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北大学子出国留学,为什么最喜欢这所大学?

2017-11-18 一塔湖图的燕园

根据清华北大元培北大数学就业数据,清华、北大、浙大等毕业生出国留学第一选择是去美国,留学人数排名第一的是哥伦比亚大学

2016年清北去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人数:清华本科生57人、北大74人。除了清北,中国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将哥大作为第一留学选择。如,浙大57人、交大29人、东大18人、同济20人、南大32人…… 


👉网上有个火爆的新闻:哥伦比亚大学被中国学生「占领」,说明哥伦比亚大学里面中国人很多。




一、常春藤盟校

哥大属于常春藤联盟。

Ivy League——美国东北部地区的8所大学组成的体育赛事联盟。这八所院校包括: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布朗大学及康奈尔大学。

全部是美国一流名校、也是美国产生最多罗德奖学金得主的高校联盟。建校时间长,8所学校中的七所是在英国殖民时期建立的。

8所常春藤盟校都是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一样它们同时接受联邦政府资助和私人捐赠,用于学术研究。


二、哥大简介

哥大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上西城。

哥伦比亚大学创建于1756年,当时美国仍然属于英国殖民地,英皇乔治二世捐款给纽约市民筹设了以人文、科学和语言为主的“国王学院”,美国独立后,为了纪念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改名为哥伦比亚学院。

哥伦比亚大学不但因为是长春藤盟校之一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菁英,更因为其位于纽约市,地利方便,使得更多莘莘学子慕名而来,就业率高也正是哥伦比亚大学吸引人之处。据统计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几乎每四个人就有一个留在纽约地区工作,法学院的校友也是纽约法律界的天之骄子,新闻系的毕业生也大多是三大电视网的中坚份子。


哥亚伦比亚大学出了近代中国不少名人,如早期的胡适之、陈公博、宋子文、顾维钧,近期的倪文亚、李焕、张京育、吴舜文等,不但如此,美国心理学家桑待克、进步主义先驱柯普居、实验主义教育大师杜威都出自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纽约市有14位市长、纽约州10州长也都是哥伦比亚大学校友、全校共有42位诺贝尔奖得主、10人获选国家工程学院会员,7位国家科学奖得主,美国文理学院会员89人。

雷射、激光、调频广播的发明,都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杰作;普立兹,美国报坛名人,是哥大新闻学院的创办人,“普利策奖”由哥大新闻学院评审、颁发,因为此奖项的慎重、严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地位提升不少。

曼哈顿是纽约的市中心,纽约最重要的商业、金融、保险机构均分布在这里。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分布在曼哈顿下城,而纽约的大企业、商业中心分布于曼哈顿中城。


曼哈顿著名的观光景点包括:

上城的中央公园、上城东区、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汉博物馆、麦迪逊大道、上城西区、林肯中心、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哈林区以及77街以北的博物馆大道〈Museum Miles〉。

中城区除了拥有与天争高的摩天大楼如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楼、洛克菲勒中心,还邻近商业中心时报广场、百老汇剧院区、名牌货物集散地的第五大道、中央车站。

下城区则以金融为中心,著名景点包括苏活区、纽约证券交易所、世界金融中心、南街海港、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炮台公园〈Battery Park〉。在下城区还有一处位于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


曼哈顿的气候比较温和。一月气温最低,约为零下9°;七八月份最热,约为30°;各月平均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下至八度左右。

纽约的四季非常分明,春天看得到路树冒新芽,夏天也会出现30度以上高温,午后也偶有阵雨;秋天树梢的枫红会明白告诉你秋天到了,而冬天零度以下的冰冷和白雪会让羽绒服发挥很大作用。

▲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宿舍楼


三、哥大教学特色

哥伦比亚的特色之一在于它地处纽约,与华尔街、联合国总部和百老汇比邻。在这个全国的文化,金融,外交中心,你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特色之二在于它所处的社区。晨边高地地处黑人哈林与西裔哈林区交界处,乃是二十世纪中期“垮掉的一代”(BeatGeneration)文艺运动的发源地,周围有诸多充满纽约味的知名爵士乐酒吧、表演中心、咖啡厅等夜生活去处。在校内,大草坪,小餐馆,方便的购物商场,运动中心等地是学生课余小歇之处。各个学生社团也会组织各类休闲社交活动,如商学院组织的Spring Ball晚会等。

特色之三在于它的全球网络。这一点的部分原因在于它的庞大的遍布世界各地的校友。学校靠校友会的捐赠成立了国际商务研究所,以实现其课程的国际化。

另外在哥伦比亚读书的一个好处是其课程设置的多方面的灵活性,新生可以在第一学年的三个学期中的任何一个学期入学,也可以通过考试获得一些主课的免修,而且还不需要上选修课来代替。商学院并开设了50多门语言的小课。加之许多全球性企业就在周围,70%的MBA都能流利的说多门外语。

▲学生看月全食象开Party



四、哥大研究生课程课程设置

土木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数学、力学工程、物理学、经济学、英语、欧洲研究、法语、地质学、日尔曼语言与文学、希腊语、历史、国际研究、意大利语、拉丁语、拉美研究、文献学哲学、政治学/政府管理、心理学新闻传播学。


五、缺点

有许多优秀学生裹足不前哥伦比亚大学的理由,和其他位于美国大城市的名校一样,哥伦比亚大学几乎已被黑人包围了。


事实上哥伦比亚大学黑人学生只占百分之九,而人们的畏惧来自校外黑人,东城哈林区是黑人区,北方一二五街以上是黑人、波裔混合区,南方自九六街以下也多为黑人、中南美移民。黑人犯罪率高,哥伦比亚大学学生被抢劫、强暴的新闻,时有所见。但是在逾万名学生中,遭遇犯罪侵袭也只是“运气”,并非太严重,身上财物不要带太多,钱财不露白,但也不要太少(以免歹徒不悦),遇上麻烦时不要抵抗,花钱消灾,息事宁人,女孩子夜归不要太晚,避免独自行动,凡事自己小心,则可以得到较大保障。


因为纽约是世界性大都市,所以种族杂陈,黑人比率高不足奇,治安状况虽然令人担心,但是大学位于纽约地利之便,可与联合国、跨国大公司合作,从事各项研究计划,许多国家领袖皆到此访问,常有学术、企业界的翘楚举办演讲、研讨会,如果有心吸收,收益匪浅,自由、开放也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传统校风,因此如何忍受治安问题,充分享受哥伦比亚大学的资源,端赖哥伦比亚大学学生的取舍了。

六、哥大被中国人占领

网上曾有一则新闻:哥伦比亚大学被中国人占领。这个新闻的起因是哥大统计学硕士,中国学生占八成。

哥大网友统计:除了工程系,哥大其他院系并没有被中国人占领的现象。统计系中国人多不代表全哥大都被中国人占领了。法学院,商学院,SIPA,人文科系,中国人比例不超过15%。统计工程这类学科,美国人不喜欢读,中国人又很擅长,中国印度人偏多在全美国都很常见。不光哥大,所有美国大学的统计系都是被中国学生占据的

网友:哥大对中国学生的包容友善程度之强,中国同学综合素质之高,也只有在美国,在纽约,在哥大。这对所有哥大学子而言是非常幸福的。我去读过中国人比例非常小的学校,那里对中国人的排挤,防备,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你真的愿意放着对你开放友好的学校不去,偏偏要去那样封闭的地方读书吗?


七、摘自网络的数据(留存,待以后慢慢整理)

①春天的天气

网友:我是春季学期去的,从广州直接飞的上海浦东,因为我爸妈说什么都要回去见我一面才肯放我走人,然后从浦东飞的纽约。基本上,就是从冬天10度的南方直接跳到了零下十七度的纽约,温差接近30度,我已经冻死了不要跟我说话。。。一辈子没经历过这种风雪,天天头都埋在我的大MUJI围巾里从围巾里呼吸,不然空气太凉我真的受不了(最后离开纽约的时候怎么都找不到我那条围巾了嘤嘤嘤,好伤心求送)不过哥大雪景真的很美,学校主道上的树都被缠上了小灯泡,在黑夜里闪闪发光,简直神圣!小伙伴们都说纽约最好的天气从五月开始,很遗憾我没赶上,但是这么好的城市我怎么可能就在那待5个月呢哈哈哈,纽约等我。

②学习

网友:基本就是“不知道周末是什么,不知道两点前睡觉是什么感觉”。

其实哥大不是每个专业都那么恐怖的,估计是因为一个弱小的我来上了强大的哥大文科的缘故。三个月过去我感觉自己似乎从里到外变了一个人,慢慢开始觉得学术论战其实有时候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刚开始看着抓狂的学术专著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从开始的看到英文书就头痛到现在的想借想看的书一长串,从之前的看一篇article可能需要大半天到现在的一天可以扫完一本书。总之就是感觉自己的阅读习惯变了,阅读能力进步了,阅读热情高了,思维深度和之前的自己比肯定是有所提高,虽然和大牛们比不了。


更神奇的是从前不能理解读博士的意义一心想速速工作的我,有一天晚上突然认真开始要不要读博了,因为突然发现真的有好多有趣的问题想去探究,真的有好多知识想去学习。那一刻真的突然觉得自己变得好可怕,哈哈哈。所有的人final加油!


 ③为什么选择哥大?   

网友:我觉得首先哥大是美国常春藤中很好的大学,在美国的总体排名第4,能获得的资源就和波士顿大学和南加州大学不一样,南加州可能以天气好为主,南加州的城市规划的排名也比哥大高一些,可是哥大所在的建筑学院在美国是非常厉害的,所有涉及的建筑学还有房地产在美国的排名都非常高,那么你平时做项目就认识的朋友都是非常厉害的,还有,比如说建筑学的各种大师,比如说库哈斯等,就是接触这些人的机会很多。 

 第二个就是地点,我觉得纽约算是一个生活非常丰富的城市,比如说如果到波士顿的话,感觉就是体验学习的,整个城市没有那么丰富的生活,但纽约有各种戏剧、歌剧、芭蕾,还有各种各样俱乐部,各种各样的文化,各种各样的美食,我觉得这都是其他城市没法比的。而且纽约在美国的规划界一直都是引领潮流的,MIT有一部分,首先哈佛全部都是以设计为主,可是哥大就是,比如说纽约市长有一个新的规划设计,一个新的走向,其实美国比如说公共住宅,都是跟着纽约走的。  


③项目基本介绍

课程其实是很多样化的,非常非常的丰富,一般会有很多个专修的方向,有economic development,有设计类的,有分析类的,然后有社区的设计,有国际规划,就是有各种各样的,针对你个人喜好的。

每个人可以选一到两个专修,那么你要完成这个专修的话,你就是要选一个核心课程,这个老师一般都是业界非常牛逼的老师带的,然后reading特别多, 可能每周要读三四百页,一个月下来打印出来起码有半米的这么多。可能每个月都要写response paper,就是你要写一个十几页的文章,还有presentation,这个就是最核心的课程。  

核心的课程你学一门课,你就会觉得你对整个纽约的各种规划,他们的历史,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些,受哪些人的影响,哪些人提过什么观念,你都会一清二楚,很多很多的reading,我觉得是原来国内上课可能上一年的课都没有这样一门核心课的内容多。   质量非常高,可是就经常会逼得很惨,大家很多时候都根本读不完,因为每门课都非常多的reading,老师要你准备的非常多,很多课你读完之后,就马上要写response paper,所以其实教学质量非常高,同样的,毕不了业的人也不少,比如说论文过不了,有的课拿不了高分,如果拿四门低分,你就必须再修一年。 



 整个学习是两年,中途其实退出的人很多,光是中国人就退了三个,因为完不成这样的要求,所以就是要很努力,才可以达到它各方面的要求。很多老师是从各个领域各个方向挖来的。  (适合谁读?)首先这个项目比较贵,两年读下来,花得少的也要80万,花得多的可能120万,就是消费很高,虽然很丰富,所以一定要考虑好,这个规划项目和USC的城规项目,应该是美国最贵的规划项目了。 

 这边同学们很流行的就是他们还都读双学位,比如读一个规划、读一个房地产;或者读一个规划、读一个建筑设计,出来都是在很大的建筑设计公司或者规划公司工作,有的还没有毕业就被BIG之类的拉去工作了。  


④与国内有何不同?  

我觉得美国的教学理念和国内完全不一样,首先你有一个动力,花了那么多钱,每门课你都不敢逃课,因为一个小时的课就是4、5千人民币,你就觉得你花了这么多,一定要努力,首先你就要有这样的决心。  这边的老师都是这个领域的人尖,他跟你讲东西很清楚,他知道怎么把握方向,他自己可能就有这样的公司,他就可以最好的来教你。比如说,学设计的,我们设计的老师就是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的,那么他对设计上那些报纸需要什么样的地图就一清二楚,比如同样的GIS的分析,在国内的时候就是不断跟着老师做,完全不懂在干嘛,在这里就是不光把方法教你,他还知道你什么时候可以用实战演练,帮你做分析报告,在什么时候可以用什么方法,他都会给你做一个很清晰很完整的体系。对GIS的应用,我觉得就跟原来完全不一样了,原来就只会跟着做,现在知道GIS的历史,知道怎么用,高端的分析、动态的分析,各种各样,你写论文或者其他,你都可以用得到。  国内我觉得还是以设计为重,这边你可以选设计这一块,可是你要做理论的研究,各方面的公平正义、种族平等、公共房屋、各种开发都可以,就很多元,你要做这个方向,就会给你安排这方面很厉害的老师,然后你跟着走,选相应的课,学相应的东西。  当然最大的印象就是永远都做不完的作业读不完的reading,很多同学可能一半都读不完,可是如果这样的话,老师上课的时候你就会经常都跟不上节奏。  


⑤教学模式  

模式上每个老师都不一样,有的老师就喜欢让你狂读reading,有的老师喜欢让你下去做一些小的、真实的project,有的老师会接一些客户,让我们做一些对应的真实的case,有的老师喜欢用一些很厉害的教案(比如说哈佛)的练习给我们做。  平时和老师交流非常多。找工作上,很多老师最后离开的时候都说很愿意给你们一些reference。老师有自己的公司,一般最厉害的学生老师都会挑选出来,有的老师也在纽约市比如规划设计局,也有些金融机构,都有一些职位,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去找他们,但是你个人应该要和他们建立一些联系,起码要记得你,如果你拿了很高分,他觉得你这个人很严谨,工作很认真,他们就肯定会帮你。 


⑥项目招生  

其实我们录取的人挺多元的,各种背景都有。班上一共是53个人,中国人有13个,13个里面其中有5个美国本科的,或者已经移民加拿大的,所以大陆地区有招8个。然后学校各种都有,清华、北大、中山大学、相对在国内弱一点的也有广州大学之类的,所以本科并不是一定要是985,211这些厉害的大学,如果你本科背景相对差一点,那么你自己有很多活动经验或者有很好的人推荐,那也是可以的。

国外本科的就是伯克利、UBC、NUS之类的。 本科规划、设计、建筑还有金融的都有,很多元,所以本科读什么其实没有关系,规划本来就是一个很包容,多学科的专业,GRE我是323, 托福是107,也有托福稍微低一点的,我觉得托福应该100分是最低要求,考到105应该就够了, GRE320以上应该没有问题。  


我觉得GRE和托福能考好就一定要考好,不管考多少次,对你以后整体的英语很有帮助,因为很多人,特别是在国内读本科的,你可能GT已经很高了,可是过来上课和交流还是有问题,英语我觉得是最重要的,GT不管你考得怎么样,你过来毕竟是要生活的,要上课学习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交流很重要,一定要多练。  我感觉读这个专业的,国外的同学会比我们经历丰富很多,有可能30岁、50岁很厉害的律师,他自己原来就是教设计的老师,也读了一个哥大的MBA,然后再来读的;也有读法学,同时读规划的;有建筑学、房地产,同时读规划的,感觉他们的背景就很丰富,而且做了很多工作,很有经历的人。


所以说中国同学的背景和他们一比就相对薄弱了,因为第一个就是没有工作经验,第二个就是本科直接申过来。  而且去年来说,常春藤名校整体对中国学生的政策是收紧了的,它招收的比例在下降,我们明显下一届的中国人就只有5个了,还包括美国本科,还有台湾的,其实在大陆招的就相对少了一些,希望今年会有反转吧。 


⑦关于就业  

整体就业来说不简单,因为能留下找到工作的中国人毕竟是少数,可是不是说不可能,留下来的可能有一些相关的,因为城市规划来说,一般就是政府机构,什么规划局、规划院、交通局之类的,你可以工作一年,可是人家是政府机构,那么你就只能工作一年,就不可能留在美国,除非你自己已经拿到绿卡,所以一般都会转一下,比如说相关的房地产,房地产留下的人就很多,我们去年就有三个,或者是一些咨询的公司,这样的话你就好留下来,就不能一门心思的专找规划的。所以如果你要做规划设计的其实不简单,可是你要转一个方向的话就很容易,而且去年的抽HIB签证,50%的几率,而且三个人都中了。



欢迎留言咨询、交流 ! 微博、QQ读者请注意

将本文转发到微信后,才能阅读原文、关注公众号

清华 人大 北航 法大 贸大 北师 中财 北大

北理 民大 北邮 农大 浙大 复旦 交大 上财

中科 南大 上大 同济 华师 东华 华工 上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