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雨6周年茶话会:内容的本质是对“人”的理解和表达|谷雨计划

谷雨 谷雨计划-腾讯新闻 2022-05-16

4月19日,谷雨品牌六周年,谷雨工作室在北京朝阳大悦城单向空间举办了一场小而温馨的茶话会,跟三十多位深度用户一起,就非虚构写作、纪录片等内容话题自由交流。


整理伊宁
 编辑张瑞
摄影张伟
出品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谷雨如何塑造自身气质,并落地到项目之中


2015年谷雨时节,谷雨品牌问世;2018年10月,谷雨工作室成立。如今,工作室旗下已经拥有谷雨实验室、谷雨影像、谷雨数据、谷雨计划、布谷学社、短史记等多个产品或项目。

 

如何协调这些内容产品,使其气质相彰,是用户比较关心的问题。谷雨工作室负责人王波对此回答:“因为我们身处互联网公司,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满足平台用户的需求。我们做的这几个内容,用户相对而言,有一些特征是有较多重叠的,他们基本是一些对生活、对环境非常有要求有独立追求的年轻人。

 

相应地,在内容提供侧,我们工作室的同学们骨子里都是非常有趣的人,有趣在今天是非常难得的特质。大家在品质和细节方面都有严格的自我要求,价值观比较趋同,审美也基本在一个level上。一个故事该不该讲,该怎样去讲?我们内部的沟通成本非常低。有这么一个相对稳定的认知和判断,大家在产品端接触接收到谷雨工作室出品的内容后,自然会觉得带有谷雨的气质。”

 

谷雨工作室负责人王波


还有不少用户好奇谷雨如果不能赚钱,该如何生存。王波向大家介绍了这几年谷雨在做的一些商业化尝试。比如谷雨影像与一些价值观、审美互相认同的客户一起生产、运营的《30vs60》《加油!赶路人》等纪实视频内容;谷雨数据与一些知名品牌合作的蓝皮书、数据报告、线上线下活动等项目。

 

王波坦言:“我们能做这些,是因为背后有腾讯新闻以及整个腾讯系内容传播平台的支持。有了渠道支撑,我们内容商业化的路径更短,相对跟客户或品牌合作上可能更便捷一些。所以,这几年下来,我们综合自我感受及客户反馈,做得其实还好,比我们自己和外界预期的要好一点。”



如何挖掘切口小却有深厚关注价值的选题

 

选题相关的问题,是深度用户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谷雨工作室编辑总监赵涵漠指出,特稿生产的本质就是要样本足够小,但反映的时代问题、人性问题要足够大。“我刚入行的时候是在《中国青年报》冰点,当时主编的一句话,对我们影响至深——有时再广大的悲伤比不上一个具体的悲伤。在一个很大的事件中,我们会看到很多数字、很多人名,但读者只有跟一个人、一个细节能共情,才能跟这个大的事件共情。共情是我们选择稿件的一个重要标准。”

谷雨工作室编辑总监赵涵漠

选题有两种,一种是网络上的热点新闻,一种是跟你生活相关的故事。后者的优点是,你足够了解这个人群,不需要储备一些知识才能进入这个圈层。一个选题,我们会反复推敲,首先看有没有公共价值,其次看有没有可行性。
 
但不管哪种类型的选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写的是一个故事而不是一本书,终归只能解决一个问题。写作者不能把自己的野心放得太大,每当发现写作特别困难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掌握的要素过多。
 
所以我们希望所有作者跟我们沟通选题的时候,将这个故事化成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说明这个故事是可以去写的,不会无限延展。如果不能,那么这个故事就是缺少目的性、缺少答案的。如果不能给读者一个中心思想,一个有地标意义的事情,就无法成功地进入读者的世界。
 
很多故事并不是说值不值得写,本质上一切故事都值得写。重要的是你能够找到一个精准的点打动读者,找到具有强烈故事冲突性的人。


普通人如何写出第一篇非虚构稿件


在场的很多用户对于写出自己的非虚构作品跃跃欲试,但常常看到一个选题却无从下手。

 

谷雨实验室高级编辑王世宇


谷雨实验室高级编辑王世宇说,每个人擅长的点都不一样,只要你愿意尝试,总能找到合适的机会。“一个好的作者要看三个方面:对生活有没有热情,对智识有没有追求,对痛苦有没有共情。”


谷雨实验室作者崔一凡认为,如果故事本身的张力巨大,只要把故事本身先如实写出来,把体会到的悲伤和情绪也写出来,就可以了。如果内容足够多、价值足够大,我们就可以将它做成长线选题。


谷雨实验室作者崔一凡


谷雨实验室作者张月则结合自身经历,建议想进入非虚构内容行业的学生,可以先找到符合自身审美和兴趣的媒体平台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你会了解内容生产的流程,看看自己的能力是否和这个流程中的一些东西匹配。或许你尝试过后会发现这个过程非常痛苦,实际上并不感兴趣。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去操作一个选题,你会切实了解该如何采访、如何切入人物、如何写作,从而慢慢找到手感。

 

赵涵漠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专业背景跟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个好作者关系不大。写作是真正可以自学的事业。如果你想从事非虚构写作,不一定非要待在某一个平台,或者认识某一个编辑,甚至不需要发表,只要不断阅读、模仿、练习,向经典的作品靠拢,这件事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像理解一个普通人一样理解明星


现场有位读者提到自己对边缘人物话题很感兴趣,但是感觉这种选题很难入手。

 

谷雨实验室高级编辑张瑞


谷雨实验室高级编辑张瑞指出,边缘人物这个表达,其实是把这些人他者化了。我们采访一个人,是看这个人有什么故事,他的情感如何反映这个人在时代中的处境。某种程度上,边缘人物也好,明星也好,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的不同镜面。

 

王波补充道,实际操作中,对这些人物的采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他们有大把时间陪你聊,有充分的理由敞开自己的世界让你了解。相对而言,反倒是有些名人、明星相关的内容会更难搞一些,对方有时只给你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你需要在短时间内消化有关信息,然后从对方那里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谷雨实验室作者荆欣雨


如何从一个独到的角度写知名人物的稿件,谷雨实验室作者荆欣雨谈了她的心得体会:明星名人稿是非常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题材。你需要遇到一位愿意正视自己困境的明星,他(她)非常会表达自己,而且你和他(她)之间需要有比较合的气场。这需要一点运气成分。

 

《郑爽与母亲漫长的战争 | 谷雨》这篇稿子其实是荆欣雨四年前写的。这篇稿子算是在明星身上把家庭控制、反控制体现得非常明显的案例。在微博转发里,很多网友分享了自己曾经或正在面临原生家庭控制的经历,所以这个问题放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下讨论可能更有意义。

 

重要的是,要像理解一个普通人一样去理解一个明星。荆欣雨拿两个做过的稿件举例。一个是女明星大S,她在步入中年后不停跟自己身体较劲,想掌控自己的人生却掌控不了。另一个是关于女性残障人士,她会很在意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好看。

 

不管是非常光鲜的明星,还是身体有残障的人,她们都有身体焦虑,最终关乎的是她作为一个人的尊严问题。所以明星和普通人,他们背后反映的话题都是相通的,能引起我们共情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问题。

 


关于红山动物园

 

张月提到之所以想做《孤独矗立的动物园 | 谷雨》这个选题,是因为之前的媒体报道更注重写红山动物园有多好,这些人做了什么事。但长期做人物稿的经验,让张月对于这些人的动机更感兴趣:为什么全国那么多家动物园,只有红山动物园做到了离理想中的动物园越来越近。

 

张月梳理了过去有关红山动物园的报道,发现没有人解决这个问题,决定跟当时的实习生一起操作这个选题。“判断一个选题要不要做,最开始我会有感性的成分,会对一个东西有真诚的好奇。接下来需要依靠理性判断现在的报道还有没有空间可以挖掘。我去到那里的时候,发现这个故事的丰富性远超想象,每个人的个性、理想,他们为这件事情付出的努力都非常打动人。”

 

谷雨实验室作者张月


十二月中旬,张月去了南京待了八九天,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动物园的工作人员都特别配合。也许跟动物打交道的人,他们都比较直接和坦率,张月解释道。每跟一个人交流完,都会让张月特别激动,都是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小故事,整个过程非常快乐。

 

故事本身的主题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付出了时间、精力、青春,让动物们生活在一个很理想的环境。这不仅仅是这群人的故事,哪怕不在动物园工作,只要我们工作过,或者曾经怀抱理想主义尝试改变现状,就很容易对他们的处境产生共情。这也是这篇稿子引发广泛关注的原因。

 

但是迄今为止,尽管稿子的传播度很广,但张月依然觉得它在写作上不是很成功的稿子。“从他们打算做到做成了这件事,中间有一个很长的逻辑链条。但是又不能简单按照时间顺序来处理,需要找到自己的叙事方法,这点我没有整合得很好。这其实是很挫败的事情。”

 

这件事也让张月有所反思。她回想之前的稿子,并不存在感觉特别完美的稿子,总是会在某个环节出现一些问题。但是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问题的时候,解决起来就会好一点,这是她从一篇稿子中获得的成长。


谷雨影像制片人赖章萍


对于红山动物园,谷雨工作室也做了超强售后工作。谷雨影像制片人赖章萍在茶话会上介绍了我们延展的五集短纪录片《开园啦萌友》。第一集讲了熊谷饲养员彭培拉悉心照顾一只高龄马来熊,让它能够享受春日阳光的故事。(故事见《解放一头马来熊|谷雨影像》

 

20号上线第二集,主角是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陈月龙。他的工作是让动物们恢复身体健康,同时避免跟人产生感情,让它们重新回到野外去。这两位都是北京孩子,接近90后,他们因为热爱动物才选择去红山,并通过努力切实提高了动物们的幸福感。



关于视频内容和纪录片

有用户针对谷雨的视频项目提问:谷雨对现在的纪录片内容是否满意?

 
王波解释道,因为传播环境的变化,影像内容生产运营的大方向有所调整。我们现在很少运营、生产长片了,更多在尝试10-30分钟体量的视频内容。如何在这个体量中,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刻画一个相对立体的人物,其实是一种挑战。同时,在需求侧,用户习惯也在改变,现在的传播场景主要是手机观看,随时容易被打扰打断。我们的拍摄、剪辑所要容纳的信息点会相应更多更快一些,以吸引住选择越来越多、越来越没有耐心的用户。此外,用户也在不断更新迭代,我们的纪录片选题也会调整得跟他们更近。

谷雨工作室出品纪录片集锦
 
不管是纪录片,还是图文,内容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理解和表达。尤其是跟商业化结合的内容中,创作者、用户、客户都是人,内容要做的就是把他们拉进同一个场景里“谈笑风生”。如何通过内容将这三者串联起来,相互理解,达成共情、共识,不仅是谷雨也是整个行业目前在思考的问题。
 
流量和数据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专业度同样重要。我们的编辑作者,都有业界知名的代表作;我们的几个制片人,都在原来的机构做过很成熟的节目。他们都很专业,专业的作用就是用来校准一些流量和数据可能覆盖不到的问题。有些内容,只是因为他们从专业的角度觉得有价值,我们就很纯粹地去做了。
 


谷雨六周年


谷雨六年,故事自在蔓延,结局从来不止一种。




◦ 海报设计:王金龙

◦ 视频制作:游神文化



◦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