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抑郁,是矫情吗?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我的孩子逐渐进入了青春期,写文时也吸引来一些读者,最近半年,我接触到越来越多有青春期问题的家庭,看到了不少青春期孩子的状态。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孩子的父母内心有很多的“误解”和“羞耻感”,以及对孩子的不接纳,和一种想要撇清的心态。我非常想要给这些“青春期孩子”一些辩护和正名。
1.
青春期式抑郁
我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这些青春期的孩子们,大多有抑郁的倾向。抑郁这个词,在大众眼里是一个很可怕的词,似乎是和“精神病”画等号。然而,那是过去几十年里普通民众对于这个概念的误解。我看到的抑郁,往往是和善良、敏感、聪明画等号的。
首先是善良。抑郁在心理学上的概念,是向内攻击。说得大白话一点,就是当一个人面对不如人意的事件时,绝大部分人会找客观原因,认为是周围的人或事的责任,很多人在遭遇痛苦的时候会认为是别人的错,让周围的人为此负责,这就是向外攻击。而抑郁的人,会认为无论自己的痛苦还是他人的痛苦,都是自己不够好。这就是自我攻击。
我无意在这里讨论攻击应该向内还是向外,我只是想要表达,向内攻击的孩子,往往都很善良,不会故意伤害他人。这样的品质,在未来的社会里,是共赢的基础——当然,能够活下来,并获得那个合作者的位置是重要前提。
其次是敏感。有些人都会疑惑,一件小事情而已,怎么就引起某些人巨大的痛苦了?其实这就是一个感受阈值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人们对于肉体疼痛的耐受是有很大的差别。同样的肉体压力,有些人几乎没有感觉,而有些人无法忍受。其实,情感上的感知也是一样的。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能够敏感的触碰到关系中的抗拒、尴尬、厌恶、喜悦等,而也有一些人对此毫无知觉。
能够获得更多的感知信息,能够更加敏锐地窥见这个世界的样子,本身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只不过青春期的孩子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驾驭因这些信息随之而来的那些纷繁复杂的情绪。无法合理应对,这份敏感给了他们比普通孩子更多的困扰。然而,等他们成年后,学习到了足够的本领来应对,这份敏感会成为他们最大的财富。
第三是聪敏。这样的青春期孩子往往是特别聪明和敏锐的。试想一下,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一个成天事不过心的人怎么会抑郁呢?
这个世界充满着痛苦和不公平,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就算步入了人类文明社会,我们的世界仍然充满着残酷的竞争和暴力规则,近期美国对华为的打压,法国在非洲的掠夺导致的马里屠村事件,无一不证明这文明社会背后的残酷规则。至于小的方面,如果我说,不健康的家庭关系里充满着父母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倾轧,满满都是失败者的血泪,你们相信吗?
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陷入抑郁,一定是Ta强大的思考能力让Ta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真相,然而无人带领,无法靠自己把这一切做出整合的结果。
2.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请勇敢站出来
我接触过一些休学、自残的青春期孩子,我也看到他们的父母最初遮遮掩掩,不敢告知于人的羞耻感,以及孩子们感受到自己不被父母所接纳的愤怒和痛苦。
我有很强烈的体会,很多人说青春期孩子的痛苦来自同学和老师的种种言行,但最终是指向父母——毕竟,我们一生都是在重复童年;毕竟,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只有父母才会重要到足以引起情绪反应;毕竟,他们休学、自残等,最终都只是为了赢回父母的关注和爱。
如果家里有一个抑郁的孩子,一个自残的孩子,或者一个休学的孩子,请仔细想想,父母的颜面,和孩子的将来哪一个更重要?当父母们否认孩子的症状,拒绝在亲戚朋友同事面前承认自己孩子的现状,并以此为羞耻的时候,那个善良、敏感、聪明的孩子感受到了什么?
我可以很确定地说:当父母为他们而羞耻的时候,他们感受到的是自己不被父母接纳,被父母嫌弃。更进一步,那就是死亡本身。这样的情形下,Ta如何能不绝望,如何还能对这个世界有信心?Ta又从哪里得到力量去变好?
如果父母能够在这个时候幡然醒悟,放弃自己虚假的面子,勇敢的站到孩子身边一起面对,倾听、理解、接纳、并成为Ta坚强的后盾,关系与生活都会变得完全不同。因为青春期的孩子们,自己身上就带着一个小动物欣欣向荣的生命力,只要给Ta一点阳光,Ta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继续生长。
我曾经听一个16岁的休学女孩说:“只要父母在我身后,我就可以面对这个世界所有的痛苦。”
曾经因为害怕周围人的眼光而不敢出门的她,慢慢地能够去做那些之前她不愿意做的事情,也愿意在这个九月重新走入校园。
那个善良、敏感、聪明的青春期孩子,ta是最好的孩子。去看到、理解、接纳和陪伴Ta吧,一切都会不一样。
我是一个肿瘤科医生,也是一个妈妈,2017年加入传播师计划,希望我的文字能给你温暖和力量,愿你我都能直面生活,欣然而笑。
预约咨询,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