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团风采丨回顾:无锡古琴研究会十五年纪实暨雅集


近日,无锡古琴研究会、无锡梧声古琴传习所主办的“从抢救到弘扬——无锡古琴研究会十五年纪实暨雅集”在南禅寺梧声古琴举办。


各界朋友济济一堂,聆听古琴研究会几位老师的琴曲演奏。


会长吴炯结合大量图片资料,向大家娓娓道出无锡古琴这三十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多年前,在无锡几乎没有人了解我们也有古琴的传承,更不会知道历代无锡人对古琴文化所作出的贡献。

的确,由于历史原因,无锡的古琴艺术传统在近代历史上鲜为人知,尤其是民国以来无锡的古琴传承更是湮没不闻。

然而,鲜为人知并不代表传统可以被抹杀、功绩可以被掠夺。在2006年无锡古琴研究会成立前,无锡的古琴人做过些什么呢?


这就是无锡古琴研究会成立的历史渊源——

无锡古琴自明清以来名人辈出,尤以清末民国时期天韵社的吴畹卿、赵鸿雪、阚献之、蒋汉槎、沈养卿、杨荫浏为代表。

1984年,祝世匡、沈达中、吴啸雄、赵宽、庄仁荣、朱寿庆、沈云谷、徐耀增等11人发起组织无锡市古琴研究会,他们基本上都是上述民国时期琴家的弟子和后人,虽然当时组织的琴会因为经费场地等原因未能最终注册,但他们从此开启了无锡古琴传统的恢复工作,如印发琴刊、教授弟子、研究琴乐、开展与外地琴社的交流等。

1991、1992年,祝世匡先生的弟子顾志明、吴炯等新一代古琴爱好者开始活跃在古琴传承发展的舞台上。吴炯记录了老先生们口述的民国无锡古琴史,并打印作宣传单向社会大众传扬古琴文化。

1996年,祝世匡、吴炯、顾志明等在无锡市音协的支持下,以无锡梁溪琴社的名义,赴镇江、苏州、常熟,受邀参与了三地琴社的庆典活动,并参与演出。同年底,吴炯代表无锡琴社观摩了上海今虞琴社的六十周年庆典活动,并在电台作专题节目介绍这次琴会交流活动。

无锡琴人没有忘记远去的传统。1998年,一张民国天韵社五人合影(均为兼能古琴者)由琴会沈达中老先生交吴炯刊登在广播电视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1999年5月1日,梁溪琴社在锡惠公园二泉上的竹炉山房雨秋堂开始首次公开每月雅集,老一辈祝世匡、黄宏若等老先生到场,并留下了珍贵的电视镜头。

2000年,无锡梁溪琴社参与发起了“江苏省古琴学术研讨会”。2001年,吴炯列席“全国第四届古琴打谱会”。2002年,吴炯参与了“第二届江苏省古琴学术研讨会”。2005、2006年,梁溪琴社在西水墩开展双周雅集,吴炯开始筹备无锡古琴研究会。

这些史料说明,在2006年无锡古琴研究会成立前,无锡古琴人早已在做着抢救本地琴史、传承弟子、对外交流、本地雅集和推广宣传等各项工作,持续了22年。

2006年11月26日,无锡古琴研究会成立,从此重新担负起了抢救和传承无锡古琴传统的责任。



 雅集现场 

吴炯简要介绍了琴会成立十五年来的工作


从“无”到“有”,完成了无锡古琴传统的确认。在民国琴史资料的基础上,吴炯通过大量发掘,整理出了无锡古琴一千多年的艺术史,80多位历史人物,2005年起持续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向社会公布和宣传,确定了无锡在古琴史中的应有地位,为申报本地非遗奠定史料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有关民国无锡古琴的主要资料,主要来自祝世匡、沈达中等老一辈当年的口述,这使得民国期间的珍贵琴史资料得以保存。


持续15年共举办了350余场古琴雅集等公益活动,这也是琴友们最喜闻乐见的活动。“天韵听琴古琴雅集”成为一个文化景观,是琴友们参与交流学习的平台。

2009年11月是琴会成立三周年,无锡第一次古琴音乐会“吴声国风古琴名家汇演”成功举办。之后十五年来,研究会举办了18场音乐会,并走出无锡,主办、参演了国内多场音乐会,总数达三十多场。吴炯、顾志明还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厅的“虞山吴派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创新”音乐会。

这些年来,琴会会员演奏古曲数量众多,曲目达百首。琴会吴炯、王烈多次参加如南京艺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琴会等全国性专业组织的‬‬学术研讨会、打谱会。吴炯、王烈还有多种打谱作品、研究论文和著作发表和出版。钱炜研究琴箫合奏,演绎经典作品,多次在国内重大音乐会上参演。


重视历史人物的研究

是琴会尊重历史、感恩前人的传统

2012年以来,琴会多次举办无锡古琴史专题讲座及人物,如祝世匡、吴啸雄、吴士龙、杨荫浏、蒋汉槎、赵鸿雪等的纪念活动。

注重古琴文化各层面的研究和推广,并用公益讲座的形式向社会推广,也是琴会工作的重点。2006年以来,琴会在无锡和外地共举办“古琴文化大讲堂”等系列讲座六十余场,涉及古琴艺术各个层面。2012年以来,琴会还与电视台等合作拍摄无锡古琴纪录片,如《天籁古琴》《吴声天韵》《奇人赵鸿雪》等。

2013年初,经无锡古琴研究会两代人、前后30多年的抢救、保护、传承,“古琴艺术”成为无锡市第三批市级非遗项目,无锡古琴研究会为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吴炯、王烈被确认为该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古琴艺术在无锡有着1600年以上可考历史,目前本地明确的传承谱系可上溯100多年、前后五代。特别是从民国到今天,无锡古琴研究会可谓传承有序、人才辈出。在无锡古琴研究会的不懈努力下,奠定了古琴艺术在无锡艺术史中应有的地位,并和书画围棋等传统艺术一样,卓立于无锡艺术之林。


现场演奏集锦

《洞庭秋思》 琴:钱雪梅 箫:钱炜

《高山》 琴:丁雪雅 

《左手指月》《牡丹亭•皂罗袍》 琴:牛文晶 箫:钱炜

《普庵咒》 琴:孙卓平

《潇湘水云》 琴:吴炯

《梅花三弄》 琴:钱雪梅  箫:钱炜

《忆江南》 琴:田红 箫:朱军、何京  

《梧叶舞秋风》 琴:茅锦文 箫:何京  

《鹤鸣九皋》 琴:马闻韶

《渔樵问答》 琴:周羡

《雨碎江南》 琴:龚志达


部分琴友合影




来源:无锡古琴研究会

排版:幽倩


往期推荐

元宇宙来了:数字艺术路在何方?

无锡中青年文艺名家丨陈肯:工影禅心 影绘家国情怀

无锡市音乐家协会二胡分会成立

第17届无锡市摄影艺术展在市图书馆展出

市剧协举办“名师带徒”展演专场

无锡中青年文艺名家丨王梦晗:沉心静气写众生万相



无锡文艺界

荟萃文坛精英 力推原创佳作

注重文化底蕴 追求高雅品位


-扫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