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经直击 | 上海封控区的居民区书记,一天咋度过?

经社君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 2022-05-27


居民区是上海市抗疫的一线,也是民生保障的最后“一百米”。封控区居民区书记一天的工作是怎样的?居民的基本生活物资、看病问药是如何保障的?4月29日,记者到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安东居民区居委会跟踪采访。


一夜春雨,乍暖还寒。4月29日,早上8点的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安东居民区主干道上已经有几名身穿“大白”的医护人员在准备检测试剂和防护工具,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员核酸采样。安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汪文卿带领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在协助医护人员做好核酸采样的最后准备工作。


早上8点半,核酸采样正式开始。居民陆续下楼,登记信息,采集咽拭子,然后回家。在居委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协助下,采样工作紧张有序,没有排长队,也没有发生人员聚集。


居民排队做核酸采样。本报记者申少铁摄


“我们在小区中心的主干道上均匀安排了三个采样点,方便居民下楼采样,尽量减少聚集。”3月28日,安东居民区开始封闭管理,一个多月以来,汪文卿已经不记得做了多少次全员核酸检测。


安东居民区有3200多名居民,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达1029人。目前,安东居民区共发现感染者72人。“在做好管控工作、防止疫情蔓延的同时,保障好居民的基本生活,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使命。”汪文卿说。


“家里的药只能吃一个礼拜了,希望你们能帮忙配点药。”9点半,来自低风险楼的70岁的徐大妈带着病历本来居委会寻求帮助。“我们给您登记上了,尽量早点安排志愿者去医院配药。”汪文卿对徐大妈说。


徐大妈到居委会要求配药。本报记者申少铁摄


“目前,小区居民配药的需求很大,但医院配药的额度有限。”汪文卿说,社区医院给安东居民区的额度一次只有30人,每周1到2次。居委会将登记的居民进行排队,优先给急需的人配药。


上午10点多,还有一些居民没有下楼采样。与往常一样,居委会工作人员都出去帮忙“喊楼”。三间狭小的居委会办公室里只剩下汪文卿一人值班。他的手机、电话、微信响个不停,大多是居民的咨询和街道的任务分配。


汪文卿与“喊楼”的志愿者合影。本报记者申少铁摄


“昨天全员核酸检测发现小区里有两例阳性,今天下午要完成感染者和密接人员转运。”汪文卿接到了虹桥街道的电话,眉头一紧。他赶紧打电话通知感染者所在的居民楼“楼长”,安排管控措施。之后,打电话给两名感染者和家属,要他们准备好生活用品,以便下午转移。


上午11点,汪文卿来到居委会活动室,安排三名名志愿者给特殊居民送爱心物资。活动室内整齐码放了几堆物资:有的是爱心超市给高龄老人捐赠的蔬菜包,有的是爱心企业给残疾人捐赠的水果,有的是民政部门给低保户发放的物资包……三名志愿者麻利地把物资搬上电动单车,快速驶向各个楼。“小区有194名80岁以上的老人、169名残疾人、22户低保户、60名大重病患者和7名孕妇,他们是我们重点照顾的群体。”汪文卿说。


志愿者在给居民运送物资。本报记者 申少铁摄


“居民在网上购买的生活物资也大多由志愿者运送。一般是每天上午一趟,下午一趟。”汪文卿说。安东居民区封控后,汪文卿召集了16名在职党员,组成临时党支部,并发动一群社区青年志愿者组建社区防疫服务队,负责核酸采样、物资保障、送医配药、环境消杀等工作。“居委会一共就7个人,力量太弱小。只有发动党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做好小区抗疫工作。”


志愿者正在准备给居民运送团购的物资。本报记者申少铁摄


“小区疫情防控工作纷繁复杂,有的居民不理解,发发牢骚,很正常。我们要把心态摆正,就是要时刻抱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能获得居民的赞许,我就很有成就感。”汪文卿说。


晚上9点多,汪文卿一天的忙碌终于结束,他和居委会副干事长姜东一起,将审核后的“安东小区抗疫日报”发到了“楼长”的微信群里。


原来,从4月14日开始,在汪文卿的主持下,一些社区青年志愿者将居委会统计的当日防疫数据,制作一份涵盖小区疫情防控情况、社区工作内容与预告、问题统计与反馈、团购信息等的电子文档。由各个“楼长”将“抗疫日报”发到居民群里,尽可能让更多居民看到。“‘日报’就是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让社区居民了解本小区的疫情防控形势,消除各类疑虑和谣言,尽可能做到让问题‘清零’。”汪文卿说。


“安东小区抗疫日报”截图


文/申少铁

本文责编/冯华、杨彦帆


↓↓↓更多精彩文章

小经直击 | 为了核酸检测,他在车里住了1个多月

权威访谈 | 张伯礼:发挥中医药优势,提升救治能力

小经直击 | 实地探访,上海部分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状况如何?

小经直击 | 方舱医院里,还有这些“蓝朋友”在守护

小经直击 | 目的地上海,紧缺物资来了!

小经直击 | 上海全力保障居民生活物资供应

中医药全方位深度参与上海抗疫

专访梁万年:以快制快  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小经直击 | 上海保供一线,给这些“小哥”点赞

【权威访谈】“动态清零”是上海抗疫最佳方案

小经直击 | 探访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尽最大努力让感染者尽快康复

小经直击 | 上海普陀区首批57名康复者“出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