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望在教育 教育所往看教师——打造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重庆辨识度”
当前,我市正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教育现代化,推动重庆教育综合实力实现新的跃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提供强大支撑。
办好教育,办的是实事,暖的是民心。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重庆现有专任教师40.95万人,怎样引领这支队伍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怎样回答好“教育强国、教师何为”的时代课题?
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我市系统构建“厚师德、优培养、强发展、建平台、重保障、促协同”的教师工作体系,打造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庆辨识度”,以推动重庆教育迭代升级、变革突破、质量跃升,书写好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庆新篇章。
增强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使命感
铸魂:涵养高尚师德 点亮精神之炬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
如何让教育家精神在重庆得到更有力的弘扬,构建出有重庆特色的路径,形成有重庆辨识度的践行成果?
清晰的答案,写在一座城市独有的精神与气质之中。
一方面,重庆是英雄之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战斗生活,凝结成伟大的“红岩精神”,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注入强大的“红色基因”。另一方面,重庆也是教育沃土,拥有培育教育家的历史积淀。陶行知、叶圣陶、张伯苓等著名教育家都曾在重庆办学或任教,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树立了丰碑。
弘扬教育家精神,不是“竞速赛”而是一场“接力跑”,是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教师的薪火相传、久久为功。
陶行知先生纪念馆是我市师德师风教育基地之一,教师们常来这里参观学习,对其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刻理解。而坐落在纪念馆旁边的合川区育才学校,也通过坚持弘扬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探索形成新时代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态。
弘扬教育家精神,重庆教师既学习榜样、也争做榜样,既是宣讲者,更是践行者。
“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王红旭在危急关头勇救落水儿童,用生命置换生命;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龙梅扎根特殊教育20多年,用无尽关爱呵护每个特殊孩子成长;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带领学校荣获我国教育领域第一个中国质量奖;16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生动描绘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在榜样力量带动下,身边好老师不断涌现,如燎原星火把教育征途照得更亮。
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铸魂者先铸其魂。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我市出台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开展政治建设思政铸魂行动、规则立德固本强基行动、专项整治清朗净化行动、关键群体教育提升行动等“六大行动”,确保师德学习教育全覆盖、有成效。此外,我市还广泛开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系列活动,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及相应教材。
一系列“走心”也“走新”的举措,旨在提升全市教师精神境界和师德修养,熠熠发光、造育英才。
从源头塑造师范教育的新形态
培根:面向时代所需 接续办好教育
师范教育是教师教育的源头力量,承担着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使命。面向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如何推动师范教育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发展?我市主要从三方面发力,从源头上塑造师范教育的新形态。
着眼“立”——立起更高水平的师范院校。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师范院校在培养层次、学科建设、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师范教育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体系。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依托高水平师范院校支持薄弱地方师范院校建设,持续提高全市师范院校整体水平。
紧扣办学质量,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重庆市师范院校质量评价办法》,推动师范院校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加强师范专业认证,全市已有59个师范类专业通过二级认证,通过数量位居西部前列。
为优化师范生培养结构,我市积极推动高水平非师范院校设立教师教育学院,支持重庆大学等高校增设教育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支持西南大学设置“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进一步扩大教育硕士、博士培养规模。
发力“增”——增加师范生选拔培养渠道。
聚焦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启动实施“国优计划”,部属师范大学启动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进一步激活教师队伍“源头活水”。
聚焦拓宽师范生选拔渠道,探索实施师范生综合评价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建立学生入校后二次选拔机制,吸纳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优秀学生进入师范专业学习。
聚焦师范生定向培养,实施地方优师计划、学前教育师范生公费培养计划、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等,实行公费师范生本科提前批录取,让更多教师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来,接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深化“引”——引导师范生争当好老师。
当前,我市正全面加强师范生思想引领和师德涵养,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课程体系、培养体系、育人体系,引导广大师范生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
据悉,我市还将持续引领师范院校优化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验室、课程资源、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师范专业与其他专业融合发展,并通过逐步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强化教育教学能力考核,严把教师出口关,不断提升师范生教学能力素养。
提升全过程分类培训的精准度
锤炼:锚定教书育人 高效凝聚师能
把“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作为“最大福利”带给广大教师,我市已构建“国培作示范、市培抓重点、区县保全员、校本重教研”四级联动互补的教师培训体系,建立“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教育家型教师”五级递进成长引领通道,同时通过实施国培计划和市培项目,着力引领广大教师既能以“传道”“弘道”为责任和使命,更能在“授业”“解惑”上精益求精。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市共投入4亿元,培训各级各类教师和校园长10万人次。
搭桥铺路、舍得投入,还只是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一方面。纵观“重庆路径”不难看出,培训既要照顾到不同类别不同学科的教师群体,也要尽可能满足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
比如针对加强紧缺学科教师培训,我市将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纳入培训专项;又如探索教师自主选学模式,为教师个性化、常态化、终身化学习提供支持;再如探索开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测评工具,形成教师专业成长数字画像。
找准教师精准培训新方位的“区县行动”也愈加频密:
渝中区建立起“跨学科、跨区域、跨学段、跨平台”的多线程智能研修模式;沙坪坝区通过精准设计培训项目、方案和课程,实现分层分类“精准滴灌”,培养800余名“种子教师”;重庆高新区实施“s2c”数字教育变革,开展教师数字素养专题培训,“1335”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研训模式入选国家数字化战略行动典型案例;江津区创建实施“2+4+N”教师教育工作品牌,全方位带动教师走向卓越。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较早成立了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15个示范性区县教师发展机构,增强对教师培训的指导和服务能力。在配齐配强教师研训队伍方面,我市还遴选组建一批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进入培训专家团队,通过需求调研、培训视导、项目带动等,进一步提升教师培训的精准性、科学性。
激活协同创新促发展的联动性
突破:共建共育共享 师资优质均衡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仅要实现办学条件的优质均衡,更要实现师资的优质均衡。
基于此,我市充分考虑激活协同创新促发展的联动性,旨在激活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在师资队伍上的共建共育共享。
目前,我市已构建以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为统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学前教育联盟、小学教育联盟、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联盟等联盟为纽带,以“万开云梁”“石忠丰”“津铜合”“黔彭武”4大研修共同体为支撑,以江北区、合川区、石柱县3个创新试验区为示范,以30所基层学校示范校为样板,30所研训机构共同构成的协同创新体系。
在这个协同创新体系下,我市积极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求,开展联赛联研、名师结对、“一对一”帮扶、互访互学、资源共建五大协同行动,探索“同步立项、联合组班、跨域研修、协同监管、一体评价”协同发展模式,有效推动川渝两地教师交流互鉴、共同提高。
同时,立足市域特点,按照“区域相邻、需求相近、机构相通、资源相联”的思路,构建高校领衔、区县协同、片区参与、(中小)学校跟进的协同发展模式。近3年来已累计投入经费1650万元,吸纳高校、区县、中小学校、教师参与片区研修共同体建设,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横向的联动拓展了教师群体发展的最优空间,而纵向的联动则延伸了教师个体发展的最大可能。
近年来,我市持续扩优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队伍规模,每年培训区县级以上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5000名左右,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培养学员已增至81名,更有30人入选教育部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为补齐师资队伍短板持续供给能量。同时,通过加大乡村教师交流补充力度,实施特岗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银龄讲学计划等,促使农村骨干师资不足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教育薪火相传,发展生生不息。
从涵养师德师风的“精神内涵”,到师范教育的“源头发力”,从因材施教的“师能凝聚”,到协同创新的“共建共享”,我市全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重庆贡献教师力量、教育力量。
专访>>>夯实教育强市建设的人才根基——访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 市教委副主任江鹏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请问您觉得这个文件有哪些创新亮点?我市打算怎样贯彻落实该文件?
江鹏:《意见》在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系统性跃升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发布,是新时代新征程强教强师的一份纲领性文件。我认为,其中创新亮点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全面系统部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是明确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特别是结合重点工作分两个阶段提出了目标任务,为我们全面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指明了具体的行动路径;三是就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五方面重要举措,每项工作措施都非常务实,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全市教育系统要迅速行动起来,全面学习、全面部署、全面落实。大力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引领广大教师深入践行教育家精神,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贯穿教师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各环节,纳入教师管理评价各方面。
近年来,我市教师队伍建设有哪些重要的举措成效?
江鹏:近年来,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抓实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实施中小学校党建质量提升“五双工程”,高校入围全国党建“双创”数量创新高。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大力选树优秀榜样,2024年我市入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6个、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共42人;二是狠抓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构建“四级联动”教师教育特色培养体系,推进国优计划、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计划、优师计划、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四项计划”。推动师范院校聚焦主责主业,支持师范院校“双一流”建设;三是狠抓能力素养提升。构建四级教师培训体系,2024年共投入1.4亿元,培训教师和干部3万人次。加强乡村教师和紧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推进教师队伍数字能力建设,4个单位入选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四是狠抓高层次人才引育。大力实施“渝跃行动”和新重庆引才计划,实现海外引才重大突破。高校教师在2023年全市科学技术奖励获奖比例达到74%,2位专家获科技突出贡献奖;五是狠抓教师待遇保障。落实教师工资不低于同级公务员收入水平待遇,下放高校绩效工资内部分配自主权。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减少督查考评事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清退借调中小学教师回学校224人。
弘扬教育家精神,重在抓落实,关键看行动。我市如何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加快推进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江鹏:当前,全市教育系统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工作部署,谋划推动教育强市建设。我们将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总体目标,聚焦建设“专业型”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创新型”高等教育教师队伍,不断完善“育师”“强师”“惠师”“尊师”四大体系,切实加强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在“育师”上,我们坚持强理想信念、强精神引领、强师德涵养、强管理监督,引导广大教师立德修身;在“强师”上,我们健全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强化教师培养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深化名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在“惠师”上,我们推进教师评价改革、优化教师服务、减轻教师负担,切实提高教师获得感;在“尊师”上,我们涵养尊师文化,加强典型选树,保障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来源丨重庆日报
声明丨“重庆教育”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