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字写不完的羁绊,纪录片如何讲述?|谷雨计划

邢逸帆 谷雨计划-腾讯新闻 2022-05-16

《开园啦萌友》收官视频
年初,谷雨实验室发布了一篇名为《孤独矗立的动物园》的文章,引发了热烈的回响。疫情期间一度淡出公众视线的红山动物园终于迎来了“报复性出游”,但故事远远没有结束。它们轻盈动人、没那么苦大仇深,关乎一座理想动物园的形态,关乎人与动物间的信任,也关乎那些优美、自信、倔强的野生动物尽情释放的天性。32岁高龄的太阳熊“老马”三条腿的豹子“越越”叛逃家族的细尾獴“无名氏”怀孕的前任狼后“啡啡”,这些远离公众视线,甚至存在着残缺和遗憾的动物,成为了纪录片《开园啦萌友》的主角。一位在豆瓣打出五星的观众评价道,这部片子“没有把动物美颜化和萌化,它们的不完美因爱而变得完美”。近日,我们邀请了《孤独矗立的动物园》作者张月、邢逸帆,《开园啦萌友》制片人赖章萍、导演张凯茵,由《凹凸镜DOC》联合创始人张劳动主持,与读者一起来聊聊文字和影像背后的红山故事。

撰文邢逸帆

编辑林双

出品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重新发现红山故事

早在文章发布之前,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已是动物保护领域公认的先进动物园——它把动物福利而非盈利放在第一位,这里没有动物表演,也没有动物投喂,完成了繁育鹤鸵、送小猩猩回群、为折断了喙的丹顶鹤3D打印假喙等课题,而园长沈志军更是因为在《一席》的演讲成为“网红园长”。

红山的好是有目共睹的,但长期做人物稿的经验,让谷雨实验室主笔张月更好奇动物园里的人:大家接受了“红山好”这个既定事实后,反而把人做事的过程忽略掉了。“红山不可能一开始就这么好。我很想了解这些人是怎么做事的,为什么只有他们做到了这一点?人在做事的过程中会遇到阻力,遇到困境,面对抉择,这一点是之前的报道中没有呈现的,我觉得这里是有故事的。”

等到了动物园之后,张月才发现,红山能做到现在这个程度,所有的原动力都来自于园长本人。沈志军刚刚调任红山动物园园长时,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处级干部,所有人都觉得他将来在仕途上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但是在这十多年间,他做了很多“不讨喜”的事情。

一个人在推动一个新理念,一个理想主义者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需要付出些什么,张月觉得这是园长身上最触动她的地方。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 ©和安里 摄

去年十二月中旬,张月在红山动物园待了八九天,整个过程非常愉悦。也许跟动物打交道的人都比较直接坦率,每和一个人交流完,都会涌现出新的动人的故事。

但张月依然觉得这是一篇让人“有挫败感的稿子”。写作的难度在于这个故事的逻辑链条是非常长的:“园长想让动物过上好的生活,他要建场馆,要培养有新理念的饲养员,做这些事都是要钱的,于是他又需要去搞经营,搞经营的过程中,他还得跟人斗智斗勇。把所有这些事都做成了之后,动物才能展现出新的状态,才能反过来影响游客对动物和动物园的认知。”

在本身复杂的逻辑链条下,故事又不能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来写,需要找到一个自己的叙事方式。直到最后张月依然觉得这个过程完成得并不是很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对我而言都是非常有挫败感的一个事情。”

但这篇文章依然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客观上也帮助红山动物园缓解了困境。不管是曾经怀抱理想主义想尝试改变现状的人,还是热爱生命关注动物的人,都很容易被红山的命运牵动心弦。


从特稿的语言,到镜头的语言

红山动物园的故事本身已经足够动人,哪怕文章只是描摹出了60%的东西,那份“孤独矗立”之感依然能抵达读者。或许是动物总会激发人类心底最美好的情感和最柔软的善意。

在这次直播中,作者邢逸帆分享了一段在红山的经历:那时南京下了2020年的第一场雪,两位作者工作完后在寂静无人的动物园里散步,雪静静地落在动物园的场馆里。红山的很多外活动场都是露天的,她们能看到白雪在场馆里积累,豹子站在雪上,特别骄傲地抬头张望,像是在巡视自己的领地。她们站在那里与豹子对视,陷入了一种词汇匮乏的境地,只能不停感慨,“它好美啊,太漂亮了”。

雪中的豹子 ©邢逸帆 摄

必须承认,在某些时刻,文字的想象力是会匮乏的。比如动物本身的坚韧和倔强带来的生命的奇迹,“你可能用整整一段话去写三条腿的豹子如何自信,如何健步如飞,但是大家没有见过三条腿的豹子在高高的栖架上上窜下跳。如果不亲眼看到的话,很难单凭想象还原那种优美的状态。”

于是,如何讲述好剩下40%或者更多尚未挖掘出的故事?如何让红山的动物明星和理想主义者们更好地被看见?腾讯新闻谷雨工作室出品的5集治愈系动物园纪录片《开园啦萌友》似乎可以提供一种注解。

接下拍摄纪录片的任务后,摄制组遇到的一个困难是没有参考,该怎么去拍动物园里的动物?制片人赖章萍介绍,动物都不好拍,如果像BBC那样拍野外野生动物纪录片,拍摄周期得按年来计算,需要一两年甚至两三年长期的观察记录,才可能有动物故事。但《开园啦萌友》的制作和拍摄时间却没有这么充足。

对于导演张凯茵而言,这也是她第一次用这么长的时间来拍摄动物园。以往拍人物纪录片时,至少可以和被拍摄对象沟通,但拍动物的话,只能观察,“动物不会配合你,我们也不可能要求动物来配合我们。”尽管前期调研素材已经足够丰富,制片和拍摄团队还是很担心。

不过后来他们发现,在红山动物园,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赖章萍说,红山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动物和饲养员、和园方的关系不同于野生动物,有一种天然的羁绊在里面。这种羁绊也成了《开园啦萌友》的主题,它不仅仅是动物的故事,也是饲养员自我实现,或者投射自己的故事。
第一集《老马,我们陪你到最后》讲述了32岁高龄的“太阳熊”老马终于站在了太阳下的故事。刚开始接触到这个选题时,张凯茵收到的资料是老马可能快不行了,按人类的寿命来算,老马已经是一个90多岁的老爷爷了。

她们带着沉重的心情去调研,南京下着毛毛雨,“整个氛围就很低落”。看到饲养员彭培拉的第一幕是培拉在厨房里给老马做食物。老马的食物很丰富,有它爱吃的,也有它不爱吃的,她们就把老马不愿意吃的食物打成糊糊,或者配一些老马喜欢的热带水果让它吃。“我觉得他们的用心打动了我”,张凯茵说。

在拍摄过程中,老马的笼舍是不允许摄制组进去的,很多时候只能隔着笼子,或者隔着玻璃去看它,但是在纪录片中,观众很难意识到铁笼的存在。“我们希望用更亲近的镜头感去表达这个故事,所以我们选择的是长焦、超长焦镜头,在培拉身上还安装了一个肩挂式的Gopro运动摄像机”,让观众能够以第一视角看到老马和饲养员的互动,看到熊和人之间最直接的情感反馈。

所以我们会发现,《开园啦萌友》中很少出现俯视的镜头,就连那些身形比较小的动物,比如细尾獴,也是以平视或仰视的视角出现的。赖章萍解释,旧式的动物园经常采用“坑式”设计,野生动物被困在坑底,游客从更高的地方俯视、观察、投喂,但这种设计对动物和游客都是一种伤害。野生动物被来自头顶的视线审视,会本能地感到恐惧,很容易精神紧张而发展出踱步、转圈、摇头等刻板行为;对人类来说,坑底的动物不能展现自然行为,看到的只是一个失去尊严的囚徒,而不是一个平等的生命。

摄制组在现场也一直保持着“隐身的状态”,既不打扰饲养员,也不打扰动物。野生动物非常敏感,陌生人的靠近、大型摄影器材的出现、甚至不熟悉的气味都会让它们紧张。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张凯茵和摄影师只带着最简单的机器进去,甚至连灯都没有,“无论是内场还是外场,我们都想给动物一个安全感”。


拍摄第三集时,三条腿的金钱豹“越越”因为牙坏了正在准备做体检。在被扎针采血前,越越需要做一系列的适应性训练,包括被饲养员摸尾巴,逐渐对针头脱敏。“在那种情况下,越越本身是有紧张感的,如果我们再在旁边不断发问,刺激到它,会让体检更难进行”,凯茵说,“所以我们的方案就是所有在场的人都不说话,我们镜头也是稍微低于它的眼睛或者是平视它的眼睛,这样它会感觉你跟它是在交流。”

他们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小心而礼貌的一次次接触让越越接纳了他们的存在。连饲养员刘媛媛都觉得诧异,“没想到你们这么多人在这边拍摄,它还能这么稳定地趴在这儿。”在镜头下,越越展示出了最自然的一面,无论是适应性训练,还是它的日常进食和玩耍,都是一只豹子该有的样子,野性又潇洒。

回顾整个拍摄过程,张凯茵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人类善待动物,动物也相应地给予信任,这样才有了纪录片里那些生动鲜活的镜头。


不让红山孤独

动物园其实和每个人都相关,它承载着一些浪漫美好的想象。在《开园啦萌友》里,那些理想主义者们很容易让人产生共情,同时也引发观众们的思考:当动物园的动物老了怎么办?野生动物可以与人类共享城市吗?人类有权为野生动物做选择吗?

主持人张劳动提到近期看过的一部纪录片,叫《地球改变之年》。在这史无前例的一年,由于疫情,大家都待在家里,没有了人类行为,动物们会发生什么变化?他说,“你会发现没人之后,这些动物也可以活得很好,甚至更好了。日本奈良的小鹿并没有因为没有人给它喂食就饿死,它会自己跑去城市的草坪里吃草,悠闲又从容。包括豹子、狮子,它们的生存环境都变好了。”

邢逸帆也提到一个动物学家关于鸟叫声的研究,研究发现由于疫情期间人类不活动了,城市里的噪音变小了,美国湾区鸟类的叫声比以前丰富了许多。因为它们终于不用在吵闹的都市里扯着嗓子歇斯底里,可以用更婉转、更优美的鸟类语言去沟通。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的放归活动

生活是最好的导演,要求我们拥抱不确定性。在红山动物园里,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饲养员们每天都在面临不同的困难,摄制组也在不断地重构故事线。

在5集节目中,有的是怎么去照顾动物园里的年老动物,有的是如何去照顾幼崽,有的可能是教会它们回到野外,怎么去让一个身体残缺的动物拥有自信,怎么去规划它们治疗的方案……它们都是不同的点,但汇集起来就是红山动物园的群像,就是饲养员和动物之间的群像。

孤独矗立的动物园》发出后,很多读者开始关注红山动物园的经营状况,但是在这些关注度里,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同情和怜悯的情绪。这种情绪可能在捐款、认养、亲自去过红山后渐渐消散。在张月看来,这不是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是沈园长的目的。“园长和红山的目标是超越红山本身的,他们最终的目的是改变公众意识,让公众重新认识动物和人的关系,意识到人和动物其实都应该有尊严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红山动物园是国内城市动物园中的先行者,孤独就是先行者的命运。张月说:“先行者可能成为先驱,也可能成为先烈。我们能做的其实是尽量不要让红山动物园成为先烈,通过公众意识的改变,让这条路上和他们同行的人越来越多,而不仅仅是短期博得了公众的同情、捐款,只看到红山短期的经济危机。”

◦ 腾讯新闻谷雨工作室出品纪录片《开园啦萌友》,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观看视频。


◦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