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上加道题,就成了竞品调研的杀手锏
竞品调研这个事情有多头疼,想必很多人都体会过。
大部分竞品调研的目的,说白了就是:找竞品哪做比我们的产品好,然后看怎么借鉴。
这件事情倒不难,难的是找不到参考资料,有两种解法:
自己/周围人主观试用感受
客观分析第三方评价
第一种通常容易一些,但是不客观,容易被质疑。而且有的B端产品,也不是那么容易试用的。
第二种如果有好的数据来源,那么显然是最理想的,但问题是数据太难找了。
我经常做竞品调研也经常做问卷调研,然后就发现,问卷真的是收集竞品评价的杀手锏,简直不要太好用~
但是根据我的观察,绝大多数设计师和产品经理,在做问卷调研时,没有考虑到这个,非常可惜。
也许有人不信,因为收集竞品评价的途径很多,凭啥说问卷更好用?
那我们就来分析对比一下。
一般去哪找竞品评价?
1.网上搜
最直白的,就是直接在网上搜:
P.S. 居然里面混入了我的公众号文章?
这样可以搜到很多东西,但是也会比较混乱,里面还可能参合着官方赞助的广告之类的。
2.应用商店
更轻松一点的方法,就是去 AppStore、应用宝之类的应用商店看评论,要多少有多少。
这样也不是没有问题,首先,据我所知,以APP为主要终端的产品,很多都会雇水军刷评论。
当然,如果你一条一条去看,还是可以分辨哪些明显是水军哪些不是的,但这就麻烦了。
而且很多产品没有移动终端,或者不是主打移动终端,那就不适合这种方法了。
3.调研报告
很多专门搞调研的官方/非官方机构会提供这种行业报告,内容非常全面,而且有专业背书。
不过一般起步价大几千,对老板来说不算什么,但对员工来说不给报销的话负担不了。
而且这种行业调研报告有可能过于偏重商业和“大数据”,对产品具体的功能体验未必有那么详细的研究。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这三种方法都问题不少。
那么对比之下,问卷调研怎么样呢?
有什么好处?
首先是门槛相对较低,只要你能找到对应人群的社群,或者有靠谱的问卷发放中介就行。
而且还能针对特定人群——例如你做一个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在线文档产品,那么你可以专门去找大学生社群发问卷,这样就不会混杂白领等无关人群的评价里面。
此外,你可以直接问感兴趣的问题,比在海量信息里搜寻要高效多了。
第四是相对公正,因为来填你问卷的人,几乎不可能是谁派来的水军。
第五是成本不高,操作得当的话,也就是小几百块钱的成本,这点钱还是比较容易报销的。
最后,可以用研和竞调一起搞,省时省力效率高。
这么一看,是不是好处还挺多的?
如何用问卷收集用户评价?
很简单,首先让对方选一个主要使用的竞品,注意只能选一个。
例如:你平时主要使用什么在线文档工具?(单选题)
然后,再问对方对该竞品的评价,例如:
你对这个在线文档工具满意吗?
你使用这个在线文档工具的频率是多少?
你觉得这个在线文档工具哪方面好用?
你觉得这个在线文档工具哪方面不好用?
然后,就可以进行交叉分析了!
以上4个问题,可以让你得出以下精准数据:
使用各竞品的人群占比
各竞品用户的使用频率分别是多少
各竞品的平均满意度分别是多少
各竞品哪方面最好,哪方面不好用
有了这些信息再去做竞品调研,是不是有方向多了?
这里面的关键是交叉分析法:
这就是为啥问卷里只能选一个主要竞品,否则就无法进行交叉分析了。
这个东西很多问卷平台提供相关功能,但最好是自己知道怎么用Excel计算,处理起来更加灵活。
具体方法仅凭这篇文章是讲不清楚的,我会在接下来的问卷调研课程里详细讲解并提供案例和模板:
这个方法有什么问题吗?
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毫无问题的方法,关键在于适合。
用问卷来收集竞品评价,最大的问题是,如果你找不到好的问卷发放渠道,那就没意义了。
但只要你能找到合适的问卷发放渠道,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用的竞品调研方法,用较低的成本取得了比高价报告更直接明确的数据。
以至于我现在已经养成习惯,每次做问卷时,都尽量加几道竞品调研的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实在的,UX相关的问卷调研可能只有设计部门感兴趣,但如果牵扯竞品调研,那么产品经理、业务部门、市场部门……感兴趣的人就多了,这就直接扩大影响力了吗?
而且这个调研结果,你完全可以做成图表,不但清晰易懂还不怕被人质疑:
上面这两张图,是我整理出来的整个用户调研报告模板中的2页:
这个模板是我多年做各种UX相关调研分析的心得,会在即将开始的「问卷调研21天课程」里,作为课程核心内容之一和作业模板送给学员:
用户体验相关可以学习的技能太多了,所以同类课程一年只办一次,错过的话就真得等明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