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志愿 致青春 | 云南省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先进事迹
为集中展示新时代新征程青年志愿者忠诚于党、奉献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风貌,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积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奋斗,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决定,授予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群体、杭州第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志愿者群体、成都第 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志愿者群体、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志愿者群体等260名个人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授予浙江大学马兰红色志愿服务团等100个组织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授予扎根计划——“三走四帮五联动”赋能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等100个项目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其中,云南7名个人、3个组织、1个项目受到表彰。即日起,“云团头条”将连续推出文章,分享他们的优秀事迹。
刘泽圣 男,汉族,1991年出生,大学专科学历 瑞丽美团外卖配送经理、瑞丽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
刘泽圣曾荣获“2020年瑞丽市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2021年德宏州青年五四奖章”、“2022年瑞丽市最美志愿者”、“2022年德宏州最美志愿者”、“2022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刘泽圣积极响应瑞丽市委市政府号召,带领美团骑手组建“美团巡边小队”,投入边境一线疫情防控。“美团巡边小队”白天上班跑单,晚上到值守点巡逻,不畏冬日的严寒,无惧道路的泥泞,日复一日,从不间断。结合值守点复杂的地形,研究制定“蹲点值守”策略,有效提升工作实效。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当时能见度极低,一位队员巡逻时不慎踩到泥坑摔倒,手臂被防护网划破,缝了7针,事后他一再强调这只是小伤,坚持不肯休息,第二天仍在继续开展巡逻。守边的日子很苦,夜晚的时候队员们会冷到不停搓手,说话的时候还能看到嘴里呼出的白气;守边的日子很难,常常会滑倒在泥泞的路上,被不知名的蚊虫叮咬。尽管如此,刘泽圣也没有放弃,因为身边的队员和身后的家园一直源源不断给予他坚持下去的力量,在万家团圆的除夕夜,他主动请缨参与值守。半年的时间,小队累计值守470余人次,人均值守200多个小时,外卖骑手的外卖车和黄色制服为祖国西南的边境线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景。
壮大队伍以涓滴之力汇聚青年志愿者磅礴力量
在刘泽圣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志愿队伍愈发壮大。秉承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冲的宗旨,积极协助核酸检测工作、转运密接人、搬运防疫物资、开展网格值守、入户排查、协助交警执勤等工作,累计参与422人次,服务2439小时。
刘泽圣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爱心捐赠活动,向边境巡逻点捐赠电动车1辆,向街道执勤人员和环卫工人赠送矿泉水1500余瓶,向高速路口卡点警察捐赠饮料27件,向医务人员送出奶茶400余杯,联合美团外卖瑞丽站点与美团平台商家为志愿者和援瑞医护人员提供、配送爱心餐3000余份,筹集、捐赠、配送免费爱心物资累计5000余件。多次组织无偿配送服务,为糖尿病患者与抑郁症患者配送药品,为学校师生配送电脑和教材,为被隔离的工作人员配送生活物资。
作为瑞丽美团外卖配送经理,刘泽圣一直坚持以身作则,宣扬正能量,鼓励引导队员助人为乐,创新建立“瑞丽美团好人好事”机制,充分调动队员积极性。拾金不昧、搀扶路边摔倒老人、高考爱心送考、暴雨后清除路面障碍、寻找走失的老人小孩、协助失火店主灭火等暖心瞬间频频涌现,瑞丽市民在感受到美团“速度”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美团的“温度”。自建立“瑞丽美团好人好事”机制以来,站点收到市民赠送的感谢锦旗5面,被瑞丽融媒体表扬报道1次。
在刘泽圣的带领下,站点被美团总部评选为“全国先锋站点”,荣获瑞丽市工业和商务科技局颁发的“积极贡献奖”、瑞丽团市委颁发的“抗疫荣誉”。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刘泽圣不畏艰难、不辞劳苦,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坚持真我,传承志愿精神,诠释奉献之美,把爱心撒向每一个角落,展现了瑞丽青年最好的模样。
谢孟凌 女,彝族,1986年7月出生 中共昌宁县委政策研究室中级工
工作过程中,谢孟凌深感自己的见识和思维底蕴不够,对于很多问题的认识不独到,而阅读是提升自我认知,帮助内在成长的最优选择。她对自己“应该读书、需要花时间读书......”有了初步的需求和认识,但她觉得读书过程枯燥,便缺乏阅读动力,无法长期坚持。阅读,并坚持阅读,维持这一习惯需要发出行为的主体有足够强烈的行为动机。于是,2018年,她发起了一个开展读书会的倡议,当时就得到昌宁团县委的关心支持,发布倡议书,并提供“青年之家”作为读书会的免费场地。就这样,她和书友们由此开启读书之旅,这便是“晓窗分灯”的雏形。她说:“要坚持做一件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加入一个好的约束环节,让合适的他律代替自律。读书会于我而言就是这样的他律方式,这让我得以保持两周一本的读书进度。”
把“读好书”的个人独享推广为全民阅读
把“志愿者”的荣誉称号践行为实际行动
一路走来,谢孟凌用自己实际行动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个人获得的部分荣誉:2022年荣获县级“阅读之星”称号,2022年11月荣获保山市职业技能大赛茶行业竞赛“茶艺竞赛项目”二等奖;2023年5月荣获保山市第二届工会集体协商竞赛对抗赛单项一等奖,6月荣获“悦读有你—寻找身边的讲书人”云南省讲书人大赛保山市复赛一等奖,9月荣获省级“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此外,还曾荣获云南省第十一届“红土地之歌”演讲大赛昌宁初赛一等奖、保山市“龙马大药房”杯第二届播音主持人大赛成人组优胜奖、昌宁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演讲比赛一等奖、昌宁县“学习杨善洲 为党旗添光彩”演讲大赛一等奖、昌宁县“树廉洁家风 创最美家庭”主题演讲比赛一等奖、“边走边读”文化体验活动一等奖等。
魏行智 男,汉族,1986年7月出生,大学学历 拾得自然教育科技(云南)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2013年,魏行智主动成为一名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一直致力于滇金丝猴和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荣获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中央文明办秘书局“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荣誉。
有理想、敢担当追求绿色生态梦想
魏行智的老家在河南,他对大自然的工作充满好奇,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充满向往。2013年,他在网上看到丽江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招募公告,毫不犹豫就申请了。随后来到丽江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原计划是体验几个月,没想到一做就是十年。
在成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之初,魏行智主动承担起最辛苦、最繁重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协调员工作,负责组织巡护员跟踪滇金丝猴保护。在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他的工作内容逐步扩展到巡护工作规划、数据分析监测、生物多样性调查、政府部门承接、项目编制申请、公益宣传教育、野生动植物资源合理开发使用等方面。
能吃苦、肯奋斗发扬新时代雷锋精神
魏行智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在老君山自然保护地巡护滇金丝猴,这里是横断山脉的腹地,山高路陡,险阻重重。来自平原的他,一开始很不适应高海拔缺氧环境,在大山里爬山,走几步就开始大喘气,腿又酸又痛。而滇金丝猴天生就是大山里的精灵,常在树上活动,跳跃能力很强,翻一座山只需要几分钟,猴群一晃眼就跑出几公里外。魏行智只能咬牙坚持,继续追寻。后来,魏行智通过向大自然学习野外知识,逐渐积累了追寻滇金丝猴的经验:只用在森林周围查看植被情况,就能掌握猴群大致动向,提高了观察保护滇金丝猴的工作效率。
魏行智还积极配合参与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开展的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同中科院的专家学者一起在野外工作,学到了很多动植物知识。长期在一线野外工作,魏行智积累超过60万条动植物的照片和视频,数据量超过12000G,为整个丽江地区和横断山南部区域积累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
踏实学、深钻研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为做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野生动植物保护展示工作,魏行智与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工作人员考察了滇西北高山花卉资源,汲取相关领域知识。2018年,魏行智整合多方资源,逐步组建了一支专门做高山濒危植物的保护和人工繁育的志愿服务队伍。期间,他和队员的脚步踏遍了喜马拉雅-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森林和雪山,在悬崖和峭壁采集黄芪的种子,在冰川下的流石滩寻找雪兔子的踪影。他的团队对西南高山区域的植物、高山生态系统、鸟类和兽类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找到了许多濒危物种,并尝试对这些即将消失的物种进行人工繁育实验和种群野外回归,目前已繁育出高山植物3.5万株,涉及60多个高山脆弱生态系统的珍稀植物物种。同时,他还结合自身经历编写了《和风绮丽 万物争荣——丽江参与COP15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科普读本》《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环境教育科普绘本》等科普读物,在多个期刊杂志发表了滇西北生物多样性科普文章,向青少年传递了云南美丽丰饶的生物多样性信息。
十年来,魏行智积极投身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服务,用青春和汗水生动诠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扬新时代雷锋精神,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滇金丝猴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带动西南地区青少年学习生物多样性知识,推动丽江文旅发展与野生动植物保护融合进程,参与丽江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杨雪敏 女,汉族,198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 文山诗云幼儿园园长、文山州家庭教育协会秘书长
杨雪敏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绩,工作中,她无私奉献、忘我投入,一直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工作宗旨投身于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中,曾荣获云南省“最美家庭”、“最美妇联执委”,文山州“优秀志愿者”、“文山青年五四奖章”、“五一劳动奖章”,文山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用心用情,做扶贫干部的“暖心人”
在脱贫攻坚战场,驻村扶贫队员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他们长期驻守村镇,投身于脱贫攻坚工作中。面对一些无人照顾、无人看管、无人辅导功课的孩子,杨雪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给驻村扶贫队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切实解决孩子下午放学后作业辅导和陪伴问题,她积极向文山团州委、文山团市委汇报想建立“五点半课堂”的想法,并得到文山团州委、文山团市委和文山学院团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在各单位的帮助下,她带领幼儿园开办“五点半课堂”城北班,帮助驻村扶贫队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孩子们更好地利用空闲时间完成作业,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在担任社区儿童服务站负责人期间,她为城乡流动儿童和受灾害影响的儿童提供课外活动、安全卫生教育和社会心理咨询等服务累计2.4万人次;牵挂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慰问超过1000余人次;为社区家长和儿童解决各类问题,搭建社区儿童服务平台,保障儿童基本权利,助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苦干实干,做美丽乡村的“美颜师”
自文山市脱贫攻坚总攻“集结号”吹响以来,杨雪敏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本着为党委政府分忧,让乡村开启“硬核美颜”模式的理念,她主动带领文山市非公经济团组织“青年突击队”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苦干实干,带头深入文山市三个街道农村社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主、次干道周围的垃圾、杂物、杂草、排水沟等进行打扫清理,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引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自觉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总攻战。
为持续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状况,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引领及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就业观,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并了解其所需、结合其所爱“对症下药”,进一步引导和提高他们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从2017年起,杨雪敏主动作为,全力投入公益,扛起自己作为教师的社会责任,邀请专家走进学校、农村、社区开展家庭教育公益活动,与文山州家庭教育协会定期到文山市第十二中学、西畴第三中学、砚山第六中学等学校,为问题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品格教育,并与学生结对,做好“爱心妈妈”。定期面向社会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课堂,组织协会志愿者开展家庭教育宣讲,积极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累计组织并参与公益讲座500余场,受益人数5万余人次,为100余个青少年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先后组织培训文山州家庭教育讲师骨干300余人,总结梳理家庭教育课程,并推出200余个主题。2017年至2023年,通过到文山州八县(市)进行家庭教育宣讲、每周一文山交通广播FM100.6直播、微信群及抖音直播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宣讲1100余场,覆盖人群达25万人次,家庭教育公益咨询接待1000余人次。
身为幼儿园老师的杨雪敏,把自己的一颗心都倾注给了教育事业,每当想到仍有很多孩子需要帮助,她心里都会涌起酸涩的情绪。她多次组织幼儿园师生参与公益集市义卖,并将义卖所得捐赠;多次组织教职工、学生家长到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及各乡镇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他们表演节目,陪他们过生日,给他们带去温暖和陪伴;募集资金50余万元开展“希望澡堂”、“公益夏令营”等项目。开展面向社会的家庭教育公益课堂,覆盖人群达25万人次。在文山州村(居)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示范项目中,累计开展社区家长及儿童服务2.4万人次。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山市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当疫情防控卡点物资紧缺时,杨雪敏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责任担当,第一时间组织募捐,20余天逆向而行,奔走在抗疫最前线,为卡点值守人员送去价值5万元的防疫物资,并招募10余名心理咨询师组成“巾帼志愿服务队”,为受疫情影响的群体提供咨询服务,其也被各卡点值守人员称为“最美逆行者”。
从开展公益讲座到争当抗疫先锋,从参加脱贫攻坚到爱国卫生运动,从做“暖心人”到做“战斗士”,杨雪敏一直关注和深入社会公益事业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在自己的行业领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践行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增光添彩。
周桂红 女,汉族,1993年出生,大学学历 昆明市红嘴鸥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理事长
2015年,刚毕业的周桂红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参与青少年志愿服务工作,她深深认识到社会上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关注关心,一点点关爱的微光,便可以照亮孩子们的心门。多年来,“点亮志愿微光,聚成志愿明炬”,早已成为周桂红工作和生活的向导。
作为团属青少年事务社工机构负责人,她与团队成员、志愿者累计服务青少年12万余人次,带领机构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主导和参与的项目在历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斩获全国金、银奖5次;到云南省多地交流志愿服务经验30余次。作为青少年事务社工,9年来她以社工+志愿者的方式,为未成年人维权1300余次,服务服刑在押未成年人1410人,完成197名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的考察帮教。作为普通青年,她积极争取担任COP15城市志愿者骨干,带领志愿者出色完成大会室外考察展示点服务,获评先进个人。
起初,周桂红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参与青少年志愿服务工作时,仅仅是为涉案的未成年人担任合适成年人,作为“代理家长”陪同提讯、为其维权。随着参与志愿服务频率的增多、范围的扩大,不仅让她更加热爱志愿服务,也坚定了其专职从事公益服务的信念。她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实施了“青春护航,助力成长”农民工子女关爱项目,扎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服务城市流动儿童群体,项目运行3年,累计服务流动儿童1000余名。工作环境艰苦、路程遥远,身边的人也因各种原因慢慢退出了志愿服务,这也曾让周桂红充满困惑,但最终她还是坚持下来了。
如何更好地让青少年志愿服务常态持续发展?破解难题的关键就在于将志愿服务以项目化的形式运作推行。周桂红带领团队和核心骨干志愿者,以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和需求为导向打造精品志愿服务项目,项目化工作模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志愿服务活动零散和不可持续的局面。以周桂红为主导设计实施的“青春护航,助力成长”农民工子女关爱项目、“我不愿让你一个人”残障儿童社会融入项目等也屡次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公益创业大赛中斩获奖项。这些年来,她和志愿者们以社工+志愿者的方式,累计服务青少年12万余人次。
坚守岗位以奋斗之姿助推发展逐梦前行
2018年周桂红接过接力棒,担任所在机构的理事长;2018年当选共青团云南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2019年当选昆明团市委兼职副书记;2022年当选昆明市政协委员。个人和机构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各级团组织的支持下,她带领团队成员一起到怒江、红河、文山、西双版纳等州市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培训、督导、经验交流等工作30余次,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共享资源,影响带动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骨干人才参与到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事业中。她还参与了多个省部级课题研究,其中《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服务山区留守儿童机制研究》入选团中央2017年度全国少先队研究课题重点课题。同时履行政协委员职责,以志愿服务发展为议题提交了《加强西部志愿者保障机制》《健全昆明市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等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报告,见证并推动着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向好发展。
坚守信念以跬步志愿践行使命快乐前行
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事事可为的理念已在周桂红的心里深深扎根,她也在生活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早在大学时期,她便积极响应无偿献血的号召,成为光荣的无偿献血者;工作以后,她积极配合共青团组织、血液中心组织集中性的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影响和带动广大热心青年、市民加入无偿献血者的行列。此外,她还参与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河小青”保护滇池、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被昆明市委、市政府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个人”。2021年,COP15大会在昆明召开,周桂红作为志愿者核心骨干加入了城市志愿服务工作组,负责带领大学生保障COP15大会室外考察展示点扶荔宫的服务,全程参与志愿者的选拔、面试、培训、演练、上岗服务各个环节,最终圆满出色完成任务,并被评为先进个人,获得通报表扬。志愿服务不仅让周桂红获得了进步和成长,更收获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