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浙江大学雄安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2021年5月29日,第三届浙江大学雄安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协同拓新·雄安使命”为主题,浙江大学校领导、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浙江大学相关部门及学院领导、政产学研界知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发表观点论见。浙江大学校友代表、媒体记者等约150余人参加了本届论坛。
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表示,浙江大学作为百年名校,始终秉承“传播与创造知识、弘扬与引领文化、服务与奉献社会”的高校精神与时代担当,积极对接雄安新区的重大需求,充分调动“泛浙大”创新力量,将雄安发展中心打造成为多学科参与、多领域互动、全方位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战略平台,从理论和实务层面切实赋能雄安新区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共谋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她强调指出,纵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合作互动是史之所存,开放融通是理之所显,协同拓新是时之所需。为此,应以“协同拓新”为抓手,探索人口密集地区内涵式优化发展的“中国方案”;应以“协同拓新”为主线,培植北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应以“协同拓新”为遵循,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应以“协同拓新”为引领,打造京津冀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海军指出,雄安新区画卷正徐徐铺展,未来之城已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3月份以来,党中央对稳步有序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作出了系列部署。目前,雄安新区正围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局,进一步优化软硬承接环境。纵观全局,雄安新区部分片区雏形初步显现;数字智能城市建设不断推进;高端高新产业与科技创新资源加速集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关于区校双边合作,他提出了三点展望:其一,希望浙江大学与新区建立常态化对话交流机制,在完善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激励机制与政策体系以及新区重大科技需求方面,提供更多智力支撑;其二,希望浙江大学进一步强化在新区重点领域的参与合作,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领域,优化整合资源,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其三,希望浙江大学协调和推荐更多优秀人才来新区就业创业,在新区开展高水平学术活动,设立教学实习实践基地。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杨国富表示,战略规划既是发展的“路线图”,也是行动的“指南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部署,智力赋能雄安新区“承接功能谋发展”“聚集资源求增长”的实践路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将始终秉持“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的理念,继续聚焦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重大需求,全面支持雄安发展中心智库平台建设,深入探讨雄安新区如何积厚成势、拓新求变——联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提质增效,共筑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协同、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发展格局。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深入探究了“碳中和路线图”下雄安新区所面临的大考,他表示,当前城市竞争已由GDP竞争转向GDP与减碳双轨竞争,实施以城市为主题的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他建议,雄安新区应当重点围绕交通、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市政等方面“自下而上”生成碳中和体系,在此基础上“自上而下”打造行业碳中和体系的互补协同格局。他期许,雄安新区作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城市,应当先行先试、勇担大任,在2025年前利用节能和减排技术率先实现人均碳达峰,在2030年前利用零碳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碳中和,在2040年利用零碳和负碳技术实现交通与产业碳中和。
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孙久文以“雄安新区精准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个问题”为题着重探讨了如何解决雄安新区基础薄弱、产业发展短板、公共服务先行等问题。他指出,把北京可疏解的非首都功能与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对照来看,只有部分行政机构和教育医疗机构等第三产业可以作为疏解项目。因此,雄安新区的产业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北京的疏解,应自谋出路,平地起高楼。他认为,雄安新区应紧扣功能定位高与发展基础薄弱的错位、城市与产业发展思路、解决建设资金来源等关键性问题,有序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应着力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甚至可以适度超前,但要注意与人口迁移相适应。
左图为: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
右图为: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孙久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人类典范城市是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发展的终极目标。让历史告诉未来,鉴于全球性标杆城市的历史经验,雄安新区应牢牢把握五大标杆循环,紧抓广泛的外部机遇、保持优越的生态设施、营造先进的制度文化、集聚顶尖的人口要素、聚焦领先的创造活动。具体来说,其一,应全面提高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能力,把北京疏解项目有机转化为雄安发展优势,要正确的疏解,避免不当疏解;其二,应精准聚焦创新经济中心的重点定位,着重优化新区经济、教育、医疗等城市功能;其三,应全力探索先进特色制度文化这一持久命题,在构建全球网络枢纽的基础上,塑造生态智能城市并营建先进制度文化,从而集聚顶尖新锐要素,为发展智能创意经济奠定扎实基础;其四,应在产业及人才“外引内培”的过程中,全面打造内外、高低、主辅的耦合兼容关系;其五,应以各方利益平衡为遵循,充分发挥行政命令、政策诱导、市场选择、政府协同四种模式在不同阶段的重要作用。
关于雄安新区新型创新生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吴晓波表示,创新是雄安新区的根本定位,雄安新区应抓住重大机会窗口,实现超越追赶;应摆脱路径依赖,画最新最美蓝图;应做超越追赶的引领者,构建利益与使命共同体。他指出,城市创新生态体系是一个稳定、持续、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系统内不同类型资源的生成、汇聚、互换与协调形成了创新创业的有机运行体系。遵循创新创业生态的演进路径,技术的革新要求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和政策链的“五链协同”和嵌入协作。因此,雄安新区应当以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为突破口,推进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用户和风险投资建立起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激励、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紧密关系网络,从而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循环”,推进创新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
左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
右图为: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吴晓波
关于雄安新区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培植和运行,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城市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拉昌表示,雄安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创新,应通过创新链、价值链、知识链的有效串联与组装,加速构建新区的技术—经济—产业网络,推动创新资源的聚合、裂变与整合。为打造科技创新之城的可持续发展源动力,雄安新区应建设新一代研究型大学,形成产学研有效结合的功能;应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建设新型产业研究院,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取得领导地位;结合雄安新区发展,设立全球研发中心,持久汇集世界创新与研发力量;在全球技术创新领先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及时整合世界的研发力量;设立专门研发特区,制定《雄安研究研发特区特别法案》,吸引国内外研发机构。雄安新区还应加快培育有利于企业家生长和集聚的土壤机制,加强创新社区、街区、城区及小镇的规划与建设,全力营造一流的创新体制与机制,打造区域创新“蜂聚”效应。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北京市浙江大学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北大青鸟集团执行总裁、新时代“三浙”共创共享发展论坛主席范一民系统总结了深圳特区、浦东新区高速发展的关键词和驱动力,他指出,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没有榜样和范式,现阶段应着重促进制度创新和制度设计的系统化、全局化,打造透明的制度环境,争取独立的司法裁判权。
左图为: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吕拉昌
右图为:北大青鸟集团执行总裁范一民
本届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齐集政产学研各界知名人士,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从数字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深入探讨浙江“重要窗口”建设的经验对雄安新区“五新”目标实现的借鉴与启示,以期为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发展聚势谋远、赋能拓局。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改革发展局副局长于善江、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发展研究中心(雄安智库)负责人聂晓伟、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亭、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培林、中国工商银行监事沈炳熙、浙报集团北京分社社长蔡李章等嘉宾参加了圆桌对话。
左图为: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改革发展局副局长于善江
右图为: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发展研究中心(雄安智库)负责人聂晓伟
左图为:浙江大学区域和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亭
右图为: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培林
左图为:北京市浙江大学校友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工商银行监事沈炳熙
右图为:浙报集团北京分社社长、总编辑蔡李章
本次论坛还举行了《浙江大学雄安智库研究成果》新书发布环节。浙江大学雄安发展中心主任石敏俊表示,《迈向未来城市的雄安之路》是浙江大学雄安智库平台的重要成果,内容涵盖了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不同领域,旨在从新形象、新功能、新产业、新人才、新机制“五新”视角,思考和探究雄安新区高标准建设未来城市的行动路径。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海军共同见证了新书发布,石敏俊教授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副总编张琛为新书揭幕。
左图为:浙江大学雄安发展中心主任石敏俊
右图为:浙江大学出版社副总编张琛
据浙江大学雄安发展中心副主任王琛介绍,中心成立已两年有余,期间在北京、杭州相继举办了浙江大学雄安发展论坛,分别以“未来城市·雄安质量”“未来城市·智创雄安”为主题,从智慧赋能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视角,系统诠释了雄安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的理论内涵和建设方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应时应景,意义非凡。本届论坛以“协同拓新·雄安使命”为主题,以期在历届论坛成果的基础之上,围绕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重大需求,全面赋能雄安新区“承接”与“建设”工作“两手抓”“齐步走”。
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与河北雄安新区共同指导,浙江大学雄安发展中心、浙江大学北京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浙江大学校友会联合主办,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分社·天目京津冀新闻中心、新时代“三浙”共创共享发展论坛、北京市浙江大学校友会公共管理研究会、北京市浙江大学校友会经济发展研究会参与协办。
左右滑动可查看更多论坛现场照片
扫码关注我们
浙江大学雄安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