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并轨同时多一轨,房贷利率会下降吗? ——央行利率并轨的解读

梁中华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2020-02-06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 lixunlei0722)  



2019年8月17日,央行公布利率并轨方案。但其实看似“并轨”的背后,还多了一“轨”,5年期以上LPR利率品种推出的意义何在?房贷利率会下行吗?以下是我们对本次利率并轨政策的解读。

中泰宏观每周思考第41期
摘要

 1利率并轨落地,改革意义值得肯定。之前我国LPR的报价不够市场化,几乎和基准贷款利率走势完全一致,不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的变动,并轨后LPR利率与市场利率的联动性将增强,往市场化方向再进一步,改革意义值得肯定。

2LPR灵活性更高,但仍有改进空间。不过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我国LPR参考的主要是MLF的利率,而MLF利率的市场化程度并不够高,央行的指导作用依然比较大,这和其他经济体将LPR盯住短端市场资金利率有较大区别。如果要让LPR更加市场化的话,恐怕MLF利率也要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直接盯住更加市场化的短端利率。

3直接带来的利率降幅,不亦过度乐观。最终LPR的报价结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银行加点的大小。当前银行负债端成本比2016年高很多,净利差也在压缩,在这种情况下要预期LPR利率比当时低很多似乎不太现实。具体到对实际发放的贷款利率的影响,也不宜高估。因为本身基准贷款利率就只是一个参考,实际发放贷款的利率大多已经是市场化定价的结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基准的改变恐怕更多是改变上浮或者下浮的比例而已,很难改变实际贷款利率。

4并轨的下一步:公开市场的降息。我们认为要进一步降低企业实际贷款利率,就应该进一步降低短端资金利率,而降低短端资金利率的一大关键是降低公开市场的操作利率,其中道理我们多次在专题中介绍过。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公开市场的各类操作利率大概率会被下调,同时配合降准提供廉价资金,引导短端资金利率进一步下行。

5LPR再开一轨,房贷利率恐难下降。居民房贷大多属于长期限贷款,应该采用5年期以上的LPR利率为基准。在当前房住不炒背景下,1年期LPR利率可能更为市场化,而5年期以上LPR利率或仍会有所指导,再配合对房地产企业融资的管理,本次并轨设计的目的或在于,既部分降息支持实体经济,又部分利率不变抑制资产泡沫。

6资产配置主要逻辑:自然利率下行。从去年至今我们团队对于经济的看法一直未变,房地产周期的缓慢下行,是主导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变量,后续下行压力会更大。而经济增速放缓决定了投资回报率下降,即使政策利率不降,融资需求也会回落,利率水平也会下降。往前看十年期国债利率有望突破2.5%的低位,大类资产的配置也应以经济总量放缓、利率下行为主线,以高分红、高股息的类债券资产赚取稳定收益,以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新经济龙头资产博取弹性。


1

利率并轨落地,改革意义值得肯定

央行今日发布公告,自2019年8月20日起,央行将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30分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LPR的报价方式按照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加点形成,且主要参考1年期MLF利率,加点幅度主要取决于各行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

之前我国LPR的报价不够市场化,几乎和基准贷款利率走势完全一致,不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的变动,并轨后LPR利率与市场利率的联动性将增强。此外,央行还要求银行不得协同设定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企业可以举报银行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的行为。这些措施的推出,意味着我国贷款利率的限制进一步减少,往市场化方向再进一步,改革意义值得肯定。



2

LPR灵活性更高,但仍有改进空间

不过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我国LPR参考的主要是MLF的利率,而MLF利率的市场化程度并不够高,央行的指导作用依然比较大,这和其他经济体将LPR盯住短端市场资金利率有较大区别。因为金融机构的负债端成本和短端市场利率的相关性较高,而MLF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变动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甚至滞后的情况,也有可能带来扭曲。尽管银行加点大小可以提供一定缓冲,但如果要让LPR更加市场化的话,恐怕MLF利率也要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央行规定采用LPR报价为基准主要针对的是增量贷款,存量贷款依然采用基准贷款利率定价,而基准利率已经多年未调整,并不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波动,长期来看仍有必要向新定价机制过渡。此外,存款利率仍存在隐性上限,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依然任重道远。



3

直接带来的利率降幅,不亦过度乐观

我国的贷款基准利率已将近4年未调整,LPR也几乎四年未动。此次并轨后LPR主要在MLF利率基础上进行定价,由于当前MLF利率为3.3%,远低于4.3%的LPR水平,所以最终LPR的报价结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银行加点的大小。

而银行加点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又由银行的资金成本和风险偏好决定。2016年以来,尽管基准贷款利率未再变化,但市场利率经历了先上后下的过程,当前银行间资金利率、同业存单利率和银行发债融资利率都还略高于2016年的低位。所以我们统计的几十家银行的负债端平均成本在2.5%附近,仍比2016年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要预期LPR利率比当时低很多似乎不太现实。而且最近几年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利差也在收窄,利润空间被压缩,这也会导致LPR下行空间相对有限。

具体到对实际发放的贷款利率的影响,恐怕也不宜高估。因为本身基准贷款利率就只是一个参考,银行在实际发放贷款时可以根据贷款者情况,在基准基础上上浮或下浮,实际发放贷款的利率是基于银行资金成本、风险偏好和贷款者资质而市场化定价的结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基准的改变恐怕更多是改变上浮或者下浮的比例而已,很难改变实际贷款利率。所以对于资质差的企业贷款成本恐怕难有大幅改善,反而是资质好的企业可以受益于本次对于贷款隐性下限的监管,融资成本可能有所降低



4
并轨的下一步:公开市场的降息
既然影响LPR和实际贷款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银行负债端成本,我们认为要进一步降低企业实际贷款利率,就应该进一步降低短端资金利率,而降低短端资金利率的一大关键是降低公开市场的操作利率。
其实道理我们之前多次在专题中介绍过:如果以DR007为代表的市场资金利率比央行7天逆回购操作的利率还要低很多,意味着找其它金融机构借钱比找央行借钱还便宜,那谁还会去找央行借钱呢?央行的逆回购利率就失去了指导意义。所以去年以来,市场资金利率在降准等政策推动下,多次下穿过央行逆回购利率,央行都很快回笼资金,将利率拉回。
所以央行逆回购利率可以说是市场资金利率的底,如果逆回购利率不降,即使降准给银行投放了免费资金,央行再通过其它操作抽回流动性,短端资金利率也降不下去,而银行的综合资金成本也难下降,对整体利率下行不利。
往前看,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公开市场的各类操作利率大概率会被下调,同时配合降准提供廉价资金,引导短端资金利率进一步下行。而利率并轨后,LPR盯住MLF利率,公开市场降息的可能性更大。再配合长端定向宽松的信用政策,引导实体融资成本下行。尤其是全球央行都在降息的背景下,国内汇率也释放了一定压力,货币政策空间更大


5
LPR再开一轨,房贷利率恐难受益
7月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房住不炒,且指出不以房地产刺激短期经济,房地产相关贷款恐怕难以从本次并轨中获益
央行在公告中指出,LPR利率将由原有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扩大至1年期和5年期以上两个期限品种。银行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参照相应期限的LPR定价,1年期以内、1年至5年期贷款利率由银行自主选择参考的期限品种定价。
而居民房贷大多属于长期限贷款,应该采用5年期以上的LPR利率为基准。央行在解读中,也明确指出5年期以上的LPR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
所以看似并轨,但存量贷款仍用基准贷款利率,而且还又多了一轨,意义耐人寻味。在当前房住不炒背景下,1年期LPR利率可能会更为市场化,而5年期以上LPR利率或仍会有所指导,再配合对房地产企业融资的管理,本次并轨设计的目的或在于,既部分降息支持实体经济,又部分利率不变抑制资产泡沫

6
资产配置主要逻辑:自然利率下行
从去年至今我们团队对于经济的看法一直未变,房地产周期的缓慢下行,是主导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变量,后续下行压力会更大。而经济增速放缓决定了投资回报率下降,即使政策利率不降,融资需求也会回落,利率水平也会下降
过去十年资产泡沫膨胀带来的资本利得,是我国利率震荡走平的主要支撑,但当前货币不再大水漫灌,靠资本利得赚“快钱”的模式越来越难,只能赚经济增长带来的“慢钱”,也决定了利率的下行趋势。
当前国债、高等级信用债利率已经下行很多,但和十年前相比依然大致持平,而十年之间我们的经济增速却都降了一半以上。往前看利率下行仍有空间,十年期国债利率有望突破2.5%的低位。大类资产的配置也应以经济总量放缓、利率下行为主线,以高分红、高股息的类债券资产赚取稳定收益,以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新经济龙头资产博取弹性
风险提示:贸易问题;经济下行;汇率风险


延伸阅读:


未来利率下行将让哪类资产获益?

如何把利率降下来——参加总理座谈会的几点感悟

买自己买不到的东西

还能——买自己买不起的东西吗?

分化——已经势不可挡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在中国水土不服吗?

消费增速滑坡——为何仍看好大消费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中泰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若您非中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中泰证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中泰证券的客户。感谢您给与的理解与配合,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订阅号为中泰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中泰证券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中泰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报告的摘编而产生的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中泰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中泰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订阅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中泰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中泰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加入封闭讨论区 “李迅雷宏观视角”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