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桷树金融•荐读】中国版开放银行布局:被金融科技公司倒逼的动力与压力

黄桷树金融工作室 黄桷树金融 2022-08-05

黄桷树金融工作室导读:

 开放银行是发展趋势。而中国金融科技在全球相对领先,尤其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安全等核心技术方面。开放银行代表了金融科技下半场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国内是金融科技公司倒逼银行,很多中小型银行创新需求很迫切。

本文将从国际与中国的开放银行对比、金融数据开放共享是难题、小城商行开放银行打法和开放银行的三层架构四个方面介绍中国版开放银行布局。

更多精彩内容请阅读以下正文,黄桷树金融工作室将与您一起分享,也期待您在我们这篇公众号文章后留言,参与我们对于该主题的进一步讨论!



以BBVA、花旗、Capital One、Barclays等为首的大银行通过构建自有平台直接开放下层API。而中国金融科技在全球相对领先,尤其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IOT、安全等核心技术方面。开放银行则代表了金融科技下半场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布莱特·金(Brett King)在其著作中预测银行客户将越来越远离银行网点。
2018年他在《银行4.0》中预测,银行服务无处不在,就是不在银行网点——这正是“开放银行”的理念,开放银行是一种包括但不限于依托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技术的金融服务模式,通俗讲就是银行服务通过API变得无处不在。
一家近年来主打开放银行的金融科技公司总裁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开放银行是发展趋势。国内是金融科技公司倒逼银行,很多中小型银行创新需求很迫切,这些年他们主动到处去寻找开放合作平台。所以我有开放需求,我的客户也有,我们就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第三方开放银行。”
位于湖北武汉的众邦银行是一家定位为网络小微银行的民营银行,不像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天生拥有互联网的场景和流量入口,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也并不突出。众邦银行行长程峰近日对记者表示,众邦银行的开放银行目前接入机构100多家,基本覆盖国内头部的互联网平台,每天的交易笔数已达千万级别。
国际与中国的开放银行对比
开放银行只用了短短几年,就从概念萌芽发展到世界热点。全球各国开放银行的进程虽然有先后、开放内容有差异,但加快开放的步伐已是共同趋势,其中欧洲、美国发展势头尤为强劲。
而中国金融科技在全球相对领先,尤其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IOT、安全等核心技术方面。开放银行则代表了金融科技下半场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国内的互联网平台、金融科技机构拥有触达长尾客户的丰富场景,有海量数据、大数据风控技术,也有成熟的一套数字普惠商业模式,但受资金规模和运营能力所限不能发挥全部潜力;另一方面,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将近5000家银行,创新开放需求很迫切——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前述金融科技公司总裁认为,国外开放银行兴起主驱动是监管积极推动,要求银行向第三方开放数据,旨在打破银行业垄断地位,方便金融科技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开展业务。例如欧盟在2015年末通过《新支付指令》(PSD2)的监管要求,并将2019年底设置为银行达到PSD2技术合规的最后期限。目的通过授权开放交易数据改善信贷获取、实现透明的定价和减低费用,促进竞争、提高效率、激发创新。


以BBVA、花旗、Capital One、 Barclays等为首的大银行通过构建自有平台直接开放下层API。做法多采取“自建+投资+孵化”,从内部强化底层API技术,从外部引入开发合作,比如利用开发者中心或API Market 对外公开API,成立风险投资基金获取外部资源,通过内设加速孵化器等。
但在国内,开放银行的兴起的主驱动因素是市场,为应对存款净息差及净利润增长率下降,外部金融科技公司、互联网平台等第三方公司对传统银行的影响,及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商业银行主动将自己的金融服务能力输出到生态场景中。
“欧美国家的开放银行实践比较贴近于‘数据开放和共享’,金融监管机构和银行都比较谨慎,步伐根据监管机构节奏推进。国内的开放银行业务实践最多的场景是‘金融服务能力开放’,比如基于特定交易场景的信贷服务、理财服务等,更多的是银行通过合作伙伴收集提供金融服务所需的客户数据。”前述金融科技公司总裁说。
金融数据开放共享是难题
在国外“开放银行”的核心在于金融数据的开放共享。
保障数据安全就成为其题中应有之义,开放银行允许第三方机构深入挖掘银行数据,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服务。但银行业作为数据密集型产业,金融数据如何规范化、标准化地流通和共享还是一个难题。
因此“开放”、“共享”在非银金融机构中更早、更全面地落地,这加剧了银行与非银行机构之间的收益分化,非银机构利用“开放银行”可以共享银行数据、拓展业务范围,但银行尚不能从金融数据共享中获得更大收益,反可能面临流失客户等风险。


以英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主要基于各类法规规章,通过建立行业标准、行为模式等强制性手段自上而下实现对数据的监管。2015年,英国发布《开放银行标准框架》将金融数据分为开放数据、客户交易数据、客户参考数据、聚合数据和商业敏感数据。每类数据设置不同的读写权限,并要求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在访问数据前必须获得批准并通过“开放银行”模拟测试。
也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并未对开放数据范围及权限作出限制性规定。比如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主要靠市场驱动自发实现数字共享。
国内来看,今年出台了几项与开放银行有关的重要规范,包括《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和《商业银行应用程序接口安全管理规范》。前者对个人金融信息收集、处理、存储、使用、共享等环节中如何保护信息安全提出具体要求,后者针对商业银行API接口安全设计、部署、集成、运维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虽然我国监管尚未明确规定数据开放,但在前述两个规范中都强调了“最小够用、分级管理”的数据保护要求。
例如在《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中将个人金融信息按敏感程度从高到低分为C3、C2、C1三个类别,并对三类信息实施不同级别的保护。《商业银行应用程序接口安全管理规范》中按照金融产品和服务与用户个体是否直接关联将商业银行应用程序接口安全级别划分为A2、A1两个级别,实施不同的要求的保护。
但与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各金融机构主要依靠市场驱动推进“开放银行”,市场普遍认为的一个问题是缺乏明确的监管主体,另一个问题就是作为数据共享重要一环的互联网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尚未被列入监管框架。
小城商行的开放银行打发

开放银行被认为是中国金融科技下半场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以前银行数字化很多是流程数字化,但现在数字化更多是围绕客户行为数字化去经营。
“未来银行的产品,是由外向内的,出发点是客户要什么、怎么去服务他们,然后再去组织银行内部模式的规划,通过开放银行去连接场景生态。”一金融公司负责人表示。


金融科技能力是打造开放银行的基础,全球范围内开放银行建设的战略和路径大致分为四类:自建、投资、合作、参与。自建和投资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对技术掌控度要求高、相关人才资源充足的大型银行,相对于自建和投资的高度开放,合作与参与这两种模式更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低、相关人才和技术贫乏、资金较为紧张的中小银行。
“银行不一定要建个完整平台自创商业生态系统,只要找到合作伙伴,为其提供适用于其场景需求的业务功能,比如在高流量电商网站中,用户支付需求巨大、支付行为高频,在其中嵌入专门针对支付功能的API就更为合适。”前述负责人称。但这需要银行厘清哪些产品和服务适合通过API接口对接外部商业生态系统。同时,外部筛选合适的商业生态系统,寻求与自身产品及服务匹配的场景,从而达到获客引流的目的。
开放银行目前一种流行的方式是,在微信和支付宝里面开数字分行。
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近日对记者表示,“数字分行”让银行有机会接触更多年轻的客群。比如,平安银行上线支付宝小程序,短时间内收获近10万新用户,其中95后用户占比最高,超35%。
部分银行还结合支付宝的场景,创新专为特定人群提供的数字金融服务。比如,2019年上海银行与支付宝合作推出“TourPass”小程序。支付宝连接外国游客和消费场景,上海银行在其中发挥结算、汇兑等专业金融能力。
还有一些有牌照、数据、技术的机构依托金融科技搭建开放平台,将业务的各个环节解构为获客、数据、风控、资金、增信等独立节点,不同节点上各有所长的机构被连接起来,构建为金融生态圈。参与的各方发挥各自在业务属性、服务网络、数据积累、科技研发、融资渠道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以开放、共享的协同方式消除短板。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加剧国内为数众多的地方性小银行的分化。地方银行的命运与其所在地生死相关,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银行往往发展更好,其他地区的则没如此幸运。以西部地区的一家小型城商行石嘴山银行为例,石嘴山市是一个人口不到100万的小城,涉煤产业比重一度高达90%。
在2015年,石嘴山银行就开始探索直销银行、联合贷款,推出自营纯线上产品。但没过多久,就发现直销银行可能是个伪命题。石嘴山银行互联网金融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大家没想太明白直销银行到底该做什么,其实它跟开放式的手机银行没有本质区别,除了可以开二类户。”
腾讯微众银行的微粒贷等平台,也在那个时候横空出世,迅猛抢占了年轻人的市场。这让石嘴山银行也在2016年落地了其的第一个线上贷款项目,但由于线上获客、风控和运营等能力缺乏进展很艰难,2017年他们全年走访100多家互联网及金融科技公司,迫切想从外部寻找到突破口。
早期蚂蚁金服的线上贷款自营为主,但随着规模迅速膨胀及监管环境变化,2018年也开始开放。于是石嘴山银行与蚂蚁金服的合作在2018年10月正式落地。双方从消费信贷开始,延伸到网商贷、旺农贷等业务,为近70万客户累计放款两百多亿元。石嘴山银行的目标是,3年后将自营业务比例扩大到60%以上。

开放银行的三层架构
业内普遍认为,走向开放生态是开放银行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开放银行不仅是技术,也不仅是产品,而是商业模式。银行不再是过去物理上能感知到的,更多融入消费和生活场景中,比如在餐厅、健身等任何用户会产生金融需求的场景,银行的服务就在。


开放银行涉及三层,最下层是银行,其账户管理、融资、支付等基础功能组件,都如同零部件般被拆分在这一层。最上层是各种商业生态系统,该层的金融科技公司、电商平台、供应链核心企业、开发者乃至个人创业者均可以通过开放API调用底层的银行服务组件,获取相应的数据,开放创新应用。
中间这一层就是开放银行平台。究其本质,可被视为上层商业生态系统与下层商业银行之间的连接器。该平台将底层散乱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组件标准化,根据不同行业场景的特征,组装成商业生态系统可直接调用的服务。
“教育、交通、住建、医疗等传统行业,往往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互相不理解,开放银行作为连接器,最主要的就是解决这种失配。所以,要有一群又懂行业生态又懂金融业务的跨界人才来设计产品,并用科技和商业模式结合的手段来解决行业特定的问题。”前述金融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
在开放银行生态中,银行的专长是稳健、专业、牌照、风控,如金融交易数据,其价值比一般的数据价值具备更高的业务价值,把这些数据的价值发挥出来是银行的共性问题。金融科技公司优势在于敏捷、方便、快速创新,及基于场景、客户积累的大数据分析、客户行为分析等。

(来:21世纪经济报道 编选:黄桷树金融工作室

往期文章精彩回顾

【黄桷树金融•荐读】中国十大著名企业并购案例汇总(2010-2020)

【黄桷树金融•荐读】十年•十大经典并购案例解析

【黄桷树金融•荐读】中国并购--资本运作六大实战类型及模式分析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上市公司如何开展并购全流程大全解析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如何运用并购重组方式盘活不良资产?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投行并购业务的333个尽调细节及54个尽调网站!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并购中的融资安排详解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中的怎么玩“对赌”?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史上最全的投资估值方法和技术

【黄桷树金融·荐读】67%,51%,34%,30%,20%股权对控制权的区别

注:本文章及图片均为黄桷树金融工作室从网络中精心挑选,仅供交流学术,分享心得,非商业用途,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若有版权争议,敬请谅解,同时可联系黄桷树金融工作室,我们会尽快给您答复!!!

敬请扫描二维码关注“黄桷树金融”,我们期待与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感谢您的关注!!!

投稿邮箱:huangjsjr@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