它类似产品,Shin Kim 说最大的优势是产品非常简洁轻便,而且对于初次使用者非常容易上手。我的感觉也类似,作为一个完全初级的体验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产品非常的轻量级,速度非常的快。
目前的使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工程流程图、用白板面试访谈、UI 基础设计以及技术文档等,根据这些场景,Eraser 创建了大量的模板库。
除了产品本身的简洁轻量以及 All-in-one 外,Eraser 让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另一个地方在于它的获客渠道,其 CEO Shin Kim 说目前的这 100 万用户几乎来自口碑传播,而且大量用户来自两个做元宇宙的创业公司:Gather 和 Kumospace。
其中 Gather 我上一篇文章有简单介绍,刚完成 5000 万美金的 B 轮融资,才做了一年半时间;Kumospace 则更短,做的事情和 Gather 非常类似,目前还只融了 400 万美金种子轮。
大量用户在 Gather 和 Kumospace 建立了虚拟办公室,仅 Gather 上就有 10000 多个团队将其作为自己虚拟办公室的构建平台,大家在上面创建了各种不同场景的玩法,Eraser 跟着两个平台都有战略合作,不过目前还不知道具体是通过什么样的玩法吸引的客户,这或许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