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骂张国立矫情的人,知道当年他为拍片差点死在南极吗?

肖浑 肖浑 2021-06-11


劳动节前夕,66岁的张国立发了条微博,说自己刚上完一个大夜班,配图是路灯和月亮相映成辉:



就是这么一条平平无奇的微博,因为刚好紧接在郑爽日薪208万那事儿后面,就被部分网友过度联想了,觉得张国立肯定赚得也有那么多,只要和底层打工人比一比,就没资格喊累,只要喊了就是矫情。

 

还有好多类似这样的留言:


 

后来因为替张国立说话的网友更多,之前酸张国立的一些留言就灰溜溜自己给删了。

 

那些酸言酸语是真的太过度联想了,且不说张国立的片酬肯定远不如郑爽那么高,咱就看微博内容本身,“收工、记不清这是第几个大夜班了”,短短一句话,平淡陈述而已,到底怎么就能看出来他是在喊累啊,“累”这个字根本就没出现啊!

 

不过我也完全能理解群众反应,广大打工人上班越来越累,贫富差距又越拉越大,利益分配又存在肉眼可见的各种不公,郑爽片酬只不过是根引子而已,大家的情绪那是一点就着哇,再加上时逢劳动节,劳工问题天然就是热点,国立叔这就是刚好撞枪口上,被误伤了。


群众永远热衷闲言碎语和情绪发泄,这就让我想到了《编辑部的故事》里,张国立客串饰演的妖娆妩媚的赵永刚,对葛大爷说的那段经典台词:

 


但我还是忍不住想替无辜的国立叔再多说几句话。你们骂别人矫情或许还有几分道理,但是把“矫情”这俩字儿盖张国立身上,说他身娇肉贵不懂劳动人民疾苦,那就真的是太瞎了一点。

 

要知道,国立叔就是苦孩子出身的,虽然他爹是干部,但闹运动被批斗关了牛棚,连带着他在当地也被周围人排挤,16岁就去当了铁路工人。后来进了铁路文工团,也是从跑龙套做起。底层劳动人民是什么生活,他太了解了。

 

不但如此,他还比我们绝大多数人吃过更多苦,那些苦我们平日想都很难想得到。我看这次也有人提到了,就是1988年他为拍片,去南极待了半年的种种艰难经历。

 

那一年,他刚刚离开四川,开始北漂,演了第一部电影代表作《顽主》,但还没公映,所以全国也没什么人认识他。


▲《顽主》剧照,张国立那时候是不是超像高以翔?

 

那时候他和前妻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他想离婚和邓婕在一起,为此和前妻展开谈判,结果约定儿子张默给前妻抚养,他和邓婕不再生育,而且他要给前妻一笔钱。

 

可他身上没什么钱。邓婕当时因为演《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已经很红了,但他不想要邓婕的钱。他的自尊心让他甚至拒绝了邓婕给他争取来的演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机会。他只想靠自己的能力挣钱。这时候,来了一个机会,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准备组织人马去南极大陆建设中山站,他们还打算与四川电视台合作,随队拍一系列宣传南极科考工作的片子。

 

去南极拍片,一般人说起来可能会习惯自我拔高,把动机归结成“为国家的科学事业作贡献”,或者“对大自然充满好奇的冒险精神”这类。但张国立就特别实在,多年后面对鲁豫的采访,他说自己当时去南极就为了离婚,想给前妻一笔钱。



除此以外还有别的一些现实考虑,比如当时出国是有补助的,而去南极比去别的国家补助更高,可以拿双倍。

 

当时张国立33岁,作为演员岁数已经挺大了,是要搏一搏了,而作为男人呢,身体又还算健壮(参照上面《顽主》剧照),所以他不怕去南极吃苦。但他应该还是低估了去南极的艰险程度。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大陆建的第一个科考站(之前的长城站是建在南极比较边缘的一个岛上),所以大家都是以身先士卒的姿态去开拓未知地带的,什么都没经验,困难重重,而且人手也不够,每个人都要干好几个人的活。

 

张国立所在的电视片摄制组,一共只有7个人,每个人都身兼多职,比如张国立,既是副导演,又要当摄像,还要做演员。因为他们除了拍摄常规的新闻纪录片,还被要求拍一部电视剧,也就是后来的《长城向南延伸》。


 

这部片非常特殊,它介于纪录片和剧情片之间,当时给的定位是叫“电视报道剧”,这个剧种后来好像也没什么后续发展了。因为科考工作充满未知,所以没法提前写好剧本,只能给个大纲,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在现场现编现拍。

 

拍摄任务已经很繁重了,这还不算,科考队员人手也不够呀,活又太多,所以摄制组的人平时也要帮他们干各种杂活。大家都知道,南极分极昼和极夜,必须得赶在极夜到来之前把所有的活干完,为此就得全力以赴加班加点。张国立在接受易立竞采访时详细说过这段,他是怎么在拍戏之余帮忙搅拌石料的:


 

张国立说会看到企鹅打瞌睡,然后我真的找到了他和企鹅同框的画面,这算不算艰苦生活中的一大福利啊:



我还在网上找到了《长城向南延伸》的视频资料,看这个对他们有多苦就有更直观的认识了,比如片中表现了集体劳动的场景:



这部剧主要讲的是科考队的工作,所以主角男一男二都是科学家。张国立演的是男三号,一个叫郑毓山的随队木工,代表的是更底层的劳动者。


 

片中就有他刨木头的镜头:

 


也有扛着木头在冰天雪地里行走的镜头:


 

走着走着就跌进冰窟窿里了,赶紧挣扎着摆脱出来。


 

现在很难想象,这样的镜头居然是在真实的南极实景拍摄出来的,现在类似镜头应该都会用电脑特效完成吧,演员只需要在绿幕前做做样子,轻轻松松,但那个画面质感,还有演员表现的感染力,和实景拍摄当然是没法比的。

 

张国立说南极每天都是让人难以忍受的暴风雪,大到什么程度呢,国旗每天都会在风里被撕碎,所以每天都要换一面新的国旗。

 

最惊险的一幕是,他们刚到南极时船在行进过程中遇见了冰崩,漂浮的冰山炸裂了,船头被冰撞了一个洞,队伍必须用直升机紧急疏散,但张国立所在的摄制组还不能离开,他们被要求留在船上,拍摄这场冰崩的全过程,作为重要资料保存。如果最后船要沉了,他们就得把录像带扔到直升机上,但是这样就很有可能会牺牲自己。


▲《长城向南延伸》拍到的船在风浪里的场景

 

还好,漏洞被大家堵上了,船没有沉,这道鬼门关算是过了,但紧接着棘手问题又来了。船周围到处都是浮冰,堵住了船的去路,破冰船也不起作用了,领导决定用炸药把前面的冰炸掉。船上就有炸药,但当时船上的一群人没一个会用的,张国立正好之前在挖河时看别人放过炸药,他回忆了一下看到的过程,领导觉得他记得还挺清楚的,就命令他来指挥炸冰行动,成为临时爆破队长。

 

张国立的第一反应当然是不行,自己又没有亲自炸过,这不是玩命吗,但是眼看着也没别的办法了,领导的口气又很坚决,他只好硬着头皮指挥,怎么绑炸药,怎么放雷管,怎么凿放炸药的冰坑,怎么一个接一个点导火索。

 

就在点火的时候,十个爆破点都快按顺序点完了,他忽然发现点第二炮的人还在那儿没跑,说是没点着,那太危险了,救人要紧,他下意识地就往第二炮那边跑,边跑边喊,让队友赶紧逃命,队友就跑了,他去帮着点着了第二炮,因为太紧张,太用劲,他从嘴角扯下烟卷的时候把嘴都咬破了,点着导火索他就立刻往回跑,以最快的速度,然后他听到队友们忽然一起喊他的名字,他下意识地趴下了,就在同时,冰炸开了,爆破成功,他们都没有受伤。

 

他们拍的电视剧,也没有这真实发生的一幕惊险吧。

 

考察队陈德鸿总指挥当时对张国立的评价是:“小张不错,是条好汉!”后来回国,因为冰崩和炸冰时的表现——坚持拍摄、指挥爆破、救下队友,张国立获得表彰,立下了集体一等功和个人二等功。


后来张国立对此还挺低调的,只是在访谈被问到的时候才会说,很少主动提起,说的时候也不会刻意渲染苦难,而是尽量平淡讲述,当年的艰险现在已成为笑谈,何况那时也不全是艰险,也有面对大自然奇景轻松惬意的时刻,比如在零下几十度的冰雪中微笑裸奔:


 

其实我们更应该铭记的,还不是后来红遍全国的张国立,而是摄制组里的一个老前辈,他叫金乃千。


 

金乃千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老师,和张国立一起加入了赴南极的摄制组,他当时已经54岁,是队伍里的老大哥,也是《长城向南延伸》的主演,饰演的角色是一名科学家。


 

片子里有金乃千饰演的科学家遭遇暴风雪陷入危险的镜头,看样子是命悬一线了。


 

后来他从昏迷中苏醒,从死神那里捡回一条命。可让人唏嘘遗憾的是,金乃千在现实中并没能像剧中那么幸运。因为年龄太大,在南极又太过劳累,在随着考察团坐船回国的途中,金乃千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所以剧播出时字幕在金乃千的名字上加了个框框

 

这件事对张国立影响很大,在易立竞的采访中,他提到此事还说过:“每天都在一起拍戏生活,突然就离开你了,那种悲哀笼罩着整个科学考察队。其实我到现在都不愿意想这件事情,我觉得生死之间就是一口气的事,这两件事(另一件是面对冰崩)改变了我的哲学思想。从那以后,我对荣誉呀、名利呀看得很淡泊。”

 

我猜,这件事应该也影响了张国立对待事业的态度。因为从死里逃过生,所以特别珍惜时间,抓住一切机会去做事。这些年他出现的频率比很多年轻当红明星还要高,又是演戏,又是导戏,又是上综艺,又是做主持。这么马不停蹄的图什么呢,有说法是他签了对赌协议,为了完成任务必须多接活,但我也相信他淡泊名利的说法,因为主持《国家宝藏》时他就没收劳务费,他只是想做事而已,做自己喜欢的事。张国立说过,他闲不住,一闲下来就浑身不舒服。


▲国立叔是真的高产,主演的《小舍得》才刚播完

 

这一点张国立跟张艺谋很像,都一把年纪了还埋头干活,勤勤恳恳。他们俩还有个共同点:小时候家庭成分不好,长辈遭遇过迫害,年轻时比较自卑,后来大器晚成,三十多岁才出头。这样的人,是不是都容易成为工作狂?

 

不知道那些觉得张国立发夜班微博是矫情的人,看了以上内容,会是什么想法。而我说以上这些主要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曾经有过一个时间段,那时候演员也只是普普通通、勤勤恳恳的劳动者,甚至是更高危的工种,为了工作可能要冒生命危险。张国立去一趟南极能挣多少钱呢?他没说,不过可以作为参考的是,他去南极之前给一部片子配音,一天能挣六十多块,他已经很满意了,认为挣了一大笔钱。

 


八十年代,影视行业还没有充分市场化,演员确实普遍都挣不到太多钱,也就是比老百姓的工资高一点吧,但还远远没到离谱超出想象的程度。而且,他们的付出是对得起收入的,甚至你会觉得他们挣得太少了。

 

而现在,情况好像倒过来了,某些没演技又不敬业的演员可以赚取天价片酬,从上千万直到上亿。但我们还是要明白一点,郑爽在行业里毕竟是金字塔尖的少数,行业里还有大量的,可能是百分之八九十的演员,根本挣不到什么钱,而且收入极不稳定。张颂文就说过,他前几年好不容易接一部戏,打包价才几千块,接了这一部还不知道下一部在哪里。

 

演员和演员之间是不一样的,不要因为郑爽而仇视整个群体。郑爽背后的问题症结,是整个行业的畸形发展。还有大量演技很好但没流量的演员,他们也是受害者。而像张国立这样有能力、有资历、有影响力、有职业精神的老戏骨,他们如果多赚了点钱,也是他们应得的,文艺工作也是为社会作贡献,我们不应该盲目仇富。他们还在忙碌活跃着,也是我们观众之福啊。


END

你还可以继续阅读肖浑的文章:
张若昀这算吃他爹的饭砸他爹的锅吗?
赵丽颖冯绍峰离婚:女强男弱必然崩盘吗?
为什么最爱周杰伦的城市是武汉?



一个够销魂的

轻文艺公众号


肖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肖浑

公众号ID:wohenxiaohun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beibeijia0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