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有“中年女演员”需要工作机会吗?No

王皮皮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04-30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在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闭幕式上,海清颁完奖后——她把同龄的姚晨、梁静、小宋佳一同叫上了台,还隔空cue了不在场的马伊琍。



发表了“中年女演员”职业困境的演说:


海清演讲的主要内容是,请导演们给“中年女演员”机会。随后被cue到的姐妹们,也在微博上发同一张图片,并配文“女演员”,表示支持。




1.

中年女演员的困境


姚晨早在18年就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大龄女演员因为上了年纪,看起来不那么年轻,已经不适合演一些青春剧,并因此而面临接不到戏、工作量减少的窘境。



还有最近的综艺节目《我家小两口》中的杜若溪生育后复出艰难,曾因自己的体重而一度绝望。


以及杨幂在孕期还拍摄电影中的跑步冲刺的镜头,为了孕期还有作品播出,在产前拼命拍摄了几部作品,并且产后三个月便迅速复出。有很多女明星表示女演员的事业期挺短的,就是年轻时候的那几年,并且演的都是一些年轻靓丽的角色。


我们发现女演员是拥有“紧迫感”的一群人,她们的黄金时光就那么几年,她们一直在与时间赛跑。



2.

你只看见了少女,难道你忘了你妈?


前几年的时候,国内电视屏幕上的女性角色,主角都是所谓的傻白甜形象:善良的过分、懵懂被动、长相甜美、身材姣好。而剧情大多是男主拯救了女主或者是帮助女主实现愿望,并且在一起了,然后全剧终。


这些电视剧都把女性形象塑造得很单薄,很多时候都是一种少女审美,这恰恰也印证了男性观众对女性角色的误解或者某种期待。在这种少女审美中,女性永远是青春靓丽的,永远是没太有力量的,始终都需要一个男人来拯救她否则她就不能成事,这些特点都潜在的满足这个父权社会男女位置的需求。


但这忽略了女性的成长和呈现出来得更加多元的状态,女性不仅有懵懵懂懂的青春年华时,也有成熟、包容的为人母、为人妻等不同的状态,也有淡定自如、慈祥的晚年状态,不仅是会有年龄上的差异状态,还有承担不同社会角色或者职业角色时表现出来的状态。


并且,大众对于女明星的期待也是完美的,尤其是身材和长相,所以才有了上面杜若溪对体重的绝望。似乎大众对于女演员格外苛刻,女演员的身材走样会被批到上微博热搜,著名影星周迅曾在采访中透露出因为变老而焦虑的事情,而不老女神们则会被人人颂扬。


相比之下,对于男演员则是会有感觉胖胖的很可爱这种评论或者是大众关注度并不高的现象。似乎女演员如果不完美便不配存在,大众关注女演员的往往会是外貌或者身材,关注男演员的则会是性格或者演技。



这些完美的女性形象在影视作品中屡见不鲜,基本上铺天盖地的都是青年人谈恋爱的这种剧情,这些上了年纪的女演员自然没有市场,除了演女主就是主角她妈。



3.

中年女性要为自己的“职业困境”发声


通过视频能看出“海清们”的演说有些唐突,甚至没有事先商量好,所以她们每个人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但是她们依旧愿意站在台上,作为这宣言的一员,可见她们都有类似的尴尬,并在活动结束后微博配文“女演员”,向大众表达她们的职业尴尬的处境,渴求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


这是她们集体为“中年女性”发声,并且期望以一己之力为女演员塑造更加公平多样的职场环境。她们努力的样子让我动容,更是让我想到了娱乐圈之外的广大职业女性的困境。


再来看看其他行业的大龄女性,基本上也会面临相似的困境。担心生孩子会影响正在事业上升期的自己,担心产后再回来就被分配到无足轻重的岗位,担心繁重的工作会影响自己带娃,担心如果辞职专心带娃后再复出便是难上加难......大的就业环境和小的家庭环境似乎都不那么友善,女性需要兼顾事业和家庭,更多的时候可能是暂时牺牲掉其中的一个。


我们作为女性,我们要像海清她们那样,勇敢的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自己的权益。



4.

如何摆脱“中年女性”的职业困境?


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比如女性所谓的平衡家庭与生活的两难问题,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男性也同样需要作出这样的抉择,家庭需要两个人甚至于两个大家庭来共同维系。所以,中年女性可以把带娃或者其他家庭部分的功能适当分担给另一半,而不仅仅是一人操劳的这种状态。或者在维持适当界限的情况下,也可以请退休的父母帮一些忙。或者寻找其他相关社会服务提供者,比如家政人员,把一些不太重要的家庭功能如清洁、卫生等外包出去。总之,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资源。


别小瞧了自己


中年女性要在职场中正视自己,敢于去尝试,去发现自己的能力,不要因为年龄或者性别等因素而小瞧自己。


③ 找到自己所长


利用的年龄或者阅历的优势,为自己谋划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成长路径。最后,通过自己的行为向其他人传达出这样的平等观念,为自己塑造一个良好的职场环境。


最后,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使“中年女性”焕发新的光彩。


作者:王皮皮  心理学硕士,二级心理咨询师,曾就职于高中,目前就职于大学的心理健康工作者,皮是一种态度。


刚刚上新的“攻击性”这一节,曾老师说,施虐是攻击性的极端表达。在亲子关系、亲密关系中,很多人都体验过这种攻击。对施虐的精神分析解释是,施虐者内心有残留的婴儿期的与对方“同归于尽”的融合性愿望,以及对关系的无所不能的控制。


关于攻击性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一起来解密人生吧



我们正式开启推荐获奖励的形式:生成自己的海报二维码,每成功推荐1位小伙伴,可以获得20%(31.80元)奖励金,奖金自动通过小鹅通账户【实时到账】,并可自动提现;


活动将不定时结束,一起加入我们的活动吧~



RECOMMEND推荐阅读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预约咨询,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