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桷树金融工作室成果展No.2】海外农业保险研究的新发展——基于CiteSpaceⅢ的文献计量分析

黄英君 黄桷树金融 2022-08-05

【黄桷树金融工作室成果展No.2】海外农业保险研究的新发展——基于CiteSpaceⅢ的文献计量分析

编选:黄桷树金融工作室  编辑:刘敏


   

   黄桷树金融工作室导读:

一直以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产品生产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农业保险理论研究一直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青睐,农业保险实践进展也受到各国政府广泛关注。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黄桷树金融工作室首席专家黄英君教授长期关注农业保险研究领域,并在该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主持了该领域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并作为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专家参与《农业保险条例》制订和修订,并多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农业保险条例》解读的宣讲活动,为我国农业保险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厘清农业保险领域新的研究思路,有必要借鉴国外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因此,近期黄英君教授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对海外农业保险研究的新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进一步探索该领域研究的研究路径、学科主题、研究热点等,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提供政策思路。该文近期已发表在《保险研究》2016年第11期。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刘敏、韩经纬同学对此文均有贡献,其中,刘敏同学为该文的第二作者。


今天,我们黄桷树金融工作室特意选出《海外农业保险研究的新发展——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这篇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海外农业保险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本文基于Webof Science收录的农业保险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作为数据样本,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然后利用信息可视化CiteSpaceⅢ绘制农业保险理论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利用图谱直观地反映农业保险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路径、学科主题、研究热点等。本文研究认为,农业风险(证券化)、农业保险市场失灵、气候变化和气象指数保险是当今农业保险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实践探索的重点领域,更多的研究侧重于农业保险与具体问题结合的研究,进行农业保险的产品创新,比如天气指数保险、巨灾保险等。

《保险研究》创刊于1980年,是目前我国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唯一一份国家级保险理论刊物。现为中国保险学会会刊。《保险研究》主要刊载中国保险最新学术理论和政策、实务研究成果。《保险研究》在关注基础性、前瞻性理论研究的同时,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所刊文章务求新、深、实。《保险研究》由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中国保险学会主办,保险研究编辑部编辑出版。

 

海外农业保险研究的新发展


——基于CiteSpaceⅢ的文献计量分析


一、引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保险发展实践在全球主要西方国家的大范围推进,农业保险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相关成果也日渐丰富,农业保险研究已经成为海外风险管理与保险领域中的热点,实践的深入推进更促成了这一领域纵深研究。进入新世纪,伴随着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学界在研究对象、视角、方法等方面发生了更新和变化,其中世界农业保险发展变革也给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融合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借鉴。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和应对机制,在稳定农业生产经营、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农业损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然而,由于农业风险的特殊性和农业保险经营与管理技术的复杂性,农业保险的发展一直被保险业视为发展的“尖端难题”。

欧美国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起就进行了农业保险的相关实验,已经将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支持农业、化解农业风险的主要工具。关于农业保险理论的研究,欧美国家起步较早,但变革路径有迹可循,与其他金融形式的嫁接和融合示范效应亦需深入考察,相关研究尤其是在农业保险领域前沿问题的研究也较为系统和深入。海外关于农业保险的文献在农业系统性风险、农业保险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以及政府对农业保险补贴等领域都有大量、深入的研究,此外,针对于具体地区、具体农作物的实证研究也较为丰富,与我国比较来看,整体上我国与其他欧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海外农业保险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寻找海外农业保险发展与国内的融合点。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外农业保险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尝试从中发掘和归纳出1929年以来海外农业保险研究的演进路径、研究热点和重大发展,旨在从他者的视角加深对我国农业保险理论和实践本土发展的理解,并借鉴其创新的研究方法,以期对我国农业保险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提升都有所启示,从而为我国农业保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数据来源

Web ofSciences(WOS)数据库是由美国科技信息所( ISI)提供的文献索引工具,在各类检索工具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通过该数据库提供的引文回溯数据建立相关研究的参考文献网络,进行研究脉络的梳理。WOS提供了高级检索方式,高级检索使用字段标识、布尔运算符、括号和检索结果集来创建检索式,使得检索到的文献更加精准。文献计量分析的关键是确保数据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因此,在检索过程中为了更全面的检索到与农业保险研究相关的论文,用以下检索词确定检索表达式进行高级检索:

 (1)选择文献中关于农业保险的常用表述agriculturalinsuranceagriculture insurance(2)农业保险研究过于宽泛,结合《农业保险条例》中关于农业保险的定义,我们选择针对于保险对象的农业保险,如畜牧业保险,水产养殖保险,农作物保险等;此外针对于风险种类的农业保险,如冻害保险,洪水保险,飓风保险和干旱保险。基于以上表述,设定检索表达式为:

“主题(TS)=(“agricultur*  insuranceoranimal husbandryinsuranceorcrops insuranceoraquacultureinsuranceorforest insuranceoragricultur* riskorfreezing damageinsuranceorflood insuranceorhurricaneinsuranceordrought insurance”);

设置其他检索条件:“文献类型”选择ARTICLEREVIEWPROCEEDINGS PAPERMEETING ABSTRACT;“入库时间”选择1900年—2015;子数据库选择A&HCICPCI-SCPCI-SSHSCI-EXPANDEDSSCI

       三、指标选择和计量分析

通过以上条件的设定进行文献的检索,共检索到690条文献记录。首先,利用WOS的“Analyze Results”功能对农业保险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机构分布、期刊分布等指标进行分析;其次,采用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主要运用共词分析、引文分析和信息可视化技术,对农业保险研究的演进路径、学科领域、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科学的展示农业保险研究的发展进程和结构关系。在文献计量分析中,选取CiteSpace软件作为研究工具,近些年来该软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可视化分析应用软件中有着较高的影响力。CiteSpace由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及其团队基于JAVA语言开发,使用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trees)算法,对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可以把众多分析对象复杂的共引网络简化成数目较少的若干聚类之间的关系,且以可视化网络的形式直观的表现出来。运用CiteSpace对文献做计量分析,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关键节点文献。一般来说,关键节点文献是具有理论基础和研究创新的文献,通过文献共被引网络的中介中心度来衡量,关键节点在共引网络中起到了连接和过渡的作用,在可视化图谱中用紫色的圆圈突出显示[2];二是研究前沿与研究热点。其中,研究前沿可由“突发检测”( burstdetection)算法而获得,突现值高、中介中心度高的关键节点文献一般代表某一领域的突发或前沿文章,研究热点可以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图谱得出。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农业保险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分布分析

1.时间分布及地区分布

图1 农业保险论文的年度分布(1929-2015)

本文通过WOS进行精确查找有关农业保险的相关论文,时间跨度为1929-2015年,除去数据为空白的年份,共跨49年。总发文量整体上呈指数增长(y =1.1634E-76e0.0887xR² = 0.8531),论文发表的平均值为14篇,方差为375.87,年发文量最小值为0篇,最大值为76篇。

表1发文量前三的国家文章时间分布情况


此外,在检索到的农业保险研究的690篇文献中,从地区分布来看,共分布于43个国家(地区)。如表1所示,发文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英国。其中美国287篇占总量的46%,远高于其他国家(地区),且起步较早,时间跨度42年,平均发文量6.83篇,发文量相对稳定持续。可以看出美国农业保险研究领域具有相当强的实力,这与美国强大的科研实力、发达的农业和金融、保险产业有直接关系,其研究动态值得关注和追踪。发文量第二的是中国,为139篇占总量的22%,相对美国研究相对较晚,1996年检索到第一篇,但增长迅速,平均年发文量10.69篇,近年来甚至超过美国,我国农业保险研究的快速发展这得益于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农业保险相关实践的展开。发文量第三的是英国,为45篇占总量的7%,平均年发文量2.65篇,较美、中两国有一定差距,但一直稳步增长。

根据各年份论文产出量的分布,可以将农业保险的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缓慢发展阶段:1929-1994年;发文量相对平稳,出现平台期,基本维持在10篇以内,此阶段文章主要来源于美国。

2)稳步发展阶段:1995-2006年;从1996年开始略有增长,到1999年达到20篇,期间陆续回落到8篇,之后增长到2006年的25篇;此阶段整体发文量的波动与美国发文量有较高的相似性,美国的发文量直接影响了整体的论文数。19951999年间,发文出现了大幅上涨,此阶段的发文高于20002006年,与美国1994年通过的《联邦农作物保险改革法案》有一定关系,该法案对美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农作物保险的投保率显著提高,吸引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发文量明显增多,后期随着热度的降低发文量有所下降;而2006年前后发文量显著增加则与2005年“卡特琳娜飓风”造成巨大的损失有关。

3)急速增长阶段:2007-2010年;从2007年开始,论文数量开始连续增长,呈现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于2010年达到了最高值66篇。此阶段文章主要来源于美、中国,尤其此期间中国的发文量激增,这与中国2008年的“冻雨灾害”、“汶川地震”有一定关系。

4)波动增长阶段:2011-2015年;发文量整体呈波浪形,发文数量较大,基本维持在45篇以上,2015年甚至达到76篇。由于发文数量较大,导致随着研究热点发生变化,发文量的变化也较大,因此此阶段呈现波动形。此外,对比图1美、中两国可知,整体发文量与这两个国家发文量波动情况高度相似,可以说此阶段的文章主要来源于这两个国家,这两个地区学者对农业保险的关注度直接影响了整体的发文量,且两个国家的研究热度也呈现高度的一致性。

值得注意的是,2007-2015年,这9 年的发文量447篇,占总发文量(690篇)的比率高达56.0%,保持较高的研究热度。近些年来,农业保险的研究受到各国的重视得以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巴西等,将发展农业保险视为防范、分散农业风险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因此,近年来关于农业保险的研究日趋深入,研究方向多样化,实践项目也日益增加。

2.机构分布

通过对检索到的690篇文献的机构来源进行统计,如图3所示,发文最多的是阿姆斯特丹大学,为22 篇,主要研究领域为洪水保险Flood Insurance);第二、第三分别是宾夕法尼亚大学(Flood Insurance)和佐治亚大学(Agricultural RiskFlood Insurance),为18篇和14篇。在发文量排名前12位的研究机构中,美国的最多,占到10个,由此可见,无论是整体发文量还是研究机构数,美国都具有绝对领先的研究实力。此外,我国北京林业大学检索到了8篇,唯一进入了前10名,位列第9名(并列),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林业保险Forest Insurance)方向;北京师范大学(Agricultural Risk)、武汉大学(Agricultural RiskFlood Insurance)和中国农业大学(Agricultural RiskCrop Insurance)分别检索到了7篇,位列13名(并列),中国农业科学院(Agricultural RiskCrop Insurance6篇,位列20名(并列),说明我国在农业保险研究领域经过不断地发展,出现了一些具有一定的科研竞争力的大学和机构,但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图2 发表农业保险论文前12 位的机构及其论文量

3.期刊分布

对检索到的690篇论文的来源期刊进行统计,总共有412种刊物。表2为刊文量前11的期刊,刊文量达到172篇,占总文献数的24.93%,剩下的518篇则分布在其余401种刊物或会议论文集中,由此可以看出农业保险研究所分布的期刊是比较分散的,这是由于农业保险研究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向也相对宽泛。

表2刊载农业保险论文数排名前11位的学术期刊


(二)农业保险文献的共被引分析

    运行CiteSpaceⅢ,导入检索到的690篇文献数据,进行参数设置:选择节点类型为“Cited Reference”(被引文献);时间切片设定为“3年”;节点阈值设为Top50CiteSpace提供了三种可以用于计算网络中连接强度的方法,分别为CosineDiceJaccard方法,本文选取Cosine。生成可视化网络图谱,如图3所示,该网络图谱包括584个节点和614条连线。网络图谱中的节点表示被引的文献,节点的大小与共被引频次有关;节点外面的圆环代表着该文献在不同年份的引文时间序列;中介中心度是衡量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指标,用紫色对重要文献进行重点标注,一般来说,关键节点文献是具有理论和研究创新的文献 [3]。连线代表引文间的共被引关系,颜色表示首次共被引的时间,连线粗细与文献间相互引用频数的次数有关,共被引频数越多线越粗。


图3 农业保险领域文献共引网络图谱

根据农业保险领域文献共引网络图谱,综合中介中心度、共被引频次、突现值选取5篇关键节点文献,详细信息见表3

表3农业保险研究的5篇关键节点文献


注: 被引频次指在GoogleScholar( GS) Web of Science( WOS)中的引用次数;检索日为2016/9/30

研究前沿是指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研究前沿的引文构成了相应的知识基础网络,搭建起了文献之间相继的复杂关系,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后续研究人员探寻相关领域研究发展脉络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图3和表3展示的关键性节点文献进一步挖掘近些年农业保险的研究脉络,将整理出的5篇关键节点文献按照时间顺序分析,对近些年农业保险研究的演进路径作进一步的梳理。

第一篇文献是1991Mario J. Miranda发表在《美国农业经济杂志》的“区域农作物产量保险的重新考虑”一文。这篇文章对“联邦农作物保险计划”的改革提出建议,指出保险费率和赔偿不应基于生产者的个人收益,而要基于所在地区的总收益率。基于这一点,相对于“量身定制”保险,标准化的“区域产量保险”模式既能有效保障区域内的农业生产,又能预防系统性风险,提高了农业保险覆盖,克服农业保险市场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大幅降低了管理成本,而这些问题在过去削弱着“联邦农作物保险计划”的功能[4]

第二篇文献是1996Howard Kunreuther发表在《风险与不确定性杂志》上的“保险—减轻灾害损失的工具”一文。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由于危险易发地区人口的增长和建筑规范的实施不利,导致近年来自然灾害的损失增加。文章从三方面解释了为什么个人很少用购买保险作为保护措施来防范风险:一是对风险的感知,个人评估地震、洪水等灾害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低,这是导致缺乏购买保险积极性的主要原因;二是人们认为政府在灾害发生时会展开救助;三是购买保险后一旦没有灾害损失的发生,部分人未来将不会持续购买。文章提出了一个灾难管理计划,通过保险以及严格执行建筑规范来减少未来的损失。其中,作者认为银行和金融机构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发展再保险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防止保险公司发生巨大的灾难时受到破产的冲击。[5]

第三篇文献是1997Dwight M. Jaffee发表在《风险与保险杂志》上的“巨灾保险、资本市场和不可保风险”一文。这篇文章讨论了为什么美国的私人保险公司不愿意为灾难性事件(如地震,飓风和洪水)提供保险。人们期待建立一个能够提供各种保险的市场,但由于巨灾保险资金需求高、传统因素如“不可保风险(道德风险)等条件制约,导致这样的保险市场是不存在的。文章指出,保险公司受到经营限制,无法满足参与巨灾保险需要持有的大量流动资本。可以通过巨灾证券化如发行巨灾债券、巨灾期货和期权合约来解决这个问题,而政府在发展巨灾保险市场中要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6]

第四篇文献是1997Mario J. Miranda发表在《美国农业经济杂志》上的“系统性风险、再保险和农作物保险市场失灵”一文。这篇文章指出再保险对于农作物保险市场是非常重要的,文章通过美国农作物保险市场的实证模型,发现如果让投资效益与农场随机独立,保险公司可能面临相当高的风险。而区域再保险合同可以降低农作物保险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从而降低保险公司的风险敞口水平[7]

第五篇文献是2000Mark J. Browne发表在《风险与不确定性杂志》上的“洪水保险需求的实证研究”一文。这篇文章指出当前全球范围内洪灾频繁发生,尽管各政府一直尝试针对保险公司进行多方面的补贴,使保险可以低于正常市场价格,但仍有大量洪灾损失没有纳入保险。文章通过在美国国家洪水保险计划(NFIP)从1983年到1993年的数据,对购买洪水保险决策影响因素进行假设检验。实证分析发现,收入和价格是决定购买洪水保险的影响因素;此外,洪水保险的购买与前一年的洪水损失程度高度相关。[8]

通过对关键节点文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农业保险研究的几篇重要核心文献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农业保险市场失灵、政府在农业保险市场扮演的角色、农民消费保险行为研究等方面。承接早期的关于农业保险市场的定位、功能研究,近些年出现了大量侧重于农业保险与具体问题结合的研究,包括农业保险的产品创新譬如天气指数保险、农业风险证券化、再保险市场等,研究的问题更加深入和细化,相关的实证研究也不断增多,这也符合国内近些年该领域研究发展的态势。

(三)农业保险理论与实证研究学科领域共现分析

运行CiteSpace,将网络节点类型设置为Category (学科领域),设置参数: 时间切片设置为3年,阈值设置为Top30,绘制出如图4所示的农业保险的学科主题共现知识图谱。该图谱包含66个节点和126条连线。该图谱中,由于网络节点设置为学科主题,所以节点的出现频次代表着对应学科领域的发文量,并决定着节点的大小。学科领域的发文量越高则节点就越大,在网络中就会突出显示。


图4农业保险管理研究的学科主题共现网络图谱

如表4所示,统计发文量或频次(60以上,并对同义词进行合并)排名前十的学科主题,表示农业保险相关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分布,可以看出农业保险的研究涉及到商业与经济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等多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前十学科发文频次累计达到1415次,远高于检索文献总数690篇,这是由于存在一篇文献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情况,说明农业保险研究呈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渗透。可以说,农业保险是以商业与经济学为中心,与各个科研领域关系紧密,跨学科、多领域相关的综合性研究领域。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在于农业保险,深入研究农业保险的发展有助于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研究将不断纵深化和广泛化,将向不同的学科领域渗透并日臻完善。

表4 农业保险研究的学科主题分布



(四)农业保险理论与实证研究热点分析

CiteSpaceⅢ中,进行主题词的共现分析,设置相关参数:网络节点设置为“Key words (关键词);时间切片设置为2年,阈值设置为Top50,运行CiteSpaceⅢ软件,生成图8所示的关键词共现图谱,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较大的节点表示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共包含381个节点和533条连线。经同义词的合并和无意义关键词的剔除,统计出共现频次居于前10位的关键词列表(见表5)。由于文献的关键词对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性,通过大量文献的关键词的分析即可确定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主流方向。

表5共现频次居前10 位的关键词


此外,如图5所示,对1929-2015年农业保险研究文献进行聚类,从所引文献的标题中提取术语为聚类命名,共生成含41个聚类的图谱,标号#0#40CiteSpaceIII能够根据网络结构和聚类的清晰度,计算出模块值Q和平均轮廓值S两个指标,用来评判图谱绘制效果。本图谱中Q=0.6984,可以认为社团结构是显著的,S=0.6118,可以认为聚类结果是可信的。

图5 1929-2015年农业保险研究领域关键词聚类图谱

通过对关键词以及所属聚类的分析,可以对相关研究的内容进行概括,探寻出农业保险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对战略坐标图以及高频关键词的内涵综合分析、归纳和总结,大致概括出当前农业保险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 农业保险与农业风险(agriculturalinsurance & risk:农业风险与农民贫穷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性,农业保险能够起到降低农民风险的作用,所以,解决农业发展问题,可以从发展农业保险这一角度出发。当前农业保险研究的热点在于农业风险的管理(agricultural riskmanagement),有学者将风险用于描述具有不确定结果的情况,具体有两种含义,一是某种情况下的期望损失;二是将风险定义为不确定性,即相对于期望值的变动程度[9]。因此,农业风险可以理解为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遭受到能够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除了自然风险外,还存在着经济、政治社会和技术风险等。保险市场上单一风险的保险方案难以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原因在于导致农业保险标的损失的风险多种多样,需要加强和规范风险保障范围 [10]。由此,当前针对于不同风险而开发不同的保险产品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比如洪水保险(flood insurance)、产量保险(yield Insurance)、地震保险(earthquakeinsurance)等等。此外,经营农业保险的风险比一般财产保险的经营风险要大,很容易发生系统性风险[11]。由于其具有系统性风险的性质,一旦灾害发生,灾害深度较为严重,覆盖面较大,保险很难能克服这方面的困难[12]。此外,关于农业风险管理方面,相关研究集中于农业风险的识别和评估(risk assessment),其中农业风险评估主要是量化测评农业自然灾害等风险事件对农业生产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和损失的概率分布。通过对农业风险的研究,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从而推动农业的发展。

2.农业保险市场失灵(moral hazard/adverse selection:农业保险是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但市场失灵制约了农业保险发展。在农业保险市场上,基本上都由政府直接或间接地经营农业一切险和多重险的保险,私人部门难以承担农业保险多重险 [13]。也因此,众多学者对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现象进行了研究。农业保险市场失灵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information)导致道德风险问题几乎存在于所有类型的市场中。保险人和被保险人所掌握的农业生产实践的信息存在差异,形成信息不对称,导致保险市场中的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和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在农业保险市场中,保险标的特质性、农户认识误区、保险公司对道德风险的防范缺乏有效措施,这些导致道德风险问题更加严重[14]。解决保险市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精确划分风险单位,细分汇率档次,但这样对商业性保险公司来说成本过高,需要政府提供农业保险并予以补贴,以及在信息收集和保险合同设计上增加投入[15]。此外,发展再保险(reinsurance)体系解决农业保险市场失灵问题也是关注热点。

3.气候变化(climate-change)和农业气象指数保险(agricultureclimate index insurance):在对农业保险的研究过程中,气候变化也引起了有关学者的注意,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使得农业面临更大的自然风险。与气候有关的气象指数保险越来越引起专家学者和实践部门的关注。基于指数的风险转移产品,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小额保险和信贷市场的失灵,帮助低收入国家中大量存在的贫困家庭[16]。因为保险公司比投保人有更多与指数有关的信息,所以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发生,此外,天气指数保险经营成本相比传统保险产品一般较低[17]。天气指数保险可以有效转移天气风险,作为风险转移工具得以迅速发展,主要被政府和银行购买[18]。天气指数保险发展主要面临数据采集的问题,相关研究也围绕此展开,比如天气数据模拟模型 (WeatherGenerator),以此来研究某地气候特征。当前气象指数保险市场增长速度很快,用处广泛,例如在加勒比海地区用于针对频发的飓风灾害。发展气象指数保险对我国农业保险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农业保险有效补充形式,应积极借鉴国外气象指数保险的发展经验推动其在中国发展[19]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WOS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农业保险领域的载文信息文献计量分析的主要数据来源,运用科学知识图谱技术,首先对农业保险研究文献的时间、地区、机构、期刊分布进行分析;然后利用CiteSpaceⅢ软件农业保险研究的演进路径,学科主题,研究热点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农业保险研究的发展规律和状况等。

根据本文检索式所检索得到的关于农业保险690篇文献,从1929年到2015年,农业保险发文量共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缓慢发展阶段(1929-1994);稳步发展阶段(1995-2006);急速增长阶段(2007-2010);波动增长阶段(2011-2015)。全世界范围内,美国在农业风险无论是科研还是实践领域处于领跑地位。在农业保险领域产出前12位的机构中,美国的研究机构数量最多,有10个。农业保险的学科主题分析显示,农业保险的研究涉及到商业与经济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等多领域,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渗透。可以说,农业风险是以商业与经济学为中心,与各个科研领域关系紧密,跨学科、多领域相关的综合性研究领域。

本文通过高频关键词结合聚类分析,对其内涵进行归纳和总结,大致概括出当前农业保险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农业保险与农业风险(agriculturalinsurance & risk);二是农业保险市场失灵(moral hazard/adverse selection);三是气候变化(climate-change)与气象指数保险(agricultureclimate index insurance)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探寻农业保险研究的演进路径:早期的相关研究主要对农业保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农业保险市场失灵,此阶段的文章数量较少;中期主要是开展农业保险、理论结合实践方面的研究,包括政府在农业保险市场扮演的角色,农民消费保险行为研究等方面,此期间文章数量有较大提升,涉及学科领域也比较宽泛;当前,相关研究更多的侧重于农业保险与具体问题结合的研究,包括农业保险的产品创新譬如天气指数保险、农业风险证券化、再保险市场等,研究的问题更加深入和细化,相关的实证研究也不断增多,涉及到的学科门类较多,以综合性研究为主,研究热度不断提高。

最后,根据国外的农业保险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对我国农业保险的理论研究和时间推广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一是理论研究方面注重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相关的学术研究来建立、完善我国的农业保险证券化以及再保险体系;二是加大我国相关农业保险产品的研究,比如洪水保险、巨灾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结合我国各地区的不同特点,针对于该类产品保险合同费率厘定分析及设计研究,促进该类保险产品的实践推广。


基金项目: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制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0AGL010)后期研究成果,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虚拟经济运行安全法律保障研究”(14ZD148)、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编号:CXTDX201601007,团队带头人:黄英君教授)资助。


作者黄英君教授简介:

黄英君,男,19799月生,金融学博士,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黄桷树金融工作室首席专家,中国民主建国会重庆市委委员,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咨询专家(保险消费者教育后援专家,并曾参与《农业保险条例》制订并推动条例实施),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产业发展顾问,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优秀挂职干部,主持重庆市綦江区、渝北区等若干金融产业发展规划。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重大招标课题1项、省部级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5项、其他类课题10余项,参与和主研国家级课题多项。已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等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民商法学》等全文转载;出版独立专著《机制设计与发展创新——破解中国农业保险困局》(商务印书馆20118月版)等3部,合著1部;参编教材3部等。学术旨趣在金融风险管理(侧重于方法论视角)、金融市场与公司投融资(侧重于与实务的结合)、保险与社会保障(侧重于医养结合模式等)、扶贫问题研究(基于金融扶贫问题的延伸性研究,诸如教育扶贫等)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数据以及金融领域实践运作资源,曾主持或参与重庆市金融领域重要实践项目研究,并在相关领域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2015年,黄英君教授主导发起成立了黄桷树金融工作室,同步推出“黄桷树金融”微信公众号。2016年新年伊始,正式推出酝酿已久的“黄桷树金融Seminar”,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形式进行,至少保证每个月2次的主题讨论(Topic);与此同时,拟推出每年一度的“黄桷树金融Forum”。黄桷树金融SeminarForum,主题均围绕金融经济发展的理论热点和实践发展展开,立足理论,服务实践,目前在金融圈儿有着较大影响。






敬请扫描二维码关注“黄桷树金融”,我们期待与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感谢您的关注!!!

投稿邮箱:huangjsjr@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