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美国工厂》导演:片子内外发生的事情完全出人意料|谷雨计划

崔莹 谷雨计划-腾讯新闻 2019-12-15
纪录片《美国工厂》海报


拍摄早期,每个人都很耐心。中国人对美国人很耐心,教他们制作玻璃,告诉他们福耀的工作方式。美国人对中国人也很耐心,让对方了解美国企业如何运作,以及这里的规则和法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厂没有盈利,双方的挫折感都在增加,耐心开始减少。



撰文|崔莹

编辑|李媛

出品丨


9月15日,美国联合汽车工人工会宣布,由于新合约的争议性谈判破裂,全美约4.6万通用汽车工人开始罢工。


不到一个月前,拍摄福耀玻璃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工厂的纪录片《美国工厂》,在Netflix首映。片中,中国管理方和美国工人之间的主要矛盾,也是围绕工会。无论在片中,还是之后接受媒体采访,福耀创始人兼董事长曹德旺都对工会表示排斥,认为西方的工会制度已经不适合制造业的发展。


除工会之争外,《美国工厂》还展现了来自中国的企业家和管理人员,如何将中国式的生产方式运用于美国工人身上。而对此感到不适应的美国工人们,又作出了怎样的反应。


“这部电影没有主角,它呈现的是一个整体。故事中有美国人、中国人,有管理者,有工人,他们属于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们希望通过很多个体形象的塑造,展示这个世界的样貌。” 《美国工厂》导演史蒂文·伯格纳(Steven Bognar)说。


他和《美国工厂》的另一位导演朱莉娅·莱切特(Julia Reichert),都是代顿本地人。他们长期关注当地劳动者和制造业等议题,在此之前还拍摄过一部关于代顿通用汽车工厂关闭的纪录片——福耀的代顿工厂,正是利用了通用汽车工厂的旧厂区。2015年初,在曹德旺购买厂房不久后,两位导演便获得了曹德旺的拍摄许可,一直跟拍了三年。


福耀玻璃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工厂


《美国工厂》播出后,在美国和中国引发大规模讨论。


“这部纪录片是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即中美之间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化和劳工政治的研究。”影评人奥斯汀·柯林斯在《名利场》撰文表示。他认为《美国工厂》巧妙地呈现了东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这些差异和碰撞的目的都是为了努力让新工厂富有生机。影片让人们看到当地劳动者如何被迫适应各种新的工作方式,但同样紧迫的是,那些来美投资的外国企业家,可能同样需要改变,需要适应新的投资环境。


美国影评人大卫·艾德尔斯汀在《纽约时报》旗下网站Vulture发文表示,片中很难让人忽视的信息是,中国工人身材苗条,姿势优美,笑容满面,而美国工人体态臃肿,萎靡不振。而且,美国工人经常抱怨,当他们不得不在高温环境里工作10分钟时,他们就会毫无掩饰地表现出疲惫。但艾德尔斯汀也认为,《美国工厂》所呈现的中国工人的生活状态是个“悲剧”。


美国《滚石》杂志发表了大卫·菲尔的书评,指出这部电影勾勒出劳动力市场所面临的共同压力,并呈现了劳资双方的处境。中美生产模式、工人的差异可归结为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对峙、产出与速度的矛盾、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工人工作的成就感和工人仅仅为了挣钱的矛盾,等等。无论多少对峙,正如片中的工人所言,他们是被夹在中间的人。但在影片结尾,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自动机械化才是中国和美国工人所面临的共同的敌人,因为他们很有可能被对方替代,而这个敌人的到来可能会比预测的要早。


中国工人与美国工人 纪录片《美国工厂》剧照


那么,导演本人如何看待这部纪录片?他们在拍摄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看待中美劳动制度的差异的?近日,谷雨专访了该片导演史蒂文·伯格纳,听他讲述《美国工厂》拍摄背后的故事。


 

“片中发生的事情我们根本没有预料到”

 

谷雨:你和朱莉娅·莱切特都是代顿本地人,在你们眼里,代顿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史蒂文·伯格纳:代顿是一个小小的、美好的社区。这里被誉为创新的摇篮。莱特兄弟在这里长大,在这里设计、建造了飞机。许多发明在代顿诞生,在这里,人均发明申请专利的数量超过美国其他任何城市。


这里也是一个充满斗志的地方。为什么充满斗志?因为在这里生活的人处境艰难,人们会抗争。最近几十年来,这个小镇见证了很多坎坷,很多人失业,很多有钱人选择离开。但也有很多人像我们一样不放弃,为社区而战。


在这个小镇上,很多人彼此熟识,有一种真正的社区感。这个小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存在种族隔离现象,有些人会有种族歧视,如果你是有色人种,在这里生活会很艰难。


最近,代顿经历了一个难熬的夏天,龙卷风摧毁了许多房屋,带来很多不便。刚过去的8月,在我们经常就餐、泡吧的街区,发生了恶劣的枪击事件。 但人们并未因此恐惧,枪击事件后,人们聚集在同一街区,互相鼓舞。这种情景很感人。这样的经历,让我们知道社区的重要性。


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


谷雨:你拍摄的两部纪录片都与代顿有关,一部是短片《 最后一辆卡车:关闭一家通用汽车工厂》,它讲述的是2008年底代顿通用汽车工厂关闭的故事;一部是《美国工厂》。两部片子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


史蒂文·伯格纳:通用汽车工厂在代顿存在了几十年,曾对这个社区产生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好几代人曾在通用汽车工厂工作,那是一份很好的工作。工人买得起房子,尽管不是很贵的那种;工人们买得起车,有足够的钱去度假,还能送孩子上大学——即使他们自己从未上过大学。而且他们来自不同种族,非裔美国人也有机会步入中产阶层。可以说,当时的工人过的是蓝领中产阶级的生活,他们可以因这份工作感到自豪和有尊严。


但在2008年,这家工厂关闭了,这给工人们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我们觉得有必要拍一部电影,讲述这个故事。我们希望世界其他地方的人理解,这家工厂的关闭对工人意味着什么:失去工作,是否意味着失去了他们的将来?


《最后一辆卡车:关闭一家通用汽车工厂》是我们为HBO拍摄的,《美国工厂》在Netflix播出,两个故事的关联,在于它们发生在同一个厂房。通用汽车工厂关闭后,这座巨大的建筑空置多年,直到曹董事长(曹德旺)决定买下它并进行改造,开办福耀玻璃美国工厂。如果曹董事长在俄亥俄州的其他地方买一块地,从头建一座新工厂,将会便宜很多。 但他理解让这家死去多年的工厂重新焕发生机的意义,决定在原址重建,通过这个行动做一个表态。


纪录片《最后一辆卡车:关闭一家通用汽车工厂》海报


谷雨:你们是怎么决定跟拍这个故事的?当时你们对故事的发展有哪些期待?有哪些始料未及?


史蒂文·伯格纳:曹董事长在2014年买下通用汽车的旧工厂,但它在2015年初才真正开始复苏,也正是那时,我们决定进行拍摄。当时厂房仍然很空,很多建筑还在建。


我们期望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但我们对之后发生的故事不做任何预测。拍纪录片,如果存在很多期待,你很有可能错过正在发生的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抛弃期待”是我们拍纪录片的重要原则,我们尽可能地保持开放的心态。


当然,我们知道在福耀玻璃美国工厂会发生很多文化碰撞,但片中发生的事情我们根本没有预料到。我们没料到福耀集团会对美国工会产生抵制,没料到会发生工会之争——尽管双方的初衷都是善意的。开拍时,我们也没想到能去中国拍摄,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拍摄经历。


谷雨:拍摄时,你们如何获得美国工人和中国管理者的信任?很多工人拒绝被拍吗?


史蒂文·伯格纳:曹董事长同意我们在他的工厂里拍摄,他这样做很慷慨,也很勇敢,没有几位美国企业家会像他这样,给一个独立摄制组这么多的权限。曹董事长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的故事,它将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当然也会面临挑战。他希望我们能够把这个故事真实地呈现出来。


曹董事长写过自传,他在其中描述了自己生活中的许多起伏,比如他的成功和失败,他理解一个好故事的力量。一个好故事必须有困境,主人公必须面临挑战。


曹董事长允许我们拍摄,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时拍摄任何人。拍摄中,我们会询问每位拍摄对象的意见,获得允许。大多数人对我们非常慷慨,但也有些人不想被拍,这也没关系。


拍摄初期,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结识工厂的员工,找到愿意被拍摄的对象。我们会考虑谁的故事最有吸引力,谁愿意对我们敞开心扉。很多美国观众看过我们早期的电影《最后一辆卡车:关闭一家通用汽车工厂》,他们知道我们尊重拍摄对象,这也令我们的拍摄变得更容易一些。


曹德旺到工厂视察工作 纪录片《美国工厂》剧照


谷雨:拍摄中国人的时候呢?最难拍的是哪个群体?


史蒂文·伯格纳:最初我们的拍摄团队只有美国人,谁都不会说汉语。当我们的中国合作制片人张苡芊和李米杰,以及现场制片人孟璐璐、刘思言和王丹尼加盟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帮助我们了解在整个过程中,中国工人、中方管理者的立场和心态,了解他们的故事。特别是张苡芊和李米杰,她们很快获得了福耀美国工厂的中国工人信任, 被工人请到家里吃饭,共同做事。有了中国工人的故事,电影变得更加复杂、深刻。


他们也帮我们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中国人的心态。张苡芊送给我们一些关于中国的书,包括余华的《十个词汇里的中国》和何伟的《寻路中国》。每当我们因某些事情感到困惑时,他们会向我们解释,和我们谈论到深夜。他们也会告诉我们他们在中国的生活、他们受过的教育。张苡芊和李米杰最初担任现场制片人,但随时间推移,他们的贡献越来越大,最终成为电影的联合制片人。


最难说服的拍摄对象,应该是在福耀美国工厂工作的中国女工,她们最不愿意被拍入电影。


谷雨:片中主要的拍摄对象,为什么同意被拍摄?


史蒂文·伯格纳:我想,并不是说他们“想要”被拍摄,更多的时候,是他们愿意分享他们的故事,并且他们也看到了分享他们的故事的价值。 对他们而言,很多时候拍摄是一种负担,但他们对我们、对我们的拍摄和提问都很有耐心。


纪录片《美国工厂》剧照



美国人觉得中国人不尊重自己


谷雨:在工厂里拍摄时,你们遇到了哪些拍摄上的具体挑战?


史蒂文·伯格纳:工厂很大,我们每天都要带着很重的拍摄器材步行几英里,精疲力尽。工厂里也很热,夏天到来时,在工厂的某些区域,温度甚至超过38摄氏度。在这里拍摄也很危险,因为这是一家玻璃厂,玻璃容易破碎。我们不得不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但戴防护眼镜会影响操作摄像机。


另一个挑战,是车间里的声音非常大,而声音在纪录片中非常重要,如果声音不够清晰,影片就不能够在拍摄对象和观众之间建立联系,所以我们面临很多挑战。


谷雨:在你看来,在福耀玻璃美国工厂,美国工人对中国雇主不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双方的态度是如何从最初的乐观开始变化的?


史蒂文·伯格纳:拍摄早期,每个人都很耐心。中国人对美国人很耐心,教他们制作玻璃,告诉他们福耀的工作方式。美国人对中国人也很耐心,让对方了解美国企业如何运作,以及这里的规则和法律。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厂没有盈利,双方的挫折感都在增加,耐心开始减少。令中国人感到沮丧的是,美国人的工作效率太低,问题太多,他们期待中国管理者对很多大框架进行更多解释。美国人也对中国人感到失望,觉得中国人不尊重自己,太直接甚至粗鲁。


我们的联合制片人张苡芊和李米杰,以及会讲英语的中国员工向我们解释:在中国的工作环境中,人们通常都很直接,这跟是否礼貌、粗鲁无关,只是一种文化上的差异。在中国,人们期望尽快达到目的,不会总面面俱到,或说谢谢,让对方感到舒服。而美国的文化传统是,人与人之间尽量进行客气、友善的沟通。


此外,美国人认为中国人并没有尽其所能地考虑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不遵守环保原则,这些都令他们感到失望、沮丧。


谷雨:你认为美国工人和中国工人之间的差异,有多少是文化所导致的?


史蒂文·伯格纳:我们认为中国工人和美国工人之间并不存在多少差异。双方最大的不同是由于不同文化影响所形成的规范。在中国,工人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时是很正常的;而在美国,工人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才是正常的。


但如果回顾美国几十年前的历史,美国工人的工作时间曾和中国工人一样多。为了缩短工作时间,美国人进行了许多抗争,发起了劳工运动,终结了童工。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中国具有了一种真正的使命感。中国正在崛起,正在复苏。我们在中国拍摄时,真的感受到很多工人为了国家和企业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


很久之前,美国人曾经拥有同样的精神。在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美国人对他们所工作的公司充满激情。人们会自豪地说:“我为通用汽车工作。”“我为福特工作。”“我为通用电气工作。”他们觉得公司为他们考虑,他们也忠于公司。


但时代在变化,今天,许多美国人发现他们为之工作的公司抛弃了他们,把重心转移到了中国、墨西哥等工人工资相对较低的国家。工人和公司之间的信任被打破了。


纪录片《美国工厂》剧照


谷雨:听说你们拍摄了数千小时的素材,有哪些重要的片段没有体现在影片中?


史蒂文·伯格纳:因为片长原因,许多有趣的场景只能割爱,这让人很不舍。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是感恩节,工厂的美国主管罗布邀请中国同事到他家射击,骑他的哈雷戴维森摩托车。我们还拍到另一个片段,是罗布帮中国主管在二手车市上买车,二手车经销商是两位移民到美国的巴勒斯坦兄弟。我们非常喜欢这样的片段,因为它展示了即使在二手市场这样的小地方,文化碰撞和交流也正在发生。 但我们最终不得不舍弃这一段,以保持电影的紧凑性。



相互理解是一个开始

 

谷雨:在你看来,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夫妇看中这部电影,主要原因是什么?


史蒂文·伯格纳:这是部关于劳动者、关于美国中西部老百姓的纪录片,他们很赞赏这样的故事。如今关于这类题材的电影屈指可数。


导演与奥巴马夫妇


谷雨:代顿本地媒体如何报道中国企业家在美国的投资?正面报道多,还是负面报道多?


史蒂文·伯格纳:据我们所知,代顿只有一位重要的中国投资者,那就是曹董事长。代顿当地媒体一直非常支持曹董事长和福耀玻璃美国工厂,报道了很多福耀来到代顿,给当地人带来工作机会的新闻,当地人也非常感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福耀玻璃的美国工厂的某些行为被曝光,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和环境保护局(EPA)对其进行了罚款,当地媒体也报道了这些情况。他们质疑这家工厂的做事方式,并提出了更犀利的问题。


谷雨:美国观众是如何评价《美国工厂》的?


史蒂文·伯格纳:这部电影引发了美国观众和中国观众的讨论,如果双方能够就相关问题进行对话,将令人感到兴奋。在世界各地的生产线上,劳动者正承受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的压力,但他们的工资没有上涨,生活条件也更恶劣。


这样的状况是否应该持续下去?我们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这样的讨论,我们也看到这样的讨论正在开始。我们听说很多中国人看了这部电影,中国的社交媒体上有数百万条相关评论,这对我们而言意义重大。美国人也看了这部电影,并在讨论片中所涉及的问题。


谷雨:在当前的复杂形势下,你认为中美之间相互不了解的人该如何解开“心结”?


史蒂文·伯格纳:正如电影中那位姓王的中国员工所说,相互理解是一个开始。我们要对别人经历过的、正在经历的事情表示同情。我们也要意识到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环境问题是全世界所面临的巨大威胁。如果我们不合作,这个星球将会遭遇比现在更多的麻烦,我们也就不能给下一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作为两个大国,中美应该合作,带头拯救地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