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存贷双高”一定财务造假吗

网络 投行实务观 2023-02-20


此前牧原股份因存贷双高被问询可见之前文章“存贷双高”说白了就是公司的货币资金和有息负债都很多。公司大量的货币资金躺在账上不用,反而不惜支付大量的财务费用举债,这明显有悖常理。随着康得新、康美药业以及近期东旭光电等白马股因为存贷双高暴雷,这一问题反复成为市场焦点。



注意有息负债中经营性负债不能计算在内,具体来看并不是指货币资金余额和贷款余额越高,就叫存贷双高了,即不能只看绝对额,而应关注货币资金余额和贷款余额占总资产的比例是否都高,才能叫存贷双高。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比例,笔者认为,超过20%肯定就算高了。


似乎业绩好的白马公司越容易有“存贷双高”的特征,因为账面有大量存款的公司必须有好的业绩作保障。这样的公司往往被市场认为安全边际高,发展潜力大,被寄予厚望。但这样的公司一旦暴雷,后果可想而知。


同时比较容易出问题的上市公司往往是存贷双高,且货币资金余额小于有息负债余额,为什么呢?因为从资产来源和占用的角度,一家公司货币资金小于有息负债,那么可能代表货币资金的来源全部是有息负债,自由现金流很少,很容易出问题。


比如以海康威视为例,近年来,其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和短期借款占总资产比例分别如下:



由上表可知,其货币资金比例是相当大的,几乎每年都超过30%,但是反观其短期借款比例是相当低的,几乎都在5%以下,这是比较让人放心的财务状况。


为什么需要关注存贷双高呢?


在财务管理者眼中,公司的借贷都是根据公司价值最大化原则进行的,在借款利率远大于存款利率时,公司有大量货币资金时的第一选择肯定是归还借款,自然不应该出现存贷双高的问题。存贷双高的公司,它的货币资金很可能是虚增的,如果一家公司长期存在存贷双高的现象,那么公司货币资金很可能有问题,要么是虚增的货币资金,要么是被大股东占用的货币资金。


举个金亚科技的例子,2014年度金亚科技的财务报表显示,货币资金3.45亿,占到总资产的26%,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长期债券等筹资活动的负债余额为4.07亿,占到总资产的30%,有存贷双高迹象。而偏偏金亚科技的审计师立信会计师未按照要求执行货币资金的函证程序,具体分析可见链接【从安永对Wirecard审计失败来看货币资金审计】:



最终证实金亚科技财务造假。


这样子的例子非常多,尤其是2018年和2019年,很多存贷双高的上市公司接连暴雷,从康美药业、康得新到东旭光电、辅仁药业等等,这样的存贷双高经不起推敲。


既然很多公司因为“存贷双高”暴雷,到底这一特征下有何风险点?

整体来说“存贷双高”最大的风险点在“存”上,也就是账面上的存款到底是不是真的?


01

第一种情况:存款是假的


如果账面的存款并不存在,那么就是公司虚增货币资金,而这一情形就很可能涉及到财务舞弊。一般来说,公司财务舞弊是为了做多利润,那么必然就会虚增资产,除了利用应收账款来平账之外,虚增货币资金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一情况下并没有产生实际的现金流,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外部融资,负债就会水涨船高。


这种情况下还有另一种可能: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时点数,公司有可能在期末通过资金过桥的形式将资金转入公司来应对审计,会计期过后再将资金转出。



02

第二种情况:存款是“真”的


如果账面的存款是真的,一般就不会暴雷,那么此真就非彼真。


虽然公司账面资金真实,但是资金是受限的。具体来说:公司因为资金受限能够使用的资金很少,无法支撑起日常经营而大量举债从而形成“存贷双高。


一般来说,受限资金是被关联方或者大股东占用,或者是为大股东或关联方提供贷款质押、担保;康得新、富贵鸟就是典型的例子。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存贷双高都有问题,笔者认为至少有三种情况的上市公司,可能确实存在存贷双高现象。


第一种是集团化的上市公司。集团化的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业务板块众多,由于不同子公司、不同业务板块的盈利能力、资金需求等不同,自然存在一些子公司存款多,另一些子公司贷款多,那么合并报表里可能会出现双高的局面。


比如中国宝安:



由上表可知,该公司多年来仅短期借款比例就接近20%,更何况还有金额不低的长期借款,有息借款比例绝对是多年超过20%,但是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宝安旗下控参股公司较多导致的。


还有典型代表是地产公司,房产公司高杠杆经营,一方面有大量预收款;另一方面又需要保证资产充足来拿地,万科、恒大等都是。


其实是有方法解决控股型公司的存贷双高问题,可以通过设置财务公司,加强资金流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当然,很多控股型上市公司可能没有这么做。


第二种是商业模式导致的存贷双高。




这种供应链商业模式导致的存贷双高,很难避免,也很难说他们有财务造假,这类公司的出路就是提高供应链附加值,提高毛利率,从而实现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双赢。


但是事情也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再比如与怡亚通类似业务模式的,宁波东力并购深圳年富供应链事件,最终证实年富供应链为合同额造假,具体可见链接【“引狼入室”,宁波东力21亿元收购陷“合同诈骗门”】。根据年富供应链的审计报告,该公司的货币资金和短期借款指标如下:



此外,国企类的上市公司,尤其是传统行业(化工、有色等)国企。作为国企的上市公司,都是各地财政的纳税大户、红人,不论这些上市公司有什么资金使用需求,当地的银行都会予以满足,因此很容易形成存贷双高。此类的相关案例如下: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存贷双高”不合理。


总之,存贷双高仍是需要我们关注和小心的一种财报现象,尤其是存贷双高的同时,货币资金金额还小于有息负债金额的上市公司,这种上市公司如果不能很好地解释存贷双高的原因和合理性,那么很可能出现货币资金被大股东占用的情形。存贷双高除了从上面三个角度来分析之外,还可以通过验算货币资金收益率来判断上市公司货币资金的真实性。


如何识别“存贷双高”大雷


既然有些“存贷双高”属于合理情况,那么对于“存贷双高”的公司如何判定风险呢?

①与同行做对比

选择买一只股票,并不能只看该公司本身,必须将公司放在行业中做对比。对于行业不具备“存贷双高”特性的公司格外警惕。

②存款利息率

既然“存贷双高”的风险点在于“存”,企业不可能将上百亿的资金放在自家保险箱中。建议以利息收入/平均货币资金余额作为衡量指标来判断存款多少。康美的存款利率就低的吓人。

③财务费用

既然公司是依靠贷款生存,那么就需要关注财务费用。如果公司负债、财务费用不断增多,就需要警惕。当击鼓传花游戏玩不下去,资金链极易断裂。

④大股权质押

若公司同时存在“存贷双高”和大股东股权质押就需要格外注意。


更多文章

1、德勤关于某上市公司2019年年报的问询函的回复

2、从安永对Wirecard审计失败来看货币资金审计

3、“引狼入室”,宁波东力21亿元收购陷“合同诈骗门”

4、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张报表的勾稽关系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财道211

财道211

投行资讯、股票分析、财务顾问、偶尔八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