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疫情 | 北京景山学校周群跟你聊怎么备课
本文字数:5684字
阅读时间:15 分钟
昨天,我把《抗击疫情 初中语文创意读写设计方案》的文档传到了草料二维码空间。这个文档与公众号推文的区别在于,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便利,我给每一篇涉及的选文加了超链接,给所推荐的阅读作品和电影配上了推荐文本(基本上引自网络)。
既然是共享文件,大家当然可以自行下载。您可以挑着用,或者根据学情,直接在文档上加工编辑,再发给学生。家长当然也可以用。刚才看草料堆后台数据,扫描量6700多人次,看来确实对大家有帮助,这让我很开心。
不过要说明一下:这个作业其实是我给学生的寒假作业做的置换练习。考虑到学生现在都是单个儿在家,分组开展实际的线下活动或线上做更多指导都不是很现实,所以整个方案还不是按照项目学习来设计的。有的题目有比较大的开阖度,也适合高中学生。
其实,不光我在做疫情专题的教学设计,我们初中组的其他老师也有设计。
比如靳辉老师,她推荐了四部小短片:《致命流感》,《埃博拉之役》,《平民英雄——Heros》,还有《工作细胞》。这四部短片包括动画片,科普类,理性。《埃博拉之役》《平民英雄——Heros》这两部能表现普通人如何面对疫情。她计划让学生给四个小短片写简单的介绍,或者推荐语。
刚工作半年的侯晓彤老师也设计了比较完整的方案,我仔细读了,设计可圈可点,确实令我“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感。
我呢,跟晓彤本已说好,把她设计的方案也做成二维码供大家扫描下载,但想起来昨晚我俩的聊天——晓彤说她作为年轻老师,每次想拓展都还要现“逮”,都会感觉积累不够的问题……在我这个老教师看来,不管是项目学习,还是学习任务群,亦或是整本书阅读,或者是其他,凡是备课,都应该有章法的。比起“授之以鱼”,丢给年轻人现成的方案,我更愿意“授之以渔”,教给大家方法。我想,这个“渔”的能力,可能也是更多年轻老师所需要的。思来想去,我觉得不如趁眼下还有点儿时间,“手把手”地教她一下。前一段给《星教师》已经写了一篇稿,专门讲开展项目学习教学该如何备课。但这篇稿还没付印,所以我想,今天干脆就用晓彤的设计当做例子,直言不讳地做个点评,说说我的想法,讲讲我会怎么备课。等点评完呢,我再放上晓彤设计的方案的“纯净版”和“点评版”,供大家下载。希望晓彤在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能感觉是收到了“惊喜大礼包”而非受到“惊吓”。
以上都是暖场的文字,以下是正文——
当“抗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设计:北京景山学校 侯晓彤
点评:北京景山学校 周 群
任务一:战疫英雄人物评选
在这次全国“战疫”中,社会各界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身处不同的境遇,从事不同的工作,但都在这特殊的战场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其中钟南山院士在抗击非典时期就做出过重大贡献,曾被选为200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推选你心目中的英雄,搜集和他/她有关的事件报道,整理每篇报道的侧重点,在对该人物事迹形成充分了解后,仿照“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获奖人物颁奖词,为他/她书写推荐语。
参考人选:
河南省长、一线医护人员、“逆行”工作人员、坚强抗疫的武汉人民、热心的普通人等等。
学习支架:
给钟南山院士的颁奖词
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周老师点评:
这个题目设计得比较规范。开学在即,统编教材七下第一单元就是以刻画“民族英雄”为主题的。这个单元的教学,就可以结合这个活动一进行设计。
友情提示:
包括我的方案在内,都还没有做评价方案。这个还要补上。
任务二 诗歌的力量
身处特殊时期,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都会发生变化,对社会和生命的感知也会变得更加敏感。也正因如此,才会产生诗歌。
例如,下面这首《口罩》就产生于2003年非典时期。
口罩
精密的网
以隔离的方式
呵护着生命里活跃的盐
让侵袭肢解和死亡
远离眼睛远离
阳光下最动人的微笑
柔软的网喘息着
让一张张唇翼
避开恐怖的阴霾
城市霓虹的倒影里
我看见血脉的原色
一如殷红的花朵
在大地上开放
一朵一朵又一朵
在病魔肆虐的日子里
在抵御非典风暴的屏障里
在决断必胜的意志里
口罩在阻隔中建立一种
生命的联结
面对当下的疫情,你是否也捕捉到了一些值得被铭记的人和事?请写一首诗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提示:
抗疫期间,有哪些物品突然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你在它们身上察觉到了哪些特殊意味?
疫情的出现是否改变了你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如何选取一个有趣的角度表达这种变化?
了解疫情的过程中,你是否有过强烈的情绪波动?你如何面对、书写这种情绪?
周老师点评:
1. 这个练习设计创意不错。上学期我们刚刚进行过现代诗歌教学,且寒假作业中本就安排了诗歌创作练习。能针对现实情境加以调整,这个“与时俱进”做得好。
2. 练习设计的背后,其实是设计者对诗歌教学既有的认识和态度,正所谓“功夫在平时”。就特殊情境下的诗歌教学而言,需要设计者有深度思考。
3. 我认为,非常时期的诗歌写作练习还是要能“沉下来”,有厚重感,引向痛苦,“逼着”孩子们思考,甚至体验平时不曾体验过的情感。比如恐惧,比如迷惘,比如敬畏,比如对人类愚蠢的警惕与愤怒。同样是用诗歌写灾难,写天灾,写人祸,要思考的东西不一样。
4. 我期待中的灾难题材的诗歌,不应该有那种所谓的悲悯——某种意义上说,“悲悯”是居高临下的代名词——灾难题材的诗歌,应该是为人类而唱的哀歌。
比如当代诗人王单单在他的公众号新发一组(十首)疫情主题的诗,题为《花鹿坪防疫记》。第九首我觉得不错。
诗就两句,且两句就足够。他说:
活着是一件危险的事
你我皆用肉身,堵过宿命的漏洞
其他九首,大家可以自己读了比较。虽说“各花入各眼”,总要有自己的品味才好。
5. 灾难题材诗歌要写出质感,提供好的学习支架很重要。我要补充约翰·多恩的《丧钟为谁而鸣》作为这个内容的学习支架材料。
丧钟为谁而鸣
约翰·多恩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可以自全。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整体的一部分。
如果海水冲掉一块,
欧洲就减小,
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为你而鸣。
6.当代诗人梁平的《庚子年正月初五,听风》和臧棣的《蝙蝠简史》亦可作参考资料,请自行检索中国诗歌网1月30日《全国抗疫诗歌征集诗选之二》一文。
任务三 创意写作
(1)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发现,冠状病毒主要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人类再一次意识到,大量捕杀、非法买卖野生动物的后果需要全人类来承担。请你结合图片想象一下,如果人类和野生动物进行角色互换,作为人类的你将会经历怎样的命运呢?请以“濒临灭绝的人类”为话题,写一篇小文章,400字左右。
图片和创意来自“不正经制片人”视频《假如人类和野生动物角色互换》。
周老师点评:
这个点子比较有创意,让我联想起2018年在乌镇戏剧节上观看的日本戏剧《动物园》。
那部戏带给我很特别的感受:没有舞台,我们一直跟着“导游”在表演厅里“游荡”,算是沉浸式体验吧,按照乌镇戏剧节官方对这部戏的介绍,就是“观众们聚集在一起见证最奇怪的动物——人类:一个人被关在笼子里,绑在一个VR耳机里。还有两个演员是导游,带领观众参观展览。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类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边界被打破了。”
现场观戏的时候我就在想,我究竟是以什么角色参与到这部作品的创作中来的——我应该是人类之外的生物,或者就是外星人,反正人类是被圈养的,“我们”参观的动物园里有一种动物叫“人”。
综上,如果是我来布置这么一篇以“濒临灭绝的人类”为话题的文章,我应该是会鼓励学生写得科幻或魔幻些,关键是主题要到位,到位,就是足够深刻。
建议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支架:
电影《猩球崛起》(三部曲)
有更合适的支架还请大家提供哦!
(2)这个春节,一场疫情打断了许多人的许多假期计划,我们被迫宅在家里,为不断增加的确诊人数感到恐惧,为在一线抗争的医护人员牵肠挂肚,为饱受病毒侵扰的武汉人民忧心不已。但在关注疫情的同时,人们也在试着苦中作乐。许多网友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调侃自己宅在家中的无聊生活。被迫变“宅”之后,你和家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你们的相处有了怎样的变化?你有哪些打发时间的秘诀?请你选取一个生活场景进行描写,完成400字左右的片段。
学习建议:
该场景需记录特殊时期的特殊经历;
可以为你的文字配图片或者漫画,增加趣味性;
可将你的作品发在社交网络,与朋友分享。
周老师的点评:
我可能会让学生写“非常日记”,感受这段生活与以前生活的种种不同,记录下来,借此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为什么不打算让学生写苦中作乐、有趣的题材?因为有我对灾难教育的思考。下一期我会专门来谈这个问题。
学习支架:
《这些来自一线救援人员的日记,让人泪目!》
任务四 我是影评人
观看推荐影片,给你最喜欢的这部电影打分,并写一段300字左右的影评发布在豆瓣上。
影片推荐:
《传染病》《流感》
影评角度:
A思想层面:主题、现实意义、感受
B故事层面:情节与人物
C艺术层面:镜头、画面、声音、色调
周老师点评:
让学生写影评,要想明白,以前有教过学生这个写作吗?没有,就要搭学习支架。
怎么给学生搭学习支架?这个问题可能对很多老师都是比较头大的事。
学生的学习支架从何而来?毫无疑问,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情提供。教师必须具有“支架意识”。在统编教材项目化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开发,主动弥补教材的不足,为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培养提供有效支撑。
学习支架是否有效,要看学生是否通过我们提供的学习支架学会了某项技能,语文能力与素养切实有所提高。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多拿自己“做试验”,看看“此路是否可通行”,切不可想当然。
可能有的老师会继续追问:有了“支架意识”,态度上能够重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开发,可还是不知道支架从哪里找,怎么办?
我的回答就两个字:“学习。”
举个影评的例子。老师怎么学习?
——老师自己要做专题阅读。
先给自己找好开展教学的支架材料,然后快速阅读,抓要点,摘录下来,将之进一步转化为学生学习支架。
可用来作老师们教撰写影评的支架有不少,例如:
安宇所著的《影评写作指南:通向导演的大门》。作者认为,影评写作其实就是议论文写作的一种。“因此,通常影评写作也要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影评的论点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是作者站在一定的电影立场、世界观、价值观、思想见解出发,来分析,评述电影的成败得失、好坏优劣。”
你看,影评的定位是不是就在日常教学中找到了“对标”?当然不完全相同。专业影评必须具备大量的电影行业“硬核”知识。但是,对一线老师来说,有了这样的支架,肯定踏实多了啊!
再比如,叶开的《写作课》中有专门的章节讲怎么写书评和影评。他教读者“三步走”:
第一步,概括;第二步,评价;第三步,收尾。
书里对每一步的操作要点都写得比较具体。从中摘一下,提供给学生的程序性、策略性知识就有了。
能够提炼学生学习支架的书有不少,我这里仅是随手举例。真正用于教学,还需要去粗取精,优中择优。
有了程序性策略性知识的支架还不够,还要给学生提供例文。让学生写影评,至少得让他们知道影评长什么样吧。
老师们可能又要追问:例文哪里来?
例文属于教学资源。那怎么开发教学资源?
还是得多读书,读好书,不要动辄就在网上搜。
读什么书就能找到影评的例子?
我个人非常喜欢毛尖以及她的影评,在此推荐她的三本书:
《非常罪,非常美》,《有一只老虎在浴室》,这两本是影评集;《一寸灰》则是电影评论、文学评论、生活随笔等兼而有之。
毛尖的影评“文风犀利、语藏机锋,堪称“毒舌”,可嬉笑怒骂之间,又有“世俗的温暖”,更适合成人阅读,绝对是我的菜。上次在上海书展期间,去听中信郭悦攒的周晓枫、毛尖和方希老师的对聊,听她们唇枪舌剑互怼,简直喜欢死了。有什么比遇到有趣的人更让人兴奋的吗?简直了。
相比之下,李星文的影评集《我的影评不撒谎》里的文章风格就小清新得多。比如《<一九四二>:冰凉入骨,温暖入怀》,这篇不难看懂,完全可以作为学习支架类材料提供给学生。
说了半天备课,老师不管是给学生的学习搭支架,还是整合更多资源,提供拓展学习资料,除非正好赶上自己擅长,可能都得花时间学习”。年轻老师学习力强,这是优势。伴随着教学,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梳理,花不了几年的时间,就应该能搭建起满足教学需求的、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
最后再推荐几本与影评撰写有关的入门书,亚马逊都有电子版:
《如何欣赏一部电影》,【美】托马斯·福斯特著,沈悦译,南海出版公司2018年版。
《世界电影经典名片分析》盘剑、沈菊、高博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版。
我个人还喜欢《贾想:贾樟柯的电影手记》(I、II、III)、《煮海时光:侯孝贤的光影记忆 》这类书,纯属个人喜好,就不多推荐了。
温州绣山中学潘铁豪,也是刚教书一年半的年轻老师,但读书、写影评都很厉害,工作后的新技能是科幻教学,他有个公众号叫“伸腿瞪眼小和尚”,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关注一下。他昨天给我推荐的阅读做了补充,一并贴在这里——
“科普作品还推荐王立铭《上帝的手术刀》,从基因编辑角度解码病毒,同时还有《逼近的瘟疫》。科幻作品其实陈楸帆《鼠年》中的世界描写也何其相像,迈克尔.克莱顿的《天外来菌》(又译《细菌》),也曾让世界置身于病毒袭击后的恐慌之中。当人们谈论餐桌上的蝙蝠之余,也请关注房间里的大象,小说有一本,《如焉@sars.com》,文学性不能说太高,但是关注了那些我们尚未发声的地方。”
关于如何备课,姑且聊到这里。不算是汤汤水水,对年轻老师能有帮助就好。
以下是今天内容文档的下载二维码:
与本期公众号的文字内容相比,文档里有我摘录的可用作教学生写影评的支架材料(需进一步删减),以及影评的例文,仅供参考。
嗯,下一期公号会严肃点儿,想说说我对灾难教育的认识,敬请关注。
本期延伸阅读:
对抗疫情 | 北京景山学校周群设计的 初中语文创意读写练习方案
《寂静的春天》整本书阅读 | 经典科普作品阅读需下“活化”功夫
以《沙乡年鉴》为例,谈科普科幻作品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谢谢你的耐心阅读。
欢迎转载与转发,可后台留言开白,亦可微信与我联系。
本文作者 周群
北京景山学校正高级语文教师
北京市特级教师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