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华语第一女导演的第一电影公众号,真臭
我恶心坏了,此刻必须不吐不快。
前几天刚看了关于许鞍华导演的纪录片《好好拍电影》,这部片我已经期待好久了,所以知道出资源后第一时间马上就看,结果完全没有失望,还超出预期。我看完后就在豆瓣打了五颗星(我打五星的标准可是相当严苛少见的),并写了这段短评:
纪录片好看不容易,尤其是这种靠采访素材组成的纪录片,很容易流于枯燥。《好好拍电影》之所以好看,是因为素材非常丰富,剪裁也很巧妙,而且出镜的明星大佬超多,众星捧月一般谈论着许鞍华,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许鞍华的人格魅力,实在是太太太可爱了。兴致盎然谈电影时,可爱;年轻时在大学聚会上喝醉后念莎士比亚,可爱;刚说想要瘦身下一个镜头就是在餐厅大啖美食,可爱;耐心照顾老母亲和家里的猫,可爱;一边抽烟一边热心给路过想要借火的陌生人打火机,可爱;就连在片场忍不住发脾气,看起来都好可爱,发完脾气第二天她就后悔了,马上又去片场给工作人员道歉认错。
许鞍华是个有赤子之心的人,我一向这么认为。
看完纪录片后的几天,我就寻思着要不要再写一篇关于许鞍华的文章,因为之前已经围绕她写过一篇长文,我得找找新的角度和观点。
然后就是今天,看到有人转了公众号“Sir电影”的文章,标题是《华语第一女导演,真「丑」》。看标题我就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点进去一看,果然写的就是许鞍华和《好好拍电影》。
我忍着心理不适迅速瞅了两眼就关了,这篇文章就是典型的毒舌电影风格,标题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哪怕明显就是冒犯无礼,也可以靠内文一通夸给扳回来,美其名曰“欲扬先抑”,说这是一种写作技巧。
去你大爷的技巧。我先啐你一口唾沫再笑嘻嘻给你擦掉给你喷喷香水,你就高兴了么?侮辱就是侮辱,无礼就是无礼,没节操就是没节操。
想起几年前看过的另一篇公众号文章,标题印象中是《“贱人”李银河》,当时李银河老师刚因为某些言论惹了麻烦,这篇文章也用了所谓的“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说有人这么攻击她,然后再力挺她,作者貌似很勇敢很有良知的样子,所以很多人转了。但我没办法转,就因为那个标题。我觉得但凡是个尊敬李银河老师的人,都不可能会取出那样的标题,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都不可以。然后我就自己写了一篇挺李银河老师的文章,标题是《我,志愿加入“银河护卫队”》,因为当时挺李银河的朋友都喜欢自称是“银河护卫队”的。
“Sir电影”这篇文章就是用了那种常见的套路,开头那几句看似冒犯的话都是引用,“又肥又老”据说是王晶多年前评价许鞍华的话,“又丑又失败”是许鞍华在纪录片中的自嘲,可是王晶作为老朋友可以这样开玩笑,许鞍华的自嘲更可以彰显她豁达的人格魅力,你一个电影公众号专门挑出这几句话当标题又算什么玩意儿啊?一个号称专业又有良心的电影公众号,用这样的噱头去对待一个在华语电影界德高望重的导演,怎么会好意思呢?
很快我就看到,有纪录片片方的工作人员,在豆瓣上发文表达了愤怒,说他们联系到“Sir电影”,要求改标题或删文章,“Sir电影”那边表示该文作者是“怀着尊敬又带着点击压力”去写的,希望能获得理解,至于标题就没法改了,删文也恕难配合,结果就只是在留言区精选了一条批评标题的留言,然后回复表示抱歉。
▲豆瓣网友“偏时差”广播截图
那位作者真的是怀着尊敬写那篇文章的吗?“Sir电影”团队真的是热爱电影的一帮人组成的吗?我也很怀疑。
“Sir电影”的前身是“毒舌电影”,当年“毒舌电影”我曾经关注过,后来被封我也曾经为他们感到不平过,但是当他们转世为“Sir电影”后,我很快就取关了。虽然经常有朋友在朋友圈转发他们的文章,我也承认他们的确有可取之处,但还是不喜欢他们现在的风格,总觉得他们太过用力地取悦读者,甚至是谄媚。
比如我就很不喜欢他们把好好的一段话强行捣得稀碎,一句话分一行,甚至句子稍微长一点还要再拆分,好像不相信他们读者有正常的阅读能力一样,生怕人看着累,殊不知那样会让我这样的读者看得更累,气儿都不顺了嘛,只觉得支离破碎。而且他们的成功还在自媒体圈带动了这种歪风邪气,放眼望去一堆号全是这么说话的,把读者当傻子一样,制造的都是奶头乐文章。
除此以外还有我很受不了的一点就是每篇文章下面的置顶留言,都是作者跳出来鼓励读者转发文章或者点个在看,和乞讨没什么区别,看那语气就差下跪磕头了。大家都是文字工作者,能不能有点傲气?骨头能不能硬一点啊?读者免费看咱们的文章,应该感谢咱们才对,为什么反倒是我去谄媚他们?你文章写得好,读者会自发点赞点在看转发到朋友圈;你要写一堆破烂,就算在评论区求爷爷告奶奶把头磕肿了又能怎么样呢?
反正我现在作为读者,只要看到乱分行的公号,我就绝不关注;只要看到作者在评论区乞讨,我就想取关,然后鄙视这个号两秒。
至于标题党,我作为自媒体同行,多少还是能理解的,我每次写完文章也要尽量取个有吸引力的标题。比如前不久我写矿工诗人陈年喜出新书的文章,就觉得这个题材太小众,很发愁,怕没人点击,后来想了一天一夜,终于想到可以蹭蹭霍尊的热度,于是取了这么个标题:《比起霍尊,我更愿意倾听这个男人的心声》。结果阅读数据果然还不错。
这年头什么都是靠数据说话,哪个作者会不承受压力啊。可压力归压力,最后总还是要给自己划一条底线,告诉自己不要越界。比如,底线就是不能侮辱一个无辜的人。蹭霍尊的热度当然并不光彩,但是我那个标题没有伤害任何人,而且还因此帮陈年喜多卖了上百本书,我就觉得可以接受,就算招骂也值了。
前不久有广告客户给我的文案标题是关于张含韵的,其中出现了“裸照”、“封杀”这种博眼球但是和事实不符的字眼,我虽然一向怕麻烦,还是耐着性子和客户掰扯了好久,最后把这两个词删了。如果客户实在不听我的,那我也只能放弃合作。
我并不是张含韵的粉丝,只是不想为了赚钱却让她平白无故受辱。如果是我喜欢、敬重的人,比如许鞍华导演,当然就更不能接受那种侮辱性的说法了。
最后回到《好好拍电影》,我之所以生气,也是因为,这部纪录片的内容明明那么丰富,有无数个角度可以挖掘:许鞍华的电影事业、她对香港的深情、她的崇高地位和朴实生活之间的反差、她和日裔母亲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你最后还是只想到从许鞍华的外形容貌做文章呢?为什么只要是个女导演,就非得要关注她的外貌呢?冯小刚都长成那样了,为什么写他的标题没有聚焦到他的外貌?而同样是女导演,张艾嘉和陈冲每次被提起又必会夸赞她们驻颜有术光彩照人,或者说她们是“美女导演”,这背后其实是同样的逻辑。许鞍华在纪录片里说她最烦记者提的问题就是围绕“女性电影”,这我也很能理解,因为一个男导演就不会被问关于“男性电影”的问题。
你去看看整个片子吧,许鞍华谈到自己外貌的部分还不到五分钟!这个话题根本不重要!是,她也有容貌焦虑,她也说如果再活一次会去整容,她也想有好身材穿上吊带衫,她作为女人也要承受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压力,可是那又如何?她挣扎过,困惑过,最后她战胜了那种狭隘的评判标准,没有屈服,她还是把拍电影当成最重要的事,没有随便找个人结婚,也没有花太多精力在自己的外貌上。现在她是香港电影金像奖历史上获奖次数最多的导演,不论男女。她还是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得主,这也是历史性的。
▲凯特·布兰切特颁给许鞍华威尼斯终身成就奖
说她是“华语第一女导演”我都觉得是小看她了,在我眼里她就是“华语第一导演”,论勤奋程度,论作品成绩,论工作态度,综合起来看,她就是第一,我觉得她是超过张艺谋的。
《好好拍电影》的那个工作人员在豆瓣上还说,今天有好些二百五把“Sir电影”的文章转给许鞍华本人看,光是想象一下我就尴尬得不行了,替许鞍华难过,也替“Sir电影”丢人。不过刚刚得知,在大量的批评声中,“Sir电影”已经把那篇文章删除了。
希望以后不要再有类似的文章出现,我也要以此自勉,反思过去有没有不对的地方,时时警戒自己。
也希望许鞍华的心情不要受影响,我们影迷都觉得你是最酷的,从二十岁一直酷到七十岁,你拥有精彩的完美的人生,至于其他什么的闲言碎语就去TM的吧。
END
一个够销魂的
轻文艺公众号
肖
浑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肖浑
公众号ID:wohenxiaohun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beibeijia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