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琴身上为什么没有名校精英味?
这季《脱口秀大会》我才追完,首先要说的是,决赛这个结果我不接受!
我跟罗永浩意见一致,冠亚军就应该在杨笠和李雪琴之间诞生。
纵观这一整季节目,论好笑程度,论话题热度,论出圈金句,论女性脱口秀演员强势崛起对于行业的意义,都应该是她俩,别的相比之下都是矬子。
决赛第一轮她们的表现也完全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准并没有掉链子啊,怎么就连第二轮都没进,只拿了第四和第五呢?我想不通。
王勉当然也不差,但看多了就很容易疲劳,感觉都是同一个模式,前几句平淡铺陈,最后一句忽然反转拔地而起,而且他那吉他弹唱从音乐性来讲又毫无美感。我看了一下网上评论,对王勉的支持好像也不如杨笠和李雪琴多。想来他之所以能拿冠军,可能胜在现场气氛优势吧,面对面听就会很容易被他反转时猛然高八度的声嘶力竭带进去。
这就跟《我是歌手》飙高音占优势一个道理,现场听众都被震住了,而我在屏幕前就会翻白眼觉得是在洒狗血。
亚军王建国也占了一点现场气氛的便宜,每当他失控发疯语无伦次近乎于嗷嗷乱叫的时候,现场气氛就会达到高潮,这时候我在屏幕前就很想掀桌:这都说的啥破玩意儿?!
从这一点来看,这季《脱口秀大会》可能会带起来一个不太好的趋势:以后的脱口秀演员也要学《我是歌手》比谁嗓门大了。这挺低级的。
还是李雪琴和杨笠比较高级,轻轻巧巧就能把人逗乐,四两拨千斤。
该拐到正题上来了。这篇我主要想聊聊李雪琴。
之前我对李雪琴的认知还只是一个因为喊话吴亦凡而成名的普通网红,那个喊话视频我早就看了,当时就觉得莫名其妙,这也能红?纯属运气好吧,吴亦凡刚好回应了,但这热度最多也就维持一礼拜。
▲李雪琴最开始就是靠这个视频走红的
没想到她会一直活跃到现在,直到这一季《脱口秀大会》以天才少女的姿态大红大紫,在脱口秀领域从零起步然后一跃冲天。现在我不再觉得她只能昙花一现了,以她的才华,应该可以红很久。
这几天有关李雪琴的文章在网上已经传得到处都是了,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几个关键词:故乡铁岭、破碎家庭、北大学霸、抑郁症、王建国。
我觉得最特别的一点就是“北大学霸”。这个标签和李雪琴的外部气质实在太不符合了,她看起来那么丧、那么垮,懒懒散散,畏畏缩缩,不怎么自信,又是一口土俗土俗的东北大碴子味儿口音,聊的还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就她,怎么会是北大毕业的社会精英?
▲李雪琴的公开形象都是这样式儿的
可她确实是以自主招生辽宁省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方向是广告,毕业后又去了美国纽约大学读教育学硕士,后来因为对专业失望和抑郁症等原因辍学回国。
高学历人士进入娱乐行业的例子,之前也有不少,比如《奇葩说》里就有一大堆:詹青云、黄执中、周玄毅、陈铭、储殷……《脱口秀大会》里其实也不少:呼兰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庞博是上海交大的,还有一个很快淘汰的Norah是复旦毕业后来又在英国留学。但这些人,要么根本不想放下身段,要么想放下但怎么都放不下来,总之,那股浓浓的精英味儿就是挥之不去,老远就能闻到。
精英味太重对于娱乐行业来说,其实是个劣势,或者说障碍,因为会给观众距离感和压迫感。比如Norah,她之所以很快被淘汰,李诞在节目里就点明了原因:她总是有意无意显示出一股优越感。
优越感和精英味不是说放就能放下的,这是长期经历和自我暗示结成的果实,最后就会像喷嚏和贫穷一样,根本掩饰不住。高晓松已经够接地气了吧,但只要他一甩开了高谈阔论,就免不了会有一堆大词儿往外蹦,显示出他的清华背景家学渊源。更糟的是储殷这样的,不但有优越感,还有傲慢与偏见,还有气急败坏玻璃心,这种人的高学历精英背景,最后就只会沦为公众不屑一顾的笑柄。
▲储殷因为这段视频被好多人骂,还说他丢人民大学的脸
这么一对比,就能看出李雪琴的稀有之处了,能让东北老娘们儿(爱称,非贬义)属性强力覆盖名校背景,俗得如此彻彻底底坦坦荡荡,反正我是再也找不到第二个类似的例子了。
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我能立刻想到的原因大概有:
a,东北这块神奇的土地太有魔性,东北气质堪称超强力粘着剂,只要一粘上,一辈子就脱不开身,你读再多书也别想洗干净那味儿。此条可参照清华哥哥李健来理解,不过李健读书人的气质也挺浓的。
b,从李雪琴自述可知,她家境普通,中学时又遭遇家庭变故,父母离婚,加上她从小因为长得比较胖,常常被周围同学排挤奚落,喜欢的男生都看不上她,甚至会说出“找对象想找个基因好点的”这样的话来打击她。这些遭遇让她一直都很自卑。
c,她是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现在干的恰好又是和传播有关的事儿,她当然明白怎样能够争取尽可能多受众的喜欢。现在的大势所趋就是用户和市场下沉,精英气质就是不吃香了,就是得藏起来。
可是凭以上原因,我觉得还不足以解释清楚,毕竟东北人那么多,遭遇家庭变故长相普通的人也那么多,而且还是那句话:个人气质是装不出来的,就像喷嚏和贫穷,你就算装得了一时,也装不了一世。
我相信李雪琴不是装出来的。她身上没有精英味的最主要原因,是她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不是精英,名校毕业根本没什么了不起。
她在微博上说:念了北大就不能当low逼和废物了吗?
她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说了,自己只是擅长考试而已。北大也没那么厉害,新闻传播和广告的课程学了也没什么太大用处。
她甚至直接表示过对北大失望。原因是有次抑郁症发作,她去北大心理中心做了咨询,医生告诉她情况比较严重,她希望医生不要向学院汇报,因为学院会告诉她妈,她不想让妈妈担心。她几乎是跪下来哀求医生,可最后还是上报了。
另一次失望是去纽约后,她参加了当地北大校友会的活动,还特别捯饬了一下自己,可活动现场大家都不理她。她当时就觉得,自己根本不属于这个精英圈子,融入不了,互相排斥。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李雪琴竟然还在知乎实习过。大家都知道知乎用户大概是个什么形象吧:动不动百万年薪,名校毕业,各种资历和title都要在文章一开头特别注明,生怕大家看不到。很显然,李雪琴没有染上这种习气,出来后真可谓出淤泥而不染啊哈哈哈。
她有个知乎账号,简介就称得上知乎上的一股清流:
15到16年她比较密集地发过一些帖,那时她还是纯素人,回答都很随意,但是也可以从中窥见她的真实想法,其实和现在都差不多,比如这几条:
下面这条则可以解释,她为什么不想融入精英的圈子:
当然她说北大这不好那不好也不可全信,我是这么理解的,名校最有价值的是里面的人,是学生,是人才。经过那个筛选机制,名校能够大概率地汇聚聪明人。但这也只是个概率而已,也不能保证里面就没有庸才。至于学校的其他条件,建筑、设施、课程等等,相比起来就没有那么大的优势。从名校出来后进入社会竞争,最终要比的还是你这个人,是骡子是马,是天才是庸才,都要看你自己。名校光环以前可能很管用,但现在是越来越不管用了,多的是普通学校毕业生领导一帮名校生的例子。
所以现在如果还动不动把名校光环戴头上逢人一顿显摆炫耀,就会特别傻。你如果先干成了一件什么事儿,然后别人才知道你原来是名校生,那还可以夸一下:名校生果然牛叉。你如果事儿还没干呢就先把自己架在那儿,把人胃口吊得高高的,结果一看不过如此,那人家肯定也会在心里损一句:什么名校生,还不是傻叉。
李雪琴肯定看明白这里面的道道了,所以她总要抗拒名校光环,把自己的聪明劲儿包裹起来,不显山不露水。她的段子看似俗气,其实结构都很精密巧妙,是有文学底蕴的,尤其是从“宇宙的尽头是铁岭”到“宇宙都有尽头,北京地铁却无穷无尽”那段,不读书的人是写不出这种段子来的。
她是个真正的聪明人,果然牛叉。
END
你还可以继续阅读肖浑的文章:
一个够销魂的
轻文艺公众号
肖
浑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肖浑
公众号ID:wohenxiaohun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beibeijia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