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妈妈,我被你打得很爽

舍予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04-30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一个9岁女孩在访谈中和我分享,她被妈妈打的时候感到很舒服。她边说边打自己的手掌、手臂、大腿等身体部位。


我是她喜欢的一位老师,所以她叫我伸出手给她打,好让我也体验一下她所说“很舒服”的感觉。此举使我懂得,她对被妈妈打这件事,真心觉得爽。


那次访谈后,我通过女孩妈妈得知女孩的变化:某天,女孩又和妈妈发生矛盾。女孩用身体攻击妈妈,妈妈像平时那样用摁住女孩身体的方法来应对女孩的攻击,目的是让女孩冷静。往常每当这样,女孩都会用力反抗,母女之间就此展开一场体力争斗。然而,当天女孩在被妈妈摁住时,竟然笑出声来,并要求妈妈“摁大力一点”。


对于女孩的笑,妈妈形容当时的感觉是“不太舒服”。


一个“很舒服”,一个“不太舒服”,形成了对比。亲子之间,打和被打,究竟是痛,是爽,还是痛并爽着?我们来议论一下。



1.

打和被打,亲密无间的另类表达


童年时候,男女生之间经常互相“打情骂俏”,那时盛行一个说法——打者爱也。所以当时喜欢一个异性,就会有事没事用手脚骚扰一下对方,表面侵犯,实则示爱。怎么判断对方内心是否接受?很简单,如果对方以同样的甚至成倍的力度还手,说明对方接受了,双方至少可以在内心“名正言顺”地暗暗“谈恋爱”了。相反,如果对方不理不睬的,说明没戏了。



亲子之间的打与被打,实质有同样的效应。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先说说打。


打,归根到底,是一种“肌肤之亲”级别上的无间行为。我选择打你,而不选择打别人,就像我有好吃的都给你吃,而不给别人吃。


对待子女,父母会有别于他人,有好东西总会优先留给自家孩子。当然,这里说的“好东西”,表面上可能不怎么好,但不能否定父母内心深处对它们的“好”的认定。


打个比方,同一种父母不认同的行为习惯,在别家孩子身上时,会视而不见,或一笑而过。但倘若出现在自家孩子身上,却怒发冲冠,狠狠地打,愤愤地骂。究其原因,在父母内心深处,打、骂就是一种“好东西”,要用就得留起来用在自家孩子身上。


正所谓“打是亲,骂是爱”。手从高处落下,皮肤与皮肤之间零距离接触,再亲密点就是负值的陷入——打至皮下出血的程度。所以,下手有多狠,就代表关系有多亲。


再说说被打。


曾经在一个亲子关系工作坊上,带领老师向父母们提出一个观点:如果你真的无法控制自己打孩子的冲动,那么你最好在自己尚未失控时,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控制不住自己,要打你了,不过你可以逃跑”。


且慢,这个观点不是我要说的重点。重点是,在座的父母听完这个观点后,有醍醐灌顶之悟,原因是他们的孩子在被打的时候,没有被栓没有被绑,却不逃不跑,顶多原地哭泣。


父母打孩子的举动,如果孩子没有从中占到半点便宜,基于肉身趋利避害的本能,他们不可能甘愿承受这样的痛苦。因此,孩子必然是从被打中占便宜了。


他们占到什么便宜呢?来自父母的爱的便宜。


记得曾老师在初级课程中举过一例:某些早年被父母强烈忽略的人,长大后会出现全身或局部疑似被人殴打所致的莫名疼痛。这缘于他们在内心虚拟了一段和父母的糟糕关系,以弥补早年被忽略的创伤。


对于孩子来说,与父母有一段糟糕的关系,总比没有关系要好,所以被打总比无视来得强。从这个角度看,相对忽略和抛弃,打显然是一种更为“明智”的育儿手法。


本文开头的女孩个案中,女孩的确在潜意识很享受被妈妈打的感觉。因为在她看来,被妈妈打的一个个瞬间,是难得的与妈妈发展亲密无间关系的时光。


说到这,我有点为这个女孩笑出声来感到可惜。因为她被妈妈打时,内心正在沐浴的来自妈妈之爱的欢愉,就像一个饱满的气球,她这一笑,相当于这个气球在一瞬间泄了气,让这种“施虐之爱”瘪下去了。


摄影师/川岛小鸟


试想,假若女孩一直压抑自己被打时候的舒服的感觉,保持脸部痛苦的表情以及身体无尽的挣扎,就会诱使她妈妈继续裹了爱之蜜糖的痛打,相当于维持了气球的饱满度。


如此,母女之间就又以打和被打的方式,圆满地完成了一次亲密无间的另类表达。



2.

打和被打,无法言喻的快感体验


电影《危险方法》里面,女主萨宾娜因从小被父亲毒打而患上歇斯底里症,她四岁那年被父亲脱光衣服打屁股以致尿失禁。她形容被父亲打的感觉时,脸部扭曲,眼神透露着恐惧,但嘴里却说了一句:“我喜欢,它使我兴奋。


萨宾娜在被打时内心涌现出多种不同的感受。一是被至亲殴打所带来的绝望和惧怕,二是在一丝不挂的情形下失控排尿的快感,再有就是这种快感衍生出来的羞耻感。显然,萨宾娜把这几种感觉关联、搅和在一起,并与“被打”这个事情挂钩。


于是,在她的关系模式中,形成一道链条:被打—恐惧—排尿—舒服—羞耻。这道链条在她的生活中循环作用,逐渐演变成一场场类似性施虐和性受虐(SM)的重复游戏。


摄影 / 原久路


回到本文话题。父母打子女,难道不也是一方愿施一方愿受的SM游戏吗?在这个游戏里,双方都觉得很好玩、很刺激,在享受中获得了一种无法言喻的如性高潮般的快感体验。


所以,本文个案中的女孩率真地道出了实情:打和被打,都是很爽的事。倒是女孩的妈妈,把这种感觉说得过于隐晦——“不太舒服”。


为什么妈妈会有这种“不太舒服”的感觉呢?有两方面原因。


① 妈妈本来期待女儿的反应是愤怒、挣扎,但女儿竟然来了一个不合时宜的笑,大大超出了妈妈的预料。妈妈本想通过制服女儿的身体来控制女儿的情绪,没想到女儿表现出另一种与预期完全相反的情绪,妈妈因失控而受挫。


② 女儿的笑,是其内心快感体验的粗心暴露,就像上面说的瘪了气的气球。女儿的这种暴露,激活了妈妈内心同样存在的快感体验。同时这种快感体验又让妈妈觉得羞耻——我怎么能够在和我女儿的关系中有这种高潮般的快感呢?这是不道德的。于是,妈妈用力把这股快感一压再压,最后只压剩一点残余冒出来。这点残余就被她命名为“不太舒服”。



3.

到底该不该打?


写到这里,我想,“到底该不该打”仍然是许多读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在谈该不该打之前,先说明两点。


第一,本文只从打带来的效果体验(打了会怎么样),而不从打的起因(为什么打)来议论该不该打。从前述的两个分论点,我们得知,亲子之间的打与被打,产生的效果是:关系比以前亲密了,内心比之前舒爽了。但我们不议论到底因什么事而勾起了这场“打斗”。


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中生出的“错误”(注意此处并不是“人的错误”,而是“关系的错误”)实在不胜枚举,如果从“发生了什么事”、“究竟谁对谁错”的事实真相角度去衡量该打还是不该打,着实让人费劲。况且,事件总是容易被遗忘的,而事件带来的感受却会被记住,就像我们往往记不住歌词,却总能准确地哼出旋律。


简而言之,孩子不会记住因何事被打,但会记住被打的感觉。


第二,我们需要看清楚,其实我们手上有许多应对关系中生出的“错误”的方法,在众多方法中,如果你偏爱使用打这种方法,那这种“偏爱”更值得探讨。


我的结论是:对于你和孩子关系之间的“错误”,如果你没有找到比打更好的解决办法(或者说泄愤方式),我还是建议你打(但要注意以人命和法律为底线)。因为,打,虽然痛在肉体,但却爽在心里。


不过,有一点也很重要,不要忽略掉你内心的这道爽的感觉。


摄影师/川岛小鸟


就像那个9岁女孩,她的笑出声来,她关于“很舒服”的表达,她的“摁大力一点”的请求,足以让她妈妈的愤怒消减一半。在那一刻,妈妈潜意识里面爽的那部分在孩子言行的催化下意识化了。或者说,她愤怒的感觉,被爽的感觉稀释了,情绪变得更为中和。


所以,作为父母,当你打孩子的时候,如果孩子说被你打得很爽,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说明你的孩子具有优秀的洞察力。而此时最考验你的,是能否顺应孩子这种洞察,向孩子坦承:其实爸爸(妈妈)打你也打得很爽。


作者:舍予 第四季传播师计划学员,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师,曾混迹于检察官队伍,后闯入心理圈,致力于以精神分析诠释人生。


刚刚上新的“攻击性”这一节,曾老师说,施虐是攻击性的极端表达。在亲子关系、亲密关系中,很多人都体验过这种攻击。对施虐的精神分析解释是,施虐者内心有残留的婴儿般地与对方“同归于尽”的融合性愿望,以及对关系的无所不能的控制。


关于攻击性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一起来解密人生吧



我们正式开启推荐获奖励的形式:生成自己的海报二维码,每成功推荐1位小伙伴,可以获得20%(31.80元)奖励金,奖金自动通过小鹅通账户【实时到账】,并可自动提现;


活动将不定时结束,一起加入我们的活动吧~



RECOMMEND推荐阅读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预约咨询,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