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鬼是胆小?真没那么简单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1.
小时候,我很怕鬼。
天一黑,我就不敢到屋外去了。如果让我出门拿个东西,哪怕就在院子里,我都要在门口酝酿半天,提着气,硬着头皮,推开门的一瞬间,就开始飞奔,还会“啦啦啦”地喊两声给自己壮胆。
跑着去,跑着回。
哪怕那个东西就在推开门的两米处。我也是同样一通操作。
每当我这么做,我妈都用嫌弃的眼光看着我,笑话我:“胆子怎么这么小,以后成不了大器。”
这其实不怪我,谁让我小时候我妈总是吓唬我。她告诉我,天黑了不要乱跑,要马上回家,外面有“鬼”。
你看,父母有时候就是这么“双标”。他们把吓唬孩子的那部分,和孩子被吓唬后形成的结果,完全分裂开看。为了让孩子“不乱跑”,吓唬孩子有鬼;孩子信以为真,结果别说乱跑,连出门都困难了,他们又笑话孩子胆小。
2.
小孩子怕“鬼”,其实可以理解。
皮亚杰的“儿童泛灵论”认为,在“前运算阶段”,也就是2-7岁,儿童无法区分什么物体是有生命的,什么物体是没有生命的,而是会把自己的意识和意向推向所有的物体,认为,所有物体都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意识、有情感的。而且,在这个时期,儿童处于对外界事物逐渐积累认知的阶段,父母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重要的通道之一,在孩子对未知既恐惧又好奇的时候,父母的引导就显得极为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时候,父母如果吓唬孩子外面有“鬼”,孩子会深信不疑。
怕“鬼”,是一种人对未知事物本能的恐惧。如果把人类的历史拟人化为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史,人类在原始时期,当对世界的认知还没有这么发达时,出于防御的机制,我们倾向于产生恐惧的情感。恐惧,可以让我们规避危险,保护我们的安全,让物种得以繁衍和壮大。于是,对于未知的神秘力量,人产生了本能的两种解释:一种是神,那是好的力量,要崇拜起来;一种是鬼,那是坏的力量。这沉淀在人类的集体潜意识之中。
小孩子在受到人类集体潜意识以及个体发展中周边环境的影响,怕“鬼”,就不难理解。
曾经有读者在后台提问:家里小孩子很怕“鬼”,怎么办?
上面的解释,可能能缓解这位读者的一部分焦虑。小孩子怕鬼,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作为父母,我们不用过于担心,明确告诉孩子,我会陪伴着你,这很重要。
除此之外,做为家长,我们在担心孩子并问出“怎么办”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先觉察一下自己:为何这么焦虑?
3.
儿时怕鬼不难理解,可是,长大后,很多成年人还是怕“鬼”。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怕“鬼”,但是又似乎有点羞于承认。比如,我的一位朋友,晚上一定要开灯睡觉。这个习惯从他毕业后单独生活,就一直存在,就是因为害怕。
有一次,我问他:“你怕什么?”刚问完,他一个一米八的大男人,不好意思地笑笑,然后半开玩笑地说:“跟你说你别笑话我,其实挺幼稚的,我怕‘鬼’。”说完,还不忘再补充两句:“我是无神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鬼’,可是,我就是害怕。”一边说着一边双手一摊,以示“对于这种情感上的恐惧,是自己理性不能触及的地方”,自己无能为力。
因为怕“鬼”,他在刚毕业的时候,甚至一定要和别人合租,而不能自己一个人住。
还有一个朋友,跟我描述过一个意象:每当她老公出差,她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当她晚上睡觉,在闭眼之后,她的眼前就会出现一个“鬼”。这个“鬼”从黑暗的远处,由远而近,最后无比狰狞地贴近她眼前,极其恐怖。
4.
怕“鬼”,到底是在怕什么呢?我们不妨一起来感受一下。
开灯睡觉的习惯,我自己以前也有。
想来也是,小时候被父母吓唬得在黑夜中只能狂奔的我,长大后似乎想不怕“鬼”也难。
感受一下我自己要开着灯睡觉的原因,这个心理活动似乎是这样的:我要把周围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不能逃脱我的“法眼”。似乎,只要我提高警惕,盯住了周围的一切,那么,我就控制住了外在的环境。外在环境尽在我的掌控中,“鬼”就不会出来害我。
所以,我们怕“鬼”,似乎是因为我们对一个事实坚定不移地相信:外面一定有一个“鬼”,总是伺机要谋害我。
也就是说,外面的世界,是坏的。
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小的时候,我是跟随父母在家乡以外的城市长大的,父母一直认为,我们一家人受到严重的、无处不在的地域歧视。地域歧视的情况,在当年确实存在。然而,因为我的父母本身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他们严重地放大了这种影响。
他们给我灌输的理念是:我们作为“外地人”,是受到所有人歧视的。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们家;所有的人,都很坏。跟周围人打交道,一定要小心,要不然就会被欺负。而且,在我的记忆中,父母的性格似乎也很软,回家总是说一些“因为自己的善良,对方的无情”,结果被欺负的事情。
所以,在我成长过程中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很胆小,我的生命一点都不舒展,皱皱巴巴的,顾虑重重。我害怕很多东西。尤其典型的,就是怕“鬼”。怕鬼,除了因为父母的吓唬,似乎也成了这样的一种隐喻。
5.
怕鬼,还可能是:内在的黑洞,投射到了外在鬼的身上。
外面的鬼,里面的自己。
当外面的世界是坏的,我们就会收回对外面世界的信任,只能依赖自己。在我们收回对外面世界的信任的时候,我们一并收回的,还有对这个世界的恐惧。当我们把这种敌意、防备和恐惧安放到自己身上,我们的心理,就会出现很多的黑洞。而这种黑洞又会投射到外界,从而来印证:外面的世界就是坏的。
比如,鬼可能是自身“攻击性”的投射。
既然外面的世界是坏的,随时可能伤害自己。我们很可能就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对这个恶意满满的世界有很多的攻击性,但是,又不敢表达,因为,如果自己一旦表达出攻击性,这个“坏”的世界一定会回击我们,我们就会遭到“报复”。
所以,就出现了一种像“衔尾蛇”一样的死循环:因为世界坏,我们产生了攻击性,但是一旦攻击出去,我们又会被报复,所以,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不得不“咽下”我们的攻击性。但是,“攻击性”做为人的根本动力之一,岂是说咽就能咽下的?攻击性在我们的身体中蠢蠢欲动,而且,总会在某些时候冒出来,连我们自己都吓一跳。
我的一位来访者,有强迫倾向。她怕“鬼”。而她所怕的“鬼”,就是她自己的攻击性。
来访者家里条件不好,一直都被父母忽视。因为这样的经历,她一直对家人有“攻击性”,所以,她脾气曾经非常暴躁。但是,在她初中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在她和父亲大吵一架之后,她强行挂了父亲电话,就在当天,父亲因为发生意外去世了。虽然理性上她认为很荒谬,但是,这给她一种坚定不移的错觉:似乎是她的攻击性“杀死”了父亲。从此以后,她性格大变,跟家人看起来相处变得非常融洽,但是同时变得很胆小,开始“怕鬼”。
这是因为,她开始压抑自己的攻击性,她认为,她的攻击性就像魔鬼一样。为了压抑自己的攻击性,她开始有一些强迫性行为,强迫性行为是为了来抵消她的焦虑思维。她的焦虑思维是什么呢?每当自己似乎要发脾气的时候,她就觉得四周顿时变得非常可怕,似乎有一个无恶不作的“鬼”出现,会伤害她的家人。而自己,一定要做点什么举动来抵消自己冒出来的这种像魔鬼一样的“攻击性”:比如水龙头一定要关几次,洗澡一定要洗多少下,走路一定要走到路砖的缝隙上等等。
6.
怎么破?
我们可以尝试从两个方面去做:
第一,收获一个好的外界。
我们当然不能被父母重养一遍,我们可以做的是:看到好的关系、关系中的爱以及关系中的人。这种方法,其实是“自己把自己重养一遍”。
比如,我在小时候,常年被父母灌输的“外面都很坏”的感觉,曾经对我影响深远。在读书的时候,我曾经很孤立,不合群,似乎总是非常警惕,总觉得自己稍不留意,就会被人欺负。这种情况之所以会慢慢好转,那是因为,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人真的伤害到我,从朋友,到老师,再到两性亲密关系,以及工作中的老板,其中重要的一些人,他们都对我表达了足够的抱持、支持、理解和善意。这些爱,滋养了我,也改变了我,这对我后来的转变,有直接的作用。
第二,接纳自己的黑洞。
心里压抑的恐惧、攻击、愤怒等等情绪,我们常常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去表达,从而被我们压抑。因此,一旦它出现,我们自己也吓一大跳。而这些东西的出现,不过是要求被看到,被承认,被接纳。你知道,没有任何一种东西的出现,是为了“杀死”你。他们的出现,不过都是一种提醒。
外面的世界有好有坏,别人有好有坏,我们自己也有好有坏。那个鬼,也许一直都会在。如果在,就欢迎它,那个被所有人唾弃、阴暗的、不被接纳和理解的鬼。