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许倬云|每一关口到另一关口之间,是必须密切感受的时序

许倬云 许倬云说历史 2023-01-21




中国文化之中,“人”是观察这些变化的主角。宇宙的永恒进行,因而就系于“人”之存在。





中国人的天象观念 :宇宙是个大圆球,日月五行,每一个星体离我们的距离代表一层天,这七层天相当于同心圆的层次,围绕着地球。

历法家理想上的宇宙起源日,是在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的时候。这一天恰好是立春,而立春的时间恰好掉在正月初一日的子夜。

将所有这些因素调和起来,取得的最小公倍数,从汉代元始年间(公元 1—6 年),是两千七百多万年前,历法学的术语,称为“上元”。

但是,即使到了我们这一个大周期的终结,时间也不会停止。日月和五星的轨道,在中国历法上,也有不断变动的规律。

于是,一个大周期之后,只是另外开始一个新周期,时间永远进展。

同时,“人”却是观察这些变化的主角,宇宙的永恒进行因而就系于“人”之存在。



农历的十二月,在古代称之为“腊”。

古代的几个国家或皇朝,各有自己的“腊”,汉代的“腊”在十月,后世则大致定于十二月。

腊是古代一年的开始,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以政府立场而言,下一年度的收入大概可以相当准确地估算出来 ;在这个时候,也可以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结算这一整年的收获。

这相当于今天会计年度的起头,前文所谓“一之日”“二之日”,其“一”“二”次序,就是会计年度的第一个月和第二个月。

官方作如此的预算,商业行为也同样在十二月份准备结今年的总账,然后规划明年的营运策略。

“冬至”也就是相当于公历圣诞节前后一两天,以太阳年而论,这是昼日最短的一日,是太阳走到最靠南回归线的时候。农作物基本上都已经收获了,田地也已清理干净了,该卖的卖,该买的买,再过一个多月就是新年。

所以,“冬至“既是收获的时节,也是一年忙碌过后可以喘气的时候。

再下面,就是阴阳合历年度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即所谓的“新年”或是“新正”。


在中国领土之内,除了南边沿海各省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别,大部分地区,新年正是田野休息、农夫们也休息的唯一时期。

根据这些阴阳合历的年节周期,中国人安排一年周而复始的生活。

相对于今日工业生产的社会来说,传统的农业国家对自然环境的依存度要高得多。一年周期变化决定了人们的生活,对中国农夫来说,每一个关口到另一个关口之间是他们必须密切感受的时序。

在我记忆之中,端午、中秋、新年,都是一家团聚的日子。在外面工作的孩子回家了,在田地里工作的家人,有机会品尝自己辛苦耕耘的成果。

对中国人和一些使用同样年历的东亚社会来说,这些节日的意义远胜于今天世界各处的圣诞节和新年。

我还记得,甫能握笔的时候,每个识字的儿童,在冬至那天都会分到一张“九九消寒帖”,用以描红的空白字:“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


从冬至第二天早上开始,每天在空格上按照笔序填上一个笔画——八十一天后,已是柳条垂丝,春天来了。

对于传统中国的儿童,这就是一种注意时间的教育。中国人对于时间的敏感,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之中培养出来的习惯。


在家乡,新年、除夕、元旦、清明和冬至,都会祭祀祖先。

我家自从抗战时期离家客居,先父手书直系祖先名讳挂轴,每逢年、节悬挂遥祭。

我们弟兄迁移美国,每家也都有历代祖先名讳挂轴,至少在除夕和元旦会遥祭先人。

最近这几十年来中国的变化极大,尤其在中国大陆,在仪式和理念方面,传统的生死观念都已经完全改观。

不过,在台湾与海外的华人社会,虽然一些过去实践的礼仪都已经简化或者被修改,但在情绪上,慎终追远、崇功拜德的理念仍旧存在。



E N D


责任编辑 | 少川
转载/合作 | 微信:shaochuan17
点击“在看”👇  从世界·看中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