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知道这些戏曲行话,你敢声称自己是戏迷么?

秦之声 2023-06-28



行话

各行各业都有行话

戏曲界的行话多的也难以胜数

光带“包”字的就有十个

大都也都为他人所难理解

了解这些行话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走近戏曲,认识戏曲

今天小编就来和您聊聊

带“包”的行话究竟都有哪些


底包

指旧时对戏班子里不包括主演在内的其他成员,特指武行、龙套、旗、锣、伞、报、乐队以及后台的服装道具等人员。

底包又称班包,底”有基石之义,旧戏班大都不设主要演,主演全由外地聘请过来与班底人员“搭班”挑大梁演出,他们生旦净丑合称“四梁八柱”。


跟包

是过去主要演员身边专用的化妆与服装管理的私用人员,又称“跟包的”,这种习惯,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已经没有了。



腰包

是戏曲服装的一种,它是系于腰间的长裙,男女演员都可穿用,旦角大都系在“青褶子”上,男角则系在“老斗衣”上。 



旗包

旗包又称“旗把”,它是“砌末”的总称,“砌末”在戏曲舞台上指的是道具与简单的布景。

赶包

指演员或全班人员在一个剧场演完后,赶往另一个地方演出,通常由于行程紧张,很多演员在演出后,往往都来不及卸妆,也要去演完最后的一场“压轴戏”,这种情况下便称为“赶包”。

分包

是指将剧团分成两三组(队),同一时间段在两三个剧场演出,有时同在一个地区演出,有时分别去往其它地区演出。



包头

指旦角头部的化装,包括贴片子、勒网子、上头面,为此来更好的塑造演员的年龄、身份等。



包银

是指过去旧戏班给聘请的演员在签订合同后所付的工资,可分别付一年或几个月的工资。清朝时使用的是银子,民国时使用的是大洋,但是如果是按日结算的演员,不称“包银”而称为是“戏份”。


此外就是“包厢”和“包场”

这两种“包”

已为大家所熟知

您还知道有哪些戏曲行话

欢迎留言评论

温馨提示


为秦腔聚力  为传统加油

2019“新·十大民间唱将融媒体评选”

网络投票

正在进行中

点击链接进入投票页面

为您喜爱的候选人投票吧

↓↓↓

新·十大民间唱将融媒体评选投票通道

投票是一种支持!

留言是一种鼓励!

他们的秦腔梦想需要大家的聚力!


往期精彩…

这些惊艳了时光的古戏楼,陕西就有5个,赶紧看看吧!

薛广民:我和秦腔的四十年

想说 | 这几个问题不解决,移植剧目永远备受质疑!

戏曲舞台上的“高跟鞋”,一般人穿不了!

这4种方法唱戏让您的声音更有穿透力,更好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