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了“屎尿屁”之后,我们是什么样的伴侣?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1.
被称为关系中的一道坎的“屎尿屁”
这周我将正式迈入孕37周+的大门,足月了,要随时准备好发动了。
我那个朴实无华的老公,正穿着大裤衩吭哧吭哧地收拾着待产包,有一搭没一搭地跟我聊着天。
我笑话他耷拉着的那点肚腩,是二胎爹的幸福肥,要他仔细着别弯腰憋出了屁。他回应我的是老大今天还没拉臭,要不要给喂点西瓜汁。
看着他仔细地在大包的侧兜里塞进了两小瓶开塞露,我突然一下涌出了眼泪。
也是,只有他收拾待产包,才会知道我要用到什么。
生老大时,大夫交代顺产之后必须尽早排尿排便,以免引起尿液滞留,导致类似于子宫移位乃至出血的可怕事情。
护士还要求,产后第一次的尿液要接在盆里,等她们来检查。
于是我老公就端着尿盆蹲在卫生间里,吹着口哨,放着水龙头,等我排尿。进出卫生间三次之后,终于“哗啦”一声,完成任务,我俩不自觉地捏了下对方的手,相视一笑,像是什么大事成功了一样。
那时我想起我们恋爱时第一次一起外出,在宾馆的卫生间里我尴尬地满地转圈,因为我怕尿出来呼啦啦的声音影响了我精心打扮出的女神形象。
李敖和胡因梦旧照
因为那时候早听说了李敖和胡因梦的故事:
李敖终于如愿娶到了一代女神胡因梦,但某天推开卫生间门看到因为便秘而憋红了脸的胡因梦,瞬间觉得女神不过如此,便离婚了。
那时真真觉得这是一出因为“屎尿屁”引发的婚姻悲剧。
转眼,我和老公就那样大大方方地面对了人生大事件之“屎尿屁”,包括我们的,孩子的,好像也还好。
在我们十来年的婚恋关系中,坦诚面对脆弱和不足的那一刻,感觉我们彼此最亲密。
只是身边太多人的真实经历都在说,“屎尿屁”这道坎,真的不容易过。在这道坎中,“屎尿屁”也不会拘泥于实物,开始泛指于一切鸡毛蒜皮和上不了台面的事。所以在这道坎中,要么发现自己碎成了渣,要么发现老公真的是很渣:
·突破了“屎尿屁”,从前的伪装一击而碎,接着就迎来了彼此不修边幅以及不再有激情的生活,逐渐步入死水般的平淡;
·未突破“屎尿屁”,就没法打破一直“端着”的状态,仿佛总是连最真实的自己都无处安放,所以时不时累到想回归自己一个人;
·面对孩子的“屎尿屁”,那个迟迟进入不了角色的伴侣,总是在拖人类双亲抚育的进化趋势的后腿,除了换来配偶嫌恶的眼神以外,还无法体会完整真实的生命历程。
2.
共同经历“屎尿屁”,带给我们什么
“屎尿屁”,也是一种爱的共有应答性
共有应答性(communal responsiveness)是爱情心理学家玛格丽特·S·克拉克提出的概念,她说,“爱即‘共有应答性’的给予和接受”。
这好像是蛮高级的概念,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例一,
小花靠在丈夫小明的身上,下意识地开始哼唱一首最近很红的网络歌曲,歌词很俗气,调子也不上档次,小明笑着看了看小花,也跟着哼唱了起来,还把歌词套在了小花的日常行为上做了些改编,然后他俩一块笑了。俩人都感到很舒服,也意识到对方很享受这种互动,这一刻幸福感很强。
例二,
小花告诉丈夫小明,自己想放弃工作出去进修,小明对小花要放弃一份高薪工作感到吃惊,也略有些担忧,但同时,他更在意的是小花到底想要实现怎样的人生目标。最后,他表示理解,开始和小花一起寻找下一步的方向以及对未来的生活做出新的安排。
摄影/Maud Chalard
这两段互动中,便是“共有应答性”的一种体现。就是说:
当伴侣中的一方开始表达自己的需求、渴望甚至是脆弱,另一方能更关注到这其中对方想要的幸福感,进而从促成伴侣想要的幸福感的角度做出反应。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明”们,大部分的直接反应都是来一句“能不能不唱这么俗气的歌啊,换一首”或者是“好好的上着班挣着钱你出什么幺蛾子”……
这时候的他们没有共有应答性,因为他们只关注自己听到了什么以及自己需要什么,而没有关注到伴侣想唱什么、想做什么才开心。
回到“屎尿屁”的话题,它们作为人类最本真的“需求”或者是生活中真实的“脆弱”,同样也是伴侣之间的一种共有应答性的呼唤。
当我们做出一种行为,当然不希望伴侣回馈以嘲笑、拒绝、生气或者是蔑视。我们希望他们像小时候父母对我们那样,给予好奇、关注、理解和接纳,也希望能在共同面对养育子女等困难中得到对方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更希望在共有应答性中寻求一种确认:我表现出最不好的一面,也是值得拥有爱的。
于是那些成功过了这一道坎的伴侣们,在一次次的“屎尿屁”之中,确认了对方的共有应答性,然后逐渐变得紧密起来。
“屎尿屁”,也是一种高度的依恋连结
依恋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复原力因素。
太多的原生家庭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依恋形成中的问题。
而我们日常所理解的依恋,也大都与亲子关系有关。其实,在伴侣之间,依旧是有依恋的存在,这一种也被心理学家詹姆斯·F·莱克曼等人形容为“连结”。
从进化角度来看,自从大约三亿年前第一个泌乳的哺乳动物出现,一种以哺乳形式搭建的连结就出现了。直到现在,母亲们都将喂奶描述为一种非常独特的、亲密的、既是身体上的也是感觉上的一种体验。因为这将母亲和婴儿变成了特殊的统一体。
而在成人-成人的配对连结中,也有着类似的寻求亲密依恋的行为。人类对爱人的关注集中在对对方细微、客观又琐碎的各个方面。亲密感来临初时,我们大部分个体都是在头脑中构建了一种自己创造出的美好幻象,也一定尝试想让自己变得理想化,好与对方那个理想化形象去形成连结。但事实证明,浪漫关系一定会经历下一个阶段,那就是彼此理想化的破灭。
这一过程中,“屎尿屁”便接踵而来。
在伴侣双方直率地面对了这些之后,才足以形成真正高级的依恋连结。它不是虚妄的假设和幻想,也不是盲目的好感侵入,而是实实在在的想要拥有对方全部的决心和意念。
3.
“屎尿屁”之外,我们还可以为伴侣关系做些什么?
尽管,“屎尿屁”能够让伴侣真正成为彼此的一部分,一起面对孩子养育时“屎尿屁”更是会建成牢固的共同堡垒,但是,除了能担得住“屎尿屁”,我们能做的,也还有更多。
别忽视自己想成为更好伴侣的渴望
表姐生孩子后增重了30斤,窈窕淑女变成了油条大妈。表姐夫是十分善良有爱的那一类,常安慰着表姐,“别给自己添心理负担,你怎么样都很好”。
表姐也知道,这番话都是实心实意的,他俩经过的风浪可比这多了去了,彼此最难堪的都见识过,胖30斤也不会动摇自己的稳固形象。但表姐最吸引人的魅力之一恰恰就是她不放弃对自己的要求。
她知道,自己想成为更好更完美的那一个,并不是因为谁对自己有看法。
她没有忽视自己的渴望,在袒露过“屎尿屁”后,依然拿出一种精致的态度来面对伴侣和生活,不时让人眼前一亮。
别忘了欣赏伴侣
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习惯于在见识了对方最差的一面之后,把好的那些面都自动屏蔽。比如知道丈夫胡子拉碴什么样,见过妻子蓬头垢面什么样,就忘了在丈夫换上一身笔挺西装时给他一个赞美,就忘了在妻子精心打扮之后给她一个拥抱。
我们也总以为,对方已经不需要我们这种欣赏。当然,我们也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别处寻求被欣赏,只要我们心甘情愿。
别给浪漫关系划定阶段任务
“都老夫老妻了,别扯那些没用的”……
我们常听到这种话。这样的表达,无非就是在说,我们之间的关系,早已经过了某某某阶段,现在到另一个某某某阶段了,别再重复上一个阶段的事了。
但浪漫关系恰恰不是一个阶段只有一个单一形态的,并不是在“屎尿屁”阶段就不需要美丽和清澈。
就像结婚八年的邓超与孙俪,依然记得用各种方式为彼此创造新奇和愉快感。也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的相处模式,才有孩子们对爱的深刻体会。
穿越了“屎尿屁”之后,我们就成了伴侣眼中的俗人和凡人。我们知道对方卸下了防备,我们知道自己做好了准备,我们也在孩子的“屎尿屁”中成为了真正的共同抚养人。
我们便更有底气成为彼此更好的伴侣。
作者:一叶舟 心理学本硕,专业学习12年,国家二级咨询师,二宝妈妈,潜心从事心理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