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见无数的她,照出心中的我

槛外记 2023-11-30
女性视角是一种价值观,也是可以学习的方法论。张莉老师在新书《我看见无数的她:跟女孩们聊文学和电影的30个夜晚》中,首次系统讲述“如何用女性视角重新观看文学和电影”。它跟女性和所有弱势者、边缘人站在一起:外出打工不能哺乳的母亲,在爱中反复被骗的失婚女人,被幸福家庭隔绝自由的主妇,对什么是美感到绝望的盲人……看见他们生命的软弱、力度、龃龉、诗意。看见失语之下 “人”的故事。以下是张莉老师的研究生、也是副标题中的女孩之一易彦妮为本书所写书评。

《我看见无数的她》是著名批评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的一次“重读”实践。本书中,张莉这位温柔的讲故事者,和女孩们开启了一场女性视角的阅读观影之旅:关于鲁迅、波伏瓦、杜拉斯、三毛、毕飞宇、娄烨,关于《秋园》《鄙视》《山河故人》《推拿》《黄金时代》……站在低微处,此刻的“我”开始重新讲述那些经典或新近的故事,希望认出每一位的光泽和力量。就像遥遥相望的星丛,与无数的她们共同置身广袤宇宙,仍探身而出辨认斑驳明灭的光源,将远方的女性生活一一缀连成暗夜里的光谱。看见是通道,是伸向远方的情感触角,也是设身处地理解每一位。


从第一代中国现代女作家的故事开始,《我看见无数的她》以讲稿式的书写呈现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精神跋涉足迹。我喜欢书里讲故事时舒展、自在的氛围,不是高高架起,在历史和当下之间划出一条界线,而是亲切地邀请读者一起进入中国现代女性写作者的鲜活现场,细细端详她们的神采:比如,陈衡哲留美时期的合影里笑得露出白色的牙,冯沅君勇于表达爱意的革新气质,还有凌叔华笔下“中国女子思想及生活从来没有叫世界知道”的来信。从“自我清洁”“自我规训”逐渐走向勇敢冲破既有审美风格的书写。这些踏出闺阁之门、勇立潮头的第一代“女学生”群体,在社会生活里逐渐摸索自我的发声方式,为后来者播下火种。其后,丁玲、萧红、张爱玲的文学作品横空出世——她们情感丰盈,锋芒锐利,不向审美成规“驯服”;她们的书写在文学史上刻下了独一无二的标识;她们对自由写作、自我表达的确信也为今天的女性写作提供了启悟。



在一场场关于女性故事的围炉夜话里,这位讲故事者燃起她的火把,重新照见那些欢乐、悲哀和失语者的声音。这是从此刻话说当年,也是时隔多年后的重新看见——在每一个故事里,张莉都会坦率地写下自己“重读”之后的情感流动状态。面对电影《立春》里文艺女青年王彩玲在小城里的故事,从初见时的难过到当下重逢的欣喜,作为讲故事者的张莉认出了王彩玲这个可爱而倔强的灵魂。尽管地位低微,王彩玲仍然在自己的房间里逐渐完成精神的进阶,展开了富有光泽的成长。这种识见,须历经岁月锤炼,须百转千回方能抵达。这让我多次想到伍尔夫在《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写下的话:
我对玛丽·卡迈克尔说,这一切都等着你去探索,攥紧你手中的火炬,首先照亮自己的灵魂,发现其中的深刻与肤浅,虚荣与慷慨,认清自己的意义,无论你美或平凡。


燃起手里的火炬,探照那些故事的幽暗处,此时与老故事的“阔别重逢”意味着对女性命运复杂性的充分理解,也意味着直面向自身折返的目光。在岁月的延长线上,凝视那些光影里的故事,会发现风景的颠倒,发现秩序的轮廓如何影响着我们对远方的隐在理解。

从这样的女性视角出发,重新观察《伤逝》《革命之路》《卡米耶·克洛岱尔》里知识女性的爱情与婚姻生活,将会看到,无论是男导师无力引导下的“新女性”子君,在革命之路上艰难跋涉的家庭主妇爱波,还是被狂热之爱所摄的雕塑家卡米耶·克洛岱尔,她们在两性关系中逐渐进入彼此的生活,渴望向着更加深邃、丰盈之处探索,她们的生命能量何其充沛。但是,为什么子君不出去工作,为什么爱波不满足于美满的家庭生活,为什么卡米耶·克洛岱不将自己从爱情风暴中拯救出来?这些来自当下观看美学的年轻声音,喷薄着真实的时代呼吸声,在当下时代与历史深处文本之间展开了意味深长的对话。

这是天然没有边界感的讲述——在关于爱情、婚姻、自由、成长的故事里,张莉拨开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以结实的思考展现了爱情这一需要双方共同劳作的情感园地的多重面孔。看到不同女性情感生活里的两性权利关系,看到在恋爱关系中不断迸发的饱满生命能量,也看到社会出路的褊狭。在此刻与记忆深处的互动瞬间,她以女性视角重新淘洗出珍贵的常识与经验,基于对每一位女性选择的尊重和理解,辨认出一颗颗明亮而固执的心,认出她们的无可奈何与“不得不”。


看见从来都不是单向的:它是桥梁,以根叶交互的力量将“我们”和“无数的她们”连接在一起;它也是情感驱动力,让我们从“视见之差”中分离,成为更好的自我。书中,张莉带领读者一起重新凝视那些习焉不察的“常理”和“惯性”,由此向文本作品、日常生活逻辑乃至世界发出的抗辩别具勇猛之气。比如,电影《黄金时代》如何囿于萧军朋友圈的讲述而忽略了萧红的文学生活;再如,电影《BJ 单身日记》里的女主角在泰国女子监狱的“metoo”场景里意识到自己爱情的微甜,这种将伤害分大小的逻辑本身值得商榷。就像一位身手敏捷的侦探,生活是如何让那些灰色地带的感受溜走的,这位讲故事者就以怎样的方式重新拾取回来,进而放大、“深描”。她要从熟悉中看出陌生。她要认出每一位女性主体的力量。

在这样的追问中,这位讲故事者的洞察力会唤醒读者,使读者惊讶,无言,反观自身。这或许也是《我看见无数的她》里所解读的文学和电影作品里的故事与当下女性气质、女性命运之间发生血肉相连的关系的原因所在:既隐秘地通向历史深处的悲欢,又将枝丫伸向那广阔而风光无限的世界。在一代代女性家族里薪火相传的宿命感,让这位讲故事者和她的“阔别重逢”获得了别样的神采,默默为前方远行的旅途积蓄力量。



多年前,面对浩繁的“信息”,本雅明写下了自己对“故事”的珍视:“故事则不同。它不消耗自己。它存储、集中自己的能量,即使在漫长的时间以后,还可以释放出来。”今天,置身大数据时代,应该如何重新激活故事的能量?当耳熟能详的故事被讲述得风生水起,作为读者,我们能从女性视角解读下的故事里获得成长的力量,认出彼此,也认出自我。一如张莉这位讲故事者和她在本书里认出的女性命运,在“我”和无数的“她们”之间共享着不断打开自我的生长力。我想,沉睡的故事等待的就是被重新点燃的这一刻——手持火炬的讲故事者,将照出“我”和远方无数的“她们”的心意邂逅时刻,也将照见那些在日常生活里一闪而过、尚未被捕捉到的神采与光泽。




作者信息:易彦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曾于《长江文艺评论》、《文艺报》、《文学报》、《中国妇女报》等报刊发表评论文章。

读这些书,了解中国历史
易中天:人生若不读曹操,活该被社会毒打几百遍
刘慈欣少年科幻系列:4个必读理由孩子无法拒绝
越活越年轻的4个好习惯
王朔:《纪年》这并非一部历史小说,这是人的故事
生死之外,并无大事
滔滔不绝很容易,可我只想和你在一个慢下来的世界交谈 | 文人作家们的浪漫情话
《道德经》里,藏着中年人最好的修行
事繁不慌、事闲勿荒:晴雨难料的当下,学学古人安顿身心
真正的情欲大师:终其一生,我们寻找爱,也被爱寻找
来吧!来揭开历史厚重的幕布
这个男人,写透了人性的爱与欲
“美学四大名著”,鲁迅、朱自清、汪曾祺一生力荐!
上野千鹤子:人生中有选项,对于女性非常重要
显微镜下的大明:从细微处窥见大明帝国
雨伞界的劳斯莱斯,全自动两用伞,颜值满分,时尚人士必备单品!
可口可乐一出手,保温杯都大变样!
支棱起来!!洗发界“教科书”,高级ins感!头发像打了水光针,柔顺蓬松滑溜溜!
荣事达家用小型便携式无线水果电动榨汁果汁杯——享受健康生活的必备神器
就“腰”你舒服 | 这腰垫有多牛?
包包里的按摩利器!真绿檀木!只有掌心大小!想刮哪里刮哪里,解压又解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