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 · 悲鸿生命 | 排队四小时,只为看你一眼
今年是中央美术学院建院100周年。作为百年校庆的特殊献礼,4月1-3日,被视为“悲鸿生命”的收藏珍品——国宝《八十七神仙卷》首次全卷展出三天。它是徐悲鸿收藏的一幅唐代佚名的白描人物手卷,也是历代字画中最为经典的宗教画,尺幅为292×30厘米,绢本水墨,上面有“悲鸿生命”的收藏印章。画上有87个神仙从天而降,列队行进,姿态丰盈而优美。徐悲鸿认为它 “足可颉颃欧洲最高贵名作” ,代表了中国古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其艺术魅力可与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比肩。
此卷是徐悲鸿在一次香港展览时偶然得到。那是1937年的香港大学之展,徐悲鸿的好朋友许地山邀请他去看一位德籍夫人的收藏。当徐悲鸿发现此卷时,眼睛一亮,即刻拿出了随身携带的不足一万元钱和自己的七幅作品作为交换。回到住所,他便在画上加盖了“悲鸿生命”红色印章,提笔书跋道:“……呜呼!张九韶于云中,奋神灵之逸响,醉予心兮予魂,愿化飞尘直上,跋扈太空,忘形冥漠,至美飚举,盈盈天际,其永不坠耶,必乘时而涌现耶!不佞区区,典守兹图,天与殊遇,受宠若惊,敬祷群神,与世太平,与我福绥,心满意足,永无憾矣。”
可谁也没有想到,此卷在1942年日军空袭昆明时不幸丢失。它仿佛晴天霹雳,使徐悲鸿陡然病倒。两年后,徐悲鸿得知此画的下落,兴奋异常,不顾病体,日夜忙于作画和筹款,先寄去20万现金,又一次次寄去自己的作品十幅后,使《八十七神仙卷》终又回到自己身边。虽然画卷展露出一丝残缺风尘,“悲鸿生命”的印章被挖去,题跋也被割去,但当他看到87位神仙安然无恙、飘飘欲飞的优美体态时,依然激动不已,赋诗道:“得见神仙一面难,况与伴侣尽情看。人生总是葑菲味,换得金丹凡骨安。”1948年,徐悲鸿将它重新装裱,请张大千先生和谢稚柳先生写了跋。1953年徐悲鸿去世后,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将其捐赠给了国家。该画现由徐悲鸿纪念馆所藏。
昨天(4月3日)是国宝《八十七神仙卷》展出的最后一天,从小就是红米(鸿迷)的我排队等候了4个小时,终于一睹其芳容。当我从展馆中出来时,已是春雨淅沥,“心满意足,永无憾矣”。
因现场不让拍照(可以理解,因真迹已很脆弱),我从网上找了其全图如下,请您雅赏:
当天,我还在展馆中看见一幅盖有“八十七神仙同居”、“悲鸿生命”印章的《朱云折槛图》,它也是徐悲鸿特别钟爱的藏品,题跋:“就画而言,诚为中国艺术品中一奇,其朱云与力士挣扎部分之妙,举吾国古今任何高手之任何画幅俱难与之并论,此不待著录考证,始重其声价也。吾八十七神仙卷宣达雍和肃穆韵律,此则传抗争紧张情绪,而此二奇并归吾典守,为吾精神之慰藉,自谓深幸已。”
(朱云折槛:朱云为人狂直,多次上书抨击朝廷大臣。汉成帝时,朱云进谏攻击丞相张禹为佞臣。帝怒,欲斩之。他死抱殿槛,结果殿槛被折断。后以左将军辛庆忌死争,遂获赦。皇帝亦下令不换断槛,留下“折槛”的典故。以“朱云节”“朱云折槛”称颂臣子敢言直谏,具有非凡的气节。)
下面是我拍的该图的局部,像素太差了,不好意思哈:
徐悲鸿
(1895.7.19 — 1953.9.26)
全国17人接力朗读《马恩选集 ·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全国53人接力朗读《马恩文集 ·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全国17人接力朗读《马恩选集 ·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全国66人接力朗读《马恩文集 ·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全国46人接力朗读《马恩文集 · 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
北中医学生讲思政课(1-7)
数字解读这五年(1-3)
法律基础教学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