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腾讯对外宣布了全面To B的转型战略: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以此为开端,产业互联网浪潮奔涌而来。
风高江阔白浪飞:产业互联网概念盛行
什么是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在业内尚无明确公认的定义,一般而言,产业互联网可被视为是“连接上下游终端和横向产业服务,各方相互协作构建产业网络”,其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 。产业互联网目的是推动企业突破传统产业瓶颈,如成本高、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产业链信息不对称和研发动力不足等。
产业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智能+、互联网+等概念相互重叠,但内涵存在差异。相较于其它三者,产业互联网是对“信息技术+产业”更为整体化的描述。同时,作为消费互联网的延展,产业互联网一词更易被企业感知和理解。
为什么是现在?
产业互联网是与消费互联网相对应的概念。回顾消费互联网20余年发展所带来的产业变革,核心在于实现了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商业、人与服务间的连接。传统企业在此期间,不断推进自身品牌端、销售端、营销端和服务端的数字化能力建设。随着线上流量红利渐失,增量竞争向存量竞争转变,企业面临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趋势转变。它们需要充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能力,打通消费终端到供应端的连接链条(C2B),以此推动整个供应端的更新迭代,倒逼企业整体能力升级。
据E.M.Rogers基于个体和企业决策者角度的创新扩散理论,技术创新扩散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认知、劝服、决策、证实。近些年来,从企业主动拥抱互联网,到我国各级政府积极推进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智能+等概念的传播和落地,以金融、制造和教育为代表的行业对信息技术的涵义和作用认知不断加深。但不同行业之间仍存在巨大的认知鸿沟,信息科技在产业中创新扩散的要点仍然是:增强企业决策者的认知和对决策者的劝服。
为增强认知并实现对决策者的劝服,产业互联网赛道厂商从宣发、应用开发和试点切入,不断推进多行业布局,例如,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腾讯联合行业顶级ISV,将自身云产品能力与合作伙伴在传统行业的经验积累结合起来,联手打造了金融、教育、零售、政务、旅游、医疗等垂直行业多个标杆案例。与之协同,2018年,腾讯云建立了四大片区的销售团队,并通过代理合作伙伴助力其在三四线城市的渠道下沉,增强本地化服务能力。另外,腾讯云还为合作伙伴提供了人才培训、市场推广与交流、激励金、云市场及服务等资源支持。
好风凭借力:供应链金融扬帆正当时
中国拥有相当完整的产业链条,然而,大多数产业链中信息化、数据化和数据智能化程度很低。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商业银行风控高度依赖产业链中核心企业信用,金融服务的渗透率和覆盖范围有限。对于产业互联网厂商而言,这既是挑战,又是机会。
供应链金融发展痛点
现阶段,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进一步发展受限,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和行业差异。在信息不对称上,早期的供应链金融由银行主导,一方面,银行向核心企业提供结算、融资及理财服务,另一方面,银行立足于信用审核、风险定价、抵质押物监管与处置等风控手段,向上下游的供应商和经销商提供贷款。由于产业链之间信息透明度低,且信用体系不健全,银行风控能力较弱。现阶段的供应链金融主导方逐渐增多,核心企业、电商平台、金融科技企业、物流企业、支付机构乃至P2P平台纷纷涌入。其中,话语权较强的主导方如银行、核心企业等,均谋求构建单边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数据封闭情况普遍存在。对应的,其它主导方所获得的数据真实性、全面性、及时性、标准化和结构化程度难以保证,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
在行业差异上,由于参与主体、行业特性、供应链构成、产品类型、信息化程度、公司治理水平和风控基础多样,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和金融机构难以逐一深入各个领域,对行业的认知理解不足,业务开展受到影响。
产业互联网如何缓释/解决痛点
产业互联网将连接从广度上扩展到不同产业企业间,从深度上纵深到企业内部,使得企业可以围绕终端客户需求,重新组织要素和生产运营模式。产业互联网体系构建的路径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由外向内的整合,从用户端、交易端和基础技术服务入局,向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渗透。通常,外部服务企业选择此路径参与产业互联网体系构建。二是由内向外的扩张,从企业内部信息化入手,逐渐延伸出企业与外部的连接能力。通常,传统行业企业选择此路径参与产业互联网体系构建。
两大路径均引向了同一方向,即建立由内到外的全方面的信息化连接。作用在供应链金融上,核心企业对内连接主要包括从设计、采购、生产、入库到销售全流程的数据生成、数据抓手与分析工具,基于此,银行能够获取更为真实可信的核心企业主体信用情况和交易信息。同时,流程数据和交易信息的不断累积使得银行识别融资性贸易的能力增强,供应链金融结构自偿性得到强化。
核心企业对外连接的建立主要依靠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将上游多级供应商、物流仓储等各类服务商、下游经销商、终端客户更为紧密的连接起来。进而使得交易、物流、仓储和支付等环节数字化,外部资金方得以实现对往来各方资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的实时监查。同时,数字化还为资金方和相关主体进行抵质押物管理和处置提供了易行的方式。
产业互联网通过吸引各类参与者涌入,在有效缓解数据封闭问题的同时,实现了对行业数据更为全面的监测和检查。综合来看,产业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相辅相成。供应链金融带来的融资价值是产业互联网价值创造的直接体现,也是吸引参与者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 产业互联网推动供应链中的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物流数字化,促生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覆盖更广以及可靠性和安全性更强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实践
现阶段,产业互联网扩张的主要路径是:以B2B电商平台、消费互联网巨头、物流企业和供应链管理企业为代表的外部企业,从交易、信息、物流仓储和金融等产业横向增值服务入局,倒逼企业内部信息化。目前,行业还缺乏足够有吸引力的杀手级应用,未来5G的发展或将为产业互联网连接企业内部提供契机。为描述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实践发展现状。着眼当下,本文拟选择钢银电商为案例,作为上市企业,其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路径与发展情况较为清晰。
钢银电商是国内第三方钢铁电子商务平台,平台从企业外部连接入手,主营钢材现货撮合交易(免费服务,不形成收入)和寄售交易(代理交易服务,交易额直接计入营业收入)服务。在此基础上,平台通过与战略合作伙伴的合作,陆续推出支付结算、仓储、物流、信息和指数等增值服务,初步构建起了连接上下游和横向服务的产业互联网络。2018年,平台累计成交量达6147万吨,平台结算量达2760万吨。基于此,平台实现了对企业一部分商流、资金流、物流及信息流的跟踪,推出了“随你押”、“帮你采”、“任你花”、“订单融”四类融资产品。
为刻画产业互联网影响供应链金融的路径,本文参照《判定供应链金融优劣的五维模型》,文中提及影响供应链金融开展的五维要素,包括大产业、弱上下游、强控制力、低成本、标准化。
在产业方面,钢铁贸易行业零售分销市场中,存在三类供应路径,一是钢材生产商直接面向终端供应;二是大型贸易商直接面向终端供应;三是生产商和大型贸易商通过零售分销网络间接向终端供应,大量中小贸易商依赖该分销网络存活。钢银电商意在替代该线下分销网络,首先通过免费的撮合交易吸引新用户并提高用户留存,此后通过收费的寄售交易,为生产商、贸易商和终端客户(包括终端客户和以中小贸易商为代表的次终端客户)提供全流程的交易、支付、提货、二次结算和开票等服务,通过此方式将产业流转的一部分纳入自身平台之中。该部分市场规模庞大,吸引了钢银电商、找钢网、欧冶云商、卓钢链等众多平台和企业参与。
在上下游方面,以中小贸易商为代表的次终端客户和中小型终端客户,缺乏低成本融资能力。
在控制力方面,平台积累有真实交易数据,并通过与交易集成的物流、仓储和加工等服务进一步丰富了数据,拥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
在低成本方面,平台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控,吸引来低成本资金接入。
在标准化方面,平台从品种、规格、材质等特性对钢材现货进行了分类管理。
综合来看,产业互联网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路径是:产业互联网主导方连接产业上下游主体并提供增值服务,对产业的影响力增强,风险控制能力随之增强,进而低成本资金接入,最终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
供应链金融对产业互联网的影响直接反映在产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收入上(包括以钢银电商为代表的产业互联网主导方,和以资金方、核心企业为代表的产业互联网协调方),根据上海钢联(钢银电商上市名称)财报,其供应商服务收入(包括四类供应链金融产品)占比由2016年的13.5%,增长至2018年的30.4%。
未来展望
未来,在各方共同推动下,产业互联网逐步向企业内部深入,向上下游终端扩散。根据埃森哲行业数字转型指数,当前各行业存在数字能力鸿沟。数字化转型较好的行业如汽车及零部件已吸引了大量产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涌入,产业链上企业对各类外部服务的粘性不断增强,行业进入壁垒陆续形成。在存量竞争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业务布局”将成为现有竞争者和新进入者吸引企业加盟的关键要素,各方供应链金融布局竞争应围绕覆盖的产业规模、控制力、放款可用资金成本和产品标准化展开。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较差的行业则存在着巨大的增量空间,等待产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挖掘。
注:本文章及图片均为黄桷树金融工作室从网络中精心挑选,仅供交流学术,分享心得,非商业用途,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若有版权争议,敬请谅解,同时可联系黄桷树金融工作室,我们会尽快给您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