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小学书记校长谈新时代教育变革①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校长周迎春:努力建成具有精神感召力和教育原创性的高成就学校
为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庆教育》政务新媒体、华龙网集团教育频道联合开展“向往的学校:重庆市中小学书记校长谈新时代教育变革”大型融媒特别报道活动。
我们走进全市城乡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围绕全市教育工作会提出的“六大行动”和“九项计划”,聚焦党建领航、培根铸魂、优质均衡、名师培育、强基赋能、城乡一体化、教育数字化、教育评价改革、教育治理现代化等关键词进行深入采访,通过文图、视频等融媒体形式,聆听中小学书记校长们的办学思考,见证我市城乡中小学的发展成果,展现重庆基础教育发展的变革力量,讲好重庆教育故事,传递重庆教育好声音,反映全市基础教育系统“拥抱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 建设新重庆”的良好精神风貌。
关键词:创新内涵发展治理体系
问: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学校在治理现代化上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答:为创新新时代学校内涵发展的治理体系,学校主要从五个维度来构建。第一个维度,创新学校内涵发展价值引领:进一步明晰学校办学愿景、育人使命。第二个维度,确立学校高品质内涵发展培育理念:实施“全人”教育,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学习责任感,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第三个维度,共识学校高质量教育教学行动指南:八中新时代教育教学“十观”——学生观、教师观、德育观、课程观、教学观、教研观、课堂观、运动观、美育观、劳动观。第四个维度,基于分层分类、融合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因材施教的多元培养体系:贯通融合体系、学科拔尖体系、强基卓越体系、综合卓越体系、艺体拔尖体系、“三创”改革体系、智慧远程体系、中外合作体系。让每个孩子在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和空间里实现自我成长。第五个维度,构建“和·活”引领的管理文化:创生螺旋上升的价值认同闭环,构建“和·活”引领的人际生态、工作生态、评价生态、管理生态。
关键词:培养面向未来的教育家型“大先生”
问:新时代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围绕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有哪些新举措?
答:教师是立校之本,八中不仅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也着力培养具有现代理念和未来视野的大先生。学校在为教师提供主题教研、名师工作室、访学专项提升等专业发展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教师专业发展路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精英教师、教育专家,并在此框架下为教师的个性发展提供多元平台。我们围绕“师德”“师范”“师能”三个方面进行教师塑造,实施“青年教师‘扬帆’项目”“骨干教师‘筑梦’项目”“精英教师‘远航’项目”“专家型教师‘凝思’项目”等,为教师终身发展助力。关键词:构建“三层六元”课程体系
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面实施,新时代、新课标、新课改,围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哪些长远考量和规划?
答:课程,是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载体。我们认为构建高质量课程体系是内涵建设的核心支撑。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进一步坚定了重庆八中课程建构特色化、融合育人多元化的内涵发展道路。
我们以国家课程方案为指引,确立学生“基础性全面发展、个性化特色发展、持续性卓越发展”培养目标,基于分层分类、跨段融合的培养原则,以中学教师为主体,协同大学教师、联合教研机构共同开发,构建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整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配合,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相融合的“三层六元”课程体系,为学生多元发展、系统培养奠基。
第一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课程。这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将融合育人理念根植于常态课程,包括:一是学习内容渗透融合的一体化课程。我们对各学科部分内容进行必要的跨学段对照关联,适度突破学段固化,形成校本化的学科内容体系实施教学,提升学生系统性思维与升阶性认知。二是学习方式贯通运用的“智慧云”课程。我们搭建“融合教育云平台”,通过学科云、社群云、项目云等课程群,提供模块化的课程资源,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空,实现泛在式学习,改变中学教学资源传统供给方式和学习方式。三是学习目标衔接提升的“三创”课程。我们与大学育人目标衔接,通过启发创意的入门课程、激发创新的跨学科综合课程、执行创业的真实产品创造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素养。
第二层发展个性的拓展课程。这层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尊重个性,发掘潜力,发展特长。拓展课程涵盖两个维度的课程:一是学科内容深度融合的精修课程,包含理工类、人文类、艺体类精修课程。为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精深发展提供支撑,学生自主选修。二是学科内容融合互补的活动探究课程,包含社团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任务导向,注重跨学科综合学习、社群学习、社会参与等,学生必修或自主选修。第三层是培育英才的卓越课程。这层课程是为禀赋优异、学有余力的学生筑建成长平台,着力培养志趣坚定的未来领军人才。按双向选择、灵活班额原则,组建“卓越英才班”。课程坚持志趣导向、前沿导向和项目导向,通过“大师引领”“博阅弘毅”“项目赋能”三个模块实施教学。
“三层六元”的课程体系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共同形成重庆八中的融合课程谱系,成为我校内涵发展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实施特色化“四个教育”
问:“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着眼立德树人,学校探索了哪些人才培养模式?
答:学校新时代的育人使命是支撑每一个孩子的精神成长和终身发展。我们充分结合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需要和未来社会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实施特色化“四个教育”——融合教育、英才教育、三创教育、智慧教育,既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差异化资源,更多观照全人发展。
融合教育,旨在针对传统教育中学段衔接不畅的现状,立足人才成长的连续性、渐进性、全面性,构建小、中、大一体贯通的培育体系,实施跨学段协同育人,助推学生个性、全面、可持续发展。
英才教育,旨在构建综合立体的培育体系,以课程建设为统领,贯通融合培养、分层分类培养、创新突破培养,通过系统构建的一体化课程、精修课程、“三创”课程因材施教,激活潜能,培养心系家国、志趣坚定、面向未来的卓越领军人才。
“三创”教育,旨在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内容、真实产品导向的学习过程、全球化的学习社区”从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环境三个维度对传统教育范式进行创新与重塑,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经历,激发学生面对未知挑战的勇气和创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全球化视野。
智慧教育,旨在构建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环境,形成师生更泛在的自主研修、合作学习、校本教研、教师培养、教育管理资源平台。推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深刻变革,并通过数字技术引领辐射,助推县学崛起、乡学复兴,助力教育优质均衡。
我们以“四个教育”的创新实践,进一步增强了八中教育变革的辨识度和感召力。基于此,20余所高校聚焦八中共同成立育人协作体,携手创新人才培养,推进育人方式变革。
关键词:建立重庆市首个“智慧云校”
问: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围绕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改革等领域,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
答:八中建校之初就有“乐育天下”的大教育情怀,八十五年来代代八中人不仅站稳、站好八中讲台,也致力于推动优质教育均衡与共享。
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更迭的新时代,我们于2019年建立了重庆市第一个智慧云校,开启了新时期重庆八中教育帮扶的创新探索和系统构建。截至目前,重庆八中智慧云校通过“双师课堂”“教师成长学院”“校地共建”“学生智慧学习系统”“教师智能化教育平台”,实现了渝贵川3省市、30多个地区的近4万名远端学生与八中学生同上一堂课,6000余名远端学校教师共享八中校本教研,实现教师发展常态化、专业化、学术化,并通过智慧云“校地共建”系统化促进县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兴教。可以说,立足于教与学的变革,重庆八中智慧教育是满足个性化与泛在学习的教育;立足优质均衡,重庆八中智慧教育是互鉴互融助力振兴的教育。
关键词:实现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十四五”到2035,学校有哪些发展规划?
答:教育是未来事业,需要立足当下,更要有未来视野。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正在激励着所有教育人融合创新、奋起突破。在这样的建构下,我们以为,未来的教育变革需要有更大的教育观。那是因为:更丰富的教育资源逐渐整合、更广阔的教育渠道逐渐融通、更智慧的教育技术更迭不穷、更泛在的教育方式随时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以为未来教育要更加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激情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变得有创意,激发潜能,个性化发展。未来的学校也将由塑造学生的场所逐渐向支持、服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中心变革,未来的学习也将从简单的知识接受向吸收既有知识并学习创造新知识转变,并因真实情境的学习与社会联系、与世界联结。
进入新时代,我们将继续坚守“育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初心使命,遵循学校改革“渐变—平实—高远”的总原则和“小步试点—扩面渐变—系统深化—迭代升华”的总逻辑,以融合创新为统领,以更广阔视野、更高远立意、更深刻思想创新探索育人方式变革、多元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治理体系优化,不断丰富发展学校内涵建设路径,实现学校高品质高品位发展,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添八中亮色。
周迎春,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重庆市英才人才·名家名师,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他深耕基础教育29年,专注数学研究,获得中学数学教育界最高奖——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入选教育部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被遴选为教育部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是重庆数学基础教育的领军人物。他引领优质教育团队,丰富办学内涵,创造性开展“四个教育”(英才教育、融合教育、三创教育、智慧教育),创新多样态的中学育人方式。他担当有为,秉承“乐育天下”的教育情怀,创新构建智慧教育新体系,在全市第一个探索并建成了“双师课堂”,市内外近4万学生与八中学生同上一堂课,为远端学校学生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教育,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来源丨华龙网
声明丨“重庆教育”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