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关键小事”办到老百姓的心窝里

重庆教育 2023-03-17

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里藏着一份民生大礼包,今年将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滚动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069个;新增婴幼儿托位1.6万个;对15个轨道站点进行步行便捷性提升改造;新增小微停车场泊位2万个;实施100个街头绿地提质项目,建设100公里山城绿道……


踏踏实实办好民生实事,才能让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变化、见到成效。两会期间,重庆日报记者邀请到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围绕“如何交出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谈打算、提建议。


主持人:

重庆日报记者 周尤 李志峰


访谈嘉宾:

市人大代表、黔江区委书记 徐 江

市人大代表、綦江区委书记 姜天波

市人大代表、开州区人民政府区长 陈道彬

市人大代表、丰都县三合街道党工委书记 陈明武

市政协委员、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 黄明会

市政协委员、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 李劲渝



惠民有感——

努力交出民生福祉高分答卷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满满的幸福感’写进百姓心坎。”徐江介绍,黔江区建立了“动态监测、发现预警、及时帮扶、消除风险、跟踪巩固”防返贫闭环机制,有效防止4.4万余名脱贫人口返贫、2400余名监测人口“掉线”。同时,突出就业和创业“两个抓手”,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7万余人。实施青年就业促进计划、大学生创业“雏鹰”计划、返乡农民工创业“归雁”行动,“黔”程无忧创业品牌持续打响。


  “虽然财政收支压力持续加大,但我们的民生支出只升不降,为群众办实事只增不减。”姜天波说,过去一年,总投资101.6亿元的藻渡水库开工建设,圆了百万綦江人的“世纪梦想”;投入18.2亿元有序推进双龙—代家岗、下北街等片区城市更新,城市环境面貌日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统筹安排就业、再就业、稳岗等资金1.13亿元,新增就业2万余人;完成39所薄弱学校改造提升,新增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及普惠学位8730个。


  陈道彬介绍,去年以来,开州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份民生福祉高分答卷:40亿元信贷资金“援企解难”,7亿元减税降费“惠企减负”,861.1万元专项补贴“稳岗利民”,22个重大项目“提前上马”,实现了较大压力下的韧性增长。2022年对于开州人民来讲,最令人振奋的民生大事,就是迎来两条高铁的开工,从“手无寸铁”到“手握两铁”,多年铁路梦,而今成现实。


  近年来,重庆坚持人民至上,紧贴百姓需求,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满意度。李劲渝介绍:“我们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通过加快新建公办幼儿园、全面整治小区配套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举措,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3.9%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巩固在53%以上。同时,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立项建设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162个、精品选修课程650门,评选出360个普通高中优秀学生社团,系统构建起具有重庆特色的课程资源体系,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平稳落地。”


成色更足——

医疗、教育多领域齐发力


  小康梦、中国梦、强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在就业、医疗、教育等领域持续推出了一系列温暖人心的举措,让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徐江介绍,黔江区以全市唯一的“全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牵引,着力打造三明医改经验“黔江实践”新样板。推动硬件软件“双提升”,完善“外联优质医疗+内建紧密体系”医疗网络,实施医疗服务“六大提升工程”,区内就诊率、区外来黔就医率分别达到93%、33%,辐射毗邻地区800余万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去年5月,总投资25亿元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成功落户綦江,实现了綦江医疗服务能力的提档升级。”姜天波说,项目采取“过渡院区+新院区”同步走模式,过渡院区已于2022年10月建成投用,国内顶尖医疗专家、优质医疗资源入驻綦江,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肿瘤科等科室开门问诊。可以说,綦江正全面平移、复刻国内一流三甲医院水平,将极大提升西部地区心血管类疾病整体诊疗救治水平。


  黄明会表示,近年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做到群众医疗健康需求在哪里,关注点就放在哪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目前,全市三甲医院达44家,二甲医院实现区县全覆盖,建成甲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6家,“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全面建成。此外,在着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面也成效显著,获批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创建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4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1个,纳入全国“千县工程”医疗机构16家,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75家,55%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达90%。


  李劲渝表示,“双减”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教育公平而作出的重大部署,重庆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市教委通过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积极丰富课后服务内容、着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等举措,开展好中小学课后服务。目前全市参与中小学课后服务教师20.66万人,惠及学生300.09万人,学生参与率达98.3%,位于全国前列。


  去年,让陈明武印象最深的民生工程是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在这个过程中,三合街道提供全程式咨询服务1300余次,协调居民纠纷480余起,共加装电梯318部,让老旧小区居民告别了‘爬楼时代’。”


接续奋斗——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


  新征程,新使命,新作为。2023年的民生考卷已开卷,如何才能把惠及民生的“点滴小事”办得更好、办得更实?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徐江表示,黔江将厚植民生“四度”,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让城乡融合更有“深度”,统筹抓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能级提升,扎实推动“五大振兴”,坚决守住“三条底线”,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让社会保障更有“温度”,滚动实施重点民生实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口“一老一小”、住房“一危一旧”、就业“一生一困”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民生福祉更有“厚度”,持续擦亮“双创”品牌,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全线提升教育、医疗、双创服务水平。让社会治理更有“力度”,锚定四捧“长安杯”目标,绷紧安全生产之“弦”,撑起社会大局之“稳”,筑牢社会治理之“基”,全面完成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奋力开创“平安黔江”建设新局面。


  姜天波说,綦江将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办事需求,探索推出一批“一件事”便民服务,扎实推进民心工程建设,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等保障制度,支持平台就业、网络就业等新模式,实现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高质量就业。同时,深入推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大力推动“高校入綦”,加快渝南职教城建设进度,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入实施健康中国綦江行动,深化医共体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引进,全力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的期盼。


  陈道彬介绍,开州将坚持听群众“心里话”、看群众“身边事”、算群众“生活账”,坚持以开州区委区政府确定的2023年23件重点民生实事为抓手,持续推动“幼有良育、劳有必得、病有快医、老有孝养、住有安居、弱有众扶”的“开州民生七有”工作,以党员干部的辛勤指数,换得群众的幸福指数,奋力推动共同富裕,为加快建设“一极两大三区”现代新开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黄明会表示,将通过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健康服务保障。一是重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版图”。以“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为基础,三甲医院重点向渝东北、渝东南倾斜,全市三级医院达到100家以上,以成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为补充,力争在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有新突破。二是构建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发展“新格局”。一方面,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开展等级疾控机构创建,力争创建5—10家三级疾控机构、建设50—100个公共卫生重点专科(学科)。另一方面,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抓好“美丽医院”建设,通过人才、科研、信息化支撑,每年推进一批区县级医院能力提升项目,每年推出一批便民惠民医改措施。三是不断带来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新感受”,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我们将加快建设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升现代化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多渠道畅通学生成长成才路径。”李劲渝表示,全市学前教育聚焦“优质普惠”,注重公办园、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两个指标”提高;注重农村边远地区及城镇新增人口地区“两类地区”发展。义务教育聚焦“优质均衡”,加快实现建设标准化、城乡一体化、配置均衡化、资源数字化,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继续把“双减”摆在突出位置,狠抓落实,追绩问效。特殊教育以适宜融合为目标,推进“特殊特办”,坚持“不落一人”。高中教育聚焦“特色多样”,积极探索科技高中、人文高中、体育高中、艺术高中等特色学校,开展县域普通高中托管帮扶,整体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陈明武表示,将切实从保障“床位、学位、车位、座位”着手,尽快完成优质学校引进、优质医院创建和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休闲空间、城市公园建设,营造良好的城市法治环境、营商环境和治安环境,保持社会形势安全稳定。


来源丨重庆日报

往期精彩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