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建设典型案例(五)|重庆理工大学——实施红岩精神传承工程,推动红岩精神 “入脑入心”
编者按: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这座城市鲜明的红色标识。“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5月17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新时代全市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明确提出要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华龙网特别推出“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大型系列报道,旨在进一步展示全市教育系统深入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着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路径实践。
重庆理工大学
实施红岩精神传承工程,
推动红岩精神 “入脑入心”
▲重庆理工大学与重庆红岩历史文化革命中心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重庆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学校”)诞生于抗战硝烟弥漫的1940年,被誉为“兵工七子”之一,也是西南地区唯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校具有红岩精神发源和传承的红色基因,校友余祖胜烈士是小说《红岩》中主要人物余新江的原型。
▲重庆理工大学全力打造“红岩精神展览室暨余祖胜烈士事迹陈列室”思政育人平台。
近年来,学校将弘扬红岩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实施红岩精神传承工程,全力打造“红岩精神展览室暨余祖胜烈士事迹陈列室”思政育人平台,构建具有重理工辨识度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宣传、研究红岩精神的教育基地和示范学校,引导广大师生铭记红色历史,争做新时代的红岩精神传人。
▲重庆理工大学师生接受入职入学入党“第一课”。
一、主要举措
(一)深挖红色校史底蕴,打造育人平台。一是强化红岩思政的顶层设计。学校高度重视红岩精神培根铸魂的顶层设计和全局规划,大力实施红岩精神传承工程大思政建设,积极进行红岩精神研究阐释、红岩文化传播、红岩精神实践育人,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运行机制,切实将红岩精神有机融入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充分浸润到学生认知、情感和实践层面。二是全力打造“红岩精神展览室暨余祖胜烈士事迹陈列室”思政育人平台。自建成以来,“红岩精神展览室”累计接待校内师生参观研学共4万余人次,接待市内外高校和其他社会组织参观学习50余次,先后获批重庆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024年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场馆育人平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数字思政精品项目和2023年重庆市“大思政课”建设文化育人典型案例一等奖。三是深入推进“一院一品”课程思政建设专项。学校打造了一批由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行业特聘教师共同参与的“科学家精神”“红芯工程师”“中国汽车文化”系列课程思政重点课程,把学生“送”到有“枪炮声”的地方,先后与中国通用集团、广汽集团等200余家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实践基地联合培养人才,将产业链、创新空间打造为育人课堂,激发学生投身行业、献身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庆理工大学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触摸新质生产力脉搏。
(二)加强红岩精神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夯实育人成效。一是探索“沉浸式课堂+红色课堂”模式。学校作为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示范点单位,依托重庆市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等平台,深入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把红岩精神作为思政课教学“主渠道”的重要内容,采用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替代灌输式教学,与巴南区教委及区内中小学共同举办“学悟红岩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大中小学同上“四史”示范思政课,充分浸润到学生认知、情感和实践层面,被全国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受到各界好评。二是积极探索“红岩精神”的有形化、可视化。学校深化校园建设,大力推进红岩文化校园景观建设,在校园中心地带建设红岩精神展览室,设置“红岩精神永放光芒”文化石,种植象征红岩精神的“红梅林”等,建设以“重理工精神文化广场”“红岩文化广场”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空间,实现红岩精神由“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
▲重庆理工大学“舰艇公开课”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
(三)打造红岩品牌,丰富育人体系。一是以红岩精神为核心的原创文艺作品开展红岩精神教育。学校坚持每年开展“红岩文化月”,创新红岩精神赓续传承载体,创作了一批彰显红岩精神且深受青年学生喜爱的文艺作品,如:以余祖胜烈士故事为蓝本创作的舞台剧《黎明的召唤》《我的信仰必修课——红色的岩》等,开展红岩革命故事展演、红色经典电影赏析会等艺术思政进校园活动,使广大师生在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中重温红岩记忆、感悟红岩文化、传承红岩精神。二是强化红岩精神理论研究阐释。学校充分发挥重庆市中特中心重理工分中心研究阐释优势,将红岩精神的研究与教育作为校内党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有计划、有重点地资助红岩精神教学研究,先后在《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10余篇有关红岩精神的理论阐释文章,撰写了《余祖胜烈士文集》。三是大力建设“行走的思政课堂”。学校深入实施“六个一”红色文化实践育人体系,每名学生参加一次红岩精神课堂讨论,集中参观一次校内外红岩展览室,阅读一本红岩历史书籍,听一次红岩精神的学术讲座,观看一部红岩革命故事展播或经典电影和撰写一篇学习心得。学校与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重庆建川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合作共建红色实践基地,先后组织青年学生赴延安、井冈山、中共“一大”旧址等革命圣地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实践研学”,还组建了“士继先锋”“红芯”宣讲团等具有重理工特质的青年志愿服务团队走进乡村、社区开展理论微宣讲,用青年声音传递青年力量,累计开展宣讲100余场,覆盖听众4万余人次。
▲重庆理工大学创新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红岩精神实践育人现场教学活动。
二、成效成果
(一)党建品牌日益响亮。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全面强化党建统领,积极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党组织。近年来,学校党委入选重庆市党建工作示范高校,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重庆市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3个、培育校内“双创”项目73个。余祖胜班党支部获批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大学生党员红色成长积分考核评价体系”获批重庆市高校党建典型案例。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确立基层党建品牌项目41项,提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质效。
▲重庆理工大学开展“红岩革命故事展演”活动。
(二)铸魂育人成效凸显。学校坚持把红岩精神作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重要聚焦点,大力倡导、优先支持红色文化课程思政教研项目,近年来,先后获批市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6项、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0门,市级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0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程“六个一”红色文化实践育人体系设计》获得2022年度重庆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示范案例,《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重庆市研究生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模式研究》获批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学校思政课教师在重庆市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特等奖,入选“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学校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涌现出一批积极投身国防军工领域、奔赴西部的优秀毕业生,相关典型事例被《人民日报》报道,多位优秀校友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等多项殊荣。近年来,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摘金夺银,获得国家级A类学科竞赛二等奖以上奖项300余项,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市高校校园文化精品巡展巡演项目《我的信仰必修课——红色的岩》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三)品牌效应愈加闪亮。学校深入挖掘红岩精神,打造系列“红岩思政”品牌活动,“红岩文化月”活动深入人心,体现深厚校史文化内涵的原创话剧、舞台剧《黎明的召唤》《士继门》深受师生喜爱。重庆市高校原创文化精品巡展巡演项目《我的信仰必修课——红色的岩》好评如潮,先后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重庆市“一校一社一品”十佳学生社团思政类品牌项目。学校传承红岩精神提升铸魂育人实效的做法,先后获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数字思政教育平台和2023年重庆市“大思政课”建设文化育人典型案例一等奖。
来源丨华龙网
声明丨“重庆教育”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