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文字的力量,为逝者搭建一座纪念墙丨腾讯新闻谷雨计划

GQ报道 谷雨计划-腾讯新闻 2022-05-16

“白银马拉松事故”发生后,GQ报道组团队全员出动,决定还原全部21位遇难者的生平经历,用文字的力量,为逝者搭建一座纪念墙,纪念这些热爱运动并为之付出了生命的普通人。在或激动、或平静、或哽咽、或低沉的讲述中,21个平凡人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每位逝者都有一段关于跑步的故事,他们为什么跑、怎样跑、如何克服身体和环境的困难……生命是这样漫长又脆弱,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发生过的记录下来。该文章被评选为5月度优秀公共写作作品,评委从玉华点评,“在关于白银越野赛逝者报道中,这篇是最全面、一个都不能少、渗透着编辑部价值观的‘历史底稿’。克制的文字就像最简单的线条,勾勒了21张人物素描,每一个生命都鲜活、灼热、等量。21张面孔,21个墓碑,21段具体入微的悲伤,这堵文字哭墙恐怕是媒体人想表达的最不能忘却的纪念。”

撰文GQ报道
编辑葛城
出品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事故发生后第五天,几位来自不同家庭的遇难者家属终于见了面,操着川渝、西北、华北的口音,互相自我介绍,“我是M00X号的弟媳”、“我是M0XX号的大舅”。

 

遇难者开启最终征程时贴在胸前的参赛编号,此刻成为一种依据,让来自天南地北的几家命运共同体完成互认。但这也让人警醒,在外界对于事故原因苦苦追索的同时,这场悲剧的21位遇难者是否依然面目模糊?官方迟迟未公布完整的遇难者名单,媒体报道和互联网上散见的信息破碎支零。即使事件再复杂,我们也不应忽略,灾难的承受者始终是具体的、鲜活的、有尊严的个体。

 

在纪念上海11·15火灾58位遇难者的稿件中,记者谢海涛曾写道:“‘让每一个死难者都有名字’,是犹太人纪念大屠杀时的执着,并以其对生命的尊重,成为普世理念。但在国内诸多灾难事件中,公布遇难者名单似乎仍是雷区,使得很多灾难真相至今仍是扑朔迷离。”于是,我们决定还原全部21位遇难者的生平经历,用文字的力量,为逝者搭建一座纪念墙,纪念这些热爱运动并为之付出了生命的普通人。


GQ报道组团队全员出动,记者王媛在白银前线联系遇难者家属、亲友,李纯、梁静怡、钟楠、杜梦薇、欧阳诗蕾、刘楚楚、张雅兰在后方采访、写作,编辑王婧祎负责统稿编辑。由于遇难者家属每家都分住在不同酒店,互相联系不畅,一开始,还原遇难者名单、与家属建立联系并不容易。有时,我们拿到了家属提供的遇难者紧急联系人电话列表,却没有姓名,只能一个个盲打过去询问;有时,悲痛中的家属犹如惊弓之鸟,他们会滔滔不绝地倾诉连日来的遭遇,却始终不敢透露选手生平,甚至不敢加记者的微信,生怕节外生枝。

 

我们意识到,即使外界的报道铺天盖地,这些处于漩涡中心的遇难者家属却从未得到应有的安抚和尊重。我们只能唐突而冒昧地一遍遍解释,为什么我们想要了解您的家人;为什么他们的故事应当被讲述、被铭记;您所希望获得的对逝者的尊重,正是我们所努力到达的方向。



在或激动、或平静、或哽咽、或低沉的讲述中,21个平凡人的生活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有刚刚领证的女孩儿满心期待着自己的婚礼;有当地跑团团长带着队员们在没有硬化的土跑道上苦练,汗水翻腾像下饺子;有村干部在防疫期间坚守于各个防控点……直至最终,故事总会被拉回到白银的那条山路,那个被寒风、冰雨、雾气席卷的白天,那些瑟瑟发抖、原地匍匐挣扎直至失去生命的人。不止一位记者在采访中流泪。

 

每位逝者都有一段关于跑步的故事,他们为什么跑、怎样跑、如何克服身体和环境的困难……生命是这样漫长又脆弱,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发生过的记录下来。除了采访家属亲友,我们也在网上寻找资料,努力获得更具象的了解和认识。平凡人在网上留下的痕迹,有时就像流星划过天际,只有寥寥几笔。记者梁静怡搜索遇难者曹鹏飞参加《男生女生向前冲》的节目视频,好几个小时的一期节目,他的出现只有几分钟,她反复暂停,希望把一个人努力活过的痕迹看得更清晰。

 

有两位逝者家属的微博ID很像,都带了“爸爸”两个字,她们都是家中独女,20多岁的年纪,正在享受大学生活的新奇或爱情的甜蜜,一夜之间命运陡然滑落,失去父爱庇佑的小女儿不得不学着支撑一个几近崩溃的家庭。

 

记者杜梦薇一点点翻阅了其中一位女儿全部的微博,逆向的信息流倒叙了她的人生——十年前,她的父亲还会在QQ上为她过儿童节。也是在十年前,她为“7·23动车事故”中失去父母的小伊伊落泪。

 

父亲遇难后,这位女儿也成为了另一位被遗落在世界上的“小伊伊”。她改掉原来的ID,记录下面对死亡的痛苦和悲伤,试图还原事件经过,寻求公共力量的帮助,为什么作为急救志愿者的父亲最终无法自救,父亲拨通110的那46秒究竟说了什么,她一遍一遍地问出这些问题。

 

亦有家属始终联系不上,或是拒绝了采访。我们只能依靠已有的报道及网络资料尽力还原。例如遇难者王晓航的故事,就是依靠朋友们在其出事后为其建立的纪念网站上一段段悼念、回忆的文字写成的。


 

文章发出后受到广泛关注,阅读量很快超过百万,并被多个平台转载推荐。有评论说,“以前认为以跑马为职业的他们都是生活富足且清闲的,没想到是这样的……”、“昨天看到新闻下很多人的冷嘲热讽,说……‘他们又没做过贡献,没必要铭记’。我想说不是的。这之中有参加多项赛事的专业选手,有在自己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的业余爱好者,有挣扎在温饱线上、要靠奖金维生的贫苦人。他们每一个人对信仰的坚持、对生命的热爱不都值得我们记住吗?”


看到这些评论,我们非常感动。这是本文的意义之一:消弭偏见,平等地尊重生命。当然,更重要的意义是,为重大灾难的逝者写讣文,是媒体的传统,也是责任。

 

强烈关注下,也有部分内容引发了争议。在我们采访期间,网络上也开始流传各种版本的遇难者信息,其中部分信息与我们报道的情况不符。比如,我们采访了张凤莲的丈夫,还原这位50岁女选手生前的部分生活,但有说法称张凤莲去世时只有38岁,信息来自2014年9月19日某晚报发布的报道《赛事老面孔力挺登山赛》,其中报道了一位1983年出生的女登山赛选手张凤莲。为了更准确地核实信息,我们到张凤莲家实地探访,查看了多份有效身份证件,证实了此次遇难的张凤莲1971年出生,去世时确为50岁,上述38岁的信息或是有误或是重名。不过,读者们的关注再次提醒我们,一切的纪念的基础唯有事实。报道发出后,有跑友自发组织了对张凤莲家属的募捐,张凤莲丈夫陈发海告诉我们,他已经收到了捐款,将用于孩子上学、及改善家庭生活条件。

 

6月26日,甘肃省委省政府联合调查组发布了《甘肃白银“5·22”百公里越野赛公共安全责任事件调查报告》,详细还原了事件经过,并公布了责任认定及追责结果。我们相信,除去报道、网友自发的悼念,厘清真相、追究责任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

 

或许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会暂告一段落、大家的记忆会随着时间慢慢变淡,但打开微博,那位遇难者小女儿对父亲的追思仍在继续,端午节、父亲节,每一个节点都有存储在云端上的记忆,和我们的报道一样,在互联网上架起一座座小小的纪念墙。这是抵抗时间和遗忘的方式,它通往我们生命的最深处:如果我没有忘记你,你的生命就得以延续。(来源:腾讯新闻)



◦ 2021年7月优质原创深度图文作品征集同步开启,欢迎自荐、提名。即日起,至2021年8月4日23:59,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申报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