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赵宇龙:偿二代穿透式监管下的保险业资产风险

黄桷树金融工作室 黄桷树金融 2022-08-05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赵宇龙:偿二代穿透式监管下的保险业资产风险


来源:13个精算师

编选:黄桷树金融工作室      编辑:Iris


黄桷树金融工作室导读:

5月9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财务会计部(偿付能力监管部) 主任赵宇龙博士在英国精算师协会2019年亚洲年会上,发表了关于《偿二代穿透式监管下的保险业资产风险》的演讲。

赵宇龙博士介绍,这次测试主要希望回答四个问题:一是通过多层嵌套的另类投资,保险公司有无放大资金杠杆?二是风险有没有发生变异?三是有无资金空转问题?四是有无绕道并违规投资、规避监管要求?

行测数据结果显示,保险资金整体投资杠杆水平较低:进行穿透的资产,底层资产与顶层资产的风险暴露杠杆仅1.03倍左右,若扣除底层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化影响,实际的风险暴露杠杆将会更趋近于1倍。从嵌套结构特性来看,无需穿透的资产占比投资资产约77%,应当穿透的资产占比为23%。嵌套层级数量中,2层结构及以上嵌套占比不到8%,只有7家公司存在3层以上嵌套,基本为单一产品。更多精彩内容请阅读正文,黄桷树金融工作室将与您一起分享,也期待您在我们这篇公众号文章后留言参与我们对于该主题的进一步讨论!

5月9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财务会计部(偿付能力监管部) 主任赵宇龙博士在英国精算师协会2019年亚洲年会上,发表了关于《偿二代穿透式监管下的保险业资产风险》的演讲。详细的介绍了穿透式监管的流程和目前实施情况,对未来其发展做了简单的思考和展望,小编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让我们来看一下演讲的大体思路

  1. 偿二代二期工程下的穿透式监管:背景与框架

  2. 穿透式监管下的保险业资产风险:数据与发现

  3. 穿透式监管下的保险业嵌套投资:动机与监管

  4. 偿二代二期工程下的穿透式监管:展望与思考

赵宇龙博士介绍,这次测试主要希望回答四个问题:

  1. 通过多层嵌套的另类投资,保险公司有无放大资金杠杆?

  2. 风险有没有发生变异?

  3. 有无资金空转问题?

  4. 有无绕道并违规投资、规避监管要求?


问题提出与背景

因实

应时

顺势

穿透条款:又称“看穿条款”或“透视条款”(Look Through Provision)。其作用是,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穿透式监管的理念,即对最终投资者或底层资产的识别,但并未实现对资金来源和资金流向的全过程穿透。具体地,美国有关投资公司法律条款都有类似的精神。

一图看懂偿二代二期工程下的穿透式监管框架

这里的基础资产是指,在国务院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交易市场交易的具有合理公允定价、较高流动性和充分信息披露的资产;或不具备活跃市场交易、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但是风险清晰、不存在嵌套结构的资产,如直投股权和不动产等。

有一些资产可以豁免穿透,比如非基础资产若主要投资于债券、股票、标准化债权资产等具有活跃公开市 场且报价公允的基础资产,底层投资风险清晰且满足充分分散标准的,原则上豁免穿透。

穿透计量流程

赵宇龙博士表示,在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与去通道、去嵌套、去杠杆的背景下,2017年启动的偿二代二期工程提出全面引入对保险资产风险的穿透式监管。与一期相比,穿透的适用范围更加全面,资产界定更加清晰,计量规则更加科学,将有利于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保险业资产风险

资产风险行业测试

此次测试正是基于这一监管框架展开。该测试选取的40家公司总资产占行业整体资产的67%,其业务类别、发展阶段与投资配置均各有特点。对应当进行穿透的资产有86%实现了应穿尽穿,基本能展现行业另类投资风险状况。

由报告可以看出,无需穿透资产占比77%,其中主要包括再保险公司和外资公司,这可能是由于中外保险行业经历的发展阶段不同,经营、投资理念不同,对风险的认知、偏好不同所导致的。与之对应,应当穿透资产占比23%。

  嵌套:

  1. 特指资管产品之间的投资关系,资管产品投资于非资管产品,不构成嵌套;

  2. 两个嵌套的资管产品在底层资管产品层面应体现为委托或信托法律关系,其他独立于底层资管产品合同之外的法律关系不构成嵌套;

  3. 除投资于公募基金外,任何两个资管产品间按照上述原则进行投资,均构成嵌套;

杠杆效应:

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也就是指在企业运用负债筹资方式(如银行借款、发行债券)时所产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

赵宇龙博士介绍,这次测试主要希望回答四个问题:

  1. 通过多层嵌套的另类投资,保险公司有无放大资金杠杆?

  2. 风险有没有发生变异?

  3. 有无资金空转问题?

  4. 有无绕道并违规投资、规避监管要求?

行测数据结果显示,保险资金整体投资杠杆水平较低:进行穿透的资产,底层资产与顶层资产的风险暴露杠杆仅1.03倍左右,若扣除底层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化影响,实际的风险暴露杠杆将会更趋近于1倍。

从嵌套结构特性来看,无需穿透的资产占比投资资产约77%,应当穿透的资产占比为23%。嵌套层级数量中,2层结构及以上嵌套占比不到8%,只有7家公司存在3层以上嵌套,基本为单一产品。

各类资产中,无法穿透占比前三的资产主要是未上市股权投资计划/基金(35%)、权益类信托计划(33%)、项目资产支持计划(24%)。各家公司反馈较多的是,未上市股权投资计划/私募基金无法进行穿透处理的主要原因是,在实务操作中,无法从基金管理人处获得相关资料,或基金协议未规定对所持底层项目按季度进行估值导致无法匹配报送时效性要求。

穿透前后资产配置结构对比

大类资产的配置结构基本不变

子类资产配置结构有所变化

大类资产的配置结构基本不变,以及子类资产配置结构有所变化中的方向,意味着保险资产可以经受穿透的考验,“嵌套”和“杠杆”水平较低。

从风险特征对比上看

风险资本要求:穿透计量下最低资本整体小幅下降

这主要是受增加了对嵌套层和无法穿透的资本要求等因素影响。

风险配置结构中:穿透计量下各类风险分布更为均衡。

对于是否采用穿透计量,赵宇龙博士指出对于不同公司、不同风险的最低资本和充足率的影响差异较大。具体而言,采用穿透计量,行业、寿险公司的充足率分别上升4.5%、6.7%,而非寿险公司则下降4.7%;市场风险的最低资本增加95亿元,信用风险最低资本降低483亿元。

对于最低资本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债权融资穿透后多为企业债权,且绝大多数风险程度为正常类、测试方案下正常企业债权的因子较其他非标资产的要低。

以债权投资为例,通过债权计划的产品结构,底层大部分投向企业债权,并非金融领域的自我循环,主要是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等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项目,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中长期且价格合理的资金,有效发挥了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

保险资金配置特点

长期投资

赵宇龙指出寿险公司债券资产的有效久期约8.7年,具有预期稳定现金流的全部固收类资产的有效久期也长达6.4年。从平均久期区间的维度衡量,保险行业所有计量利差风险的债券资产的平均久期在5年期以上的占比43%左右;与之对比,上市银行投资类资产和上市券商债权类资产的剩余期限在5年期以上的占比26%。

价值投资

保险公司重点关注盈利强和估值低的优质成熟企业,与其经营目标、负债特性和偿付能力要求等行业特点一致。

赵宇龙表示,此次穿透后的数据显示,此前担心的前述四个问题均没有在保险投资运用中出现。保险资金具有稳健投资、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特性,是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提供者。保险业大类资产配置结构和风险组合特性在穿透前后差异不大;配置品种分散化、多元化、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投资杠杆较低;穿透后单一法人主体/不动产组合的集中度风险触发率较低;保险资金投资结构较为简单、底层资产相对清晰。

嵌套投资的动机与监管

穿透法是强化另类投资监管的重要手段

向下穿透

风险穿透

穿透核查

以风险穿透为例,层层计量最低资本要求,看穿风险实质,增加通道业务和嵌套结构的资本计提水平,反向抑制复杂结构与风险不清的投资行为。

展望与思考

目前工作进度

赵宇龙先生指出下一步,银保监会还将通过统一产品统计标准,建立登记监测系统;协调发挥行业力量,继续加强监管合作;定期排查穿透数据和披露信息,健全问责机制;公司内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报纸数据信息质量等配置措施助力穿透式监管落地。

附:全文PPT

注:本文章及图片均为黄桷树金融工作室从网络中精心挑选,仅供交流学术,分享心得,非商业用途,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若有版权争议,敬请谅解,同时可联系黄桷树金融工作室,我们会尽快给您答复!!!



敬请扫描二维码关注“黄桷树金融”,我们期待与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感谢您的关注!!!

投稿邮箱:huangjsjr@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