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经济社会

其他

@小经跑两会 | 如何培育壮大新型消费

消费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其中明确“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新型消费在哪里?当前,消费需求有什么变化?如何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带着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小经和您一起听听代表委员们怎么说?更多精彩,还在继续!
3月9日 下午 5:29
其他

@小经跑两会 | 普惠金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发挥金融的助农作用提出明确要求。金融活水滋润山乡,带来哪些变化?金融机构如何做好支农服务?怎么更好满足乡村全面振兴的金融需求?说变化、谈体会、话振兴,跟紧小经的步伐,一起听听代表委员们怎么说。更多精彩,还在继续!
3月8日 下午 2:35
其他

@小经跑两会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下新质生产力正成为热词,新质生产力到底“新”在哪儿?各地如何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谈体会、话未来,跟紧小经的步伐,一起听听代表委员们怎么说。更多精彩,还在继续!
3月7日 下午 5:39
其他

@小经跑两会 ▏2024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2024年的小经跑两会,又和大家见面啦!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国过去一年的经济成绩单怎么样、如何看?今年又定下什么新目标、打算怎么干、发展前景如何?带着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小经和您一起走近代表委员,听听他们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两会好声音。更多精彩,还在继续!
3月6日 下午 2:31
其他

人民日报4篇“尺素金声”,解读中国经济,回击“唱衰”论调

近期,“尺素金声”连发四文,深入浅出解读中国经济,有理有据驳斥“唱衰”论调。以下为原文↓↓↓1、全球增长最大引擎让“唱衰中国经济”不攻自破前不久,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增量也不容小觑。按可比价计算,2023年中国经济增量超过6万亿元,能顶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不少国际经济组织和媒体纷纷点赞。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说,“这个‘亚洲巨人’仍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欧元区的5倍”。有国际观察人士表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点赞声中,混杂着一些别有用心的唱衰怪论,说“中国经济增速不及预期”“中国发展动能不强”。事实上,这么多年来美西方总有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对中国经济说三道四,看似言之凿凿,实则站不住脚。中国经济动能强不强?从经济规律看,经济总量增加和人均收入提高后,经济增速会逐步回落,这是不少发达经济体都经历过的共同现象。现在的中国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2020年至2022年,中国经济顶住疫情冲击,年均GDP增速达4.5%左右,高于全球2.0%的平均水平,展现出强大韧性。2023年,中国在全球经济的比重保持在18%左右,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持续稳固。如今,穿越疫情阴霾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长期向好的势头更趋明显——看消费。新春灯会、舞龙表演、庙会市集人头攒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冰雪旅游火爆异常……这个龙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2.93亿人次。这样一个“流动的中国”,消费复苏、活力充沛。看产业。1月1日,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从上海吴淞口出发,开启商业首航;1月5日,江淮汽车旗下品牌交付全球首款钠电池量产车型;2月7日,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开站……今天的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蓄势待发,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升至第12位。这样一个“创新的中国”,大众、空客、奔驰等欧洲企业纷纷加码在华投资,有力佐证了“中国经济创新场”的巨大“磁力”。看走势。新时代10年,中国经济一路向前。2014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20年、2021年、2022年,GDP相继跨越60万亿元、70万亿元、80万亿元、90万亿元、100万亿元、110万亿元、120万亿元大关,接连迈上新台阶。中国经济态势稳不稳?先说物价。2023年,在全球一些发达经济体面临1982年以来最高水平通货膨胀率难题的同时,中国经济不仅巩固了增量,也稳住了态势,物价总体温和上涨,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稳中有升。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萨迪娅•扎希迪观察到:“中国是世界上极少数没有受到高通胀困扰的大型经济体之一,且利率水平目前维持低位”。再看安全。去年,在不少国家陷入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能源供应保障总体平稳。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装机容量历史性超过火电,既体现了双碳转型的新进步,也带来了能源自给能力的新提升。还有重点领域风险处置。一国经济运行,总会遇到“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近几年,为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目前中国政府债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游偏下水平,保交楼进展明显,350万套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已交付超过300万套,稳定了市场预期。动力足、活力强、底盘稳,“个头”越来越大、“筋骨”越来越强的中国经济,怎会态势不稳?!事实充分表明并将继续表明:一切杂音改变不了中国经济的回升向好态势,改变不了国际社会有识之士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中国德国商会最新调查结果显示:91%的德国企业计划继续在中国开展业务,54%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两年增加在华投资。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表示:中国经济和企业在过去两年中提高了韧性,制定了应变计划,2024年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一些惊喜”。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4年至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持续高于全球增速,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增速,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中持续位居前列。理胜则事明。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当前存在一些周期性和结构性挑战,但只要尊重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就会不言自明:中国经济始终充满活力和韧性,仍将持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强有力引擎。2、超大规模市场的活力与潜力只会让“看空”者落空
3月2日 下午 6:21
其他

2023,这份民生答卷请查收

集采药价降了、基本养老金涨了、家门口的绿色越来越多、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了……202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聚焦民生关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民生保障有力有效。这一年的民生答卷温暖人心。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驻村生活日记②】涝能排、旱能灌,高标准农田真给力!

民以食为天。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近年来,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推进,实现从量到质的“双提升”。截至去年底,全国已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高标准农田长啥样,如何实现高产稳产?记者来到河南商丘市大侯镇田间地头一探究竟。先看视频,给眼睛做个SPA~五月中下旬,豫东地区小麦正处于灌浆期。来到麦田,平整连片的翠绿色煞是喜人,与尽头的农家小屋相映成趣。记者注意到,硬化道路与麦田间,有着一条连贯的深沟——大约一人高、一车宽。乡村农田景色。另一个角度看高标准农田。深沟是干吗用的?“这是排水沟。它一头通向地里一条条有序分布的小水渠,像是人体的毛细血管;一头连着附近的河流,像是人体的大动脉。河、沟、渠相连,共同组成完整的排水系统。”虞城县农业农村局驻村第一书记李明泽说,过去,沟渠不畅是农田淹涝的重要原因。‘渠相连、涝能排’,正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重要环节。涝了能排,旱了也得能浇。记者走近麦田间的一眼深井,看到井上面还架着一台电箱。“别小看这个铁盒子,地下埋着许多输变电线路、输水管道,在这一按键就能自动作业。这些水井有大约60米深,天气炎热、久不下雨,全靠水泵抽水灌溉。”李明泽说。防灾减灾对农业生产十分重要。在麦田间,除了水利设施,还配套有墒情监测站、气象预报站等,这些“农家好帮手”帮助乡亲们提前做好灾情防范,下雨前清理沟渠,刮风前加固设施,做好防灾减损。气象技术助力农业生产。高标准农田跟以前还有啥不同?“你看咱们来时的路,过去,这些全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成了‘水泥路’,根本没法下地干活。而现在有了正儿八经的水泥路,加上机耕路、砂石路,有了这些,现代化农田才方便进田作业,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李明泽说。听村民说,以前地里都是土路,有村民想过修路,可大家意见不统一,也凑不出那个钱。“多亏好政策,出钱给大家伙儿修路。村干部仔细宣讲修路的好处,乡亲们听了都很高兴。现在路修通了,不管出趟门还是下地干活都方便多了。”提起道路变化,村民吴大爷十分高兴。“除了这些看得见的设施设备,还有土壤调理剂这个‘宝贝’。它能有效地改善土质,增加有益菌群落,防止庄稼病害发生,提高抗性,同时还能促进根系生长,让庄稼实现高产增产。”李明泽说,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在高产年份,一亩地能出一千四百斤小麦,比以前能高出一两成。记者了解到,当地多年前就开始推进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在财政、金融、农业等多方面支持下,一批更高水平的高标准农田正在加快建设。今年,我国将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文/屈信明、李昊洋联合出品: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本期责编:冯华、杨彦帆
2023年5月24日
其他

小经说经济 | 外贸外资,保稳提质势头好

版作者:杜海涛、罗珊珊本期主播:罗珊珊本期责编:冯华、罗珊珊
2022年8月12日
其他

小经说经济 | 实体经济,恢复向好韧性强

版作者:李心萍、韩鑫本期主播:李心萍本期责编:冯华、罗珊珊
2022年8月11日
其他

小经说经济 | 大国粮仓,稳产优供根基牢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前不久,希望的田野传来丰收喜讯: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948亿斤,比上年增加28.7亿斤,增长1.0%。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今年夏粮小麦增产丰收实属不易,是在遭遇罕见秋汛后的抗灾中夺丰收,是在历史高点上的高位再增产。夏粮“丰收答卷”成色如何?背后的成功密码是什么?下一步如何压茬推进秋粮生产,确保全年粮食丰收?着眼长远,怎么把大国粮仓的根基夯得更实?请看本期“小经说经济”。原文刊发于7月24日《人民日报
2022年8月10日
其他

小经说经济 | “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前不久,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这个正增长可以说是来之不易。如何看待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怎样应对新挑战、抢抓新机遇?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活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看本期“小经说经济”。原文刊发于7月23日《人民日报
其他

信息无障碍,让老年人、残疾人也能乐享智慧生活

打开手机软件,系统开始自动读屏:“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0点32分。”熟练点击操作后,“90后”视障小伙吴涛微微一笑,“通过触感辅助,还能快速滚动调整时间。”说话间,便设定好了半小时后的闹钟提醒。这份便捷自如的背后,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无障碍触感设计。通过精细的触感设计,让视障人员“触摸”到界面元素,可以快速感知不同控件。无论是快速定位未读消息,还是随时进行音乐切换,都能让他们有更优质的使用体验。信息无障碍,正让智慧生活更有温度。前不久,第32个全国助残日到来,“科技助残,建设无障碍环境”成为题中之义。当前,我国信息无障碍建设进展如何?如何提升无障碍普及率?经社君进行了采访。01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开通远程视频模式,为残障人士提供贴心电信服务;“一键订票”“一键叫车”,流程简化让残疾人士也能乐享智慧生活;语音播报、内容朗读等新功能相继上线,助力特殊群体共享信息化成果……近年来,信息无障碍建设加快推动,一个个新产品新功能竞相推出,在全行业形成信息无障碍建设的强大合力。
2022年5月20日
其他

小经直击 | 当了一个月志愿者,“小阿姨”不害怕了

一位好厨师,不但能温暖人的胃,还能温暖人的心。在街坊邻居们眼里,小阿姨就是这样的厨师。小阿姨姓崔,上海人。她的“小阿姨菜饭店”门脸不大,就开在虹口区自家小区门口。邻居们经常去店里吃饭,都习惯叫她小阿姨。不过,当了三年老板娘,连她自己也没想到,有一天会去当社区志愿者。小阿姨的志愿者日常,请戳视频↓↓↓视频制作:本报记者赵丹彤“说来不好意思,起初是因为害怕。”3月底,小区通知要封控。由于楼栋里有阳性感染者,小阿姨不敢回家,可留在外面,又该住哪儿呢?她找到北外滩街道鸿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世,“要不让我住居委会吧,我给你们帮忙。”小阿姨和居委会干部、志愿者们合影,右一为北外滩街道鸿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世。本报记者邱超奕摄听完这话,陈书记没点头,也没拒绝,因为此刻她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1100户、2800多人,分散在5个小区,就我们8个人管。”一个多月来,陈书记的嗓音一直沙哑着。千家万户、千头万绪,平日里都忙得脚不沾地,更何况这种“战时状态”。“我看着他们都累。”小阿姨心疼地摆摆手,“光说核酸采样,贴码、填表、叫人,哪样不要花时间?早上8点半做核酸,居委会5点多就得起床准备。”做核酸只是开始,搬物资、清垃圾、接电话、组织感染者转运……看了两天,小阿姨看不下去了。“他们一天就睡4小时,累得话都说不出。我必须得做点什么。”就这样,小阿姨主动当起了志愿者。一开始,她从最简单的事做起,帮着维持核酸采样排队秩序。到如今,她已经跑遍每个小区的单元楼。谁要送快递、谁家要配药、谁家是独居老人,她清清楚楚。因为疫情,小阿姨暂时关了店,不过,她又以另一种方式继续“营业”。忙到中午12点,小阿姨钻进居委会办公室的小厨房。“居委干部几乎吃不上热饭,喝点汤总归舒服些。”香菇木耳切丝,倒油炒香,加些开水,再打8个鸡蛋。一入锅,金黄的蛋花四散开来。小阿姨在居委会厨房做香菇木耳蛋汤。本报记者赵丹彤摄“喝进嘴里,暖到心里。”陈书记动容地说,这一个多月,大家工作上没准点,有时下午4点才吃午饭。小阿姨的汤热了冷、冷了又热,她希望每个人都能喝上。“她成了我们的大家长,有时我们受了委屈,回来直掉眼泪,小阿姨总是上前安慰。”小阿姨在给居委干部送热汤。本报记者赵丹彤摄“拿自家店里的东西送给大家吃,舍得吗?”“我宁愿他们多吃点哦,吃越多越好。”小阿姨看着大家,开心地笑了。正说着,一批新的“蔬菜包”送到。小阿姨赶紧起身,去小区分发物资。现在,这里每个小区都有了二三十名志愿者,服务居民的队伍逐渐壮大。小阿姨在为社区居民分发蔬菜包,每框菜有30多斤重。本报记者赵丹彤摄这几天,小阿姨经常穿着“大白”,在一栋老楼里爬上爬下。“5层的住户有慢性病,平时送药要多留心。”她气喘吁吁地说。很少有人知道,楼上就是她自己的家,但她一次也没去打招呼。“现在您不害怕上楼了?”记者问。“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居委会干部天天都上楼入户,现在社区需要我,家人也支持我,我还怕什么!”她说。文/邱超奕、赵丹彤本文责编/冯华、罗珊珊↓↓↓更多精彩文章小经直击
其他

小经直击 | 中央企业全力支援上海抗疫

“在上海疫情防控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国资委组织中央企业全力支援上海抗疫,多家央企紧急集结,援建方舱医院、增援医疗队伍、助力核酸检测、运送保供物资,为上海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力量。争分夺秒,奋战在建设现场方舱医院对落实“四应四尽”、推动实现社会面清零至关重要。为尽快缓解方舱医院资源紧缺,一批央企火速驰援,争分夺秒,彻夜奋战在建设施工一线。凌晨时分,上海临港F16—02地块方舱医院建设现场灯火通明。紧急调运4万平方米帐篷膜;数百台大型机械开进工地……接到任务后,中国五矿所属多家单位、上万名建设者闻令而动。4月19日,隔离区、安全区、医护通道施工完成;20日,临港2号方舱医院A区、C区达到交付条件;22日,医院B区和D区也达到交付条件。目前,上海临港方舱医院已迎来首批感染者入住。“工期紧、任务重、物料多。”直面挑战,中铁十五局集团援建队伍连昼夜、战高温、斗风雨,保质保量建设完成9个方舱医院和隔离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青浦高新方舱医院、松江九里亭街道隔离点……从4月7日至27日,中铁十五局集团人员投入近3000人次,累计建设和改造面积7万多平方米,布设床位7500多个。他们创新运用“十字形”隔断连接床铺,既符合防疫要求,又增加私密性和床铺数,还提高了方舱医院和隔离点的改造效率。4月21日,上海市青浦高新方舱医院,中铁十五局的建设者们正在进行舱内配电箱及线路的最后检查。方舱医院不光要建房子,还得通水电。4月5日晚,中国电子旗下中电二公司成立的党员抗疫突击队走进上海规模最大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他们肩扛手提,将一卷卷线缆、一个个面板安装到一张张床铺,累了索性就睡在现场。4月5日,中国电子旗下中电二公司突击队成员在为方舱医院床位以及用电点位配电。三天两夜,突击队员共完成近5000个用电点位的放线布线、50余间医护工作站的水电安装,总面积8000余平方米,有力支持了方舱医院顺利开舱。白衣为甲,坚守在救治一线在国务院国资委统一部署下,来自7家央企、11家医疗机构的319名医护人员,从四面八方逆行出征,共同组成中央企业援沪医疗队。中央企业援沪医疗队总领队、中国电建黄河三门峡医院院长涂学亮介绍,这11支队伍正全力投入虹口区医疗救治,其中118人进驻场中路方舱医院,132人进驻上海市第五中学方舱医院,还有69人接管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若干病区。涂学亮在上海市第五中学方舱医院。“出征那天,没说什么豪言壮语,但请战书上的一个个红手印,分明能看出大家的医者仁心。”回忆起半个月前,涂学亮深为感动,主动请缨的人里,有两个孩子的母亲,有三次支援抗疫的“老兵”,也有刚参加工作的“00后”。对付奥密克戎变异株,中央企业援沪医疗队有独特优势。“很多人都有援鄂和国内其他地区以及海外抗疫的经验,考虑到上海老龄化程度较高,我们在队伍配置上做了精心安排。”涂学亮说,医疗队里有中医、重症、麻醉、呼吸、急诊等专业医护人员,此外,央企还有较强的资源调配能力,比如航天中心医院带来了急救监护设备,中核集团总医院带来了负压救护车。目前,场中路方舱医院和上海市第五中学方舱医院已经实现“出舱大于进舱”。这一积极变化,得益于央企医疗队各显其能,迅速形成合力。“我们航空总医院的院感专家杜长丽结合方舱医院实际情况,不到3天就拿出了完善的感控制度流程。”航空总医院副院长周庆明介绍,医院还带来了航空工业集团的先进管理经验,“护理部主任王晓莹担任场中路方舱医院物资组组长,把后勤补给管理得有条不紊,从不打乱仗。”4月13日,航空总医院援沪医疗队抵达上海。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副院长曾静介绍,第五中学方舱医院由7家医院共同管理,核工业四一六医院的肖天科担任方舱医院外场总协调,从给医院补充打印纸,到给医护人员排班、对接入院出院,事无巨细,工作井井有条,明显提高了各医疗队合作水平。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和萍矿总医院的医务人员在上海市第五中学方舱医院核对康复者出院信息。核工业四一六医院的医务人员在教上海市第五中学方舱医院的新冠感染者跳操。“我们全体队员目标一致,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帮助上海早日结束疫情,早日恢复繁荣生机。”涂学亮说。主动作为,奉献在保供前沿核酸检测结果是制定防疫策略的重要依据。为尽快提升上海的核酸检测能力,国药集团上海捷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迅速响应。3月15日,满载PCR扩增仪、生物安全柜、核酸提取仪等实验设备和气膜建材的大卡车开进松江区九亭镇的一处厂房,打造出一套“长城”气膜核酸检测实验室。“现在,这里的核酸检测能力达到每天5万管,我们在徐汇区还建有一所方舱实验室,累计检测量已达上千万人次。”上海捷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小凯说。国药集团作为中央医药储备单位,在上海医疗物资紧缺时冲锋在前。在核酸检测一线、冷链物流车上、配药送药门店……到处可见国药人的身影。目前,国药集团所属国药控股全采中心已累计向上海供应各种口罩、抗原检测试剂盒、防护服等物资超过2亿件。在沪500余家国大药房、复美药房坚持24小时营业,保障居民用药需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民航从各地运来宝贵物资。截至4月26日,南方航空设立专门柜台、开通货运绿色通道,累计执行援沪包机任务航班28架次,从长沙、广州、武汉等地运送防疫物资109.35吨。4月15日,南航湖南分公司多架客机依次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起飞,运送湖南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驰援上海。一座超大城市的运转,能源保供必不可少。“作为一名党员和央企员工,关键时刻必须走在前、干在前。”中国石化上海香山加油站站长季付荣,已经带头在站内驻守一个月,为防疫保障车辆提供24小时加油服务。目前,中国石化上海石油的在营加油站达430座,在营率75%,封控期间累计为专用车辆加注能源119万次。为保障居民用电和生产用煤需要,国家能源集团煤炭经营华东公司勇挑重担,克服资源紧张、居家办公等困难,千方百计落实煤炭保供。“一季度,华东公司累计向上海区域供应煤炭271万吨,同比增长21%。3月份,华东公司向上海地区供应煤炭100万吨,占全市煤炭耗量的25%,环比大幅增长35%。”国家能源集团煤炭经营华东公司总经理刘永飞说。4月20日晚上8点,国家能源集团煤炭经营华东公司上海销售部经理王潇,在家中通过视频网络与客户沟通。文/邱超奕本文责编/冯华、罗珊珊↓↓↓更多精彩文章小经直击
其他

小经直击 | 上海封控区的居民区书记,一天咋度过?

居民区是上海市抗疫的一线,也是民生保障的最后“一百米”。封控区居民区书记一天的工作是怎样的?居民的基本生活物资、看病问药是如何保障的?4月29日,记者到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安东居民区居委会跟踪采访。一夜春雨,乍暖还寒。4月29日,早上8点的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安东居民区主干道上已经有几名身穿“大白”的医护人员在准备检测试剂和防护工具,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员核酸采样。安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汪文卿带领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在协助医护人员做好核酸采样的最后准备工作。早上8点半,核酸采样正式开始。居民陆续下楼,登记信息,采集咽拭子,然后回家。在居委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协助下,采样工作紧张有序,没有排长队,也没有发生人员聚集。居民排队做核酸采样。本报记者申少铁摄“我们在小区中心的主干道上均匀安排了三个采样点,方便居民下楼采样,尽量减少聚集。”3月28日,安东居民区开始封闭管理,一个多月以来,汪文卿已经不记得做了多少次全员核酸检测。安东居民区有3200多名居民,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达1029人。目前,安东居民区共发现感染者72人。“在做好管控工作、防止疫情蔓延的同时,保障好居民的基本生活,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使命。”汪文卿说。“家里的药只能吃一个礼拜了,希望你们能帮忙配点药。”9点半,来自低风险楼的70岁的徐大妈带着病历本来居委会寻求帮助。“我们给您登记上了,尽量早点安排志愿者去医院配药。”汪文卿对徐大妈说。徐大妈到居委会要求配药。本报记者申少铁摄“目前,小区居民配药的需求很大,但医院配药的额度有限。”汪文卿说,社区医院给安东居民区的额度一次只有30人,每周1到2次。居委会将登记的居民进行排队,优先给急需的人配药。上午10点多,还有一些居民没有下楼采样。与往常一样,居委会工作人员都出去帮忙“喊楼”。三间狭小的居委会办公室里只剩下汪文卿一人值班。他的手机、电话、微信响个不停,大多是居民的咨询和街道的任务分配。汪文卿与“喊楼”的志愿者合影。本报记者申少铁摄“昨天全员核酸检测发现小区里有两例阳性,今天下午要完成感染者和密接人员转运。”汪文卿接到了虹桥街道的电话,眉头一紧。他赶紧打电话通知感染者所在的居民楼“楼长”,安排管控措施。之后,打电话给两名感染者和家属,要他们准备好生活用品,以便下午转移。上午11点,汪文卿来到居委会活动室,安排三名名志愿者给特殊居民送爱心物资。活动室内整齐码放了几堆物资:有的是爱心超市给高龄老人捐赠的蔬菜包,有的是爱心企业给残疾人捐赠的水果,有的是民政部门给低保户发放的物资包……三名志愿者麻利地把物资搬上电动单车,快速驶向各个楼。“小区有194名80岁以上的老人、169名残疾人、22户低保户、60名大重病患者和7名孕妇,他们是我们重点照顾的群体。”汪文卿说。志愿者在给居民运送物资。本报记者
其他

小经直击 | 为了核酸检测,他在车里住了1个多月

点击“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可以订阅哦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记者想讲讲上海抗疫中一个普通劳动者关于核酸检测的故事。打开车门,放平后座,盖张毯子,这便是“床”。再往驾驶座位下塞个盆、上面挂几件衣服,这便是“阳台”。在这么个腿伸不直、腰转不开、头抬不高的地方,李威已经“住”了一个多月。李威把车停在实验室门口不远处,驾驶室变成了晾晒衣服的“阳台”。
其他

权威访谈 | 张伯礼:发挥中医药优势,提升救治能力

当前,上海市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通型病例和重症、危重症病例开始增加。两年多来,中医药一直在我国救治新冠肺炎感染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市在本轮疫情防控中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独特优势。中医药救治效果如何?怎样更好地救治老年感染者,提高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能力?经社君在上海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张伯礼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对无症状、轻症感染者中医药干预后疗效良好
2022年4月27日
其他

小经直击 | 实地探访,上海部分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状况如何?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地区合作交流的龙头,也是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节点。为推动部分企业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有序恢复生产,近日,上海市印发《关于开展重点企业保运转的工作方案(试行)》,确定首批666家重点企业“白名单”,并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当前,部分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状况如何?怎样严格落实防疫?产业链供应链是否顺畅?记者进行了采访。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
2022年4月27日
其他

小经直击 | 方舱医院里,还有这些“蓝朋友”在守护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收治了约5万名感染者,是上海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这里不仅有医护人员,还有一群人也在用汗水和坚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他们就是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人员。上海消防力量全力确保“最大方舱”消防安全不失守。进驻期间,消防救援人员坚持常态化消防巡查、排查隐患、执勤值守、贴身服务,随时准备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4月11日,上海市应急管理局联合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驻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安全督查指导工作组正式入驻。“对我们来说,确保方舱安全是一场硬仗!”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桂余才说。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内有14个方舱,参与单位多、收治人数多,加上医护、工勤保障等人员,总计超过6万人。“体量如此巨大,又是临时改建、封闭管理,各种风险交织叠加,必须时刻警惕。”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二级专员饶国庆表示。直面挑战,采取有力措施——“统筹严格的安全要求和复杂的实际情况,建立机制、加强督导、落实值守、完善预案,我们付出艰苦努力,处置了大量安全隐患。”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执法监察处副处长张之崟介绍。▲
2022年4月25日
其他

中医药全方位深度参与上海抗疫

中医药一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些中医药疗法在病例的救治和康复中起到良好效果,被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成为全国抗疫的宝贵经验。上海市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全方位、广泛深度参与,显示了独特优势。在阻断病情进展方面显示独特优势
2022年4月24日
其他

专访梁万年:以快制快 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当前,我国疫情仍在高位运行,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任务仍十分艰巨紧迫。如何看目前的防疫策略?精准防控怎么做?记者采访了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坚持“动态清零”,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22年4月24日
其他

小经直击 | 上海全力保障居民生活物资供应

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上海根据疫情形势,全市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在积极支持和配合社区防控措施的同时,一部分市民也遇到了生活物资上的困难。面对群众急难愁盼,通过八方支援、团结协作,上海不断加大供应、打通堵点、提升服务,部分居民生活物资紧张局面正在有效缓解。努力畅通保供物资进入上海渠道
2022年4月24日
其他

小经直击 | 目的地上海,紧缺物资来了!

点击“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可以订阅哦图为繁忙的上海芦潮港站集装箱堆场。李
2022年4月16日
其他

小经直击 | 上海保供一线,给这些“小哥”点赞

这段时间,在上海街头,有这么一群人,无论烈日当头,还是狂风暴雨,他们骑着电动自行车,穿梭在大街里弄,为居民送去生活物资,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快递小哥”“外卖小哥”,他们为疏通抗疫供应保障的“最后一公里”作出重要贡献。记者采访了其中三位。京东快递员黄雷利:
2022年4月15日
其他

小经直击 | 探访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尽最大努力让感染者尽快康复

方舱医院在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上海已建成100多个方舱医院,床位数逾16万张。有不少方舱医院规模巨大、收治人数众多,且“进舱”“出舱”快速运转。4月12日,记者走进收治近1.5万名感染者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实地采访运行情况。
2022年4月14日
其他

【权威访谈】“动态清零”是上海抗疫最佳方案

“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团结起来才能战胜来势凶猛的疫情。”梁万年说,上海市从基层群众到基层组织,再到区级和市级政府,必须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共同防控疫情。
2022年4月11日
其他

小经直击 | 上海普陀区首批57名康复者“出舱”

点击“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可以订阅哦4月9日下午上海普陀区跨采中心方舱医院首批康复者“出舱”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记者邱超奕、申少铁在现场为您带来“小经直击”
其他

@小经跑两会 |绿色“碳”路 “绿”动未来

小经跑两会,热点看过来。“碳”路新发展,绿色向未来。沙漠戈壁,风机飞旋;江南水乡,芳草如茵……中华大地,绿色发展画卷渐次铺展。步入新发展阶段,锚定“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如何实现节能减排与安全发展?能源结构转型关键在哪?生态环境保护进展几何?本期小经跑两会,一起听听代表委员们的真知灼见吧!
其他

@小经跑两会 | 民生保障更暖心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小经跑两会|
其他

@小经跑两会| 老有所养 幸福满满

小经跑两会,热点看过来。养老齐发力,生活更精彩。
其他

@小经跑两会|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中国科技创新,正在让许许多多的“不可能”变成一个个“能”。
其他

@小经跑两会 | 就业“饭碗”端得更稳

小经跑两会,热点看过来。就业连民心,招招都精彩。
其他

倒计时!你的“个税”信息全了吗?

首先是三类人群不需要办理汇算清缴:一是纳税人需要补税但综合所得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的;二是纳税人年度汇算需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三是纳税人已预缴税额与年度应纳税额一致或不申请年度汇算退税的。
2019年12月23日
其他

【观点】聚焦产业脱贫 政企需要牵手同心

扶贫并不是有钱就能干好的简单事,企业家扶贫要扬长避短,聚焦在产业链上带富农民。对于企业家的短处,政府应及时补位。政企牵手同心,各展所长,才能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其他

【聚焦】人民日报整版探问今年经济预期(内附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结果)

年我国物价水平仍将较为温和,CPI同比涨幅仍将低于3%的政策目标,更谈不上是高通胀。“物价运行整体温和,一方面为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也为宏观政策操作留下灵活余地。”
2018年3月26日
其他

【第一时间】中美贸易战,权威部门有话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在具体反制行业或产品的选择上,鉴于美国的农产品、运输设备(飞机、汽车)、服贸等出口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高,中国可以对这些产品提出反倾销调查或提高关税。
2018年3月23日
其他

很快,这些新部门将走进你的生活

主要目的:为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2018年3月14日
其他

【独家解读】七大要点!学懂弄通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上明确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学懂弄通并贯彻好这一思想,是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2017年12月20日
其他

【现场】记者见证在建规模世界第一大水电站开工

虽说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全面建设,但在建设者的眼中,它还是个“宝宝”。为了促进“宝宝”健康成长,数以万计的技术人员、施工人员付出大量心血,攻克了一系列的世界级的技术难题。
其他

【关注】线上学英语,外教口音真奇怪

随着“互联网+”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在线教育越来越火。通过互联网平台,利用碎片化时间充电学习,已成为人们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名师一对一、VIP课程定制……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和广告宣传让人眼花缭乱。
其他

【人物】我为“天眼”调焦距

“除了观察电脑上显示的数据外,我还要通过听机器的声音来判断它们是否运转正常。比如,如果机器运转正常的话,它的声音听起来是比较平稳的。如果听到减速机发出很大振动声响,那就一定有异常。”潘高峰说。
其他

【观察】从医学生到医生,路有多长?

中日医院副院长姚树坤说,实施同等条件同等待遇,奖金基本工资严格实行同工同酬。本院住院医师的待遇由医院承担。社会招收培训对象和单位委派培训对象的绩效工资,均按照本院住院医师的标准统一发放。
其他

【聚焦】找个好保姆,有多难?

随着家政行业迅速发展,找保姆不再是难事,但找个“靠谱”保姆并不容易。保姆与雇主之间容易产生什么矛盾?为啥好保姆难寻?未来该如何规范家政服务业的发展,让“保姆”这个行当吸引更多人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其他

【独家·人物】他们,让C919更强壮

采访间隙,赵峻峰时常被电话打断,说的都是技术名词。趁喝水的间隙,他又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齿条零件图,和几个年轻人讨论几句。旁边还立着一个白板,板上不知道是谁写的一句话:“航空强则中国强。”
2017年7月31日
其他

【热点】出门不带钱,你能走多远

近来,在一些地方,医院挂号、公交地铁、停车缴费等也开始尝试手机支付。这些新场景下,“刷”手机的消费感觉究竟怎样?“一机在手,行遍天下”能否成为现实?我们近日进行了一番亲身体验。
2017年7月31日
其他

【揭秘“超级工程”】八达岭长城核心区地下102米,正在建世界上最深的高铁车站

“一号斜井转弯超过80度,二号斜井转弯超过135度,盾构掘进机这种动辄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庞然大物,无法在这么小的区域内完成如此大角度的转身。所以,这个隧道就只能采用爆破法。”代龙震说。
2017年7月31日
其他

【锐评】游学之旅莫变购物之旅

今夏,一位朋友带着孩子参加了美国某游学夏令营。出发前,旅行社工作人员说,这趟游学不仅能到哈佛、耶鲁等名校参观,还能在一些知名教授的课堂旁听,近距离感知国外高校,绝对物超所值。
2017年7月28日
其他

【人物】给“复兴号”做体检的“90后”

从地沟里出来,刘玉冰浅蓝色的工作服被汗水浸成了深蓝色,眼镜上也结了一层雾,他擦了擦满是油污的手,笑着说:“我们有句话,叫‘晚7点到早8点,修车人想着坐车人多一点’。”
2017年7月28日
其他

【关注】暑期花大钱出国游学,真的值吗?

如果一家机构在价格上有明显优势,家长们需格外警惕,不排除该游学机构在某些方面打了“埋伏”。毕竟,品质才是游学的保证,打着优惠的幌子提供低端的游学服务,会使原本美好的游学失去真正意义,消费者得不偿失。
2017年7月28日
其他

【关注】这是一个被遗忘的特殊群体,植物人该到哪里去

“我已年近70岁,有时也会生病,照顾自己都难,实在无力照顾儿子。”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居民老赵对记者说。老赵的儿子小赵9年前因车祸变成了植物人,除了最初几个月在医院救治,一直在家里护理。
2017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