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2年了,还喜欢自己的工作吗?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视觉志”
年年就业难,今年格外卷。
来不及权衡月亮与六便士的年代,谋爱与谋生都变得奢侈,我们就像是被生活追赶的工蚁,还没想好方向,已经一头扎进了叫“职场”的社会大染缸。
最近网上突然火了一个视频,一经发布立刻刷屏网络,引发热议。
有人这么评论到:许倬云治好了今年年轻人的职场内耗。
许倬云何许人也?
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热爱工作这件事,靠谱吗?
你在大厂996,他在老家脱产考公,职场如人生,如何在动荡的时代里,直面风浪,找到自己的航道和风景,是人生任何阶段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今天我们想要一起来和这个裸泳时代里的天选打工人们,聊一聊“工作这个问题”。
哪怕“生不逢时”,亦要披荆斩棘。
01
每一代人
都有相似的问题
网上不久前有这么一个话题:90、00后是最“生不逢时”的一代吗?
这些年特别流行一句话: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你发现没,我们和父母辈的人好像彼此不能理解对方那代人的“职场焦虑”:
父母指责“90后是废掉的一代”,“00后衣食无忧只想躺平”,我们抱怨父母辈“是赶上风口的既得利益者”。
今年已90余岁,出生在1930年的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老先生,淡定的对着屏幕,给出了他工作近70年的回答:
“有人问我工作到92岁是什么体验?——我在工作中塑造了一个我自己该有的人。”
“所以我乐此不疲,从不厌烦。”
想要理解许先生的工作观,需要了解的一个是战乱,一个是疾病。
许老出生在1930年的无锡,一个于战火纷飞中艰难求生的乱世。
1948年的年底,受战争的影响,少年时期的许倬云不得不随父亲背井离乡,一路辗转流落至中国台湾生存,并入读台湾大学。
少年时的回忆,似乎总与战乱,贫苦和饥饿杂糅。唯一闪着光的,是幼年时无锡学堂里传道授业的启蒙恩师们,是在台大结交的一大批内陆流落至中国台湾的优秀学者导师。
这些人口中笔下的前事后记,打开了少年许倬云闭塞世界里的大门,也让研究历史,成了许老毕生的理想。
一生做一件事是种什么感受?
许老用他一生历尽战乱,辗转中美多地的累累研究硕果,给出了何谓“工作意义”的最好解答:
“我在很早的时候就懂,人生是一整片无法切割。工作不仅是维持你的生活,也是把你带进社会的连线。工作之中,你可以获得许多知识,你可以获得许多人生,或者是该有的态度。这个事非常吸引人,所以我乐此不疲,我不厌烦。
好奇之人到哪,都会看到新鲜的东西。我的精神可以飞到千里之外,去看别的现象。”
许老今年已近百岁,满身荣誉背后,是一个如此高龄,身患重疾,还在坚持每年产出,俯首于案几劳作的老学者。
许老出生即残疾,手脚弯曲,双脚无踝。又生于乱世,幼年时只能自学,成年后也肌肉发育不良,导致身高不足1.5米,终生只能依靠双拐行走。
他就带着这样世人眼里“残缺”的身体,在动荡不安的艰苦岁月里,铸就了无数史学和时代巨作。
有人回忆了这么一件小事。
10年前,80岁高龄的许老经历了两场大手术,脊椎剩下四寸没动。到了一年前,彻底瘫痪,全身只有右手食指能动。吃饭要靠人喂食,写作只能口述。
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之中,许老依然每日读书看报、著书立说,没有一日不思考,不直面世界的纷乱复杂。
“我坐在椅子里没有别的路,只能用脑子、眼睛。手还是坏的,脚还是坏的。于是就自己想办法看得见。所谓人生,便是尽一份力,是一份结果。每次你尽心尽力做好一个事情,就等于拿你自己雕刻一个艺术品。工作是雕塑你自己。”
2022年,历史学家许倬云已经92岁了。我看着视频里皱纹满面的老者,像看到历尽一个世纪的智慧在闪烁。
从来没有生不逢时的年代,只有对自我价值的不灭追求和对人生责任的承担。
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中,还有许倬云这样的老人,依然坚持在岗位上,于身体作战,与时间抗衡,为年轻人们,重新定义着工作的价值——
“今天这个世界动得很快,每个国家都在动荡之中,要到达新的平衡很难。但我的想法是动中要求稳,不要丧失你自己。
天下没有一个灵药,一下社会忽然太平了,人忽然振作了,没有。我给出唯一一个灵药,自己掌握自己。
你可以做个冲浪儿,你不要做个海滩上的晒太阳人。你要掌着你的舵,自己掌握自己。狂风大浪,你挺得住。和风,你不要躲懒。你有你的定见,去定心。”
“到了临走的临老的,像我90多岁。我就问我,我是不是浪费了世界放在我身上的资源?
你不要说我年轻,我舍得起,丢掉时间,我会补回来时间,补不回来的。
岁月一转眼,青丝变白发,一转眼,明亮的柔和的眼光变成昏糊的老花,时间不等你。
你躺平下来,你的生命在糟蹋,你的身体在糟蹋,你的精神在糟蹋,没有解决问题。
时间不会忘记你的。
因为时间不会原谅你。”
谢谢许老。
每一代人都有相似的问题,每一个时代也都有同样的使命和风波。
许倬云用他一生的经历做答案,治好了今年所有年轻人的职场内耗。
02
直面问题
即解锁答案
没有人可以否认,我们这代人正在面临的“职场困境”。
去年大火的都市电视剧《爱很美味》里,3个性格迥异的女生,点出了时代打工人之真实现状。
当我们“抗拒”职场,我们究竟在诉求什么?
喜欢自己的工作,有可能吗?
从小便是优等生的夏梦,一路苦学求职,才在30岁后过五关斩六将的坐上影视公司的管理位置。
背后却是她几乎牺牲感情和一切空闲时间的“卖命式工作”,即便这样,依然逃不掉社会对女强人式职场女性的诋毁和霸凌。
夏梦就像我们身边那些拼命学习和工作的“做题家”,可是社会的赏罚机制并不总偏爱努力。
从小按部就班长大的刘净,更像平凡的你我。
刘净一直浑浑噩噩按部就班的做着父母安排的银行工作,生活如一潭死水。但即便这样枯燥的工作也没能安稳,市场连连不景气,人到30“喜提”被辞。
一边是中年失业,一边是惨淡的疫情下开了家餐馆。
普通人的钱和梦想,好像都不大容易实现。
而方欣是看似拿了幸运儿剧本的女同学。她是个从小娇滴滴的大美人,一毕业没多久就辞职结婚成了家庭主妇。
直到老公隔离期间出轨。一朝婚姻崩塌。
被迫重返职场的方欣,开始了30+姐姐的职场乘风破浪,不是被同事刁难,就是被客户性骚扰。
打工人在职场上跌的第一个跟头,都是这些看不见绕不开还糟心的“潜规则”。
职场好像总有一百种方式,让打工这件事,变得问题百出。
看的是剧,演的却是每一个你我的生活。疲于工作,但又不得不工作,可能是许多人的现状。
从“996”到“社畜”、“打工人”,从“内卷”到“躺平”……
围绕工作,几乎每年都有新的互联网热词出现。这些流行词语背后,是人们与工作的相爱相杀又不可分离。
当我们在工作中缺乏成就感、获得感、安全感,当职场上的人际关系变得复杂扭曲,当酒桌文化和加班文化成为正义时。
工作,便成了问题。职场,便成了修罗场。
然而工作仍然是绝大多数人立足于世界最重要的方式,我们很难将工作从人生意义的建构中完全剥离。
它就像我们总是吵吵闹闹又分不了手的现任,每一个人都有那么一段与它挣扎的至暗时刻,在动荡的大环境下格外明显。
但我还想试着找到一些共鸣和解答。
因为直面问题,就已经完成了解锁答案的百分之九十九进程。
那么有问题,就会有答案。
好好工作这事,靠谱。
03
有问题
就会有答案
网上曾经有一个对中国年轻人工作年限的观察数据,过去四年,职场人的第一份工作在职时间越来越短:
2018年,约有28%的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就职时长不超过6个月,2021年,69%的毕业生,都选择了半年内工作变动。
可以观察到的一个现象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在努力探索和寻找自己理想的职业道路。
时代困境里的打工人们,正在拼命自救。
为了回答年轻人的职场困惑,编辑部做了一个调查:你经历过怎样的“职场至暗时刻”?
同事小a是刚入职的毕业生。面试官形容她在一众毕业生求职者中,显得格外成熟老练,对行业有了解,简历也做的漂亮。
小a却说,直到毕业后的一个月,她都曾以为自己注定“毕业即失业”。
她分享了她的收藏夹:里面满满都是知乎上各种点赞超高的简历范文和面试技巧干货,她说她那一段时间就是每天跟着知乎上的各种大神模拟面试,还在评论区认识了很多hr和同行,来视觉志就是缘于知乎评论区推荐。
她说,我的求职至暗时刻,是茫然的笨鸟,被一群素昧平生的前辈们托起展翅。
同事b姐,是曾从出版行业跳槽到新媒体的老人,她称她的职场至暗时刻为:不破不立。
这是个迎着风口,猪都能起飞的时代,没有人可以在一个坑位上一直躺平,因为稍不注意,就是一整个行业的落后。
互联网的浪潮让传统出版行业日薄西山,b姐成了早早抓住风口,顺利跳槽的幸运儿。
她说知乎几乎就是她的第二个人生导师,永远有及时专业的职场资讯和分享,知乎让她重新认知了行业的方向,也完成了职场身份的顺利转型。
还有同事分享着自己在知乎的日常:
“女性在职场上的尴尬和不平等”,“如何和老板谈涨薪”,“新人如何和同事相处”等等。
知乎就像一个包罗万象的大树洞,能抚慰一切负能量,也能提供指引。
多少人的至暗时刻,就是在知乎上搜索答案,在一个个浏览回答间重塑勇气,寻找共鸣。
熟悉的蓝白页面,在一个个不眠的深夜,承载着打工人多少艰难的职场时刻,发着光的屏幕,就像一盏照亮无数人迷茫旅途的明灯。
图源:知乎
生活就是由一个个不断新增的问题组成,我们能做的,只有在急流里抓紧自己,直面问题。
但有问题,就会有答案,解锁答案的足迹,也铺就成了我们坚定向前的道路。
职场如此,人生亦如此。
越艰难的时代,恰恰最能激发我们的思考,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本身,就是生活的意义,就是年轻的魅力。
就像许倬云先生说的那样:“不确定的时代下,唯一的灵药是自己掌握自己。不要说天下有一个标准答案,标准答案在你自己。”
愿我们都能在工作中,继续做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职场人。
人生海海,愿我们都能在寻找答案的路上,解锁自己的精彩旅途,星辰大海即是征途。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