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国内的 APP 长得都差不多,基本都是这个结构:
国外的 APP 差异稍微大一点,但近年来的趋势也是越来越相似了:
每次想到这个,都让我感觉困惑又焦虑,难道互联网越来越容不下个性和创新吗?
最近看到 Medium 上 Rezza Ananda Yoanko (就叫雷扎吧)发的一个宜家 APP 设计改版案例虚拟项目:
看到这个改版,我第一反应是——一个挺有个性的 APP,怎么就变成了大众款了?
其实这位设计师还挺用心的,调研分析都到位了,甚至还做了两轮可用性测试。
可为何做出来的解决还是那么模板化呢?
看完他的设计流程后,我感觉这事也不全怪他……
我们先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
一、评论分析
二、用户访谈
三、用户画像
四、可用性测试
五、问题优化
六、原型测试
七、结果与反馈
一、评论分析
雷扎先是跑去 Google Play 看宜家这款 APP 的评论,发现很多人对 UI 提出了投诉,尤其是抱怨很难搜到想要的商品。
那么,看来这个改版还是有意义的,要针对搜索功能的优化才行。
可是光看评论也不知道用户具体怎么使用,怎么出现问题的,于是接下来就做了一轮访谈。
二、用户访谈
对于访谈对象的选择,雷扎定了这样的一个用户范围:
过去一个月中使用过宜家 APP,来自全国各地的 18-55 岁的男性或女性。
访谈内容共分为 4 个部分:
光听用户讲,未必能发现具体的问题,所以可用性测试才是最可靠的。
为此,雷扎找到了 6 名用户参与线上远程测试,比最低要求 5 个还多一个。
P.S. 如果你想了解具体什么是可用性测试,可以在这个公众号后台回复「uxtest」。搜索 IKEA ADILS
搜索沙发
搜索符合自己预算的办公椅
把想要的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将喜欢的商品收藏到购物单
打开购物单
雷扎不但记录了任务完成情况,还记录了每个任务的完成时间,可以说是很严谨了。
可能是因为任务真的很简单,除了一个用户在最后一个任务(打开购物单)失败,其余都成功了。宜家 APP 的购物单跟国内电商 APP 的收藏夹一样,放在个人主页。然而这名用户没有去个人主页找,因为他认为个人主页应该是用来编辑个人资料的。6 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出现问题,并不一定代表这就是问题,说不定是偶发的。如果我拿着这个问题去做汇报,十有八九会被怼回去……
成功率高并不代表没有问题,例如用户才使用过程中可以呈现犹豫、疑惑、误操作等,这些都可以记录成可用性问题。雷扎分析了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了 6 个主要问题并进行设计优化。虽然导航栏中间的那个蓝底的搜索图标还挺显然的,但那并不是搜索图标,而是 Products 商品图标。想要搜索商品,必须先点那个商品图标,在从展开的 4 个图标里,选择最左边的搜索图标。从调研收集的信息来看,搜索几乎是用户最重要的路径之一了,所以肯定不能放在二级菜单,甚至可以直接在首页展开。只有标题,既无图标也无描述,展示不清晰,而且还很长。可以在分类页添加图标,也可以在搜索时增加分类搜索功能,用户想要查看某个分类可以直接搜。看不到一个合理的价格推荐,用户只能凭经验猜测一个价位。如果选的价位不合理,可能导致筛选出来的商品数量太少或者太多。搜到的结果只有商品名称、标签和价格,没有库存、评级、销量等信息帮助用户做决策。这样导致首屏露出的信息过少,用户必须向下滚动才能找到购买、收藏(加入购物清单)等重要操作。将图片和价格尺寸缩小一些,确保首屏露出更多信息。并且将重要操作固定在屏幕,确保用户随时可以使用。有些用户认为个人主页就是用来编辑个人资料的,找购物清单时不会第一时间去那里找。
当然,雷扎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还做了很多其它事情,例如流程图、信息架构、线框图、设计规范……
但是这些跟本文主题无关,大家也未必有耐心去细看,所以我就省略了。
为了检验新方案,所以雷扎拿着做好的 Figma 原型,又做了一轮可用性测试,找的依旧还是上次的 6 位用户。其实一般来说,不推荐找相同用户反复做测试的,因为用户在这个过程中会「越来越熟练」,就算方案不变,犯错的几率也会变少。不过好在这次改版调整挺大,这次用户第一次积累的经验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所有用户都轻松完成了,只不过有的用户搜的是“沙发”,有的用户搜的是“客厅”。
所有用户都成功完成了,步骤与任务 2 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个筛选功能。
由于筛选页提供了几个参考价格,用户能够快速选择,减少了困惑。所有用户都轻松完成了,而且由于详情页布局的调整,以及操作按钮固定在底部,用户操作起来非常便捷高效。
同样是所有用户都完成了,因为购物清单放到一级导航,所以这个任务完成速度相当快。
改版后的可用性测试,不论是成功率还是完成时间都比之前明显提高了,看来改版很成功。搜索简单好用
筛选功能很方便
把购物清单放到导航栏提高了效率
搜索结果提供了更详细的信息,更能帮助做决策了
分类页的图片很有用
只看首页的话,新方案的营销感不好,很难引发购买冲动。不过这个可能因为雷扎不擅长广告宣传图设计,不能怪他 😮💨可缺点是,看起来比之前更缺乏品牌特色了,沦为了一个大众款 APP……但是,怎么就又回到这个熟悉的布局呢,难道因为这才是「最佳解决方案」?APP 越来越像,这个趋势可能真的很难避免了,这也一定程度限制了设计师的发挥空间。
想要学习或者练习体验/交互设计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体验设计学习社」。
无限制作品集详细点评+答疑+免费训练营&学习打卡等活动,更有各类大厂内推:
如果你只是想要多认识一些同行,也可以加入我们无广告的纯粹体验研讨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