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代女性向「爽剧」从来就没有脱离性别权力结构的框架

T China T 中文版 2021-05-31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而我卡在中间,困惑不已。」

「困惑不已」也能用来形容电视剧《三十而已》的剧情,它后半程的走向,毫不犹豫地斩断了我们与剧情三观的同频共振:对三位女主角的塑造逐渐干瘪、单一且符号化,即使不乏较为可信和客观的细节,但《三十而已》怎么都难说是一部足够过瘾的女性主义题材作品。
 
年龄和性别、经济与事业、婚姻与育儿,这部剧的主题,也是包裹着绝大多数人的人生课题。当然,《三十而已》无法为每一个缠绕其间的女性提供正确答案,也没理由成为女性如何舒适生存的教科书,但作为一部女性主义的现实题材作品,且不论角色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是怎样塑造的,至少要给剧情反映的内容一个合理的价值判读。对于这样的结局,似乎「编剧开心就好」也不够了。
 
电视剧《三十而已》剧照

尽管这部剧的网络播放量已经相当可观,但还是有必要简单介绍下三位女主角。王漫妮 —— 沪漂,月入近 2 万,生活标准高,又物质又浪漫,是最让人恨铁不成钢的一个;顾佳 —— 全职太太(其实她比当代新媒体从业者还忙),自家企业的联合创始人,老公有才华,但又不成器(自家企业的另一个联合创始人);钟晓芹 —— 上海人,普通企业职员,和经人介绍的对象结了婚,搭伙过日子。她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悬在「三十岁」的当口上。

在剧集中,每一位女主角在三十岁生日前后,都经历了人生蜕变。首先是顾佳,这个角色的独立人格是被弱化的,虽然她并不是男人的附属品,但很大程度上,她的价值实现都有赖于他人,尤其是儿子和老公。关于顾佳的人设,更多被讨论的是 —— 为了儿子可以大打出手的「完美妈妈」、手撕绿茶的「人间过绿机」、丈夫背后的「女强人」—— 顾佳的所作所为,完美证明了在才智、理性和能力等方面,女性丝毫不输男性。但问题是,她的所有完美都留给了她的家庭,她的儿子和老公。
 


究其本,溯其源,顾佳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念的背后支撑,是传统文化下长久的社会根基和集体心理的积淀。她们通过自我牺牲、隐藏,以成全家庭和集体,以达到与外部社会的平衡。这种隐忍的坚强是沿袭了几千年的文化心理和道德观雕塑的必然结果。就现实情况分析,中国的女性意识,或多或少还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捆绑,发展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挤压。
 
刊载于 1987 年第 2 期《文艺理论家》的《对新时期「女性文学」再思考》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可以恰到好处地解释这一现状 ——「所谓女性意识,我认为它一方面既源于女性特有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在体验与感受外部世界时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角度,这实际上是一种性别意识。这时它更多地属于自然属性的范畴,另一方面,它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阶段决定着女性意识发展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的历史内容。」
 


相比西方女性个体的觉醒之路,中国的女性主义更像是一种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共同造就的集体觉醒与价值实现。集体主义力图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结合,倡导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 这个集体包括社会、国家、家庭。我虽然十分认同家庭的生活依托和社会功能的不可替代,也认可女性的社会关联和价值,但家庭的不可替代性和女性的社会价值还是要以个体价值健全为前提的

从全网都在祈祷顾佳独自美丽、独自精彩的口径来看,顾佳需从身份的束缚中解放,才能平息观众的怒火。但是,当顾佳准备对破损的婚姻生活及时止损时,意料之中的烂尾还是让人瞠目结舌 —— 工具人「小三」全身而退,顾佳再度成了收拾烂摊子的人。


作家 Nicholas Sparks 曾指出,「女性意识是女性对于自身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的自觉意识。」着重于女性自我意识的确立、回归自然女性意识、建立自主女性意识和自觉女性意识等,才是对女性意识的有力建构。其中,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并意识到女性作为人的独立存在,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需要向观众传达的。

《三十而已》最早抓住人眼球的,是温柔优雅的顾佳二话不说把两个欺负她儿子的其他孩子的妈给打了,自此,它仿佛贴上了一个「爽剧」的标签,顾佳这个角色也几乎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全职太太范本。与「金智英」们完全不同,顾佳这个「完美人妻」不曾困顿在家务琐事中,不曾因经济来源而心虚。这个角色的光环是编剧给的,观众对她的向往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全职太太这个身份,每个人都希望像顾佳一样行动力超强、情商高、深谙时间管理与人际关系之道。而这样一个无限趋近完美的个体,她的困境还是来自男人。
 


站在女性主义者的视角上,这部剧最不符合「爽剧」特质的,就是两性关系在女主角欣欣向荣的人生之路上设下的「坎」。顾佳的创业受阻尚且可以被理解为重回职场的无奈,但为儿子读睡前故事和丈夫在外偷情的平行蒙太奇,却可以说是她全剧最狼狈的时刻。说到底,还是妻子的角色决定了她的境遇。在想找到「有钱又有趣」的伴侣的王漫妮身上,更能看到这种女性在与传统婚恋观博弈时的挣扎。从面上看,王漫妮的精致外在也许道出了一部分职业女性的风貌,但这个角色身上传递的两性观仍然十分老套,她与华裔前男友在游轮的短暂风流也不过是「小妞电影」中常见的浪漫骑士桥段 ——《窈窕淑女》(My Fair Lady)和《风月俏佳人》(Pretty Woman)早在上世纪就把这个梗玩透了 —— 但本剧早早就让她尝到了追求「有钱又有趣」的惩罚。一夜情后,她对自己「这样做是不是太随便」的反思,更是完全将这个人物锁在了传统之下。要知道,「女性主义电影」本身就离不开倡导女性对自身性别与性征权力的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背景。在这样一部贴着女性标签的剧集里,作为女一号的王漫妮,她的价值观究竟讨好了谁?
 
电影《风月俏佳人》剧照

那么,被一潭死水的婚姻生活劝退的钟晓芹呢?因为冷漠婚姻关系提出离婚的她在听闻前夫从前的默默付出后,开始自我反思,并道出自己是因为依赖别人而渴望结婚(后期顾佳也在遭遇背叛后开始反思,尽管妻子性格上的强势根本不能作为丈夫出轨的理由)编剧在这里用了最过时的方式迫使她做出这样的检讨:成为一个等待英雄搭救的落难少女(damselin distress)
 
《三十而已》是一部讨好女性受众的剧,因为它不仅创造了或鲜活、或可爱、或完美的女性角色,而且给男性角色安排了花心、不上进、情商低、出轨等不讨喜的人物特质。这不是「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的设定第一次出现在女性题材作品了:激进的《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设计了暴力控制狂丈夫,国产片《送我上青云》和《三十而已》则更相近,它描绘了心怀抱负却必得屈从于现实的男人、为利益和现实而放弃新闻品格的记者,以及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出轨者。这些设定倒也没有描绘什么大奸大恶的脸谱,反而因为更具现实隐喻而引起更多共情。
 
电影《末路狂花》剧照

用「不成器」的男人去反衬优秀的女人,这正与女权主义学者 Kate Millett 在《性的政治》(Sexual Politics)中描绘的两性之间的权力结构恰恰相反:「从历史到现在,两性之间的状况,正如 Max Weber 所说的那样,是一种支配与从属的关系。在我们的社会秩序中 ……. 男人按天生的权利统治女人 …… 无论性支配在目前显得多么沉寂,它也许仍是我们文化中最普遍的思想意识、最根本的权力概念。」如果说剧集在这里通过直白的手法反映了女性在面临传统权力结构不平等时的困境,那么显然比这更复杂的,是讨论一部作品的女性主义本质时,往往很难抛开男性视角去评判。剧本没能用真正的「女性凝视」去呈现这部表达女性、面向女性的剧集。一定程度上讲,这部剧囿于传统婚恋观和两性关系的主线设定,从来就没有脱离古老性别权力结构的框架。
 


尽管《三十而已》的「独立宣言」已然沦为光说不练的假把式,但当下的国产影视作品仍然需要这类女主角,她们能勇敢地发自内心地爱人,而不是屈就于愧疚或者身价。而这样的希望,到目前为止,再一次落空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