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访天涯红色人物】舍命护送情报!琼崖纵队女战士杨亚花

精美天涯 2022-08-03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革命风采,精美天涯特推出“寻访天涯红色人物”系列报道。通过寻访红色人物,从老红军、老革命们的峥嵘回忆中,感触红色记忆,感悟红色精神,凝聚前行的力量。


今天,和天小涯一起了解杨亚花老人的峥嵘岁月。



无怨无悔投身革命




1929年2月,杨亚花出生在海南省乐东县冲坡乡魄脚村的一农户家中,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兄妹三人,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哥哥很早就给地主家放牛,帮助父母养家。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发起内战,为了增加琼崖纵队的新生力量,有力地打击国民党对琼崖纵队的进攻,哥哥在琼崖纵队的朋友回乡动员青年人加入琼崖纵队。


年仅17岁的杨亚花虽然是个柔弱的女孩子,但是听了哥哥朋友讲述琼崖纵队的战士们与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的故事后,燃起了参加革命的热情。


因为怕家里人担心,更怕国民党乡团对革命家属的打击报复,1946年3月,杨亚花瞒着父母家人,和另外村里的两名年轻人悄悄地报名参加了琼崖纵队。


在哥哥朋友的带领下,杨亚花三人避过敌人的封锁线,翻山越岭到达九所加入革命队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琼崖纵队战士。


初到部队,杨亚花被分配在炊事班帮助做饭。每次行军炊事班都要背着做饭的锅和干净的水。遇到敌人的围追堵截,战士们在山路上一边跑步前进,一边躲避敌人的枪林弹雨。


虽然肩上背着重重的铁锅和饮用水,瘦小的杨亚花和炊事班的战士们,没有一个人叫苦,累得气喘吁吁也绝不掉队。


到了安全的地方,杨亚花和炊事班的战士们不顾一路奔波的疲劳,抓紧时间埋锅造饭,尽量让战士们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饱饭。


杨亚花在炊事班做饭的同时也要照顾伤员,学习给伤员包扎伤口、洗绷带、消毒和护理伤员等工作。由于医护人员急缺,经过一段时间实践的杨亚花离开炊事班转到护士站。


由于武器装备不足,枪支都发给在前方作战的战士们,只能给做后勤保障的杨亚花等人每人发了两颗手榴弹作为防身之用。


这是光荣弹!


杨亚花和做后勤的战士们都做好了随时用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心理准备。



在革命队伍中茁壮成长


解放战争刚开始,国民党在海南岛的兵力比较强大,我军处于敌强我弱的态势。为保存实力,琼崖各个总队采取打游击的战略战术与国民党军队打运动战、夜战,与敌人周旋在崇山峻岭之中。杨亚花所在的战地救护队伍跟随部队转战各地,几乎走遍了海南岛。


行军路上丛林茂密,山路曲折,荆棘遍地。战士们本来就已经破旧的衣服被树枝刮成一条一条的布条,很多战士的胳膊大腿被树枝刮破,没有鞋子的战士脚底被扎得血肉模糊。


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杨亚花和护士们向懂得草药的黎族战士们请教,和他们一起到山上采草药,为受伤的战士们医治。


1949年6月,九所阻击战,是琼崖纵队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进攻战略发起的海南岛“春季攻势”战略之一。那是非常惨烈的一场战斗,为阻止三亚崖城敌军增援九所的敌军,战斗打了三天三夜,敌我双方伤亡都比较惨重。


杨亚花和战友们在战场上抢救伤员,受伤的战士太多,包扎用的绷带不够用,她们就将衣服撕成一条条当绷带给伤员包扎伤口。


伤员们需要补充水分,可是战斗打得泥土飞扬,带来的仅有的一点干净水已经喝光,看着伤员们流血的伤口和干裂的嘴唇,杨亚花和战友们心如刀绞,她们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去找水。


子弹擦着耳边飞过,杨亚花和战友们匍匐前进,机灵地躲开枪炮,终于找到一条小河。虽然河水很脏,但有胜于无。她们背着水,冒着枪林弹雨跑回阵地,将背回来的河水沉淀一下给伤员们喝下去,以解燃眉之急。


战斗越来越激烈,去河边取水的路被完全封锁,伤员们也无法转移到安全的地点,随身带的干粮袋也空了,战士们的饮食成了最大的问题。看着身体负伤、忍饥挨饿却仍然继续战斗的战士们,杨亚花和战友心急如焚。


突然,天降大雨,虽然大雨增加了战斗难度,但杨亚花认为这是“赐喜雨”,他们拿钢盔接雨水,给战士们喝下,补充了战士们的体力增强了战斗力。


经历几天的恶战,战士们用坚强的意志支撑着血肉之躯赢得了胜利。战斗结束后,杨亚花和战友们一起将伤员们转移到后方医院治疗。


直到这时候,杨亚花的家人才从别人口中得知她参加了琼崖纵队。



不畏牺牲送情报


战争年代的护士不仅需要做护理伤员的工作,更是一块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砖”。



有一次,上级派她和两名女战士从陵水出发到五指山根据地送一份军事情报。因为三个人中杨亚花年龄最小,不容易引起敌人注意,为了安全起见,情报就缝在她的衣服里面。她们一路急行赶往五指山根据地,在经过敌占区的一个树林时,突然被一队巡逻的国民党士兵发现了,敌人一边开枪一边围了过来。


无论如何情报绝不能落入敌人的手中!


两名女战士为了掩护身上带有情报的杨亚花,迅速做出决定,让杨亚花藏起来,叮嘱她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出来,一定要保证将情报送到。然后她们分别朝两个不同方向跑去。


杨亚花藏在原地的灌木丛中,将身上带的手榴弹拿出来,心想,如果敌人找到她,就和敌人同归于尽,决不能让情报落入敌人手中。


杨亚花不敢有一点动静,听着敌人一边喊叫一边开枪,两边先后传来手榴弹的爆炸声和敌人的惨叫声。过了半晌,外面渐渐地没有了响动,杨亚花猜测敌人可能已经离开,便悄悄地走出来查看。


不远处,她看到一位战友中弹倒在血泊中,旁边还有两具国民党士兵的尸体。杨亚花哭喊着战友的名字抱起战友,泪如雨下。她又跑到另一位战友身边,这位战友也已经中弹牺牲了。


情报还要按时送到,她不能久留,杨亚花强忍悲痛,来不及掩埋战友们,只能眼含热泪立正向战友敬礼,默默地立下誓言,“你们的鲜血不会白流,我会完成任务的!”


一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杨亚花按时到达五指山,顺利地把情报送到了根据地。


之后,杨亚花经常会和别人说起这次送情报的任务,她说:“我的命是两位战友换来的,一定替战友们好好活着,将革命进行到底!”


第二次送情报是杨亚花独立完成的,而这次更加惊险。


上级要求将情报从陵水送到保亭三道村的情报站。杨亚花藏好情报,扮成村姑模样,抄小路向着三道村出发。然而在离三道村还有20多里路程时,一队国民党士兵发现了她。


已经来不及躲避了!她急中生智将身上带的两颗手榴弹藏在了路边草丛里。看着围上来的国民党士兵,杨亚花虽然心里有些害怕,担心情报被搜出来,但表面上仍然保持冷静,装作村姑与国民党士兵周旋。


国民党士兵见问不出什么,也没有搜到情报,恼羞成怒,用枪托砸在杨亚花的脸上,左脸被重重的枪托打断,嘴里的血流满了衣襟,接着又是一顿拳打脚踢,她晕了过去。国民党士兵看到她倒在地上没了知觉,骂骂咧咧地走了。


不知过了多久,从昏迷中醒来的杨亚花睁开眼睛,她坐起来擦擦脸上的血,赶紧摸了摸衣角,情报还在,便忍着满身疼痛站了起来,稳稳神,辨别一下方向,踉踉跄跄继续朝着三道村的方向走去。到了三道情报站,将情报交给负责的同志,这才如负重负瘫坐下来。


看到杨亚花被打得这么严重,负责的同志心疼得不行,马上安排人将杨亚花送到后方医院治疗养伤。杨亚花勇敢机智,不怕流血牺牲完成任务的精神受到了琼崖纵队表彰嘉奖。 


杨亚花治好伤后就迫不及待申请归队了。但由于左下巴被打得断裂,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无法进行复位,杨亚花也因此留下了后遗症。



一生的骄傲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依然占据着海南岛,并且不久后成立了海南防卫司令部,任命薛岳担任海南防卫司令部总司令,并在海南岛构建所谓的“伯陵防线”。


1950年3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派出四支渡海部队,在琼崖纵队官兵的协助下,先后登上海南岛,与琼崖纵队一起接应大部队开展渡海作战。渡海大部队登上海南岛后,迅速夺取了国民党占领区。


1950年5月1日,海南岛全岛解放。


1951年7月,杨亚花从部队复员到地方工作。先后到红沙服务社和乐东佛罗镇清路村从事土地改革工作。在此期间,她结识了房东的儿子,并结为夫妻。


之后,杨亚花因工作需要调回三亚市工作,1986年在三亚市商业局离休。


杨亚花子女们表示,“母亲是一个乐于奉献的人,回到地方参加工作后,并没有因自己为革命做过贡献而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一直兢兢业业地完成组织交代的每一项任务。在离休后,还经常去学校给学生们讲过去战斗的故事,鼓励他们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母亲多次和我们说,能为海南岛解放做出贡献,是自己一生最大的骄傲。”大女儿邢孔妹告诉我们。


【注:杨亚花的革命故事,由笔者根据其大女儿邢孔妹、小儿子邢孔星、小儿媳刘凤讲述整理。】




 总  编丨王菲菲 

 审  核丨符丹露

 编  辑丨洪嘉峰

 文  字丨《天涯华文》作者 刘书敏

 图片及视频来源丨天涯区委宣传部








01 涯区创新“六位一体”机制 打造城市精细化管理三亚湾样板
02 道德模范 | 麦少亭:俯下身子干实事 一心为民谋幸福
03 专版报道 !三亚湾又双叒上《海南日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