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撒娇的人,到底有多爽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1.
前不久,我写过一篇文章《撒娇?我也想,但是不能》。里面讨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撒娇”的背后,其实是一种能力,一种高级的能力。
于是,很多读者给我留言问:怎么学会撒娇?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不简单。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到底如何学会撒娇。
2.
会撒娇的人,到底有多爽
在众多读者的留言中,绝大多数的读者,面对“撒娇”这个话题,都是各种迷思和无奈。颇有一种“有力使不上”或者“不知道往哪使、跟谁使”的感觉。但是,也有少数人,他们撒娇的能力,真的让人羡慕。
《撒娇女人最好命》里那个“你怎么可以吃兔兔”的女孩,用撒娇的方式,把男朋友哄得团团转,百依百顺,柔声细语,为自己鞍前马后,心甘情愿。
而“不会撒娇”的周迅,只能靠“真爱”死扛,一直处在有话说不出、生闷气、不开心、“我喜欢你,你怎么能看不出来”“你怎么可以不懂我”“既然你看不出来,我就一走了之”之类的极其不顺畅的情绪中。
只有靠“主角光环”加持,“真爱无敌”才能扳回一局。
既然撒娇的人生这么爽,当我们撒娇时,到底卡在了哪里?
3.
影响我们“撒娇”的五种常见心态
第一,自己不值得。
很多不敢撒娇的人,其实骨子里认为自己“不值得”。
认为自己不值得被老公捧在手心里;不值得被老公无条件地宠;不值得享受更舒服的生活、更好的条件、更轻松愉快的感受。
这源于自己的低价值感。我们要看到这一点,坚定地认为:不管我有什么缺点,有没有成就,工资挣多少,长得够不够漂亮、帅气,是不是足够讨人喜欢……不管外界如何评判,都不重要,我都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我的价值,是跟随我本人而来的,和其他任何附加在我身上的东西,都没有关系。
第二,不敢伸出自己的需求。
无论我们受到的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几乎都让我们朝着“更独立、更能干”的标准去努力,而很少有人教给我们“伸出自己的需求”。
普遍的观点是,自己“应该”有能力搞定自己的事情,做一个足够“乖”“少惹事”“很能干”“不麻烦别人”的人,才是应该的。
“自己搞不定,伸出需求”就是“求别人”,“求别人”是可耻的。
然而,脆弱,也是一种力量。可以示弱的背后,其实是对自己更加的自信,也对对方更加的相信。
尝试把自己的需求伸出去,你会发现,麻烦别人,不仅不会让别人讨厌你,而且还会迅速拉近你们的关系。
第三,对方靠不住。
出于“自己不能麻烦别人”,以及,认为“对方靠不住”的想法,往往让我们自己先去尝试默默消化和自行努力。
对方是不是真的接不住?我们其实并不知道。
让我们公平地假设,对方有可能接得住,也有可能接不住。但是,我们不去预设对方的立场。
而实际情况中,我们往往预设了立场:对方接不住,我只能靠自己。
在这个“默默自己消化和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其实一直在积累对对方的情绪。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很多事情,当我们终于“憋不住”,不得不和对方说的时候,其实已经到我们忍耐的极限了。
说的时候,已经伴随着巨大的情绪,并且,情绪很可能已经大过事情本身。
这种情况下,不预设对方立场,我只表达我想表达的,让事情是事情,而不是情绪。很重要。
第四,被情绪占据。
被情绪占据,已经不在说事情,而是在说情绪。
当情绪来时,和情绪保持距离,不被情绪占据,很重要。
所以,当情绪来的时候,我们需要引入的第一个觉知就是:我现在有情绪了,我看着我的情绪。
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了一个机会,和情绪保持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里,我们得以抽身出来,不被情绪占据,看看,情绪之外,我们本来想要说的是什么事情。
第五,已经不再说事情,而是在攻击对方。
当你陷落情绪时,你原本的目标就完全不存在了,你已经看不到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当你开始攻击对方时,对方就很难为你做什么了。
当这个时候,你俩就会开始一组“反攻战”。
撒娇?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永远把目标锚定在客观事情上,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而攻击对方。
4.
很多人所谓的“撒娇”,其实没有真的撒娇,而是“憋着一口气”地试探。
比如:我就是觉得你这个人靠不住,肯定不会满足我。好,我“勉为其难”撒个娇,就等着看你反应。这个时候,如果对方的反应稍有不适,你其实心里就会好像“终于等到了时机”“可让我逮到了机会”“你果然这样”,然后,我们自己立马爆炸了。
反过来,你“憋着一口气”式的试探本身,对方也一定能感觉到。也就指望不上他还能做出什么让你欣喜的反应。
也许,这种“撒娇”本身,你就没想过能成功。
“撒娇失败”,是你潜意识里的期许。你既然希望失败,它就很难成功。
5.
撒娇,放得出去,收得回来
很多人不敢撒娇,源于一种深埋心底的隐忧:我倒是可以撒娇,但是,一旦我真的撒娇,如果对方接不住,怎么办?
如果我“屈尊降贵”地跟你撒娇,就是伸出我的需求,一旦不被看到,就好像赤裸的自己,被别人扇了一个嘴巴。
那会怎么样?
那么,我就会瞬间崩溃成渣渣。
也就是,一旦放出去,我就收不回来。
我放出去的情感,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对方能接住。如果对方接不住,我又收不回来,那么,这个时候,我的感觉就被彻底打散了,被打散的感觉里,有:愤怒、屈辱、恨、委屈、无力、无奈、恐惧等等。
这些被打散后的感觉,实在太可怕。
这样的感受,我自己无法消化,也无法承担。
为了避免这种自己难以收拾的局面发生,那么我的选择就有两个:
❶ 我不发出需求,自行消化,表现为“有那废话的功夫,我自己就干了”;
❷ 我先武装好自己,再挥剑指向对方,表现为“发号施令,强硬地向对方提出要求”。
这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沟通模式。
要么“忍”,要么“战”。
而,撒娇,要求我们“放得出去”,别人一旦接不住,我们又“收得回来”。
6.
“收得回来”,往哪里收?
往“自己”这里收。
这就依赖于我们有一个“稳定的自我”。
如果说,以上种种,是撒娇的“招式”;一个“稳定的自我”,才是撒娇的“心法”,是“撒娇”最稳定的根基。
“稳定的自我”,源于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看到”和“回应”。如果很遗憾,我们不是那个足够幸运的小孩,自我是破碎的,只能靠自己后天建立,我们该怎么做呢?
后天的修复,也要从不断被“看到、回应、放心依赖直至放开依赖、自我形成”这个过程入手。
并没有什么捷径。
7.
先天不足,后天修复
在咨询室中,面对“自我破碎”的来访者,我通常从两方面入手:
❶ 给予来访者积极的“镜映”,让来访者通过“镜映”,不断聚拢和看到自己的感受,形成自己不断被看到、被回应的感觉。
❷ 暂时允许来访者将我投射为“完美咨询师”,其实,这是代替“完美父母”的形象。并且,让来访者经历一个“依赖咨询师”到“慢慢抽离、减少依赖和开始自我满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来访者适度受挫,逐渐打破来访者投射在我身上的“完美咨询师”的形象。
经过这两个阶段,来访者的自我开始形成,并且走向独立。在生活中,将这个模式不断复制和巩固,一个稳定的自我,开始形成。
8.
后天重建“自我”,不会容易
如果没有走入咨询室,该如何去做呢?
没有走入咨询室,靠自己去建立,仍然要经历这个“被看到、被回应、放心依赖、放开依赖、自我形成”地这个过程。
具体如何做?
首先,你要非常有意识地意识到:建立一个“稳定的自我”,这很重要。
这个意识是两个层面的:不仅从理性上认识到这个问题,还要从感受上认识到这个问题。
其次,既然父母没有给到我们应有的“看到”,我们又没有机会走入咨询室修复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要从身边人中,去寻找“镜映”——也就是,被看到的感受。并且,有意识地积累这种“被看到”带给我们的积极感受。标记它,感受它,内化它,记住它。这很重要。
然后,从这些不断被标记的“被看到”的积极感受中,获得积极的力量,带着这个力量,尝试去整合自己。这里整合的,不只是“好”的方面,还有看到自己那些“不够好”的方面。通过这些整合,尝试去聚拢和形成一个“自我”的形象。
最后,在生活中去巩固。不断地尝试去标记自己“好的感受”和“坏的感受”,不断进行整合,让自己更加全面、丰富、真实、夯实和稳定。
这里我特别想说的一点是:后天完全靠自己努力去建立一个稳定的自我,不会容易。
你要有心理准备。
对于自我的改变,你都应该有心理准备,那一定不是你看了一篇文章就能“恍然大悟”的事情。我们过去几十年的生活经历,让我们形成了心灵上的一个黑洞,我们应该给自己多一点的时间和耐心。不放弃,多尝试,多努力。别无他法。
9.
我是学会撒娇了,可是对方真的不行,怎么办?
当然,你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先领悟了“心法”,又熟练了“招式”,你终于学会了撒娇。
但是,那个你曾经担心的问题:如果我学会了撒娇,但是,对方就是接不住,怎么办?
还是有可能真的会发生。
没错,我们撒不撒得成娇,确实和对方有关系。
会不会撒娇,是我们的事;两个人的相处中,能不能撒得成娇,就是双方的事了。
如果不是你的问题,那这取决于对方是不是可以让你依赖,以及,对方是不是具备“可以承受别人依赖自己”的能力。
关于“依赖”,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想了解,我们可以在下一篇里,继续讨论。
作者:三木水 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硕士,浙江大学学士,主攻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取向,带你从心理学看透世间万象。
预约咨询,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