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雪芬:如何看待甘肃张家川警方的情况通报?

徐雪芬 徐雪芬札记 2022-02-02


推荐公众号《徐雪芬说舆》,以防失联。最新原创:


徐雪芬:网曝甘肃大学生送医途中,父子2人犯罪被刑拘(点击查看)


学法还要懂舆!高站位、大视野、宽角度、多侧面解读社情民意。一个有风骨的公众号,是既做“顺风耳”;也做“千里眼”!文如我,我如文!

临近年底,很遗憾又发生了一起涉警舆情。什么样的执法,最容易引发舆情?就是执法对错不明朗的时候。


19日,我在公众号《徐雪芬说舆》发了一篇原创:徐雪芬:网曝甘肃大学生送医途中,父子2人犯罪被刑拘(点击查看)。第二天,在该号转载了一文:一家5口送孩子就医被交警扣车后起冲突 父亲弟弟被刑拘



因此,当当地警方情况通报出来之后,我必须为甘肃张家川警方正确应对舆情而点赞!


从相关法律规定和当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来说,限制无牌照四轮电动汽车上路行驶的行政命令,是合法的,也是符合绝大部分交通参与者的利益的。


但是,这次舆情或者说这次执法事件的本质不是扣车,而是双方都有过错,但是公安局将一方当事人往死里处罚,明显失衡。


不平则鸣,从而引发舆情。



交警路面执勤,许多警察吃力不讨好,这是事实,这个我能理解。但是在对交通违法人员进行处罚的时候不能以袭警罪为挡箭牌任意加重处罚力度。


我听说的几起袭警案件,都是当事人交通违法后交警(协警)说出罚款金额后当事人觉得罚款太高,于是理论几句,交警(协警)干脆改口按照罚款金额上限处罚,于是当事人情绪失控拒绝接受处罚,交警于是强制执行(扣车或罚款),当事人反抗,交警报警有人袭警。

公安机关,在应对舆情之前,首先必须了解:是你的执法委屈了老百姓还是舆论委屈了执法者?


其次,正确应对或者平息舆情的方法,是让老百姓感到温暖而不是让执法者感到温暖。


因此,甘肃警方应对舆情的做法完全正确,值得其它公安机关应对舆情时学习借鉴!


但是,该通报也遭到了猛烈攻击和冷嘲热讽,攻击和讽刺的人都是“自己人”。双方都有过错,最后双方互谅。这样的社会效果,难道不是我们追求的警民和谐最佳境界吗?


这个事件,让我想到:当一个人考上警察之后,不能只讲“过五关斩六将”,还要讲讲“走麦城”的故事。


舆情扩大,轻则关禁闭;重则有的是脱制服;有的是身陷囹圄。这样的教训,比比皆是。


因此,警察执法风险培训,应该成为警察处警入门的第一课。但是,从来没人做这件事。其实,这样的培训,才是真正爱护这些热血青年警察。


这个第一课以后,他们会留下深刻印象。


这样的课,就让负责惩戒的警察来讲。而公安部门上课,一般都不会邀请这些人。如果邀请,那也是一招制敌的武将。


结果现实中,执法对象大部分是人民。一招制敌后,舆情马上起来。


然后,执法民警被处理后哭天抢地,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有些公安领导甚至也可能不知道。


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不是出在打不过,而是不该打。


你培训是用力打,往死里打,而你执法碰到的对象,往往是让你保护的。当你把保护的,当成假想敌来教训,舆情就起来了。


像甘肃交警的执法,就是属于这种情形。 它和西安买馒头的年轻人被保安殴打,社会效果差不多。


但是,我至今不知道为什么会在医院门口发生激烈执法或者激烈对抗?


如果不是发生在医院门口,是发生在半路上, 现场执法其实可以这样做:执法记录仪开着,警车拉患者与未涉及违法的部分家属去医院。剩下的正常执法。如此,一般事态可能不会激化。如果,违法人及其家属不接受,警方也有证据了。


你不允许群众拍摄监督,自己又不愿意公布执法记录仪,那我们也只能从网络文字中,做点粗浅分析。


这个通报至少释放以下信息:


1、很可能是公安局内部的大家一起看了执法记录仪,觉得执法记录仪公开对公安会有更大负面影响,如果有记录仪的话;


2、对于刑拘父子2人的措施,根据执法视频,结合法律规定,轻则属于依据不足,重则属于滥用职权,因此“妥善”,就是止损;


3、警方有过于暴力动作,可能绝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很可能,“袭警”发生在“袭民”之后。


4、民警没有停职没有道歉,是领导给他擦屁股道歉,他们还有什么不满和怨言?


5、警察自媒体不应该煽动警民对立,上下割裂。更不能为了流量,制造或者扩大涉警舆情。


最后,如果你想当官,必须学会高站位、大视野、宽角度、多侧面分析舆情,然后才有正确应对,否则不要怪自己永远提拔不了。


最后,不管谁爱听谁不爱听,我没有取悦谁的企图,我也活到了不用取悦谁的境界。


我做公众号的顺序是:先唱实,然后才是唱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