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县中崛起”指向教育发展的那些不平衡和不充分|九派时评

毕舸 九派评论 2024-06-28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毕舸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大城市对于周边县城形成了明显的虹吸效应,一方面是县中优秀教师被挖,另一方面,师资人才的流失导致县域孩子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甚至部分尖子生也被核心城市学校“掐尖”,导致县域教育的空心化。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印发《浙江省山区26县和海岛县“县中崛起”行动计划》,在学生、教师非正常流动,县中校长和教师的定向培训、培养、职称倾斜,以及学生的科研实践和定向招生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严禁各种方式跨区域“掐尖”招生,禁止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县中非正常调动校长和教师,不得给县中下达升学指标或单纯以高考升学率考核评价学校和校长、教师。


县中在中国乡村教育体系中往往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于一个地区而言,乡镇适龄孩子如果想获得较好的教育质量,考取县中就成为家长和孩子的共同选择。相比于村镇学校,县中具有更好的师资、教学设备,同时县中教师也对当地教育发展状况有更多的了解,能够为孩子提供因地制宜的教学,从而助推基层教育获得更好发展。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大城市对于周边县城形成了明显的虹吸效应,一方面是县中优秀教师被挖,另一方面,师资人才的流失导致县域孩子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甚至部分尖子生也被核心城市学校“掐尖”,导致县域教育的空心化
 
基层义务教育需要切实保障所有适龄孩子的受教育权,尤其是教育资源分配的普惠公平。一旦任由大城市学校对县中教师、学生的“掐尖”,看上去让少数教师和学生获得了更好的环境、更多的福利,却对绝大多数兢兢业业在基层教学的老师、以及成绩暂时不突出的学生造成伤害,且不利于我国基层义务教育体系的长远发展。
 
也因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今年7月回应关于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的问题时,再次指出:“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域高中抢挖优秀校长和老师,防止优秀骨干教师过度流失。”这也就释放了明确信号:办好县中,是教育资源均衡化分配、减少人为制造地区教育鸿沟、孩子“起跑线”落后的制度保障。
 
浙江省此次围绕“县中崛起”的新政,明确禁止各类“掐尖”现象,通过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优秀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等,为县中输送更多年轻人才,提升在职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专业水平;对绩效工资考核标准加以完善、激励县中教师在教书育人上做出更多贡献;同时为县中学生提供“中学生英才计划”、地方专项招生计划,让学生获得更多样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增强县中对于学生家长的吸引力。
 
更为重要的是,浙江新政还对县中考核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不得给县中下达升学指标或单纯以高考升学率考核评价学校和校长、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三个“不得”就是要为县中减负,校长、老师及当地教育部门不是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升学率上,减少为了升学率而搞优生差生分班等做法,而是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最终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提供支持。
 
重塑县中,就是要保证城乡居民平等享有教育资源的权利、让县中为代表的基层教育设施获得更多的资源供给,让教师和学生从分数指挥棒的桎梏中逐步解脱出来,探索更符合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教育现代化之路。当然,浙江此次探索还只是开始,我也希望更多地方能够围绕县中所指向的基层教育发展,创新和完善相关管理举措,不断提升基层学校办学水平,帮助更多乡村孩子全面发展、茁壮成才。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更多时评 / 关注我们


往期推荐01  《东八区》“查无此剧”,打破流行文化对“霸总现象”的执念|九派时评
02
   储朝晖:书法成为一级学科,创作仍然是其第一性而非研究|九派访谈
03
   网红盐?换了多少马甲你都是盐|九派快评


九 派 新 闻

出品编辑  文和刀


其他平台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分享、在看与点赞都在这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